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令人心碎的论争:谁在给英雄抹黑?

令人心碎的论争:谁在给英雄抹黑?

《挟尸要价》照片作者与首发媒体记者否认作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03:01  红网

2009年10月24日16:43:35,王守海他们坐在船头上等着钱到位(船上穿白衣者)。



  2009年10月24日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打捞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图/记者 张轶



  2009年10月24日16:50:51,与上一张图片相差5秒钟。从这个连续的手势看,并不像是在商量如何靠岸。图/记者 张轶



2009年10月24日16:50:57, 与上一张图片相差6秒钟。图/记者 张轶



  《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张轶在得知颁奖消息后,就做好了接受质疑的心理准备,只不过,因为站在了最高领奖台、照片内容对社会现实极具冲击性,质疑来得比较猛烈。
  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此前,这幅照片已获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等几项大奖。第二天,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照片《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网络沸腾。
  本报记者 周清树 长沙报道
  从记者在现场拍摄的这3张连续的照片显示,船上的人正在和岸边的人商量,王守海摆手不动,让他们及时拿出3.6万元的天价打捞费。下面的一组照片记录了整个交流的过程。看到学校来人了,站在船头的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酒抽喝,是常理。从这个连续的手势看出并不像是商量如何将遗体靠岸。
  记者达到现场后得知,在校方付出4000元后第一具遗体已经打捞上岸给了学校。而实际上在2009年10月24日16:41:25之前,第二具遗体已经找到。
  《挟尸要价》的照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遗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这个颇具浪漫英雄主义色彩情节中的三个英雄想不到,他们的逝去会带来针对社会公德、媒介素养等方面的持续争议。

  《挟尸要价》照片被指造假
  8 月19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的解读是错误的。有媒体对这张获奖照片的解读是:船头着白色衬衫者陈某与老师、学生牵着遗体谈价。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遗体的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遗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遗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遗体打捞上岸。但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李玉泉称,因为对“渔民见死不救”的误传,已经使本来应该列入“救人集体”的两个老人现在不敢出江,不敢见人,不敢与人打招呼。
  长江大学宣传部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潇湘晨报记者得知,早在2009年11月16日,李就以《“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为题对此幅照片提出过相同质疑。在《挟尸要价》照片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银质奖之后,长江大学宣传部也向该评委会发出了“公开信”。

  照片显示“挟尸交流”
  20日,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重读有关“挟尸要价”的相关材料和新闻报道,确认以下事实:为打捞三名救人遇难的学生,长江大学一共支付了36000元钱;这些钱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而是分批交给了一个名叫陈波的人;在钱没有完全到位的过程中,陈波曾打电话要求捞尸者暂停打捞。2009年11月3日发表在《华商报》上的这幅照片获得了若干奖项,正是建立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之上。
  20日晚,《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张轶给记者发来署名“时任《江汉商报》摄影记者”的图片说明,称该图片是见报的单幅图片,只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个瞬间。
  张轶回忆,实际上在2009年10月24日16:41:25前,第二具尸体已经打捞上来,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他们等着钱到位,坐在船头上等;
  16:46:10开始将第二具尸体从水里拉起来将右臂栓牢;
  16:47:34学校来人了,专门协商要尸体的事宜;
  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酒抽喝,是常理;
  16:51:57在师生们一再的求助抗议下,并声称一定给钱,王守海一行才将尸体交给岸上的师生们;
  16:52:46早已在岸上等待的师生们将尸体紧急运往医院救治;
  2009年10月24日17:08:28,王守海等人因3.6万元还没到手,就在船上抽烟喝水(这些都是江岸上送上的),停止打捞;
  17:37分,岸上的陈波拿到3.6万元。
  20日晚,潇湘晨报记者拿到了当时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整套照片清晰显示,现场学生、老师、群众、打捞者的惊愕、慌忙、痛苦、淡定在夕阳余晖下一目了然。
  这套照片中,有关引起广泛争议的白衣老者的图片共5张,包括这幅屡获大奖的照片,照片原始时间显示从2009年10月24日16点49分18秒始,至2009年10月24日16点50分57秒止。可以看出,白衣老者确实在跟岸上的人用手势在交流。
  记者手中照片与张轶发来的图片说明一致。

