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哈佛大学“学术明星”造假事件及其影响

哈佛大学“学术明星”造假事件及其影响

作者 徐文堪

发表于 东方早报 2011-08-07 00:50



豪塞教授于2011年7月7日致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斯密士(M. Smith),表示将于8月1日起离开教职。

  徐文堪

  媒体报道,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组织和进化生物学及生物人类学系以研究猿猴和动物认知能力著称的知名学者马尔克·豪塞(Marc Hauser)教授被证实学术造假,自2011年8月1日起“辞去”该校教职一年。笔者正为了撰写定于今年秋天举行的一个主题为“语言进化与遗传进化”的学术会议的论文而阅读他的文章,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惊。下面拟对这一事件的背景情况略作介绍,供读者参考。

  豪塞出生于1959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戴维斯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做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哈佛大学任教,1998年获终身教职。事发时,还兼任认知进化实验室主任等职务。豪塞二十余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立足于灵长类动物的心智探索。他的论著数量多、质量高,且本人经常发表学术讲演,出席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成为众人瞩目的“学术明星”。近年来,他从事关于人类道德观念起源的研究,出版了专著,备受各界关注。在2007年,有学生和研究助理举报,他在学术研究中有不端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取证核实,豪塞与另外两位作者于2002年发表在《认知》(Recognition)上的关于棉冠狨猴学习行为的一篇论文因数据造假而被撤回。另外两篇在2007年分别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志·生物学专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和《科学》(Science)上的论文也遭到质疑。对发表在《皇家学会会志》上的论文,他于2010年在同一刊物上作了一些更正。这几篇论文的问题,都在于实验数据实际上并不支持其结论,2002年《认知》上那篇尤为严重。

  豪塞教授之所以被称为“学术明星”,在于其研究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而且涉及认知科学的广泛领域。以下仅以语言科学为例,2002年,豪塞作为第一作者,和大名鼎鼎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者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以及另一位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学者费奇(W. Tecumseh Fitch, 1963- ,当时在哈佛任教,后去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教授)联名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语言机能——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如何进化》(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and how does it evolve? Science 298: 169-179)。这篇文章影响极大,引用率极高,堪称近年来语言科学及相关学科为数不多的经典论文。豪塞不是语言学家,但他的工作对语言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也发表过许多与此直接相关的论文。

  演化语言学(evolutionary linguistics)主要研究人类语言如何产生、发展和消亡,近十余年有很大进展。“人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这就是所谓“柏拉图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进行探究。豪塞和乔姆斯基等从所谓“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的角度进行考察,涉及理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动物交际、婴幼儿的语言知觉、失语症、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在他们看来,外界刺激和经验积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比起数百万年以至更长时期的进化和神经组织原则,毕竟只是第二位的。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简称FL)由遗传决定,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生长和发育成熟。“语言机制之于语言环境,就如植物之于土壤、空气和水分一样,没有适宜的环境,植物固然不能存活,但决定植物本质属性的却是植物由遗传所决定的那部分生物特性,而不是土壤、空气和水分。”(引自司富珍著《语言论题——乔姆斯基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语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4-5页)

  人的语言机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交际机制的根本特点又是什么?豪塞和乔姆斯基等认为在于人的语言具有递归性(recursion)。“递归”在语言研究中早就引起注意,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成为生物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按递归论的观点,人类语言机能可以分为广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broad,简称FLB)和狭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narrow,简称FLN)。人与其他动物可以分享广义的语言机能,而狭义语言机能则为人类所独有,其核心就是“递归”。递归论将狭义的语言机能理解为一个抽象的语言运算系统。

  豪塞等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论战。论战一方为文章的三位作者,另一方则是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 Pinker,1954- )和著名语言学家贾肯多夫(R. Jackendoff,1945- )。论战持续至今,双方辩论过程中的三篇重要论文都发表在《认知》(Cognition,与前文提及者非同一刊物)杂志上。平克和贾肯多夫等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社会交际而不是心智表达和用语言进行思维;语言演化的动力是社会交际压力而非个体的基因突变;演化过程是渐变而非“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这场辩论涉及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现在仍无定论。(参阅宁春岩《在MP理论平台上的人类语言研究》,《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3期,232页)

  我国学术界对递归论和生物语言学等已作过一些介绍和评述,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实证研究还非常少,关心这些前沿领域进展的人也寥寥可数。

  豪塞教授的一系列论文该如何评价(对此国外学者也多持谨慎态度),并不仅仅是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问题,还涉及这一派学者整个理论框架的可信度问题,因为他的论文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理论提供了生物学证据。在全球化时代,任何科学和学术研究都是超越国界的,我国学者也应对语言机能的递归论重新进行认真审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杨烈祥先生曾发现关于递归论的一些生物比较实验存在设计缺陷,其结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递归论。他在2010年第三期《现代外语》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唯递归论及其生物行为比较证据》的论文,文章的“结语”可谓极有预见性:“(唯递归论)的理论魅力不但吸引了语言学家,而且吸引了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极大地加强了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但是,美丽的诱惑后面往往期待着一个罪恶的陷阱,我们目前还无法预测递归论的诱惑后面到底还有多少陷阱,它的发展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甚至可能很快被证伪,但它使语言学最终成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的前途一定是激动人心的。”

TOP

看来这造假哪里都有啊@!

TOP

“学术明星”大多非真学者,造假自然不足为奇。

TOP

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怎样的心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