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论坛志

天上一日,人间数年。
换了人间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前些日有关日本地震热闹了一阵,尤其是一些有关盐荒与谎言的话题使讨论引向深层,施大侠的灵异谣言”披上“科学外衣”是这场谣言风波的终结。蜜三刀的民俗学咆哮帖倒希望一直咆哮下去,这也是民俗学忍无可忍,欣欣向荣的表征。关于卡扎菲是否该扎,还是该卡,也有不同非议,与时俱进,民俗常新。

有人要给民间信仰取“大名”也是引起纷议,乍闻此事,颇感诧异,引起坛友挞伐,但最终使讨论引向理性层面,这也论坛趋于成熟之气象。
除了话题讨论外,发帖率最高的是高校论坛,其中长江大学是中流砥柱,庆祝“川粉俱乐部”正式挂牌、西校区会员交流会、网络教学平台等猛事层出不穷,云南大学的茶马古道研讨会也热闹了一阵,大高与贝贝女男女搭挡,效果奇好,值得鼓励。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录取、讨论信息也是丰富多彩,使论坛名副其实地成为一国民俗之论坛。
其它版块时不时地冒一些新帖,尤其是电子书库一断地更新,使论坛有了衣食无忧的保障。
不知所云。为了延续这样一个好点子,就这样鼓捣一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这不是木兰兄弟一人能够担当的重活,希望有志者继志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读近期民俗志有感
不管怎么说,作为记录研究民众生活与文化的学科,田野与理论是民俗学科建设的两条腿。田野作为一个民俗学者的基本功,也是学术训练的重要内容。
近期读到不少坛上的民俗志调查,尤其是以张润平兄主持的田野与文本、高校论坛长江大学两个版块中较为集中。如马佾的“竹溪寻觅”系列、“龙坝访柯玉楚”等;黄梅的“公安女儿行”系列,海子湖的“西行记”系列;谢帅的“房县调查”;张润平的“岷县城正月十五闹元宵”;暮蝉的“馬山民歌調查日志”等等,都是作者从田野中艰辛淘出的心血。或许有些调查未免有游记之嫌,有的甚至因没有理论的提炼、调查主题不清晰而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不掩璞玉之质,起步之意义也在于此。同时,也为广大理论研究者、同行专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田野材料。
相形于诸多转载的外来文章,这些来自田野的清风尤为难得可贵,它给论坛带来了春的生机、泥土的芳香还有大地的心音。
这应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方向,既管还是个老调重弹的旧题,但更是重弹重新的新话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张志娟考上了博士,与施主在东瀛小酌。
人生苦短,苦中作乐也是善待生命。
于娟去世,留下对生命的深思:我自认为现在写下的这些文字比我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比我发表的所有学术文章有读者。因为,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
关于非遗的争论、探讨可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民俗学的一个根据地,但并非安乐窝,非遗过热,体制依旧,非遗越来越成为名利场,如此下去,中国民俗学也会死于非命,实非危言耸听!
考研高潮过去,悲喜两重天,坛中报的大都是喜报,基本上与坛结缘深的学子大都有了正果。版主也自告奋勇者日众,高校版块版主整顿后生机日渐。
也算日志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洛洛主持的超龄儿童节红红火火进行中。
陶老发起的有关成立国家民俗博物馆倡议虽不能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坛内反响还是强烈的,建是需要的,关键是如何建,怎么建?
后溪男孩的黄土地记忆又续上了。
其它版块仍以转载为主。
话题讨论与高校论坛一直是坛中两大热门,以前是,现在也是。
大致是这样的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是呵。开头易,坚持难。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近期大量广告帖泛滥成灾,幸亏众志成城,多方围剿,敌方并未得逞。
从倪萍与李承鹏的脊梁之争到温州动车冲撞事件,话题讨论对国内外大事的讨论一直处于高度关注、讨论中。
民俗讨论帖大多以延续旧题为主,稳定压倒一切。关键是还在路上,还在走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随着2000万帖日子临近,活动事宜也成了议事日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石激起千层浪,志愿者及众多热心坛友对中国民俗网的诚心、真心一一可鉴!
预热、准备、酝酿,等待那一刻的到来,让岁月铭记那一刻的永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