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请问:“亚鲁王”的作者究竟是谁?

请问:“亚鲁王”的作者究竟是谁?

亚鲁王的发现是一个重大事件,虽然只是麻山苗族小范围内的史诗传统,但是其民间文学的意义不容忽视,从这个层面讲,《亚鲁王》的出版也是一个功绩伟大的事情,但是有些细节处理,实在不敢苟同,民间文艺学反思这么多年,难道学术批判白做了?回到现实中,还是以政治和精英话语去粗暴干涉民间知识,谁赋予的这个权力?学术出版都不讲知识产权,那社会就乱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楼主此言差矣!你看过作品吗?不能凭借感觉就发牢骚而且不着边际。

我这里有幸有一套。总策划:冯骥才  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执行主编:余未人  搜集整理翻译:杨正江。   

可以说客观而正确无误。这些人的确是直接参与抢救,并通过各种渠道让此成果豪华出版。本是功德无量之事情,怎成了精英的粗暴践踏了???

你估计看的只是网络上为了把书买好而弄的一个小广告而已,不符合该书实际的情况,所以以事实说话,以眼见为实多么重要。

另外没有中国民协的支持和帮助,这部书稿估计正不知道躺在哪里呢。最近在北京正要做亚鲁王学术论讨会,可以留意!!

握手!!!看到了,感觉有误,所以出来说几句!!!辛苦!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2-5-26 09:58 编辑 ]

TOP

俺理解小猫咪的意思是:
“演述者”或曰“东郎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作者”。
但这套书的封面上恐怕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应该有权利出现在现代出版物上。

请马老师帮忙看看,封面、扉页上或版权页上有吗?出版方、冯先生他们应该考虑到了的。

另外,这套书很贵,近千元;我们学生买不起,麻山的老百姓也都买不起,虽然那是他们自己的史诗,他们自己的“历史”。

TOP

关于民间文学的知识产权问题有过许多讨论,但光说不练也不成的。

这里举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TOP

上帖的“第一作者”既不是学者,也不是“政府”。

而是故事讲述家本人。

应该把这样的“著作权”或“署名权”归还给民间真正的创造者和传承人。

TOP

回马老师:

俺买不起啊,下次把您的借我看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2-5-26 10:28 发表
而是故事讲述家本人。

应该把这样的“著作权”或“署名权”归还给民间真正的创造者和传承人。
言之有理!
万建中老师最近在做民间文学的版权问题研究,期待万老师的成果早日面世。
忽然感觉,民协和部分学者们在做沽名钓誉之事!忽略真正的创造者和传承人,让人们看到的只是主编们了!可恶!

TOP

提个建议:请中国民俗学网就这个问题组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学术问题需要争鸣!

TOP

回复 7# 的帖子

楼主并没有针对民协和冯先生个人,针对的是这种现象,我想冯先生对民间艺人的感情比我们这所有人的感情都要深,而且民协作为民间文艺抢救保护的主要行政力量,功不可没。但是出现这种不给传承人署名的情况,确实是细节上的疏忽。这套书我有幸看到了。在这里说一声。同时楼上同学的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马老师别急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8# 的帖子

最大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里面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也是这部法律最大的问题,很多学者感叹非遗法是在制造壁垒,很多问题没有明确。。。

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咨询了几位学法律的同学,知识产权的保护分很多种,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个人感觉民间知识的搜集整理出版要在法律层面获得比较好的解释和规定,确实是个难题。可能这也是我们研究的突破点,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民俗的现代性问题等等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9# 的帖子

这位同学差矣,我可不敢惹马老师,马老师也千万别急啊!
我现在跟着导师做的课题也涉及民间神话的版权问题,特别希望能够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TOP

回复 6# 的帖子

1680元
俺穷学生,杀了俺也买不起,何时马老师也借给俺看看,开开眼。

TOP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看到大家那么关注学术问题,很兴奋。我就我自己目前了解的情况做一说明。该书是文本,是对苗族史诗的记录和整理,据说西部苗语已经几乎没人能懂,把没有文字记录的史诗记录整理然后翻译更是寥寥无几人。杨正江是少见的一个上过大学而献身本民族史诗挖掘的人。在全书的最前面是对史诗演述者众多东郎的个人简介,可以说是隆重推出,配以照片。并且附有他们的传承谱系。这是对传承人最为隆重的敬意。

史诗抢救整理许久,现在出版的只是精装版,一定也有简版出版发行。那可能并不是研究者所能做的了。似乎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它们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做推广。

另外抢救和保护似乎不是哪个协会的自己的事情,那是整个民族、学界的事情。上面的话语中似乎把自己都当了局外人。难道你们没有责任为保护尽一份责任吗????喊叫哭号都容易作到,做托腮做悲悯状也比较容易,如果让你到深山里和言语不同的村民们活半年,而且不能洗澡,没有卫生间,你那些所谓的叫喊就显得太苍白了。
反身问问自己:都在为民间文化做些什么??!!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2-5-26 14:0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