  首发记者确认照片信息无误
  20日,“挟尸要价”首发媒体《华商报》记者郝建国回忆采访时说:捞上来的这个遗体叫方招,捞完了以后,这个捞尸者和另外一个穿蓝色衬衫的男子,把方招的右手用一条绳子绑起来打了个死结,然后用另外一条绳子,把他的遗体拉出来,就是两条绳子把方招的遗体已经固定了。
  “一个绳子是那个人拉着,另外绳子的一端是穿蓝色衬衫的男子拉着,当时是完全有条件把遗体拖到岸,轻轻一拉就上来了,他们为什么把这个遗体横在水上不拉上岸呢?原因是当时他们要的3.6万元还没有全部到手。当时岸上的同学们讲,女生都下跪了,喊着你们干嘛这样,不把他捞上来呢?然后就有这个图片的动作。”
  20日,郝建国在个人博客发表一篇名为《郝建国对“挟尸要价”相关报道的最新声明——兼回复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的博文,博文详述了现场情况及《挟尸要价》图片中的信息,“当时并不在现场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称记者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无疑是继挟尸要价事件之后又一大丑闻!”

TOP

近百张照片清晰显示整个事件全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03:01  红网

16:51:49,靠岸后师生们将第二具遗体搬上岸。



  17:08:28,王守海等人因3.6万元还没到手,就在船上抽烟喝水(这些都是江岸上送上的),停止打捞第三具遗体。



  2009年10月24日17:37,岸上的陈波收到校方筹集的钱款。据张轶说,打捞一具遗体付一次款,款不到位打捞就中断。




  对话人物:
  张轶——《挟尸要价》照片作者
  渔民被打是在刊发照片之前
  潇湘晨报:你怎么看待李玉泉的质疑?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轶:我认为这种质疑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我先解释下,《华商报》的图片说明不是我写的,图片说明中说白衣老者是“陈某”是不对的,白衣老者是王守海,我后来看到后,及时给他们打电话说了这事,后来他们更正了。照片的错误仅仅是名字写错了,其他事实都是真实的。
  当时的情况是,王守海打捞到方招的尸体,一条绳子绑在自己右臂上,绳子还打了结,左手用一个钩子钩住方招的T恤,把尸体横在水上,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很多学生哭着喊着抗议,王守海摆手不动,让他们及时拿出36000元的打捞费。他说:“……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
  当时确实是两条船,我的照片也能看到另外一边还有一条,但是我只拍了一张,因为王守海是直接受雇于陈波,他也是主要和老板陈波直接对话的人。但不管几条船,挟尸要价的事实是存在的。
  那张照片的拍摄者之所以起了假名“真真”,主要是为了保护我,也是告诉读者图片是真的。
  潇湘晨报:有人说,因为你这张照片,渔民被人打,船也被烧了。
  张轶:捞尸者赶到现场后不顾英雄死活,不顾现场师生的感受,开口就要钱,的确令人气愤。但是渔民被打是在三个大学生追悼会的10月28日,华商报首发这张照片是在2009年11月3日,因此我的照片不构成他们被打的原因。
  长江大学宣传部长质疑渔民被打是因为我的照片,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李玉泉不在现场,他也是听别人转述的。

