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礼仪婚姻的含义: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婚姻的性质似可表述为建立在性关系基础之上的异性(男女)间的社会契约。但婚姻通常来说不是个人之间契约,它代表两个团体(家庭、家族甚至国家)间的结盟。因此,简单说来,婚姻是“制度化的性结合"。婚姻是组成家庭、维系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的基础。(因此,每个社会都非常重视婚姻制度的建立,但社会性质不同,建立起来的婚姻制度也有所不同,甚至有本质上的区别)。
婚姻的演变:一: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实行的是门当户对择偶观,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以男女双方家庭的财产多寡和门第的高低为标准,而且由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说来,在一个社会进步或相对稳定时期,即便男女双方没有择偶自由权,而父母认为门当户对的妥当配偶对子女来说也未必不适当的配偶,因为相似的家庭背景下,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程序等方面也比较相近,他们容易调适,结成佳偶。但是传统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择偶观的实质是家庭为本位的择偶观,男女青年没有自由恋爱,自己选择配偶的权利。
二:建国后的择偶变化可分为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二个阶1950年5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颁布之日起实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妆。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务。”@其中,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是现代婚姻制度的核心,也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本质区别所在。第一,上世纪50年代初期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与以前略有改变,第一
1)上世纪50年代初期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与以前略有改变,不仅考虑对方家庭的富裕与否,还更多地强调子女婚后生活幸福与否,注重家庭政治条件(如家庭成份),但是门当户对的本质没有改变,仍以家庭为本位。父母认为婚姻决定权属于家长,所以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实际上是家长的择偶观。(2)父母子女的思想意识,属于不同时代。父母因年龄大,传统观念基本固化,不易接受新思想,而青年生长在建国初期的社会剧变时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思想,追求新事物。因此,在择偶问题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第二不仅择偶双方除了考虑彼此的感情、品质之外,对双方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特别是住房条件)、教育程度、容貌长相等因素,都成为青年人择偶不可回避的重要的参考条件。对异性美的欣赏、仰慕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而重新得到认同,把择偶的感性需求贬低为邪念或思想不健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是择偶观的人性化、个体化发展。
婚姻中的辟邪现象
原因: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在其缔结过程中叉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为了去除破坏和干扰,在中国在中国民间,从择婚、议婚、定婚到婚娶乃至离婚、再婚等各方面,都形成了繁杂的辟邪事项,以免在婚姻这一人生大事、宗族大事上出现不幸而影响到各个方面。解释生活习惯、风俗信仰方面谈谈婚嫁辟邪现象,这些现象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景象,凝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习俗。
