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竹溪寻觅系列

竹溪寻觅之13
               观庙寺祠路何在?
                ——烟尘迷雾中峰观之续一

              



  从前文可知,不管三合中学三合小学建校于何时,但,均与尹公祠,湖南馆,双河庙有关。且都为尹公祠亿在地建校的。建三合小学时,只是在尹公祠与双河庙原地取村,当两校分办时,校址缺乏,于是湖南馆又成中学校址了。
  不仅仅是三合中学与三合小学如此,由中峰观过河,是中峰镇的刘家湾,与蒋家堰镇的黑沟相接。早先过河即为一陡坡,坡上有一寺,名叫钟柏寺,却是学校所在地。1989年,我自职业高级中学调动到三合中学时,曾经到此一游,一条茅草小路通往此处。学校是一四合院,钟柏寺名依稀可见。只是已经败坏。是由于路陡陂险,还是屋破狭小,学校是时迁址于刘家湾中心处。名字也改为刘家湾小学。
  在中峰镇,又如大南沟小学,1964年建于该村财神庙,同庆沟小学建于该村武昌庙,彭裕沟小学于1937年建于该村老君观,长岭小学1956年建于邹公祠,寺沟小学1949年建于该村魏公祠,青凉小学1951年建于该村魁星楼庙。当然,这些学校现在均改建,旧时遗址多不见,与观庙寺祠无关了。
  由中峰观南行,经三合农场到甘家岭,那所学校现在依然在宗祠所在地的。这所学校建于1963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是甘家岭小学,也就是甘公祠。修建于光绪十八年。这是鄂西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家宗祠,但,在去年,据说省有关保护机构欲整体性购回,为甘家岭村民所阻,在拆除时中途而止。现在情况下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而墙壁上窗子如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省相关机构拆除后遗弃物乱扔于地,至今做整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是天井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怀抱小狮的母子俩,大门右边石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石狮身下石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甘家岭小学现在的校长,甘启春老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那么,宗祠,庙寺,道观与学校的关系究竟如何?
  我们知道,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聚族而居,宗族一般建有宗祠,宗祠是宗法社会品位最高的公共建筑物,往往成为耕读传世的场所。祠堂、宗祠有田,由族长来支配钱怎么用,或者办学,或者在饥荒时义赈,救济灾民。
  宗祠的一部分宗田,专为解决本族人赴考、赴任的盘缠而设。官员退休还乡,怀有强烈的回归故乡的文化情结,他们不仅把外地的文化精华带回家乡,还往往把宗祠作为著述和办学授徒的场所,把宗族的文化建设,放到大文化的背景上去设计,起到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作用。宗祠文化有力地推进了耕读文化的发展。
  私塾属私人办学,乃私学,是由塾师私设的学馆,也有属于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举办的义塾。每个私塾只设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教材及教学年限没有规定,私塾者,私家所设之塾也。有塾师自行设馆者,有一家或数家设塾延师课其弟子者,有于义庄或宗祠内设塾以课一姓子弟者,有专课贫寒子弟不收费者,种类颇多。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在外国寺院与学校关系如此。
  在中国,中原地区的教育中,文庙与学校是相依相存的。
  官办的学校建筑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祭奠先师先圣的庙、存放皇帝诏书的阁、讲堂、学校办公室、生员斋舍、射圃(练习射箭及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从总体布局看,庙与学校两者有前庙后学的,有庙学左右并列的。
  少数民族的教育也多如此。
  寺庙教育是傣族具有学校教育性质的一种最早的教育形式。它是随佛教于唐代传入傣族地区而兴起的。其教育宗旨是为了宏扬佛教、传播教义,扩大佛教的社会影响。
在西双版纳、孟连及耿马、临沧等地,傣族男童7—8岁后都要到佛寺当一个时期和尚,在寺内学习傣文并修习佛教教义和戒律,少则数月、数年,多则十余年,极少数人则为终身僧侣。
  对康巴人来说,一座伟大的寺院不仅仅是一座祈祷求福的庙宇而已,它是康巴人千百年来的灵魂依托,也是传承与捍卫藏族文化的坚强壁垒。它既是学校与医院,又是博物馆、文献馆与艺术画廊。

  总而言之,东亚在传统时代的教育事业,可分为两方面,一是世俗教育,一是寺院教育。前者主要在于学校教育以及私学教育(含家庭教育)等;后者主要在于佛寺的教学活动(含内外典教学),道观虽也有从事教学活动,但其事不如佛寺兴盛,在日、韩、越地区之宗教教学活动,显然以佛寺为主。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古代寺庙\道观兼有学校与慈善机构性质.

  所以,在建国初期,大部宗祠,庙寺,道观改建为学校,成为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了。这也是中峰镇学校前身多为观庙寺祠的原因吧?
  

TOP

竹溪寻觅之14
               甘氏宗祠今日花
                ——烟尘迷雾中峰观之续二

              

  旧称竹溪有四大宗祠,其居首位者,却为中峰镇的甘家宗祠。只是因为它的族规严格与残酷。
  我们知道,每一宗族均有族规,族规由宗族各房共同制定通过的公约,是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规,用来约束本家族成员。它多数载诸族谱,教育子孙共同遵守。民间所谓“国有国法,族有族规”,即反映了家族规约对族人的影响力。家族权力的应用,以族规宗范为准则。族规的核心是“敬宗”和“收族”两大方面。“敬宗”是强调传统的追溯,旨在建立家族血缘关系的尊卑伦序;“收族”则着眼于现实,寻求家族内部长期和平共处、聚而不散的途径。
  封建礼教下的家族规约,对女子教化的要求尤为严苛。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支配,一些族中训规甚至把家庭裂变的责任都推到女子身上,女子几乎成了家族不和的祸根。各地触犯族规轻则处罚(如罚款、关禁闭、训斥、鞭打),重则处死。
  