  对话人物:
  贺延光——高级记者,现为《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之一。
  骆永红——《京华时报》图片总监,“金镜头”奖评委之一、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之一。
  我知道,记者因为这张照片在当地呆不下去了
  潇湘晨报:在中国记协举办的“中国瞬间”比赛中,这幅照片曾获得过金奖,当时评委们也对新闻事件和照片的真实性进行过调查,您所知道的当时的调查情况是怎样的?
  贺延光:我印象中,评委会对此事很慎重。当时问了华商报的摄影部主任,是没有问题的。
  我这两天也看到网上有质疑,但现在质疑的说法还没有说清楚。
  如果记者搞错的话,当事者为什么没有说话。作者在华商报发表照片的时候是用的化名,因为他在《江汉商报》是登不出来,有可能被开掉,因为这对当地是一个丑闻。实际上,这个作者当时也在报纸没法呆了。
  今天下午,我跟有全套的照片的人联系过,不能说明这几个人(捞尸者)能脱离干系,从老头的动作来看,不是像救人的。我现在看这个问题,实质是作者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在当地发,而且他确实离开了,尽管获奖了,但是他还是给地方抹黑了,他无法生存,才离开的。
  骆永红:评奖时看到照片的时候,我记忆中有一篇《南方周末》的文章,他们采访了渔民,说了一些苦衷,当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照片真实性的问题),也有评委谈了类似的看法。
  我们和作者联系,作者和记协的工作人员说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把相关的材料和时间也说了。我们没有看到他发给记协的材料,当时从摄影记者的口述和时间来说,确定照片是真实的,于是我们就按照正常程序走了。
  潇湘晨报:当时给这幅照片颁奖的理由是什么?
  贺延光:评委中没有一个人是认识张轶的。一个是新闻事件,另一个,照片本身的表现力也能吸引人。
  表现灾难也要考虑家属的情感,死者尊严和读者的接受,(照片中)大学生的遗体仅仅露了一个胳膊。照片的表现力还是很恰当的,能表现新闻事件,也照顾到了死者尊严和家属情感。
  骆永红:主要原因是,重大新闻事件中,他所抓取的瞬间不仅仅记录了这个事件本身,还反映了背后的社会问题,对金钱至上,对诚信确实的拷问。
  潇湘晨报:据现有资料来看,挟尸要价这一事实是真实存在的,这幅照片只是挟尸要价过程中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的一个瞬间,船头的人在等待老板的指令。质疑者认为,照片是假的,您怎么看待?
  贺延光:我还不能得出和长江大学宣传部长一样的结论,是你要价还是你的老板要价,没有本质区别。
  骆永红:就算这个老人没有要价,他们在打捞上来以后等待老板的指令,这个事实已经说明了一点,他实际上就是在要价,关键在于事实呈现的是这么一个结果。可能对个体来说,挟尸要价中的老人是其中一个个体,一个部分,但这个捞尸队做的事情就是见钱给尸体。这个是无可更改的。
  潇湘晨报:在照片发布中,华商报发生了一些小的失误(白衣老者的名字错误,由于有深度稿件的辅助,事实描述过于简单),但是随后做了更正。随后摄影记者去参加比赛使用的图片说明都是经过了更正的图片说明。您觉得在评奖中可以接受么?
  贺延光:要看主要事实是不是对的,如果是事实错误了,就不能接受。仅仅是某些细节上讲的不充分(可以接受)。另外还要考虑当时的环境,一方面是挟尸要价,一方面是义愤填膺,当时对立的,记者也是站在弱势群体一面表现的。
  潇湘晨报:从现有的材料来看,您觉得照片是否真实?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贺延光:我觉得问题不大。至于争议为何会产生,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记者因为此照片在当地过不下去了,至于长江大学宣传部长的动机,我也不知道。
  骆永红:我认为照片是真的。老人是团队的一分子,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团队。
  (之所以引起争议)最关键的(信息)在于,一个事件所透露的社会背景,一种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现状。在真实生命逝去的背后,利益至上的观念给了人们极大的冲击,这个照片反映了社会的矛盾。
  “挟尸要价”照片的前世今生
  《挟尸要价》照片事件演进表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天下午,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陈波到达现场,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基础部副主任李启文商谈打捞费。
  16:50分,第二具遗体方招(照片中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据张轶提供的原始照片)
  2009年10月28日上午10点,三位大学生的追悼会正式开始,荆州市委主要领导参加追悼会,数万市民来到灵堂。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首发该照片报道,但是误把王守海写成了“陈某”。华商报后来即及时更正。
  2009年11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杨继斌发出《大学生救人溺亡隐情调查:“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的调查报道;
  媒体人马文娟2009年11月8日撰写了《从大学生救人事件的报道看媒体责任》一文,提出有关媒体对大众的误导要承担责任;
  2009年11月16日,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在自己的署名博客上发表了《“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的文章,对照片提出质疑
  2010年1月23日,第18届金镜头比赛暨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结果揭晓,《挟尸要价》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2010年2月4日,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揭晓,《挟尸要价》获一等奖;
  2010年8月5日,《挟尸要价》照片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银质奖,长江大学宣传部已经向“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和各位评委”发出了“就张轶《挟尸要价》照片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银质奖致评委会的公开信”。
  2010年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颁奖盛典在青岛举行。《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来源:潇湘晨报)

TOP

一个党委宣传部长,如果真不在现场,为什么要出这个头来说这些话?
背后有什么交易?
是谁授权他使用英雄所在的“长江大学”的名义来发布这些消息?

抑或是记者为了危言耸听,故意抹黑社会?

强烈建议彻查其中的丑恶交易!