首先,择婚阶段: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以辟邪。在原始社会,一种重要的婚姻规例是族外婚,它以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为重要特征。人们认为,氏族内部通婚会给氏族全体成员带来厄运,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以辟邪去灾,这在氏族内是相当严格的,若有违反,当事人必遭严厉制裁。其次,禁止同姓通婚以辟邪。
议婚是指在可以选择婚姻配偶的范围内和民间习俗允许的方式下,对可择婚姻对象所作的具体交涉活动,它为男女定婚服务,在议婚阶段及其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忌避的方式。如忌找多嘴媒婆说媒,以避免酿成灾祸和悲剧;纳彩礼时忌用死的动物以辟邪;婚龄与生肖相冲的忌避等。在汉族某些地区忌男比女大三、六、九岁,忌女大一彝族忌女大三,民间社会还有约定俗成的定婚辟邪
纳吉,男方通过占卜,得到吉兆准备礼物去女家决定婚约。一是定聘的定金必须是偶数,忌单数,定礼也要成双成对,忌单数 纳征二是男家正式将聘礼(俗称“彩礼”)送往女家,即是纳征了,纳征也有礼仪,比如聘礼数目忌单数,忌送女方鞋子作聘礼,含有避免女方穿上鞋子溜掉的心理
汉族某些地方尤忌七月七日婚嫁,反映了人们夫妻要长相伴随的心理,不要像牛郎织女那样长期分离,只有在七月七日那一天相会。新婚之夜,有所谓“人闹鬼不闹”之说,所以“闹洞房”也带有辟邪的意义。
含义辟邪规制反映的只不过是人们在认知水平、求真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避凶求吉的心理和对和平、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向往。
黄梅地区的婚嫁礼仪传统的六个程序:请期、亲迎、拜天地、婚宴、入洞房、回门等程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六礼”中,前四者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婚姻对于成年男女来说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结婚礼俗主要有访亲、定亲、过门、嫁娶、回门等。先由介绍人牵线,约期见面、相亲,双方同意就照相留念、互赠礼品(信物),然后分别上门,会见双方父母,男给女方“见面礼”。定亲后,男方一年三节送女方父母和其已成家兄弟的节礼。确定婚期后,男到女家过门须送厚礼,并双方到区乡政府登记。佳期多定“元旦”、“五一”、“国庆”或“看日子”。迎亲,城镇租借汽车,乡村用拖拉机、三轮车或步行。嫁妆上贴红双“喜”字,或人抬或车运。宴席或自办或到饭店包席,新人出面敬酒,答谢亲友。举行婚礼仪式,不拜堂,先由主婚人讲勉励恭维话,新婚夫妇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敬烟、敬糖果,闹新房。次日上午,新婚夫妇备茶拜见亲友,亲友要给“茶钱”。婚后第3天,女方哥哥或弟弟要送书皮剪刀到男家,接新人回娘家,俗称“回门”,但须当天返回。到满月,须带礼物再回娘家,叫“走满月”(5)黄梅迎亲的时候说的吉祥话
黄梅人在迎亲的时候每件陪嫁品要说一段吉祥话,很有特色1、[电视机]电视我说不倒,走七(去)宽(生)个晓(男伢)。2、自行车哪多又多,宽个晓会上学!3、桌子四个角,将来小孩上大学。4、红箱四四方,宽儿到中央。5、MOTO车的吉强话:新郎骑,新娘坐。 宽儿考大学。6、日出东方万里光、手执月斧响叮当、轻轻套上象牙床、象牙床上盖锦被、锦被中间出祭央、一头一个记央枕、记央枕上结成双7、红箱四角方方,内装宝藏,富贵万年长。8、电扇扇风凉,新郎爱新娘!9、一担箩八根梭,阔个伢就上大学10、伢破一对,宽儿成双成对..38、大红木箱拍两拍,里面装存折。 传统婚嫁礼仪1、女方家庭先将女儿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纸上,经由媒人交给男方。男方将这张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红纸压在自家厅堂中神龛上的香炉底下。观察三天。如果这三天时间里合家平安、诸事顺邃.“连一个碗都不曾摔碎”,没有口角是非。则认为此女与家人相合、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不会带来晦气。这样,男方家庭已经有了意向。顺天命、合八字的习俗。意在加强婚姻成立的神秘性和权威性
2、“看女”。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相亲,只是在传统社会中.“看女”相亲仅具有单向意义:它让男方家人端详待嫁的女孩,而女孩在这种场合往往由于害羞或男孩本人未亲自前来的原因而无法观察对方。具体操作上。先由女方家选个好日子。让男方家人前来。一般情况下待娶的男孩会在家人的陪同下亲自“看女”,有的由父母同去,有的由亲戚长辈陪同,但也有男孩未亲往、仅由家长代劳的. “看女”这一天,待嫁的女孩也会清楚这个安排,一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女方家长会借故安排女孩在厅堂中露个面.让男方来人简单地观察一下。如果男方满意,会留下吃饭,同时还要包一个红包给女孩;如果不满意,则连茶水都不喝一口就走了。在“看”的内容上,主要看手相、看耳朵、看嘴巴、看走路等等。手相上。“断掌”的女孩不能娶,但。花掌”的没有关系。耳朵要长、耳垂要厚,这样才有富贵相。而“长着老鼠耳朵、老鼠尖嘴”的则不好。还会要求女孩在厅堂中走上几步。以观察她走路是否端正、脚是否小
