打印

冯骥才呼吁:抢救和保护“皇会”留存文化记忆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冯骥才呼吁:抢救和保护“皇会”留存文化记忆

冯骥才呼吁:抢救和保护“皇会”留存文化记忆
2012-06-09 10:52:00  来源:新华网


[img=26,26 src=]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img]打印文章[img=26,26 src=]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img]发送给好友

0



[提要]  在第七个国家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发出了抢救和保护天津皇会的呼吁。”  2008年,天津皇会中的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汉沽飞镲以及妈祖祭典,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网天津6月9日电(周润健、翟永冠)在第七个国家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发出了抢救和保护天津皇会的呼吁。冯骥才表示,皇会代表了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现在是皇会抢救的关键时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切实行动。
  天津皇会,是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历史上,民间自发创造的皇会热闹非凡。
  “天津皇会积淀了传统文化生活,是民间的一种创造,反映了天津人民的集体性格。”冯骥才说,“皇会目前还保有原生态的特点,并且保有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堪称是‘国宝’。”
  2008年,天津皇会中的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汉沽飞镲以及妈祖祭典,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进入名录,不等于安然无恙,因为它们濒临消亡的速度并未减缓。”对于皇会的抢救和保护,冯骥才表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
  冯骥才认为,皇会之所以日渐濒危消失,与现在的城市改造,都市大规模迁移不无关系。同时,皇会的传承人老化,缺乏年轻继承者,使很多艺术形式难以为继。而天津皇会目前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组织化的现状更加剧了濒危消亡的速度。
  据了解,在1949年天津皇会有70多种形式,一千多道会。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存有五百多道会,而目前能够传承的皇会形式仅有100余道,其中20余道艺人年事已高,濒临消亡。
  冯骥才指出,抢救和保护皇会,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我们精神和文化的财富。”要避免商业化给文化带来的破坏性作用,“不能说是开发,有时开发即是破坏,文化遗产应该是利用加保护”。
  近年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已将天津皇会保护作为学院的重点,冯骥才主持并组成课题组,联合社会力量,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对各会会头、传承人、不同角色的扮演者等进行源头式采访记录,留下记忆档案,阶段性成果《现代社会转型期天津皇会的研究》已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来源:新华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