TOP

让人心寒。。。
生命是条单行线,
出生在这头,
死亡在那头。

TOP

我真的不知道李玉泉这么说,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作为党委宣传部长,如果当时真没在现场,最好的态度就是闭上自己的嘴巴。
作为一个官员,喜欢发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也许他这么做是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授意,他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否则,只能说他没脑。

英雄之死,刺伤了多少人的心啊!
英雄们的报道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经常看得泪流满面。
有些靠屁股说话的人,不为英雄申张正义也就罢了,还要替陷害英雄的恶人遮羞,那就太令人发指了。

TOP

感谢施老师的转贴,我也是今早才看到照片作者公布的其他几张照,心里有说不完的心酸。不过我也不是那天下午亲临现场的人之一,应该也没有发言权。

当时的情况是学校,荆州市政府,市电视台,社会各大媒介(包括央视的直播车都在场)全面介入整个事件,外界媒体所得到的消息全部来自荆州新闻网的调查结果和学校的官方消息,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出面全面控制新闻发布。

可以想象,几大官方的最初公开澄清和今天李部长的话都是一脉相承的,似乎他们公布的都天衣无缝,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且各界都把目光锁定在英雄救人身上,那么借此机会,学校荆州都加大宣传,为长大争光,也为荆州人争光。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官方语境越强大时,必然有另一种声音(民间语境)自然被淹没。而我所看到的事实正是如此。

其实里面是有原因的,因为事发后的几天里一直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散布谣言(职业捞尸船见死不救,挟尸要价)”,正好我们去慰问那天,几个江边的妇女情绪激动,硬是拉着我们说:你们要为你们的同学讨回公道,一起把那个没良心的黑老板告倒,我一个人力量太小”。当时那名妇女看到我们很多学生去,非常激动,她以为我们学生能站出来追求正义,可以看得出她是在央求,但是十分愤怒也十分无奈。

可是当时去的学生都是代表校方立场,大家“都要表现出极度悲伤的表情,以配合央视的直播报道”,谁会去听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呼声?其实真象并不像媒体今天报道的那样扑朔迷漓,去过宝塔湾的人都知道,职业捞尸船的"潜规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不明真相,那又是什么动机促使一个江湾普通中年妇女在那里嘶心裂肺的为死去的大学生鸣冤,除了人最本能的良心,我想不出其他的。

倒是校方,市政府的一面之词令所有到过现场的人摇头,但是我们无能为力,这就是社会,我只能期盼我们的学弟天堂走好!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沉默,我相信这个事件中民众心中会有一秆良心的秤,不用去丈量照片的真伪,因为照片上的捞尸者让我们恶心!也不用去在意李部长的澄清,因为那是官方,也许他写博客真的只想说明当时是在运尸而非要价,但是也不忘了那是要完价之后的挟尸啊!

作为英雄母校的党委,他们可都是自己的孩子啊!试问部长,要是牺牲的英雄里有您自己的亲生儿子,您还有这个闲心写博客吗?

也许是长江大学觉得三万六的捞尸费挺划得来?不在乎这点小钱…

从传播学上讲,这是个“沉默螺旋”的经典案例!

从民俗学语境看,这是是个又一次官方话语战胜“民间谣言”的典型事件!

从文化学角度估计,英雄壮举定会成为“大传统”,而深藏在其背后历史真实,只能作为“小传统”遗留在一代人的心中…

悲乎?悲哉!



.

TOP

给大家看一则令人发指的消息。
但声明只是作为学术资料进行转发,本人没有就此调查。

TOP

本帖最后由 恰北北 于 2010-8-6 15:48 编辑

转自猫扑热门话题-----------------


连日来,我在留意长江大学三位英雄舍身救人事迹的同时,脑海中一直有个疑问,长江边的少年几乎都是“浪里白条”,而且“渔船停留在离落水者不足5米的地方,甚至连救生圈都未给。

”此时我想起了曾报道过辽宁鲅鱼圈的一个案子,在海水浴场附进,潜伏着一些水性好的人,他们乘游泳者不注意,把这些人拉下水,然后捞尸体挣钱,后来一个游泳教练发现了这个秘密,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我突然惊觉,那两个落水少年是和渔船老板串通好了,是民间倒钩钓鱼捞尸陷井!他们故意落水,引别人来救,然后在水下拖住别人,等别人淹死后让渔船老板赚钱!要不然先下去的还没有被淹死,反而后掉下去的被淹死了呢?建议有关部门找到那两个落水少年调查一下,可能会有更加惊人的故事!上海倒钩钓鱼的那些执法者不是干的同样的事情吗?

