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苑利:呼唤非遗学

承认有人是非遗学的追捧者。在于引起大家讨论。

民俗学很交叉,看来非遗学更交叉,不仅仅是社会科学的,可能还要涉及到自然科学,现代管理学等等,如果学科可以成立,那么谁来驾驭这样一个学科,民俗学者没这个能力啊

如果只能对非遗的某一方面研究,那还不如不建立学科。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最大问题是,非遗的介入让我们发现了那些民俗学的新问题???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大佬们对这个问题有深思熟虑的观点,只是他们不好公开表态而已。

考研有这样一道题目:试论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再引申一下:
试论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民俗学研究带来了那些新的视野和问题?

第一个还比较好回答,作为保护内容之一的民间文学,作为学科意义的民间文学。(学界前辈罗永麟先生认为:民间文学应该成为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首要目标~)

第二个问题比较大,民俗学和非遗的关系?(前辈乌丙安先生说,他俩是不能分离的夫妻,有小吵小闹,但是还没有出现离婚的迹象~)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严肃思考的,大致有这几个方面:

1、民俗的主体性——关于“民”的研究与非遗中的主体——传承人的研究。进一步界定厘清民俗研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
2、民俗的关系性——关于文化代言的话题,民众、官方、知识分子、商家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国家、民间、文化遗产的互构。
3、民俗的产生、传承、再造——关于原生态、新民俗、伪民俗、民俗主义及本真性、“文化基质”、“母题重组”相关问题。
4、文化生态与传承空间、遗产管理与保护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
5、学科问题,遗产保护当中的应用民俗学、公众民俗学的发展。
6、田野作业的新问题。
……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