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于剪纸艺术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接受状况的调查————以武汉高校为例》选题论证

引用:
原帖由 小虾咪 于 2012-4-16 15:47 发表


考虑联姻!!!哈哈~话说长大的剪纸班很不错啊!
呵呵,我们只是兴趣而已,不过剪纸班办了几届了,还算小有成效吧!期待联姻哦,要是在毕业之前就太好不过啦。。。。强烈期待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听说长江大学有一个非遗学社,剪纸班是其中之一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晓暮盈虚 于 2012-4-26 19:11 发表
听说长江大学有一个非遗学社,剪纸班是其中之一吗?
嗯,长江非遗学社是我们长江大学的一个致力于非遗保护的学生社团。剪纸班是这个社团的特色活动,到目前已经办了五届了,正努力把它做成一个学生非遗社团品牌活动,虽然技术不是很高,但是一届届的热情很高,我们剪纸班只是一个入门的媒介,给想学剪纸的学生一个帮助而已,不可能教会大家很精很多的东西,原来是请全国“金剪”专家林世柏老先生来做老师,现在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以及活动经费等问题,就开始逐渐让学生来做讲授者了

TOP

回复 18# 的帖子

现在我们初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做了统计,大多数人认为传承和保护剪纸艺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足够的途径对这门艺术进行接触、了解乃至学习,成立学生社团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让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推广是关键,继而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是一位调查对象的建议,说的非常有道理。曾经看过网上一个介绍长江大学非遗学社的视频,看了之后很有感触,有这样一群为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而努力的年轻人!希望你们的活动越办越好!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谢谢,希望以后多多照顾哦!

TOP

标题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们非常喜欢,推广的路还很长,但必须探索和实践,长大剪纸班可算一模式,中南民族大学何红一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剪纸艺木家,可作专访,我们也计划邀请何教授来讲学!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真的呀???好期待,不知老师到时可否为长大的学子们提供些便利呀???

TOP

【转】中南民族大学贴:
国宝满神州 喜迎非遗进校园
“国宝满神州,非遗进校园”。 4月26日下午,我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自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涂腊梅主任带领三位民间艺术家来为同学们传经送宝。
首先,我院主管对外汉语教学的夏耕老师简单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一句“最民俗的就是世界的”,精辟的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夏老师指出:“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学习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这些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接着,我院何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三位民间艺术家,并用PPT展示了他们的作品,此时,同学们已经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好奇。
    介绍完毕后,由于教室场地有限,三位艺术家分别在教室的三个角落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观赏着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来自湖北武汉的黄春萍老师的专长在汉绣,她的刺绣作品兼纳百家之长,风格独特,远观气势宏大,近看出神入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同学们都十分喜爱;蒋梅华老师的剪纸作品也十分吸引人,她的剪纸生动活泼,对我校的有剪纸兴趣爱好的同学有巨大的吸引力,老师还在现场迅速地完成了几幅作品,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来;在教室后排的高志华老师也现场捏起了面塑,有生动的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还有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同学们都对这只在电视上看过的面塑充满好奇,纷纷围拢,高老师还给同学们发了面泥,带大家一起做起花来,他边做边讲自己作面塑已经三十多年了,做面塑要从简单的花鸟做起,再到比较难的人物,做人物了要注意比例、神态、服饰等,讲话间,老师的花已经做好了,十分生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在同学们兴奋的观看时,我院实践试验副院长董伟建也来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作品,他表达了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及几位民间艺术家的感谢,并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了解、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同学们和几位艺术家亲切合影,此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文章来源:民大文传学院主页

PS:看来,“非遗进校园”真的不错啊,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啊!

TOP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文献综述:
在我们搜集的关于中国民间剪纸的文献资料中,主要有专著和期刊论文两种。首先在专著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发展研究。主要有:王伯敏的《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是一部介绍中国民间剪纸的专史,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产生及其发展,对剪纸产生前期、剪纸现存的最早出土物、剪纸在全国分布及其特点,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着重探讨了农耕文化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深刻影响,图文并茂,内容详实。
还有王树村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疏理了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始源、风格、流派与发展,并有作者收藏的360余幅中国民间剪纸精品、珍品。
(2)中国民间剪纸的作品选本。主要有吕胜中的《中国民间剪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它总共收入了23个省区524幅风格各异的的剪纸作品,是比较经典的剪纸选本。
(3)中国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研究。主要有靳之林先生的以剪纸研究为基础的中国本原文化研究系列专著《抓髻娃娃》《生命之树》等,对一系列重要民俗主题作了开拓性的文化阐释。还有,王贵生的《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本书将剪纸艺术置于特定的群体文化背景和生态结构中,着重从民间文化的整体背景来综合认识和把握剪纸,探讨了民间人的原始心灵、文化积习、群体品格等民俗精神。另外还有冯骥才主编的丛书——《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介绍了河北蔚县、豫西等地的剪纸与当地民俗生活的紧密联系。
(4)中国民间剪纸的创作群体研究。主要有乔晓光的《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对民间剪纸艺术创造的主体——劳动妇女群体进行了介绍。此外,还有个别民间艺人的的专门研究,如《剪出来的大师:剪纸大师刘静兰口述史》一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介绍了剪纸艺术大师刘静兰与“窗花”的艺术情缘。
通过以上列举可以发现,专著文献主要集中于对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发展、与民俗的关系、创作群体以及作品展示等方面,换句话说,多集中在传统的原生态民间剪纸的研究领域内,不但很少论及现代社会艺术形态的剪纸,在民间剪纸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承现状、应用及创新等方面也是少有显者,不过这在期刊论文或论文集中多有涉及。
    如陈竟主编的《中国民间剪纸研究》论文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还有一部1992年版的论文集,不过年代较远,参看价值有限)。这部论文集共收编了有关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评述和研究文章52篇,内容包括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学运动、历史、内涵、形式、分类、造型、观念、审美、风格、继承、提高、创新、市场、发展、抢救、保护、教育、教学、收集、整理、收藏、环保、权益等,涉及到民间剪纸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文艺学、戏曲学、教育学、哲学、美学、造型学、法学、环保学等学科的关系,注重“小切口、深挖掘”。此外还有,乔晓光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的学术综述——《关注现实,以无形遗产申报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载于《美术研究》,2004年第3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角度,论及中国民间剪纸的申报和传承保护现状(此时剪纸还未申遗成功)和模式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乔晓光先生还主编了一部非遗推介专著《活态的纸文明——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的中国剪纸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该书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将民间剪纸作为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考察其传承、保护的危机和现状,是少有的实践性很强的非遗推介专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