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千万次庆典之谁说六一是儿童的专利:童年趣事会(有奖)~~

童年的记忆——泥鳅、田螺与小鱼

不知何时写下的儿时记忆,尚未写完,贴上来凑个热闹。

小时候,物质极度匮乏,人们都在为温饱问题而努力。记忆深处,依然有不少美味飘香,温馨宜人。
泥鳅钓水:激起几抹童年的记忆
南方的春雨绵绵不绝,在温润大地万物之时,也悄悄拉开了春天生机勃然的序幕。每年的农历三四月间,勤劳的人们开始了田野的开垦耕种,萧索了整个冬天的水田恢复了生机与灵气。泥土散发着醉人的气息,小草欣欣然冒出了头。曲曲折折的水田间,泥鳅们纷纷吐着小气泡,尝试着一年的第一次酣畅呼吸。
抓泥鳅比叉泥鳅似乎更难些。春水盈盈,水田里、池塘里都涨水了,泥鳅们会顺着一股股细流逆流而上,家乡称他们为“钓水泥鳅”。若是下雨时间长,水涨得久,家家门前的屋檐水都会汇成一股股涓涓细流流向附近的池塘。于是,从家门口到池塘边的大段小水沟便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他们会兴致盎然地在这里找寻“钓水”的泥鳅及小鱼。这些水沟一般每年都要疏通,因而泥土较少,泥鳅们就停留在水中的沙石上,特别是那些水流有一定落差的地儿。“钓水泥鳅”也相对老实,一旦发现他们,你只要稍微小心,便可以顺利将他们用手捧进桶里。泥鳅很滑很灵巧,像这样直接抓而不借助任何工具,成功的几率既然相对低一些。但儿时的我们,更多是享受那份惊喜、那份乐趣,至于真正抓获多少,其实并不重要。记忆中,水沟里的泥鳅总是那么的多,静静地停留在那,像是聆听水的低语轻吟,又像是在享受水的冲刷洗礼,而当我们悄悄捧起其中的一条,其他的泥鳅竟浑然不觉,依然如痴如醉,直到我们稚嫩的小手将他们一一捧进小桶。
抓泥鳅的乐趣在于发现泥鳅时的惊喜以及和泥鳅们的亲密接触。儿时的我们最是喜欢水,常常光着脚丫在水里、在泥里戏耍。在水沟里找寻,发现泥鳅时,自是欣喜不已,呼朋唤友,好不热闹。有时人多,就会将水沟划分成好几段,每人负责一小段,如果谁抓的泥鳅多,大家都会凑上前去,除了羡慕就是佩服。当然,也有攀比之余,不小心诉诸武力,有横蛮不讲理抢占为己有的,有时事情闹大不得不请大人们裁决……也有一个人无聊,在水沟里抓泥鳅玩的时候。若是泥鳅多,便会全神贯注抓泥鳅,顺着水流方向,不停地寻觅泥鳅的身影;若是泥鳅少,则将泥鳅从水沟里逮住放进桶里,再从桶里把泥鳅放回水沟,如此往复,其乐无穷;竟不知时间已经过去半天,待妈妈在家门口亮开嗓子叫名字,你才匆匆忙忙收拾上岸。
叉泥鳅:激情与美味的畅想
到了晚上,青蛙们忍不住欢唱开来,泥鳅们则成群结队从泥里探出身子,懒洋洋躺在柔软的泥巴上,尽情享受夜晚的宁静与安详。
稀稀落落的灯光打破了乡间夜晚的静谧,人们三三两两出来活动了。有人手里抓着叉,有人拎着桶,在幽暗的灯火照明下,说笑着去水田边、浅沟旁叉泥鳅了。也有单独行动者,一手拿着叉,一手支着灯,肩上背着装泥鳅用的鱼篓。
我是家里的老小,对叉泥鳅的活,最是积极。大多情况下,我只是哥哥姐姐身后的小尾巴,专门负责拎桶的活。叉泥鳅的工具很简单,大多是自制的。砍一根拇指粗大小的竹子或木棍,一头劈开装上特制的铁叉。铁叉也有不同,简单的就是两根细铁丝交叉而成,讲究一点的则是经过捶打加工而成的。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干铁活,制作泥鳅叉既方便又简单。
叉泥鳅也颇多讲究,首先要选好地儿。一般是那些新翻的水田,泥又新鲜又软和,泥鳅比较喜欢;因为没有了杂草的干扰,在夜色中寻找泥鳅也便更容易些。夜间的泥鳅相对行动迟缓,没有太多经验的人只要尝试一两次,也可以成为叉泥鳅高手。
在农村,孩子们夜晚的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男孩子比较喜欢叉泥鳅,不仅好玩,而且如果运气不错,第二天还可以美餐一顿。天刚黑,我们便赶紧吃完饭准备去叉泥鳅。哥哥一手提着煤油灯(大马灯),一手拿上他的宝贝儿——叉。我则拎着小桶,亦步亦趋跟在他屁股后边,乐颠颠等着收获泥鳅。
哥哥发现泥鳅后,便会娴熟地将其叉住,然后得意地举起胜利品,催促我说:又一条,赶紧把它装桶!快点,旁边还有一条呢……我则手脚麻利地将泥鳅从叉上顺进桶里。合作时间长了,彼此也便多了几分默契。发现泥鳅时的惊喜,叉泥鳅时的紧张,手摸着滑溜溜的泥鳅时的激动……叉泥鳅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叉泥鳅的乐趣道也道不尽。
