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学术行业中的“余云华现象”

民俗学学术行业中的“余云华现象”

很久以来的一个疑问……




         看到这个老师是在民俗学考研视频上,一次偶然的在百度视频中搜索 民俗学 ,于是出来一老头,后面是西南师范大学的字样,而且居然有一系列的视频课程。当时的而一个疑问是,这么多民俗学专家,怎么搜索民俗学却出来这么一“名不见经传”的老头(褒义)。而且据了解西南师大(现在的西南大学)文学院并没有民俗学硕士点……难道是个“江湖人士”?

         启动人肉搜索,只见西南大学文学院网站上出来这么一个简介:

         余云华,男,副教授。1947年10月出生,重庆长寿人,1982年1月毕业于原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分配到四川省长寿师范学校教书,1994年底调回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民俗学、文化学和民间文学。1998年6月评副教授。现为文学院副教授。


         类似于余云华这样的老师或研究者在全国并不少见,很多高校里面都有一个或两个民俗学或民间文学的老师,但是这个学校并没有民俗学的点或者并不重视民俗研究。但是还有一大批这样的”边缘人“存在,他们只在学院教授民俗学、民间文学这样的选修课程,或者带一下 中国文化概论之类的基础课程(而且很有可能这些人在学院里得不到同行的认可,甚至会遭到排斥)。但是回头看看这些所谓的“边缘人”他们自己确实也没有多少学术成果,或许像余老师这样,到了五六十岁才评一个副教授,但是这些人却大量的存在。排除各种理性的看法,有一个直观感觉是:他们默默的为高校的民俗教育奉献力量,但可能一辈子也没有真正在学术界拥有过话语权。

       有的时候我们会数一数民俗学的博士点硕士点,发现数去数来还是那么几个。不过细细搜索一下,全国搞民俗研究的人还真是多。不说地方文化(研究)部门的,就说高校,很多高校都开了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课程,带这些课程的人或许是半路出家,或许是“半吊子”(仍然是褒义),不过他们也写一点民俗学的文章,不管他们是从某个角度出发的,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是民俗学研究中的一份子,可能其中的有些人偶尔还参加一下民俗学界的“学术赶集”。

        前些日子看一个报道,突然发现就在我们附近的荆楚理工学院(原来是一所职业学校,现在是个二本二)居然冒出一个“民俗学专家”,而且这个人确实还是教授职称,但是却因为帮当地政府撒谎说是某某传说的发源地被媒体恶批。

       不是我少见多怪,只是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特别是看了施老师的《检讨》之后,对这这一现象就更有“疑问”了。
      
        我暂且把它称之为“余云华现象”,这种现象描述的是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民俗研究者(实际称“教授民俗学的老师”更恰当),但是却不为民俗学界熟知。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往往以地方民俗学者的身份出现,比如那个荆楚理工学院的教授,他搞民俗学研究可能在他们学校不算什么,但是在荆门地区,肯定算是一个本土研究的专家。不过有时候这种“地方某某专家”的话经不起内行人推敲,在媒体上出现就容易“翻船”。

       我们不是说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很薄弱吗?我看相反,民俗学的基础还十分雄厚。起码就学科所涉及的研究人数来看。


       那大家常谈到的学科发展是不是研究(创新)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多“基层民俗研究者”无法突破某种瓶颈,从而进入学术的中心地带,(而处在学术中心地带的人又缺乏某种带动力,民俗学概论性质的教材编撰始终逃不出钟老的结构就是一例)。但是又要肯定的是大量的地方民俗文化研究工作又确实是这一批人完成的,他们是高校的老师,同时又充当着地方文化人的身份。


       民俗学要如何整合这一批很庞大的群体力量。让他们自生自灭还是通过某种机制把他们联系起来,如民俗学论坛的高校论坛模式。(长江大学就类似于这种现象,但是我们又在试图从学生身上突破着这种现象)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我就愿意成为被民俗学整合的游走在边缘的对象,我想,很多这样比较边缘的教育工儿者,基层工作者,都希望有机会被整合,特别是被田老师那样有号召力的学者整合,呵呵

TOP

听过于老师的讲座了,感觉是乱讲一气,许多概念是错误的。比如说希特勒党徽的符号是佛教符号等。

TOP

引用:
原帖由 柳倩月 于 2010-9-3 23:21 发表
我就愿意成为被民俗学整合的游走在边缘的对象,我想,很多这样比较边缘的教育工儿者,基层工作者,都希望有机会被整合,特别是被田老师那样有号召力的学者整合,呵呵
学科无优劣,术业有专攻。

老师已经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能这么倾情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特别是这样敬业的带民间文学课,十分了不起。我们学校孙老师走后,带民俗学神话学的老师都是打打酱油就完事,也没得办法。能开这个课本来就很“给面子”了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陶立璠 于 2010-9-3 23:31 发表
听过于老师的讲座了,感觉是乱讲一气,许多概念是错误的。比如说希特勒党徽的符号是佛教符号等。
当时听了一点点,觉得他太罗嗦了,特别是思维上,估计是年纪大了吧。

最后还是自己复习来得快,民俗学的细胞可以高速运转……

其实很多老师的知识是不全面的,特别是讲这样的交叉学科,就更难了。  我们本科学古代汉语,老师要么偏于文字、要么偏于训诂、要么偏于音韵,到哪一个老师,真的很难把有些内容打通。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所以老师千万不能出现基本知识的漏洞。

读经典 读大家 向学界前辈请教 是孙老师给我们的告诫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长鸿是个有心人!我的本科学校是二本师范院校,有两位老师(一男一女)涉猎民俗学。他们主要研究地方文化,尤其是南阳汉画像石。男老师开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民俗学概论》;女老师开有《民间文学概论》。不说他们水平怎么样,他们确实是我进入民俗学这个学科的启蒙者。还是非常感谢这两位老师。

TOP

引用:
原帖由 陶立璠 于 2010-9-3 23:31 发表
听过于老师的讲座了,感觉是乱讲一气,许多概念是错误的。比如说希特勒党徽的符号是佛教符号等。
听说余老师能把希特勒和佛教扯到一起,俺也上去观摩了一番。
呵呵,这种课俺也讲过,就是学校组织的电视教学,完成任务的,关键是看学校给不给你挂到网上去。
幸亏俺的视频没被挂到网上,否则也一定会被高手看出许多臭事来。
呵呵,不过,还不至于把希特勒和佛教扯到一块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