3、“踏人家”,亦即“看人家”。男方事先选个好日子,由女方的母亲、嫂嫂或婶婶(全是女的,但女孩不能亲去)按期到男方家实地考察,看其家庭状况。此时。如果女方不满意,仍可回绝这门亲事。
4、系亲”(即订亲)。一般由男方选好吉日,带上l对金戒指、l套衣服、在人数上,一般男方有6人前往。女方也有6人参与。传统村落中的婚姻是家庭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女性作为婚姻当事人之一,无权参与意见.交易全过程由家长包办。这个过程的交易色彩体现在双方讨价还价:一般由女方先“开价”,再由男方“还价”.最后商定男方必须提供给女方的钱物。双方达成一致后要“写红帖”,请。命好的人”将双方已谈妥的条件写在红纸上,以作凭据(一式两份,男女方家各一份)。例、“送节”、“送年”
5“送日子”。男方一旦在经济上和物质上作好迎娶准备后.就会请“地理先生”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房屋坐落山头择好迎娶的吉日吉时,并将此时辰正式告知女方。俗称“送日子”。男方此时要付清聘金
6、经过了前面一系列的准备,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迎娶新娘、举办婚礼了。作为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礼仪.它具有许多象征性的细节,是引导和强化女性从“为人女”“为人妻”过渡的重要一环;经历此番仪式.也就宣告了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在特定区域中,当地文化理念、风俗习惯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左右着女性的这种角色转变。而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传统社会中迎娶新娘的主要习俗如下:1、在女方出嫁、请客的前一天。男方会派6或8个人(必须是双数)送去红帖上载明的货物,以供女方家庭嫁女所用。新郎一般在家等候、忙着准备,不去迎亲;但也有富裕家庭的新郎会雇轿亲自迎亲。迎娶新娘要用轿子,轿子的数量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新郎乘的是“牙轿”,有4个人抬。新娘乘的是“花轿”,有4个人抬。“大客”坐的是“小轿”,有2个人抬;一般有2个大客。故要备有2顶小轿。如有婢女陪嫁的也要l顶2个人抬的小轿。另有新娘的侄子辈、10来岁的人押轿送嫁,也必须有1顶2个人抬的小轿。其中的“大客”往往是女方家族中有一定身份者.故对方来接时也必须是有一定身份者。
2、新娘在出门前要先洗浴,这也有时辰。之后,由一位“命好”的妇女帮忙梳妆打扮。所谓“命好的人”,主要指婚姻顺利、子孙满堂者,
3、一旦新娘上轿出门后,等候在大门边上的娘家人马上把两把秤分别挂在大门的左右门扇上。并拿着扫把往家里的方向象征性地扫三下,随即紧闭大门。这两把挂在门外的秤。具有希望娘家、夫家“你好,我也好”,两家一起行好运的象征意义。而扫把往家里的方向扫地,是娘家人不希望女儿带走娘家的财气和运气。
4、新娘花轿到了夫家。进门后直接抬入厅堂。新娘随后准备下轿拜堂。此时公婆要回避,不能见面。拜堂由一对“命好”的夫妇带领,女的搀扶新娘,男的引导新郎新娘烧香。随后,“命好的人”用一面画上八卦图案(起压邪作用)的“米筛”遮住新娘面容,搀入洞房。新房中诸如子等的摆设及其朝向均有讲究。新娘落坐后,在“命好的人”的帮助下卸下凤冠龙袍。并要改变发型:将原来的辫子发型改用红绳扎住,改梳“圆头”,此后就可以戴上金银首饰——但在娘家及出门途中不能戴。这些金银首饰主要是女方陪嫁来的。新娘由“命好的人”搀入洞房后,三天内(俗称“三朝”)不能出房间门,吃饭时将饭菜端入新房内。新娘在这三天中要缝制好一条裤子或者围裙。裤子在当地方言中与“富”谐音。新娘此时缝制裤子象征着“富富贵贵”
一点感慨、隐藏在婚姻的各种环节背后的主线是经济能力。婚姻论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婚姻机会是成正相关的.只要男方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他就能拥有较多的选择配偶的机会;但若没有适当的经济能力,他在走向婚姻的过程中将会非常被动,甚至被挤出婚姻市场。当爱情与金钱相冲突时,何去何从?真金不怕火炼,不是我们自己看低了爱情的价值,只是我们没有遇到对的人。
[
本帖最后由 @邹艳妮 于 2011-4-11 21: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