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点儿建议

欢迎车前子兄.

这个名字让我想起诗人和散文家车前子...............

你的建议可能很理想.开展起来的确需要中国民俗学会的号召.
因为光中国民俗学会下属的各省民俗学会就很多.而各民俗学会的会员大多是你说的这些基层民俗工作者.但就我们了解的各地的民俗学会会员数很大,但真正能够经常上网交流的很少.如果能够动员各地省市民俗学会通过对会员进行民俗学网的宣传,那么光学会会员就够庞大了.但谁给他们上网的条件呢.那些乡村的民俗工作者真的还没有达到能经常上网的条件.
而大学之所以是民俗重地,是因为他们恰恰正在经常性地深入田野地头和乡民们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田野作业通过各种平台对民俗知识进行着更大规模的传播.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的网络技术给他们的学术活动创造了另一方天地.


其实民俗学网一直在欢迎各种各样的民俗学者的加入,网络本来就没有门槛.实际上通过上网的方式交流民俗,对许多基层工作者也许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个主观意愿:他们是否适应这样网络的虚拟性,习惯成了一个问题!

TOP

回复 14# 的帖子

这个称呼充满了江湖气..........................其实各高校民俗学专业的老师不是经常带同学下田野吗?这本就是个常态的工作啊.而且是必须的.

但一般都是导师带研究生,如果要老师再带着本科生甚至论坛的坛友们进行田野,估计这个工作不是几个论坛大姥的精力和物力所能做的?

怎么管理?经费如何来?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啊

论坛是为中国民俗学会服务的,每年一次都有民俗学年会,莫非还要再加入一些论坛活动?网友聚会?愿听其详.

TOP

谢谢车前子先生的明示.

我也谈点个人对专业学术论坛的看法:第一,论坛向全社会推广,扩大影响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扩大了影响,论坛能做些什么?
各地的省一级民俗学会很多,会员也很多,他们不是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网络,但自觉上来交流的很少,这本来就是事实.所以,想硬拿自己的意愿估计其他人的意愿是不实际的.
有你先生这样自觉地上网并且要进行民俗交流的人可能有,但不多.尽管乡村不再闭塞,但想上网进行民俗探讨和交流的人需要的是一种自觉意识.论坛活动很多,目的是吸引真正有自觉意识的人,引而不发,或者引来了只有负面影响的人,那还不如不引.

毕竟专业学术网站和大众娱乐网站不同.这里太娱乐不行,太学术也不行,而大多数的热闹网站是通过吸引眼球的策划在抓人.............................热闹是需要的,其实学术的热闹永远需要坚守热闹之后的沉淀.有时候沉寂是必要的.太过热闹后的论坛并不一定就有好的效果.我的一点个人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