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东荣成院夼村田野手记(系列连载中)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山东荣成院夼村田野手记(系列连载中)

山东荣成院夼村田野手记


418——420,由山大民俗所张士闪率领其8大弟子,汇同王馆长及我,一同开往威海荣成市人和镇的院夼村进行渔民祭海节的田野作业。期间获得大量一手信息,也获得众多快乐。于是一一写来,作为田野作业后的一点佐料,图一乐。凡有8篇,众位捧场耐心看过。

                                                        ——写在前面的话

1、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不是地名,在山东民俗学界他是一位新人的名字。此人长期服务于文化部门,主管着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今年光荣退休,立刻加入到民俗研究的队伍中来。凭借他多年来的田野和文化工作的经验,他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情况了如指掌。这次张士闪教授率领山大和山艺的8大弟子,包括博士和硕士生一起田野,专邀他参加,也是乐得他对田野的熟悉和良好的人脉。果然,别看老爷子60岁,但精神饱满,随身背着“大炮筒”,那是他到哪里都要带着的高级摄影装备。一路上他给学生指点着他所了解的关于祭海节的一些习俗,以及此节和山东其它地区祭海节的区别。
后来他无意中说到,其老泰山家就在离院夼村不足20里的斥山,一向以幽默风趣思维灵敏著称的张教授哪里能放过这样的素材,当即说到:我们应该给王馆长一个雅号,我觉得就叫:圣地亚哥吧。为什么捏?
因为他到了他岳父家,这可当圣地。而他的潇洒和帅气可以和时下一位大哥相比。人家在网络上是红人,那位“潇洒哥”已经成名,所以王馆长不能和他争,只好屈居第二,那就是“亚哥”。于是,王馆长一路上就有了“圣地亚哥”的称谓。
至于回来后,这个名号能否继续传承下去,估计要仰赖民俗同仁的口口相传,广为告之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哪一位是圣地亚哥?戴帽子的,还是大胡子的?都不像60岁的人啊。

TOP

哈哈, 张老师的大胡子依然飘洒。

TOP

2、算得不准

在参加渔民的祭海仪式后,在硝烟弥漫中,大家撤场。在庙门外,有三个摊子。这和我看到过的其他庙会有很大不同。在庙会中汇聚了很多商业味道的今天,这里的谷雨祭海活动上,几乎看不到更多的商业行为。而这三个小摊分别为:两个道士模样的人摆出的周易八卦,一个小伙子穿着僧装出卖佛教用品。看学生的神色有对道士行为感兴趣的,等三位老师离开,远远地看见学生中有多人停留在道士的摊位前。
机警的圣地亚哥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大炮筒”,并换上一个长镜头,尽管离开学生所在的摊位有50多米,但长炮筒一下子就将他们的一举一动拉到了我们眼前。于是,在圣地亚哥不简断的快门中,学生和算命先生的交易尽收眼底。
所以当交易完毕的学生们陆续回来后。几位老师故意问:你们刚才在干什么?难道在公然进行迷信活动吗?
学生中有人答:我们没算命,只是觉得好玩,问了他几句?
圣地亚哥说:不用再抵赖了,大家看看这相机里,你们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在案了。
大家探头过去都发出了狂笑。
其中一个镜头是:YWW面对道士脸上发出的诧异的神情。接着是捂嘴狂笑,接着是和众同学一起掩面。
另一个重要镜头是:LQC同学,把衣服口袋掏出来,给道士付钱。
证据都在。
大家承认YWW同学迫于考学压力,今天算了一卦。
但YWW同学说,她之所以在镜头中狂笑是因为:道士算得一点都不准!

第一、道士说,她学历还不够,还应该继续读博士(而实际上Y已经是准博士了)
第二、道士说,她应该早点结婚,不过今年恋爱还不成功。(而实际上Y已经结婚两年了)
因为说的一点都不准。道士却要他们交100元钱。他们不断地交涉,最后由LQC童鞋拿出了两元钱,表示了一点诚意。道士发现碰到了一伙穷学生也就作摆。

圣地亚哥在听了同学们的故事,和我都表示佩服:能够面对算命先生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且没被骗出钱财是需要胆识的。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0-4-25 20:41 编辑 ]