  竹溪各大宗祠的规则,则以甘家宗祠每年十月一日做会最为吸引各族人注目。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最主要的,是“做会”,就好象今天的总结会,全家族的总结会。把一年来家族内部各支各宗各房情况进行汇报,以示奖惩。据老一辈子人说,每年甘家宗祠“做会”,总是有他们族人“罚请吃”“站笼”及“沉潭”的。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和谐有序,除了制度、法律之外,人们更是发展出许多道德概念。在法律和制度不太健全的时期,一些道德概念成为一种非常具体的规制力量,比如宗族宗祠族规。
  正如美国法学家庞德所言:“在法律发展的始期——我们称之为前法律阶段或原始法阶段——宗教、法律和道德不分彼此地混杂在一种简单的社会控制之中……在此状态下,我们今日所谓的法律,确切地说,藉由组织化政治团体的力量所进行的社会控制,就三者而言,适用范围最窄,功效甚微。”
  此时起主要作用且对稳定社会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就是家族族规啦。
  庞德提出“我们最好记住,如果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力的全部力量,那么它也具有依赖强力的一切弱点。而且从十七世纪到上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法的成就说明,某种很像法律的东西,虽没有任何强大的支持,也能够存在并证明是有效的。”它所提及的“某种很像法律的东西”也正是我们所畅言的族规了。
  家法族规可分为家法和族规两部分,因它们之间有着几乎相同的性质,因此一般连称。“家法”,即家规,它是在家庭范围内约束家人及家庭依附者的日常行为的规范。家法基本上都是综合性规范。“族规”是指在本宗族范围内约束族内各个成员及各个家庭的日常行为的准则,也规范合族的各种公共事务。它们之中有综合性的规范,也有各种单一性规范。费成康等先生认为,家法族规是类法的规范,它“是由家庭或宗族的代表人物甚至在名义上是由全体族人所订立的民间自治规范。”“家法族规虽非法律,但基本具备法律的各种特征。称这些规范为准法律,当是恰如其分的。”
  “族规”可促使村民自觉修身洁行,对建设和谐村庄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当然,那是指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经常以民间习惯作为附属的或补充的依据,也就是族规中正面作用的部分,而据此调解的案件,执行容易,百姓乐于接受,对稳定社会有极大的作用,因之,值得发扬光大。
  在中国,习惯的强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些为人们所认同的习惯已经深深植入人们的生活和理念之中。只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必然会受到这些如族规族约的压力。这也是今天我们大力提倡整合家族族规族约,以补充国家法律条例在农村治理不足的表现了。
  于是,各地修宗祠,续家谱之风,多为当地政府机构所支持。这在十几年前则是不可想象的。那是有集会闹事,组织团体不利社会安定的嫌疑,

  





  现在,在我的手头有本《甘氏宗谱》,卷首言:五修支谱,(荣公无派至祖派六代),公元二00四年七月十日修毕。序中说:先祖进朝云公在明朝隆庆年间,从江西南康星子县迁竹溪中峰寨山脚下,延传数十代,并分散其它县乡村落,不知详细户口与人数。祖辈为了后代有序,从第七也世起,议派二十代,即:文,敬,承,先,泽,武,期,绍,祖,勋,忠,诚,开,国,瑞,孝,友,振,家,声。两名退休人员,甘期凤,甘期常编,男女平等,一律照登入谱。

TOP

竹溪寻觅之15
               梦里花开天台山
                ——烟尘迷雾中峰观之续三

              

  




  远眺天台山

  去县西三十里地,群山簇拥,县崖绝壁,中有三峰,高达万仞,飞泉倒泻,涑玉喷珠,景色不减庐山丝毫。三峰端然耸立,俨如笔峰,故名三台山。中峰最险,上有寨,又名中峰寨。寨下有一河,名大沟河,河沿山顺势,奔北而去,有人截河拦水,成一库,叫大沟水库。再往北,即到汉白公路处。一道观立于此地,名中峰观。这却是上下三十里地唤做中峰镇的缘由了。
  天台山有西有神虎洞,东有穿岩洞,北有古牛石。神虎洞相传有虎居于此,后病足难行,遇一老婆婆而解。灾荒年月,神虎以所捕获野兽送于老婆婆屋外,得以渡过灾荒。虎所居洞,时人以神虎洞名之。穿岩洞,中峰寨之南,山岩高耸绝立此峰,峰腰有一洞,洞宽一丈余,与岩两面相通,战乱时居民多避乱。古牛石却立于天台山脚下溪边,与水声相依偎。石大几丈,形如牛卧,守护此山。
  




  古牛石。
  




  甘家岭小学及甘家祠堂。
  




  大沟水库。
  




  过水库至天台山时,走穿峡垭。
  大沟水库边,即为甘家祠堂。现在的甘家岭小学所在地的。
  
  
  在竹溪历史上,名人辈出无家可比甘氏。这也是甘氏宗族家规严厉族法酷烈的原因吧?
  那么,究竟是名人辈出才导致家法严酷,还是家法严酷才培养出辈辈名人,这个问题如同旦鸡相生谁为先一样,让人难以追究的了。
  还是让我们翻开县志,看看吧?
  前明竹溪无兵防,募壮丁以守土城,多驻山寨中。康熙四年(公元一六六五年)郧阳总兵离郭义始拔兵三百以守,康熙七年,建竹溪营。游击一,守备一,千总一,把总四,兵四百八。
  康熙八年,游击义乌人杨三虎,后以功升灵州参将。守备刘斌,东南武进士,十二年升竹溪游击。刘斌守备替代者甘继芳,十三年死后,守备为曹奇胜。康熙八年千总张自成,九年孩子玉,十年至十三年甘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甘继芳,甘雨两人踪影。
  甘继芳是竹溪甘氏最为有名的先人,而甘雨,却在上篇中提到的甘氏五修宗谱中开篇提到过的,他到底是谁?但无疑,已经让我们把历史中的甘家与现在实的甘家连为一体了。
  据《甘氏宗谱》(五修支谱)载,其先祖朝云公明朝隆庆年间来溪,当他从江西南康府星子县一步一步到竹溪时,那是流民峰涌时代。好山好地多为早来者所占。当他们来到天台山脚下时,为此地所吸引。顺便补充一句。竹溪近城三大坪。城东有水坪,城西有青草坪。再往西即为甘氏所在地,大坪。这也算是近城区最好的一有水有地的所在了。你可以想想,竹溪是有着七山二水一分地之称的地方,这个大坪所在的地方,是如何的稀罕了。
  朝云后人守贤,再传即为继房。也就是说,自第二代朝云来溪,传到第四代,为继字辈。也就是甘继芳一辈了。是不是这样呢?
  在他们新修宗谱下,我亿可以看到,第五世有六人,依次六房为霖,露,雨,四房无名无后人,濡,霈。第六世有荣公,自七苞始,辈份为文,此与新修谱相连接。辈字为:文,敬,承,先,泽,武,期,绍,祖,勋,忠,诚,开,国,瑞,孝,友,振,家,声。
  甘家瑞存世者,最高辈为泽字辈,仅仅二三人。最底辈为勋字辈,上下六代人。至于新修谱中现时名人,不提也罢。还是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名人吧?

