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金文:网友中秋发帖,延续着中秋节“思乡”的文化内涵

陈金文:网友中秋发帖,延续着中秋节“思乡”的文化内涵

  中秋小长假:不同过节方式 一样思乡之情

  2011年09月13日 06:40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广西新闻网记者 雷倩倩

  9月12日,许多人选择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可也有很多在异乡打拼的人,只能与家人在不同的地方,赏着同一轮明月,渐渐地,他们习惯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但网络上纷纷出现的“思乡帖”还是慨叹着,希望回家看看。

  亲人来团聚

  纵使辛苦不觉累

  9月12日上午,南宁市人民公园里的游人密集,射击、投篮、溜冰……各娱乐项目前,都有市民驻足、参与。

  陈先生正举着气枪瞄准挂在布上的气球,儿子在一旁使劲叫着加油。陈先生说,他在工地打工,中秋节妻子带儿子来南宁一起过节,前两日没有时间带孩子出来玩,当天准备玩个痛快。他们还打算,上午在公园玩,下午去逛街,晚上全家人再去南湖公园赏月。

  中秋佳节,全家人集体出游的不在少数。武鸣花花大世界经理谢峰告诉记者,今年3天中秋小长假,景区完全没有受到时晴时雨的天气影响,客流量超过了5000人次,较往年增长了近一倍。中秋当日约有2300人进入景区,超过了平时周末两天的客流量。

  卢先生一家就是其中之一。武汉人卢先生来到南宁4年,难得回几次家,今年父母退休后便提前来到南宁,和他一起过中秋节。虽然连续加了两天班,但卢先生顾不上休息,9月12日清早,便带着父母来到花花大世界游玩。他说,很多年没和父母过中秋了,平日一个人在异乡打拼,团圆的节日里父母能在身边,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回家成本高

  中秋有假也难回

  对于在南宁一家外企银行工作的薛女士而言,中秋节“假日”的含义大于“节日”的含义。

  薛女士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常常感觉睡眠不足,中秋3天假期,补充睡眠成了她生活的主要内容。放假第一天,薛女士睡到自然醒,上午11时,把早餐中餐一并解决后,到商场里“血拼”中秋期间打折的物品。第二天上午照旧,下午起来打扫家里的卫生。第三天,睡醒后在家里上网,晚上去亲戚家吃饭。这个中秋节对于薛女士而言,与往常周末并无二致,只是因为中秋节的缘故,商场打折、促销的物品较平时更多些。

  薛女士家在桂林,由于假期时间短,往返成本高,她选择了留守南宁。她说,因为工作的缘故,这几年中秋节都没能回家陪伴父母,只好在心里思念他们。

  像薛女士这样不能和家人一同过中秋的人还有不少,不少人在网上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网友“jueqi”发帖说,中秋了,真的很想念家中的父母,想念儿时吃的月饼、看的孔明灯。网友“筱熊、饼干”说,又是一个团圆节,今年不回家过中秋了,特想念家人!

  网络送祝福

  新形式延续老传统

  除了在网上抒发思念之情,还有不少人通过网络给亲人、朋友送去祝福。

  9月11日,市民汤女士收到了一份中秋节“礼物”,是朋友通过QQ发送给她的一盒“月饼”.她自己也在中秋前给许多朋友发去了“电子卡片”,祝朋友们中秋快乐。汤女士说,送上的网络祝福让自己在本应团圆的日子里有所寄托,感到没那么孤单。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陈金文说,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过节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如在网络上发帖祝福,就是人们借助网络进行交流,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空间距离,符合现代社会特征,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

  陈金文说,通过传统节日保留的一些传统文化难免受到一定冲击,但这并不可怕,网友中秋发帖正是通过一种新形式,延续着中秋节“思乡”的文化内涵。

TOP

关于民俗的传承,我的观点是:有不变才叫传承;有变才能传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