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T12a小组会议在中心召开

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T12a小组会议在中心召开

信息来源:西边中心     作者:谷家荣      发布时间:2010-7-20


      自20世纪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文明冲突使人类的认同进入危机时代,重建人类理想共同体的心志也进而使“认同”成为学者们共同关注的时新命题。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认同也被学者们细分为政治、文化、民族、国家及人类认同等多个层次,辩争话语的叠增和普同性立论的稀渺,以至于出现全球化背景下关于人类“认同”或“认不同”的现代性反思。为能有效调适和疏导人们的价值观,激发人们参与并构建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社会的积极性,合理平衡世界中的中国和欧洲形象。2010年7月10日至11日,第三届中欧论坛T12a小组会议在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胜利召开。来自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及中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论坛。
      在西边中心副主任李志农教授主持的开幕式上,荷兰的Claske Dijkema、Karine Gatelier首先就中欧论坛的基本情况分别作了简要说明,西边中心主任何明教授的开幕式发言则重点强调立足于“族群认同、国家认同和人类认同”的视角在中心举办此论坛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何教授看来,尽管历史和现实问题曾是诱发或驱散人们普同心理的关键要素,但人类所有的认同均是社会中的人在自我价值观驱使下的哲学判断。因此,针对“认同”这一世纪新命题,何明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庄孔韶教授在开幕式发言中都特别提醒大家站到研究对象的角度来关注人们的心志问题。随后,参会者以自由陈述标识自我身份的器物的形式轻松进入论坛主题。
      本次论坛有效采借并实践了当前国际上时兴的集体思考方法,并用记录简表的方式来辅助记录讨论过程和总结成果。与会人员被交叉分为三个小组,结合不同时段的主题分步骤进行讨论,从而使得中欧双方参会者能够动态呈现双方社会的文化特征,找出彼此的共性与差异,寻求负责任的共同解决方案。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参会的十几位年轻教师也毫不吝啬地与欧方研究者积极分享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研究经验。所以,尽管本次论坛仅持续两天时间,但参会人员遵循科学方法围绕“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人类认同”三个关键问题进行自由讨论,甚至连受邀的云南红河州元阳县箐口村的哈尼族和石林大糯嘿村的彝族村民代表也结合地方性知识畅所欲言,从而保证了大会能够高效有序地顺利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自由热烈探讨讨论后,初步达成并集中了五个关乎人类认同的重要问题。参会者结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经验,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具体方略。


http://www.xbzx.ynu.edu.cn/kyGZ/GZShow.aspx?id=16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