  依上所述,自继字辈到文字辈,也就是说从来溪后第三代到第七世文字辈,有五代辈份这隔了。
  看看志书:武职篇,甘继芳,本营守备,甘雨,本营千总。这是康熙年间事。甘继芳死开康熙十三年吴三桂乱。
  甘继芳,字体元,性忠毅慷慨有谋略。明朝时流民乱聚蜂涌,继芳以族人为基,纠聚乡兵,以护乡土。自清为镇总所招。名为守备,以守县西。康熙十三年,吴三桂乱至竹溪。是时谷城镇总兵杨来嘉,竹山营游击谢泅来犯,溪无城可守,建议曹席珍欲上中峰寨。守时两月余。县门子曹二开寨门,甘继芳与知县曹席珍均被害。时阴历十月初一,年六十有四。
  曹知县女,时年十三,自中峰寨绝顶跳下,后人名舍身岩。邑增生陈作霖字喜亭者,曾作一诗,《舍身岩》:一缕寒烟锁白杨,舍身岩下水茫茫。怜他十五娇儿女,赢得空头草木香。
  继芳有子六人,长子霖,府痒生,次露,次雨,为平乱时千总,四子失踪,次濡,为乱贼所获,后归,次沛,雍正元年贡。据此县专所载,却与甘氏新修宗谱略异,六子名不同。一为雨字头有,一无。当属于新修错,以县志为准。
  平吴三桂乱时,甘氏家族一千总一守备,亦为一段佳话。从上文所引县志书可知,是时县建竹溪营,当为游击一,守备一,千总一。甘氏即占一千总一守备矣。康熙十三十四年,竹溪无游击。也就是说,此时竹溪武职,当以甘继芳父子为最高长官。
  继芳后人:甘杜,字联召,甘继芳四代孙,乾隆四十二年岁贡,至来凤县为训导,嘉庆乱,令子文郁怀县印出。其与县令庄纫兰,典史张史山守城而死。后,甘文郁照四品以下例,给云骑尉世职。
  守中峰寨阵亡义勇名目十七人,甘氏占九人,过半数。分名为:甘文牧,甘承镶,甘述先,甘敬受,甘敬照,甘敬毓,甘敬峰,甘义先,甘亚先。

  竹溪县志同台版:武功篇,甘文祥,武生,千总衔。甘敬生,生员,八品衔。世职,甘文郁,世袭云骑尉。,
  选举篇,清岁贡,甘桂,康熙五十六年,甘沛,雍正元年,恩。甘琏,嘉庆十三年,甘杓,甘文良,甘楫等。
  善行篇,武生甘文远,好义乐施,道光十三年,以粮济民。巡检甘承政,咸丰六年,春荒,出粮数百担,修寨施药,周邑侯奖以“急公好义”匾。甘敬员,继芳嗣孙,咸丰元年,这宜昌府水师营千总,驻防荆州,战死瓦庙子。武生甘承欢,有军功,得府旌“面置有方”匾。监生甘承健,孝慈以待侄,如弟生前。甘元慎,为溪邑宿儒,授教于乡中。
  艺文篇,甘杓 《天台山记》



附注:中峰寨阵亡
  康熙二年至十三年知县曹席珍,训导前有雷布霖,南璋风贡,康熙九年后有谢乔捷,新宁岁贡,当时无教谕,谢担其责。十二年,谷城镇总兵杨来嘉,竹山营游击谢泅之乱起,溪无城可守,建议曹席珍欲上中峰寨,言其处人心不固,以另去峒崎寨为佳。时其守峒崎寨,后得保全,为时人称道。乱毕补官不就,归新宁。
  中峰寨,即古天台山,里人立亭其上,左有舍身岩,为曹侯女尽节处,右有方石盂,清泉流出,不竭不溢。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TOP

竹溪寻觅之16
               小人物的大事业
                ——烟尘迷雾中峰观之续四

              

甘启良



羽叶报春



植物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锰先生为《竹溪植物志》题词。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苍海。这是两句很有名的句子,与诸君共享。

  唐朝诗人韩愈先生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哪知一群愚妄无知的小儿,竟然无端对他们诽谤、伤害。这就像蚂蚁想摇动参天大树,太可笑,太不自量了!大蚂蚁就想摇动高大的树木,真是应该笑它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经常用来比喻人盲目自大 不自量力 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
  鲁迅先生曾欣赏陶潜的一首诗:《读〈山海经〉》,诗中描写了精卫的精神,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苍海。”《山海经•北次三经》中有一个“精卫填海”的神话。炎帝的女儿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少女的身体化为精卫之鸟,用微不足道的身躯去和狂暴的自然力斗争。茫茫大海上,一只孤寂的精卫鸟,衔石飞翔,它的羽翼被疲劳磨出了血,它的精神依然无比坚定。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抗暴复仇,敢于和比自己强大的仇敌斗争。它表现着一种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如是,我们发现,同一件事或者说同一个人,赞颂的说是英雄,所谓精卫填海,攻击的说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实际上,不管是撼树的蚍蜉,还是填海的精卫,他们都是弱者,而他们采取的态度都是积极的。不能明白那只“蚍蜉”与“精卫”有何区别。然而我们却赋予了前者与后者截然不同的寓意。为什么?是不是因为精卫曾经是人?因为蚍蜉不是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大人物”的注解是“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与之相对应,“小人物”则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小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也是不可缺少。从这一点上来说,或者说在某一些事上,他们也成为大人物了。换一句话说,历史人物和小人物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给出了一组数据:“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成就,75%来自于不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小项目',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也大都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徐冠华发现,“这不单是一种现象,而且有可能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为此,他呼吁要“使那些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小人物'和青年人才进入我们的视野”。因为,“几万元、十几万元的支持经费,有可能使他们步入科学殿堂,孕育出伟大的科学家。”
  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小人物”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中国正在迎接一个“小人物时代”的到来。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竹溪县甘家岭的一个小人物,可他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大人物,甘期良。顺便说一句,他自己或者说各类媒体,都称呼他为甘启良,这是与其家谱中辈份不合的。

  题名/责任者:  竹溪植物志/甘启良编著  
  ISBN号:  7-5352-3435-6  
  出版发行项: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07  
  载体信息:  16开 CNY380.00  
  个人名称—等同责任者:  甘启良  
  中图图书分类法类号:  Q  
  附注项:  本书介绍竹溪植物1542种,对每一种植物除介绍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外,还较详尽地介绍其开发、利用价值。

  2005年12月,我国第一部县级植物志暨我国第一部彩版植物志《竹溪植物志》出版。这部书由竹溪电视台记者甘启良先生编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发行。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县级植物志及我国彩版植物志的两项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该书共收录该县已查明的植物2216种,其中27种为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植物,34种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262种为县内新发现,选配的1520种植物照片,大多数根、茎、叶、花果俱全,图像清晰,并注明拍摄地点和海拔高度,其拍摄、编排质量专家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内容上突破了国际国内植物志只注重介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这一传统的编撰手法,增加了药用、食用等方面的内容,还收录了大量具有实用与科研价值的竹溪民间医药验方,在实用性、可读性上实现了一次大胆的科技创新。
  2006年3月中旬,竹溪县电视台记者、业余植物爱好者甘启良发现,曾被植物界视为灭绝的植物“陕西羽叶报春”,今春出现在湖北西北部的竹溪县。 早在20世纪初,欧洲植物学家在陕西南部山区发现,并采到模式标本收藏在德国柏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二战时被毁。此后,国内外均未有发现。植物界将其称为已经灭绝或可能灭绝的植物。 至此,竹溪县已发现包括小勾儿茶、山百树等在内的 30 余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甘启良先生还发现一棵堪称鄂西北“香果树王”的古树,在竹溪县天宝乡高桥村山坡上。这棵“香果树王”已被当地政府挂牌保护。香果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古老孑遗濒危树种。这棵香果树长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树径150多厘米,树高20多米,树龄300岁以上,是鄂西北现存最大的香果树。
  2006年“五一”前夕,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教授致信竹溪电视台记者甘?良:“您在较短时间中完成了如此巨著,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对您在尊著编著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谨表示崇高的敬意。”王文采先生所说的尊著,就是我国第一部县级植物志——《竹溪植物志》。湖北省《竹溪植物志》一书,全彩照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竹溪县23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专家惊奇地称“竹溪草木半是药”。
  2006年7月12日,县科学技术局局长谢从明带队到省科技厅申报科技进步奖,经专家评审,于2006年7月17日早,《竹溪植物志》评审为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武汉举办的亚太医药展览会暨第四届武汉国际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上,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参观竹溪药材展台,称赞竹溪药材资源丰富,鼓励竹溪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把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竹溪特产道地中药材表现出极大兴趣与关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申汉董博士、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理事张汉宜等专家,就竹溪五味子、刺五加等道地中药材品种开发达成了意愿。北京同仁堂、广州白云山、武汉健民等制药企业,对竹溪发展绿色林药产业给予了指导。

