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我申请开通河南大学版!
老师好!我是河南大学文学院民俗学研究生,师从高有鹏先生和吴效群先生。
河南大学建校于1912年,迄今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早在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1925)之前,就有董作宾、郭绍虞、白寿彝(学生)等人在此开展民俗学研究。1931-1934年,江绍原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其间,学校延揽高亨、姜亮夫、萧一山、蒙文通、邵瑞彭等学者在此开设神话研究、歌谣研究、平民文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等课程,并培养了樊粹庭、蔡衡溪等研究生,在乡村教育运动中对民俗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抗战至建国前,丁乃通、张长弓、张邃青、朱芳圃、任访秋等学者在此开展民俗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民俗学家朱芳圃、孙作云、李春祥、张振犁、汪玢玲等学者在此任教。80年代后,张振犁、张俊山、程建君、陈连山等学者在此任教。今天,河南大学民俗学科建设和发展依托民俗学(2000年获硕士授予权)、民间艺术学(2002年获硕士授予权)两个硕士点,有民间文学、民俗学、神话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社会人类学和民间艺术学等研究方向,现任教师有高有鹏教授(河南省学术带头人)、吴效群教授、张大新教授、刘坤太教授、王彦发教授、彭恒礼博士、郜东萍博士,李秋香老师、梅东伟老师等,他们先后出版著作5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