疑点一,两个落水少年玩失踪:长江大学的领导在两个小时后到现场,与两渔船的老板商讨捞尸体的费用一俱尸体一万二,渔船老板才让人开始下水捞,当捞起第一个尸体时,观者哭声一片,那捞起尸体的位置距渔船不到三米,当时只要船上的人把浆丢过去就能获救。当捞起第二个大学生尸体时,渔船的老板停止行动,说二万四钱没到位,拒绝打捞尸体,旁边谴责声一片。最后老师们下跪才以一万一俱尸体成交,到六点多才打捞上来第三俱尸体,到现在为止,被救的两名小孩却玩起失踪,找不到人了!

疑点二,两个落水少年是自我脱困的:连日来所有报道都无证据显示两名小孩是被大学生救上岸的。事实上,当大学生救人人链断裂后,现场非常混乱,在学生们哭求围观者协助救人时,非常熟悉水性的两名小孩已趁机溜走了。

疑点三,“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事发时,同学都给渔船的老板跪下了,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3人,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当天参与人梯救人的一名同学说,“当时老板说了,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

疑点四:出事宝塔湾是捞尸黑点:管辖宝塔湾治安的荆州市***局沙市分局水上派出所所长王玉秀介绍:警方之前也接到有渔船长期停在宝塔湾,借帮落水遇难者家属捞尸体索要高额酬金,这些人不救活人,只捞尸体,且有很深的社会背景,“他们不救,别人也不敢救”。联系到消防队队员来了后,说他们也不是专门的搜救队,救不了”可以看出,当地警方存在严重的“不作为”情况,而且 这种“不作为”是由于存在某种顾虑。悲剧一直不断的重复重复,就是我们有关部门的对百姓的生命的漠视和麻木!

船老大在大学生跪求之后无动于衷,但是,请大家注意的是,当时已经有数位消防队员达到现场,在了解事情后,竟然说他们不是专门的搜救队,救不了!这是一个理由吗?!你是人民用钱养的,你是国家的卫士,你竟然能说出这种话?!那几个见死不救的是人渣,而你们,什么消防队员,你们根本就不是人!我们老百姓用钱在养畜生!

三名90后的大学生,你们太傻了。白瞎了你们那生如夏花一般美丽的青春年华。你们走了,你们没有熟悉这世间的丑恶就走了。

名利时代,大多数的人看到的不是人命,而是物质与利益。于是,活人不救,死人价高才救,这就是对社会的一种极大的讽刺与嘲笑。这是一个毫无无信仰的社会,一个金钱高于一切的社会,一个荒唐到不能再荒唐的社会。开胸验肺、断指才能证明清白的社会。这30年来是富了,但是也更穷了,穷的眼中也只剩钱了!为何社会风气如此差,难道是百姓自己不好,还是整个社会导向问题?麻木的不仅是事发的湖北人民,这仅是中国道德现状的一个缩影,为什么好人经常没有好报,为什么所有人都唯利是图,以至于道德水准甚至远低于我们批判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钓钩事件,有了南京徐老太事件,我们不难理解。


可爱的中国,无语了:官家钓鱼,百姓捞尸,吾辈苍生,乞天怜悯!

TOP

要真是如恰北北所言,这件事怎么那么快就尘埃落定?

TOP

啊。。。
如果真这样,简直丧尽天良!
生命是条单行线,
出生在这头,
死亡在那头。

TOP

无语!悲哀!

TOP

想起了国内某高速公路某段,深夜会有人将汽车保险杠之类的东西从高架立交桥上,突然甩在疾驰而来的汽车(一般是小车)前面,人为的造成翻车事故,然后冲下来……不是救人,是搜寻车上钱财!

TOP

谋财有道背后是什么呢?

TOP

还是要确认他们是谋财还是谋生?

TOP

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李玉泉 搜狐博客:http://cjdxlyq.blog.sohu.com/

百度贴吧 李玉泉:http://tieba.baidu.com/f?kw=%C0%EE%D3%F1%C8%AA&pn=50

百度新闻挟尸要价:http://tieba.baidu.com/f?kw=%C0%EE%D3%F1%C8%AA&pn=50

百度新闻 李玉泉:http://news.baidu.com/ns?word=%C ... ;ct=1&prevct=no

百度新闻长江大学:http://news.baidu.com/ns?word=%B ... ;ct=1&prevct=n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