  竹溪地处鄂、陕、渝交汇要冲,境内丛林密布,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基因宝库”的美名。
  幼年时代,甘?良和小伙伴一起上山放牛,熟透的马桑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味,引得小伙伴忍不住流下了口水。可听大人们讲过,食马桑果会中毒,小伙伴们都想吃却不敢吃。可能是玩饿了,有一个“小馋猫”最终禁不住诱惑,躲起来偷食了不少,倒在马桑树下昏迷不醒。小伙伴们吓得大声哭喊。闻讯赶来的大人们将中毒的小伙伴抱回家,从山上挖几种草捣成浆喂下去,十几分钟后,昏迷的小伙伴奇迹般地醒来。打那时起,甘?良就想:假如能了解家乡每一种植物,知道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植物能治病,什么植物有毒,那该多好!从此以后,甘?良无论遇到哪种新鲜植物,总要采一些回来,向大人们问个究竟。
  1973年,甘?良被派到中锋镇邓家坝村驻队。村民吴世良小女儿身上长了一个碗口大的“包”,天天打针、吃药,不见好转。甘?良从山上扯来了草药,一周后,久治不愈的包竟消失了。以后,凡是遇到哪家有疑难杂症,甘?良就前去了解病情,回家翻药书,上山寻找草药。慢慢地,他认识药用植物达500多种。
  1999年,一场大病使甘?良从县电视台台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从此他开始艰险的植物探索之旅。十八里长峡被誉为珍稀动植物宝库,可2001年前只查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甘?良对这一数据产生了怀疑。2001年8月,他准备好开路用的柴刀、干粮,开一辆老式吉普车,一头扎进长峡。一个多月里,他一清早就起床,挎着相机,拿着柴刀,一路斩荆棘,向长峡深处前进,发现一种新植物,就拿相机照下来,采下标本,拿出本子记录。渴了,掬一捧山泉,干粮完了,就采野果吃。葱坪顶植物种类繁多,山高路险,人迹罕至。为了证实一种名叫“太阳草”的植物,甘?良沿着兽道前前后后上了四五次,终于在一悬崖顶部找到了太阳草。有一次,刚刚爬到半山腰一悬崖峭壁处,一头黑熊正在岩顶上面追赶猎物,吓得他紧紧抓住岩石,脸和身子贴在粗糙的岩石上,半个小时一动也不动。几年来,甘?良共普查出竹溪境内植物2300多种,拍摄植物彩色照片6000多张,采集标本1300多种,其中有197科、875属、2216种植物经过了专家的鉴定。
  翻开《竹溪植物志》,有人说甘?良是专家,是学者,是医生。
  然而,就在该书出版的前两年里,还流传着一个笑话:2003年初,甘?良背着他的植物标本到武汉植物园向专家求教,每种植物的标本都有一张报纸那么大,教授们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后来在专家的指点下,甘?良学会了制作标本。
  对此,甘?良这样评价自己:“我只是一个对植物的痴迷者和植物界的探险者”。
  2001年初,甘?良第一次试探着将拍摄的一部分不认识的植物照片寄给昆明植物研究所李锡文教授,请求鉴定,得到了答复。之后,又有幸结识了来竹溪科考的武汉植物园江明喜博士。靠着这种求知精神,几年间甘?良结识了一大批植物科研界的专家学者。为了解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用途,甘?良学会了上网查阅资料,并求助了大量的中草药医生。在武汉植物园专家支持下,2005年12月,一部收录竹溪县域内的植物2216种,对其中1520种植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附有原植物彩色照片,全书180万字,图片1520张《竹溪植物志》专著与读者见面了。随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读者来信像雪花一样飞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教授为该书题词:“探索植物世界,造福人类社会。为我国第一部县级植物志欢呼!”
    
  大人物的历史记载的是历史的辉煌,而小人物的辉煌,才成就辉煌的历史……
  比如,甘启良。 

  
  

TOP

谢谢马老师!对于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报道,越系统越好。马老师做得很好!这对于你还是其他老师同仁,要想对这个地方进行系统研究,就能提供非常难得的材料。再次致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1-4-18 21:50 发表
谢谢马老师!对于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报道,越系统越好。马老师做得很好!这对于你还是其他老师同仁,要想对这个地方进行系统研究,就能提供非常难得的材料。再次致谢!
谢谢,敬请专家多多指点。我们做这种些事,只是不想后学们,不知道在竹溪这片土地上,竟然有许多让人难以忘记的事与人吧。早些年,写作的文章以教育教学为主,以校园人物为主。近年来,是以竹溪历史,地方风情为主了。

TOP

竹溪寻觅之17
白玉干子臭豆棍
——烟尘迷雾中峰观之续五

一九三六年春,竹溪中峰观四区立初小来了一名小学生,名字叫刘骥群。是年县内有初等学校17所,省立短期小学7所。学校有二,三,四年级复式班1个,学生40人。次年始高高小班一个,全校班组三个,学生150人。当然,这时刘骥群读高小班,一九三八年刘骥群毕业。
提到刘骥群却是因为他是竹溪四大名医的儿子。前面提到竹溪四大名医之颜铭先生,那是蒋家堰镇的,刘骥群的父亲刘松如先生,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九零一年,为中峰镇青草坪人,主要医务活动区域为北区,即龙坝中峰城关洛河一带。
刘骥群先生今年八十有一岁,精神依然如年青人,据竹溪医药界人介绍,他一生从未生过病,是不是竹溪四大名医的绝招呢?
那年刘骥群八岁。他记得当年校长先是尹石化,后为尹连溪。当然,那是的校长都是大地主的。尹连溪的儿子尹荣甫,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在一九四七年时,还成为县中学校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这自然是后来才知晓的。
学校在双河庙。有一大爿房子,在紧紧围绕的围墙中,是古庙高大巍峨的建筑。学校大门在南边,要出门而未出门处,有一个古戏台,那是当年孩子们学习之余的天堂。围墙外边是一条小小的山路。而现在贯通竹溪的汉白公路,是一九三九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才开始修建的。
在前面提到过,《中峰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材料汇编》中提出,三合中学原校舍是尹公祠和湖南馆两麻古庙,三合小学原交舍是尹公祠和双河庙。现在我们明白,三合小学当为双河庙,与尹公祠无关;三合中学吗,却与湖南馆(那是县城内一处有名的地方,另文当介绍)无关,只是尹公祠的一部分。