说是叉泥鳅,实际上,看到肥硕的黄鳝,我们也会悉数收纳。黄鳝外形看起来比较吓人,有点像蛇。一开始,我是不肯用手去摸黄鳝的,每次都是胆大的哥哥代劳将其从叉上取下放进桶中,慢慢地,我也不再害怕黄鳝,开始学着用棍子或石子儿将黄鳝从叉上顺进桶内。
有时候,由于灯光太暗,田垄又窄,猝不及防,便会来个“人仰桶翻”。脸上、衣服上、身上都溅满了泥水,很是无辜地跌坐在田地里,顾不及自身的狼狈与初春的寒气。因为更让人心疼的是,好不容易到手的泥鳅正乘机四下逃窜,辛苦一晚,到头来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夜晚的田野最是热闹。青蛙们不知疲倦地歌唱;池塘边、田坝口,细水静静地流淌;小草在清风的吹拂下散着欢儿嬉闹着;不时,也有各色蛇儿溜出洞来,聆听夜晚的交响乐。我最害怕蛇,一看到它软绵绵的身体,飞快的行走速度,我就会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叉泥鳅时,为防止被“毒蛇”咬伤,我们也会全副武装,脚上蹬着胶靴,除了叉子,我们还会备用一根小竹子。听说,蛇最怕竹子,只要人用竹子四下敲敲,蛇便会绕道而走。其实,一般情况下,蛇是不会攻击人的,只有在人不小心踩到蛇或者无意间冒犯了它,它才会出击自卫。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无数次的意外与挫败后,我们小屁孩叉泥鳅的本领是越发长进。不仅可以避开与“毒蛇”的不期而遇,而且可以满载而归。
挖捡泥鳅:在寻觅与守候间摇曳
小时候,家乡夏天干旱,池塘在双抢过后便陆陆续续干枯了。干塘时,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事便是挖泥鳅了。说是挖泥鳅,其实并不止是借助工具挖地抓泥鳅。像池塘初干时,我们会选择比较稀软的泥,用手刨开带孔的地儿。因为泥鳅呆的上方,会有气泡似的小孔。泥里的泥鳅最是灵敏,若是经验不足的人,自然不那么容易把它逮住。刨泥的同时,不能惊吓了泥里的泥鳅,当你小心翼翼去掉周围的泥,便会发现泥鳅还躺着那睡大觉呢,这时你便可以轻松自如将其连同小块泥捧进桶里。
天气越发干燥,池塘里的水彻底枯竭,大人们为了蓄水给地里的禾苗,便会在池塘里挖出一个个水坑。这时,小孩们最喜欢跟在大人们后面凑热闹。大人们在干裂的池塘底向下“打洞”,挖出来的泥里,不时可以发现有泥鳅在弹跳,小孩儿们只需“守株待兔”,不用多久,他们的小篓篓里便装满了活蹦乱跳的泥鳅。
当然,我们还会如法炮制,在干裂的水沟、水田里挖泥鳅。除了双手,我们也借助平日挖猪草用的“铲土子”。因为此时的泥大多较为干燥,泥鳅也多紧贴在泥土上,呼吸着泥地里仅存的水汽。我们会将一大块泥连同泥鳅一起抓起,在盛泥鳅的小篓或小桶上方,把酣睡的泥鳅从泥里拨弄下来。
    水田里的泥鳅似乎总也抓不完。夏日双抢时分,犁田后,大人们会及时洒些化肥。化肥的味道特别呛,毒辣的太阳当空直射,水田里的水温骤然上升。泥鳅们被突如其来的味道呛得难受,纷纷从泥里钻出来透气,远远望去,泥鳅们都翻着白肚“翘辫子”了。这时,大人们便会招呼我们来田埂旁捡拾泥鳅。泥鳅“中毒”倒了,我们则满心欢喜,将其尽收桶内,加些清水,不用多久,他们便会缓过气来,恢复活力与生机。
有泥鳅相伴的快乐时光,尽管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如今再回想起来,依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人久久回味、终生难忘。

关于田螺,记忆中最是美好。南方的田螺,是大地的精灵,散布于水田里、池塘边、塘坝口、小河沿。在水与泥的滋养下,田螺抒写着永久的传奇与梦幻。童话里美丽善良的田螺姑娘,总是让儿时的我牵挂不已。

TOP

"山东的玩儿法,是用长方形的纸折成厚厚的正方形,然后扔在地上,玩伴用自己的宝来砸,把另一面砸过来的为赢,那个宝就归他了。哎呀,言语表达不甚准确,过来我教你啦!"
这个我们那也有,小时候我也玩过,不过,好像男孩比较喜欢些。现在小孩儿们,多是双方各出一张纸画,轮番用手掌往地上一拍,如果纸画翻面,纸画就归拍手的人。今年回家,5岁的小外甥拉着我跟他玩,结果,我输得好惨,手也“受伤”了!!!呜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