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老骥枥中自奋蹄 志在提升“短衣壮”

老骥枥中自奋蹄 志在提升“短衣壮”

老骥枥中自奋蹄 志在提升“短衣壮”
——记大新县退休小学教师农廷兴


www.gx.xinhuanet.com  2008年12月23日 17:33:40  来源:左江日报




    小小板价屯,却应接不暇地迎来国内各家电视台接踵而至的轰炸式拍摄报道;

    小小板价屯,竟先后接待过来自挪威、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到访的国际友人;

    小小板价屯,她在以其浓郁的“短衣壮”民俗风情深深地把上至名流学者下至普通百姓生生地给陶醉了;小小板价屯,她在以其最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把祖国少数民族的古老、神奇和精美、别致传扬到海内外;小小板价屯,她正以其美少女勃发的青春、逼人的率真和淑女身材的窕窈多姿、风情的绚烂多彩吸引和征服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念的人们;

    小小板价屯正以“短衣壮”的迷人身世,以“短衣壮”民俗风情表演队的精彩表演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板价屯出名了,可发现、挖掘、搜集、整理“短衣壮”的服饰、手艺、习俗、山歌等传统特点和特色的农廷兴却老了,已走过古稀之年了。

    农老对板价屯的“短衣壮”确实是情有独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廷兴就利用大量休息时间配合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多次到上甲各屯调查研究民族类别,协助撰写出版《上甲史俗》。1992年,为迎接国家文化部到大新县进行边境文化长廊大检查,他主动发动板价群众组建了山歌表演队,自编自导自演,力图以山歌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板价独特的壮民族历史文化积淀,获得了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随着国际边关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大新的壮民族风情逐渐成为旅游的亮点。板价山歌表演队在队长农廷兴的精心编导和呵护下,板价山歌队的表演日趋丰富和精彩,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广受喜爱。后来,板价屯山歌队更名为板价民俗表演队。注入了农廷兴汗水和心血的板价民俗表演队历经磨炼和点拨,表演技艺大有长进,先后参加过的第一、二、三、四届崇左市(德天)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庆祝活动,在大新文化广场、德天景区、明仕田园景区为前来考察的各级领导观摩演出数十场次,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观光、旅游的表演数百次,参加《天涯侠医》、《牛郎织女》、《寻找金花》、《走遍中国》、《港人看广西》、《阿宝壮乡行》电视剧和电视片拍摄,众口一词,全是赞誉声。

    表演队还自觉担当起社会的责任。民俗表演队成立以来,表演队主动配合县、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利用演出和举办歌墟山歌比赛的时机,融入反腐倡廉、城乡清洁工程、新农合、新农村建设、抗灾救灾、预防疾病等内容。前后参加过大新县农行杯民族服饰和山歌大奖赛、县委宣传部和纪委举办的反腐倡廉山歌赛、广西农村欢乐年崇左市文艺演出比赛、崇左市民委举办的民族政策法规写信暨民族山歌大赛活动,喝彩声声,次次获奖。

    今年元月,民俗表演队到南宁市文物苑举行推介演出大获成功,在广西民俗和摄影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大新“短衣壮”的知名度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提升。几经历练,目前,板价民俗表演队已拥有16个保留节目,可以单独举办一场特色明显、风情独具、精彩纷呈的专场晚会。这中间,倾注了农廷兴太多太多的辛劳和心智!

    农廷兴还配合、协助大新县博物馆做了大量的挖掘、抢救民族文物遗产工作。他不厌其烦地走村串户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可移动的文物,如枧木木磨8个、枧木织布机10架、纺纱机6架、脱棉籽机4架以及濒临失传的头帕头巾和腰巾等,全部无偿捐给了自治区和大新县博物馆收藏。他组织屯里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妇女拆了织,织了拆反复摸索练习,终于把处于失传状态的“短衣壮”特有的头帕头巾的编织方法寻找了回来。除此之外,他还自费收集了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有石水缸、石舀、木舀、木磨、石磨、犁、耙、铁锹、竹笠、鱼篓、蓑衣、花鞋、高跷、陀螺、鸡毛毽等等。他还动员老伴把祖传的山歌调和纺织手艺贡献出来。为了协助老伴稀释“短衣壮”情结,她不仅充当农老的山歌老师,还将在娘家当姑娘时学会的自织土布手艺拿出来,并亲手设计、剪裁、缝制了20多套本地男女传统的短式壮族服装作为表演队的演出服装,精美独特的壮族短衣、长裙、头巾、披肩、绑腿等服饰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争相穿戴并拍摄留影。为了提升“短衣壮”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农老除了搭上老伴的健康和休息时间,还把省吃俭用下来的不多积蓄花了个精光,先后买了五部各种样式的相机、三部收录机,这还不算上平时买胶卷、晒相片的花费。

    农老始终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挖掘、搜集、整理上甲的山歌资源,在此基础上,创编了上千首山歌唱词。其中整理出的以《蹬荡》、《农家乐》、《催眠歌》为代表的一批原生态山歌,曲调优美,歌词古朴,反映了壮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加工编写的《迎宾曲》、《敬酒歌》、《送客歌》旋律欢快;创作的《侬垌欢歌》、《姐妹送嫁歌》、《哥妹定情》情深意长,隽秀美仑。这些“短衣壮”独有的民俗歌舞极大地丰富了壮族的民歌宝库。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鼎力扶持下,在农老的不懈努力下,充满浓郁稻作文化的板价屯,已成为大新乃至广西壮族民风民俗保留完好的原生态村,被广西民族大学民族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实习和研究基地。为提升”短衣壮”,农廷兴不辞辛劳,带领研究生们走遍了板价的31个自然屯进行深入调研,不仅为他们当向导、做翻译,还以自己的民俗学经验指导学生调查研究,圆满地完成了《民族风情》、《民族宗教》、《彩棉种植》三个课题的研究。

    可以说,为了“短衣壮”,农老把自己的全身心都融进去了! (记者 陆明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