每天课余,刘骥群同学与甘武奎,甘武元,甘亚东还有尹许一块,来至学校后门外,那儿有一个水潭,潭底气泡成串翻滚而上,似珍珠浮出水面,这是奇一;奇二,水温衡定,是的上乘之水;奇三,每天冒出的水,却是清冽而香甜的。这就是中峰观豆腐名闻三省的根源之所在了。
竹溪古有四大奇,中峰观的豆腐嫩,彭裕沟的米香,阎家坝的罗卜脆,马家菜园子的白菜无茎丝。这里豆腐即指中峰观的豆腐了,它白嫩细腻,却又带有淡淡的香甜味道,四川巫溪,陕西平利镇坪及本省各县人,到竹溪县第一要购买回家的,就是中峰观的豆腐了。
说是中峰观的豆腐嫩,其实只是一种大概的说法,或者说是因为顺口,其实中峰观最有名的却是它出产的臭豆棍类食品了。
这种可以生吃的小食,才是刘骥群等同学来此的原因。
什么是豆棍?什么又是臭豆棍呢?
以鲜豆油皮10张卷起呈棍状,即可。食用时浸入水中泡软,切在寸段,与金钩(虾米)、青菜心、荸荠片、榨菜片等放入沸水锅里煮片刻,投放调料,再煮片刻,起锅盛碗,撒上葱未、胡椒粉即成。
先说臭豆腐:豆腐一块,切成2CM见方的小块,放在开水锅内烫30秒。捞出凉干,尽量控干水分。放在干净的饭盒内(不要密封),室温,直到豆腐有绒毛。控干水,然后放盐,花椒面,姜粉,辣椒粉,香油。注意盐要多放。放在半密封状态,2周左右。这是少量的做法。
如果大量的做,是将定制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质架子可以放十几层豆腐,中间可通风,抹上盐,点上霉菌(菌种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弹在豆腐上),在无阳光直晒的通风房间里放两至三天,夏天屋中气温可在32度上下,豆腐会长出一寸长的白毛,即霉菌。其同上。
臭豆棍做时法则是一样的。
刘骥群在读小学也就是在三合小学时候,常常吃这个。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那种滋味依然常常回味在心头啊。

那时候,做臭豆棍最有名的,姓陈,是中峰观的大家族。只是现在似乎失传了。虽然那潭水还在,水泡依然如前,串串冒出如旧,香甜味如前,清洌如前,可是人啊,都不再是早先的人们啦!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TOP

竹溪寻觅之18
披沙拣金卵石滩
——烟尘迷雾中峰观之续六


三合小学在中峰观街北方,学校大门正对着公路。四四方方的一圈围墙把学校严严实实的包住。学校在街东尽头,背后是县治河。从学校的后门,或者说从学校围墙外面的西头那条路,绕过去,就是那泉水,那潭能够让中峰观的豆腐吸引三省水。
你如果继续向北走,就到了县治河边了。
这河多卵石,光滑如玉,静静地躺在河滩边。水不大,河面很宽,如是河水就如洗石的模样,在它们身上揉来揉去的,一下子就揉了几千年。
过河是刘家湾,早先学校在山坡上,细细的路把山势引长了,路边的草也茂盛了许多的样子。山坡上有一寺,名字叫做钟柏寺,学校就在寺里。一九八八年,寺院败坏,墙壁破碎,屋顶雨天水如注,学校就搬到湾子正中。名字也改做刘家湾小学了。
而河水从西而来,如蛇似龙,在刘家湾各中峰观之间,盘曲而行,扭了三次身子,如是这河水的卵石就愈发的多了。

宽宽的河滩上,常常有孩子们玩耍,当然,其中时时也有我们的身影。有十多年,我在中峰观学校任教的。有时在中学,有时在小学,带学生们到河滩上写生,那个名字叫叶春雷的小男孩,把一幅色重墨浓的素描送给我时,很多学生都挤过来看。
那时,我手中正有一枚偏偏厚薄如手掌,圆圆形似鸡蛋的石子,色泽浅红色中带着暗绿,上面好象一个老头团坐欲起,手中却撑住一枝竹杆,那是一根钩杆么?他是垂钓于渭水边的那位老者么?是悠闲于自己的清淡岁月还是沉重生活中偈尔的一次偷闲?
后来,哪能枚石子为一位女教师请去了,在她的办公桌上,整整呆了近十年。
孩子们的手中,形状各异的卵石,色泽或艳或浓或淡或清,大大小小宽宽狭狭的,伴随着他们走过校园岁月。
一点点的稚嫩,一丝丝的童真,一片片清纯如水的眼光,在那些岁月中,渐渐地退色,变淡,带上成人的眼光与色彩了。
我们知道,卵石是由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又以搬运中的磨蚀作用为主,故多呈圆形、椭圆形、扁圆形及不规则圆形。
这也是生活对孩子的教诲么?

有一天,河滩忽然热闹起来了。来了许多人,他们在河滩上驻扎,搭起了帐篷,厚厚的帆布,园园的尖顶,点缀在河滩上。
几十人在那儿忙乎着,听说是淘金砂的。最多的一天,三克多一点。
那是挨着河边的一大块地。这块地边的河道宽敞,水流缓慢,河沙轻浅,底板平整,据说是个出金的好地方。
因为砂砾层中的自然金,都来源于附近岩石中的原生金矿。这些金矿中的金粒,经过分化作用,从含金岩石中分离出来,被水冲走。 由于金的密度很大,到了水流缓慢的河床或海滨沙滩后,它就会沉淀下来,混在砂砾层中,形成砂金矿。
从砂子中淘。这是因为金子很重。一立方米的水只重一吨,而同体积的金却达十九吨重!人们利用金与砂的密度之间的差异,用水冲洗含金的砂,这就是常说的“砂里淘金”。
  但这种原始的淘金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对要求很高,只有那种含有大量的金的砂石,才能用这种方法。对于含有少量金的砂石,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在竹溪县治河道上,似乎只有这一块河滩,每隔几十年,成为淘金人的首选。
是因为那一曲三折的河滩么?那是不是河水恋恋不舍的眼光?而它身子上积累的金砂,此时不经意间,抖落在河道上了?

这儿是不是竹溪唯一的淘金地呢?我在这儿工作的十多年间,就有三四次淘金的人,每次都淘几个月的啦。
岁月,就如同河滩上的金砂,一粒粒闪烁在竹溪河水两岸,点亮了山山水水,点亮了山里山外的角角落落孩子们的心灵。
一如那张在河滩上,递给我的素描,绘写着竹溪历史。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TOP

竹溪寻觅之19
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 442312 马佾

从刘家湾翻山坡而过,即是乐园村。当然,这一条路不大好走,在钟柏寺还在时,是有一条小路可行的,后来寺没了,路也就没了。
于是,想到乐园,你得走过中峰观,沿河边公路东行一里地,过桥,北行,上坡。这就是乐园。这让你想起什么来?是不是有弥尔顿这位英国诗人、政论家。他所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你还会想起什么来?是不是《诗经·硕鼠》?那些句子: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园。乐园乐园,爰得我直?
乐园或者说乐土,是所有人追求的最终目标吧?
中峰镇乐园命名的缘由,是不是也如此呢?
在这儿,有一个我的学生,尹安学。我在《学生的一次批评》中提到过的。这位出生于以乐园为村名的学子,一如〈换乐园〉中的撒旦,追求自由,怀疑上帝的统治,对上帝的权威提出挑战。撒旦被天雷打入地狱后,和其他造反的天使在火海中遭受煎熬,仍然表现出昂扬的斗志。他说,“战场失败有什么可怕?我的不可征服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永不屈膝投降的志气并没有丧失。”
又或者说,是那些追求乐土的乡民?

不久,尹安这来信。
老师:
     您好。我是三合中学1994届毕业生y尹安学,现在在《羊城晚报》工作。看到您对10多年前学校的描述,勾起了我们这些学子对年少读书时光的美好回忆。现在想来,读了10多年书,在三合中学3年是我读书最为认真的3年,我还记得自己一天发烧,连夜起来默记《土壤基础知识》的情形!那是,对读书,简直到了入痴入狂的地步,邹自年老师要我们记的每个字,我都会一遍遍默记下来。对刘华老师教的政治,课本中很多字句现在还记得在课本的什么地方。
     读书时唯一遗憾的是,可读的书太少,每次拿到一本杂志,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初三时,我获得了基本1992年的《中国青年》,里面的很多精彩话语我都能背下来。幸亏那时您还办了一张校园报纸,记得开始叫《速写》,我刚上初中,看到第一期上面有一个关于“速写”的对话,与我一起上初中的初一(二)班的李大勇还在上面发了一篇长文。哎呀,当时羡慕的不得了。我想,当时的李大勇在初一年级知名度绝对最高。
     后来,《速写》好像少了,反正我几乎没有见过。到了初二下半年,就是1993年上半年,我看到好像是初四王茜(?)等写的一些多愁善感的文章,当时简直十分敬仰,觉得,要是能与她们交个笔友真好。当时还单相思,总感觉有一天能在那排青砖女宿舍前面,碰到那几位才女。呵呵,想来很有意思,那时俺可是见了女孩就脸红的哦!
     现在想来,您操办的《速写》给我们带来了多么美好的回忆!
     那时,我可是很崇拜您哦,觉得您好能干,能自费办一张文学校报,还与那么多文学青年有往来,我记得好像有峥嵘(后来考证是郑传保,现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您还有那么多FANS!我有两次还专门跑到你的宿舍,向您请教啊!
     刚看到您的回忆,说当时发表了我的文字,但我至今没有看到哦。假如方便,能否将1994-1996所有《速写》复印一份寄给我?不胜感谢。我将把它作为年少的印记,还好珍藏。另外,那时,我们学校出的那些才子佳人,与您还有联系吗,或者您知道他们的下落吗?我很想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工作重压之下他们是否还喜欢玩弄文字?
    需要您澄清一下,我当时拿着文章找您指教,好像没有指责您哦,我一介学生也不可能指责您啊,何况我在学校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哦。看您的文字,我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容易发脾气的愤青。我记得当时写的文章,主要是批评阴盛阳衰,一些刊物上根本看不到男孩的文章。
    以前我的老师还好吗?刘华、朱有志老师,还有我们的英语、化学老师在哪里工作呢?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很想念他们,他们教我读书做人最让人难忘。请向他们问好。
    顺便向您汇报一下,我在竹溪一中毕业后考上湖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羊城晚报》,一直从事政法新闻的报道,工作很顺心,收入也不错,我已经买房子了。
    祝您再接再厉,影响更多的人!
                                                                             尹安学
                                                                         2006年11月7日

我的联系方式:广州市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政法部    邮编:510085
电话:13822©©©©©   邮箱:119xinwen@163.com
  当天晚上回家,打开信箱,回了尹安信,迅速又收到他的来信。
老师:
    很遗憾哦。我现在很想看看当年的《速写》哦,您看我,当时速写第一期的大概内容还记得哦。上大学时,我还找出几期看了,后来不幸丢失。
    其实,对您来讲,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更何况,还有我这等虔诚的学生和粉丝。
    祝

                          尹安学
  
从读书时,沉浸于乐园乡土气息长大的尹安学,目光所及,已经不仅仅限于校园及农村了。他的目光凝视着哪儿呢?

尹安学从湖北大学毕业后,工作之余,创办了校友会。
广东校友会创办两年来,承蒙各位捧场,早已成为湖北大学人气最旺的校友录。曾为湖大人,可能我们并不为之自豪,但在湖大的4年永远是我们难忘的回忆。毕业出来,劳累奔波,希望大家彼此有个照应,至少有个交流的平台——这也是我四处拉人,创办这个校友会的初衷。
更多的,是他对社会生活及教育的关注。当然,这也是他的本业。
让我们看看他所关注的范围吧?
《贫困县大摆交际酒宴 政府钱袋子应立法监督》
《热衷改名为哪般?“妇女节”改成“女人节”?》
《中小学增加编制 配专职心理教师》
《大学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嫌贫爱富’现象严重!》
《传统礼仪不能淡忘(图)》
《人大代表称全国100亿养老保险金被挤占挪用》
《大学学费涨幅惊人 培养成本是糊涂账》
中青联发[2004]85号《第十届五四新闻奖获奖作品名单》文字类(54件) 〈妈妈泣诉:帮帮我的古惑仔〉通讯 作者尹安学,刊发于〈羊城晚报〉, 这是当年“五四新闻奖”中广东媒体唯一获奖的文字作品。
第十届“五四新闻奖”全国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共收到247件作品,经严格复评、定评,最后评选出104件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21件,二等奖33件,三等奖46件
中青发[2005]38号《2004年度宣传共青团工作》优秀新闻作品评选获奖作品名单,文字类(51件) 〈伴随暖流一路欢歌回老家〉通讯作者为尹安学,林旭嘉,庞开强。当年广东获奖五件〈羊城晚报〉仅此一件。
好了,不再多举了。能够从鄂西北一邑小山沟,走到南方大城市,并且取得一系列成就,是不是与他所凝视的目标所关呢?

前贤名哲不是说过,你所能看到的有所远,你所取得的成就就有多高么?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TOP

竹溪寻觅之20
天生一个仙人洞




自中峰观沿县治河东行,过桥即乐园,继续沿河东行,即为陈家堰。竹溪自明成化十二年到清同治六年,即修有堰十七条,陈家堰为其一。
陈家堰地名来由,却与一仙人有关。相传唐宋之交的仙人陈抟修炼于此,服气辟谷二十年,后始居华山。这才有与赵氏开国皇帝打赌,得到华山不纳税的赌局的。因仙人居此地,至今此地无蚊蝇。
由于陈抟后人才传下此地一脉么?不是说修仙之人不万家么?又怎么会传一一支陈姓大户来?后来又于此地修堰,成为名闻竹溪十七条堰之一?那为他为后人所谋之利么?仙也是凡人也有生活越剧之思?
仙人余泽,不仅仅如此。
比如说,再往东行,现有河道还埋藏一洞,名隐真洞。相传吕纯阳在此修真,此洞却成为竹溪八景之一,古洞隐真。洞前一寺,名溪隐寺,是吕道人所居之地了。曾有诗云:古洞幽深绝点尘,曾传吕祖此修真。一心欲作神仙侣,是处堪栖自在身。松竹荫来看有影,姓名埋去识无人。莆团坐破飞昂稳,跨鹤遨游了俗因。另有一诗,句中道:得无上道先醒梦,遇有缘人始点头。
这里补充一句,在古老传说中,陈抟与吕道人为好友。
在这里,吕道人也好,陈抟也好,他们在竹溪是否留下踪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竹溪要附会这些传说,把它们扯到沾一点边的事物上。比如说,陈姓人所居住集中的地点,那是陈抟所传下的后人,如有一洞,那一定是隐藏有修真之人等。

陈抟(?~989)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如说陕西人,则与陕西相距不远的竹溪,也可能是其常常所居之地了。其宗教思想融儒,释,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
北宋以后,道教的流派有正一道。正一道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灵宝、上清等派融合,形成正一道,以张天师为世家,以龙虎山为本山。
还有则全真道。看过金大侠《射雕三部曲》,不不会陌生。那是由金代王重阳所创。全真道融摄儒、释,倡导三教合一。教人读《道德经》、《孝经》、《般若心经》。不尚符?丹鼎,也不侈谈神仙,而以清心寡欲,炼气全神,识心见性为主。其道徒皆出家守戒,住庙清修。
全真道徒不婚、素食、常住宫观清修,为出家道士。正一道徒不住宫观,可以有家室,为在家道士。
  但未闻陈抟为正一道,当然,也有后人传下也不知的。

自然,即便没有上述之事,把陈抟与吕道人一类神仙中人,扯到竹溪来,也是一件常事的。
我国原始时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在人们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处理周围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于是崇拜自然、信仰鬼神,为求避祸求福,沟通天人之间、神鬼之间的信息,开始出现了神仙一类物事。
旧石器初民的墓葬大多朝向东方,旨在祈祷死者像太阳那样复活,说明灵魂观念和长生思想已经出现.新石器先民的墓葬大多朝向各自氏族发祥地、氏族公墓所在地,旨在祈祷死者重回先妣肚腹(子宫)中,实现生命的循环.三代时期古人虽仍葬山丘,但常常仅取让死者登上苍天、永生不死的新意,说明石器先民的生命循环信仰已经演变为登天成仙、永生不死的信仰.战国秦汉以来,古人亦葬山丘,但因道教的出现,古人相信,通过服食养性,灵魂和肉身都可长生不死,而这一新信仰正是最近几千年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神仙思想.
追求成仙了道,长生不死,是所有人的梦想吧?

于是,天生一个洞,成为了仙人洞。而不生蚊蝇之地,那一定与仙人有关,此地居户多姓陈,是不是陈抟的后人呢?
那简直一定是的了。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TOP

祝福马老师!可喜可贺!

TOP

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田野也是文献。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竹溪寻觅之21
满溢书香大南沟




大南沟在竹溪名气高,不管是教育界,还是文化界,都与一所书店有关。那个书店在尊师路,也就是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与县实验小学相交界的那条路,这路呈东西走向,县一中位于东面,县实验小学在西面。尊师路的南头,早先是县电影院,县工会,县幼儿园所在地,现在仍然是竹溪文化教育中心地带;路北头,可去县实验中学,图书馆,步行街等地段。
书店名叫“三味书屋”。
  何为“三味”,古人有几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如李淑在《李淑书目》说:“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在这里,书屋的意思却与第三种说法同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书店的男主人名字叫万非,中峰镇大南沟人氏。大面沟位于陈家堰东行一里地,距离县城更近一些地。这条沟里全是姓万的人家。万非弟兄几人,都走出大南沟了。
三味书屋是竹溪县第一所民营书店,填补了竹溪这一方面的空白。为读书人散播一点火种,替竹溪人营造一方书香天地,那是他一家人的梦么?
要不,怎么万克兴,万非的哥哥,成为了竹溪有名的写手?而万克兴的《黑妹》一文,可当得上竹溪可传下的精美短章节之一的。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与野莽的《这车好碳》,欧胜宝的《变态》比肩的竹溪短篇小说扛鼎之作。在短短的几千字篇幅中,泥土秘气息极浓厚的刻画出一位如水的女子形象,直拗,淳朴,倔犟。
那是万克兴写作路途的分水岭。
此之前,他在县文联混迹十余年,只是在寻找自己的写作感觉而已,在此之后,那几十年的生活积累,情感沉淀,知识结晶,在他寻找到的语言脉搏中,那种具备乡村泥土气息,白话小说滋味,尺寸天地尽显万里长河的气韵,一点一点地,自然而然的流淌着,不枝不蔓,不声不响,一步步地展现出竹溪风情来。
那不是如野莽的乌山,也不同刘书平的黑山,以另一种名牌来称呼自己的家乡。万克兴只是一笔一画的写农村,写自己所处的县城人群,写自己所熟悉所深知的父老乡亲,可是,那不仅仅是竹溪县农村,也是中国的农村。
那种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觉,展现中国情境的写手,现在在中国,并不算多。万克兴是其中一个。
只可惜,他推出的作品极少,那是追求一呤双泪流,捻断数茎须的名山之作么?
万恕,这一位万非的哥哥,在全县一大半学校的墙壁上,都是留下了的他的书画的。那是一九九七年普九检查时事,他作为竹溪县教师群体中三个绘画艺术最高超者,里所当然的成为无酬金的美化师。后来听说,各学校还是以正常报酬的五分之一,给付万恕所在学校了。当然,学校因为教师借用耽误的课程,是以这笔费用来请别的教师或者说外人来完成万恕老师任务的。
认识万恕很早,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所办校刊设计封面及题签,听说了这一位竹溪名画家,认识万恕十余年后,认识了万克兴,又过了几年,三味书屋开业时,又认识了万非。
认识他们兄弟三个,都与书香滋味有关咧。据他们口中所述,父母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所以名字有兴,有恕,有非。“三味”是指要他们兄弟们,在读书时,领悟书籍文化的三重境界么?从而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么?

现在的“三味书屋”,主营范围扩展到所有文化用品了,地址仍然在尊师路,县第一高级中学门口。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TOP

竹溪寻觅之22
名扬于外有大平



  
这是中峰地图


            
县治河东行有两沟,西面一个沟大一些,名唤大南沟,东方一个沟小一些,名唤小南沟。大南沟中多万姓人家。小南沟却杂姓居多,居住人从汉白公路边向南推,依次是徐姓,陈姓,五姓集中地。
进沟路极狭,曲曲折折地弯着,从徐姓大院边钻过,从陈姓大院边溜过,十余里路在山边沟畔挤过,来到一个大院落。
王家大院。也名王家花屋。房屋绘有花卉,故名之花屋。
房屋大多数为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屋脊制有两对翘角,大多绘有花卉山水与神话故事。梁枋上绘有多彩的游龙和花卉,墙上还有壁画,以及精美的雕刻等。窗花主要内容以吉祥如意、龙凤呈祥、福寿富贵等隐形表意纹饰为主,如古龙、蝙蝠、彩凤、石榴、如意、金锁及缠枝花卉等图案。部分窗花也有人物、飞禽局部等图案,很有特色,雕刻精细,数量众多,造型准确,刀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走廊的吊柱雕刻有人物故事,所雕人物栩栩如生,柱头成荷花状。厢房屋脊有用青瓦制作的通珑花图案,有用石灰石板镂空的纹饰图案等。
这是中国的特色吧?

王家花屋的今天,当然没了这一切老式院落了。王大平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不是他对一切文化样式发生兴趣的原因呢?
在竹溪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时,在粮食局工作的他,自费购回一台,那时月工资才一百多一点啦。他却有一台几千元的台式电脑。所以,后来,中峰镇政府聘请他到中峰,他的家乡,办一个政府网站,他没有一点犹豫就答应了。
这是竹溪县第一个政府网站,是不是十堰市第一个政府所办的网站呢?
政府网站是施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是信息技术普及的产物,也是政府服务功能一个新的展示途径,应该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通过电子政务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大量的政务信息、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都拿到网上办理,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加强与社会、与群众的互动联系,不仅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且积极建设和谐社会。


于是,在这个信息开放时代,我们也包括众多的网民,从网上知道了中峰情况。
那是一个地处鄂西北最西北边的乡镇,是中部各省进入西部的大通道。位于竹溪县城西郊,北与龙坝乡毗邻,西连蒋家堰镇,南与鄂坪乡接壤。305省道自东向西从腹地贯通,是竹溪乃至湖北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腹地通道。境内有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中峰寨(集镇因中峰寨而得名),有似幻似仙的美丽胜景,大自然奇观偏头山(相传商代闻太师因迷恋当地的胜景,欲在此建亭台楼阁居住,因一脚将山头踏偏,而成了今天的偏头山)。
中峰镇以水稻和茶叶为主业,因独特的自然条件及悠久的种植 历史,因出一枝双穗、颗粒亮灿、香甜可口的大米而闻名,素有" 贡米之乡”的美誉。茶叶生产具有深远的历史,因秦巴山间独特的地理环境,而生产的微量元素丰富的保健绿茶而远销省内外。


这是中峰又穗稻

这是中峰茶场的茶叶树


只是很可惜,王大平现在不在中峰镇了,那个政府网站,现在不知与他是否还有联系。但,却是很久没有更新了。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TOP

竹溪寻觅之23
铜柱铜秤同庆沟




小南沟以下,县治河转了一个大湾,折而北上,到了黄莲山跟前,被山堵住了去路,又听话的向东行去。
沟口居民多汤姓,沟口处一教师名汤守勤,是中峰三百名教师书法艺术最高者之一,中峰镇各学校历年来,墙壁上刷写的欢迎辞,壁画等,镇政府在汉白公路沿路设置的标语等,尽为汤守勤老师所书。
武昌庙即立于此处。一九六二年在庙内建学校,后迁于略靠沟北处,即沟口汤姓居民集中地。
学校距离公路不远,只是一个拐弯坡。这坡与如同一编篓收口般,与沟东方小山合作,把一沟散开的居民,紧紧地收束起来。一线小溪缓缓注入县治河中,这河就叫同庆沟河了。
公路,山势,县治河都在这儿扭着身子,由东行转北向。这转弯的所在,名唤同庆沟。一说这沟名的来历与内里一处景色有关。沟内五里正南方,有一铜柱,期形如秤钩,故名同庆沟。这沟内产煤矿,只是烧时有一股子呛人味,如硫磺样。早年煤少,虽说此煤不佳,但每到冬天农闲时份,都有挑煤者,沿沟而进,十余里地,依山路北行,略略找个坡势缓和处,几锄头下去,就是煤。
这煤却无人舍得烧。
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挑煤的。那煤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挑的。中峰镇上下几乡人,都挑回煤,装于箱子内,紧紧保存好。只是到了过年时,才会拿出来,放于地炉子中草药烧。
平时当然是烧柴秫杆子了。也有砍农茅草,杂树枝一类的。
因此过年时,家境好一些的地方,住房周围淡淡地飘飘荡着一种味,硫磺味。

在前明时,竹溪有贡米,后来徐成楚感于本县人受苦于此,请“瘿疱”挑米上贡。据说负责贡米者见此,遂罢竹溪贡米。这挑米者,据说,就是同庆沟人。一说这是此沟命名的第二种说法。但县志无载,只是民间有此说法而已。
但,XX三十一年(1942年),省政府卫生处清查各地情况,记载“地甲病多在南山中,住民几乎人人皆有,约有七万五千多人”。这地甲病,即“瘿疱”,也就是地方性甲状腺肿。1965年,县防疫站组织地甲病调查组,查出患病率为48。18%。这年开始在县内推广应用加碘盐。1980年9月至1981年12月,开展全民性普查普治,地甲病患病率11。90%。这时食用加碘盐率为89。93%。1982年3月,县防疫站再次到中峰同庆沟等地,对居民牙齿黑等病调查。与无高庆沟煤区进行对照。同年12月,省市调查组重视此病,1983年到县采样分析,中峰镇同庆沟煤含氟量为/830毫克每公斤,在室内地炉与呼吸带平行处测量,平均浓度为0。13毫克第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一次允许浓度0。02毫克每立方米)6倍,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12毫克每立方米,超过国家允许标准(0。5毫克每立方米)的22倍。1984年4月,县地病办借鉴北京省柴灶技术,与县城建局研制成降氟炉,试用后,12月检测接近国家标准。1985年评为郧阳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年底全县推广应用。
这里补充一点,在1982年对有二百多年采煤历史的同庆沟村调查时,发现地甲病患病率为17。5%,克汀病氟牙病患病率为91。7%。
1984年8月26日,县政府在此地召开现场会,拨款3。5万元,新建房屋44间。1985年春,无息贷款1000元购种。县教育局组织28名学生免费入学,水电局拨款1000元改良水进2口。县地病办从1984年冬起,改建降氟炉80个,节能灶18个。
这是同庆沟命名的第三种说法的来源。

查同治本《竹溪县志》,无同庆沟,同庆沟河名,只有峒溪河一名,正是此处。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