TOP

回复 3# 的帖子

猜猜吧

TOP

3、渔民早市

     渔民的早市在临晨六点多就开始了。早市上的海产品可以说是最新鲜的。它们都是渔民们一早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成果。你会发现一早在这里忙活着买卖的人以妇女为多数,她们的丈夫在临晨2点钟出海,到早上6点左右回来,把网到的鱼给她,然后回去睡觉。家里的妇女们负责将今天的成果出售。
出海大鱼的船以小木船为主,一般是两个人操作。船主再雇一个帮工。帮工通常是外乡人。一年老板会给他3万余元。打捞上的东西交给妇女们。问了几个大嫂,东西一般都能卖完。来买的大多数是当地酒店和附近的居民。一早上好的时候可以卖300到500元,不好的时候也就100多元。真合了那句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来这里打工的外乡人以安徽和东北人为主。在他们眼中,这地方能挣钱,比在家里种地来钱。为了挡住海风,妇女们一律戴着头巾,遮着头脸。手下麻利地整理着鱼虾。很多细小的鱼虾都被网上来了,而这些细小鱼虾的命运是一桶八元卖给工厂加工成鱼粉。
我有些忧虑:网子那么细小,鱼虾不分大小都捞上来,有一天鱼虾总有被捞完的那一天吧。这个想法正好在和一对刚从海上靠岸的辽宁渔民那里得到了印证。40岁的辽宁籍渔民高洪涛说:他们大连那里打不着鱼了,打鱼的太多,都没鱼可打,所以要远洋到山东这里打鱼。那么这里的鱼有一天会不会被打完。他肯定地点点头。
是的,那么细密的网子,再小的鱼虾都难逃厄运。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25 20:40 发表
2、算得不准

在参加渔民的祭海仪式后,在硝烟弥漫中,大家撤场。在庙门外,有三个摊子。这和我看到过的其他庙会有很大不同。在庙会中汇聚了很多商业味道的今天,这里的谷雨祭海活动上,几乎看不到更多的商业行为。 ...
其实我对这个算命这个事一直也都很好奇嘞
但是就是一直没机会噻,不知道本坛之内有没有个中好手嘞
有滴话也来发个帖替大家看一把,人气肯定相当火爆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4-26 09:20 发表
3、渔民早市

     渔民的早市在临晨六点多就开始了。早市上的海产品可以说是最新鲜的。它们都是渔民们一早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成果。你会发现一早在这里忙活着买卖的人以妇女为多数,她们的丈夫在临晨2点钟出海,到早 ...
俺们也有幸见识过一些勤劳能干滴渔家女......
真正地巾帼不让须眉啊

TOP

自己朗诵的诗歌

TOP

马老师不但诗写的好,朗诵起来更是声情并茂,感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沧浪之水 于 2010-4-27 12:42 发表
马老师不但诗写的好,朗诵起来更是声情并茂,感动。。。
谢谢

TOP

4、龙王庙旺盛的香火



4月18日谷雨前一天,从上午开始,渔民们家家就开始忙碌着揉面蒸大饽饽。大饽饽是当地渔民们祭祀和节庆必须做的食品。通常用来祭祀的大饽饽重达8斤8两,据说,蒸一个大饽饽需要50分钟。而在祭祀中一个家庭通常需要10个大饽饽。那天正好有院夼村妇女主任王女士介绍,她亲自带我们到了一家渔民家中。这家人也姓王,女主人43岁左右,信佛,客厅完全已经摆设为佛堂。在偏房里,炕头上已经端坐5位本村邻居妇女。她们是这里来是帮助主人家做祭海节用的大饽饽。她们介绍说:一般人家都在19日谷雨这天蒸大饽饽,而她们家提前蒸是为了错开时间,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因为一家人里男人一般都出海在外,女人家一个人要做大饽饽没邻居帮助是不行的。于是,各家在蒸的时候都错开时间,互相到各家帮忙。
蒸大饽饽的工序通常是:先用面引子糅进面里,把面放炕头醒。面发好后,开始分开糅成十个面团。一般一个面团要重8斤8两。糅好的面团还要经过特殊的方法处理,使它出现三个棱,这三个棱是为了保证在蒸好后,大饽饽能在中心裂开。当地人把它称为:笑脸。如果谁家的大饽饽不裂口,那么就不好。需要重新蒸。不好的留给自家人吃。在大饽饽上,还要按上大红枣,红配白,显得格外好看。
到谷雨这天,很早龙王庙里就来了很多祭祀的渔民。他们三五一群,怀里抱着猪头、祭祀的十个大饽饽,用大红花布包裹着进了庙门。先在庙门口放一挂鞭炮,似乎是在告诉海神:他家来人了。然后跨进龙王庙,点起买的高香。香在庙里都有明码标价。最贵得有300元一支,高3。3米。最便宜得有10元一把的。中档的有1。8米高的高香,一只100元。从早晨9点到中午2点,前来祭祀海神的人络绎不绝,没有削减之势。而且大家一般都是一家带一个猪头,十个大饽饽,点100元的高香1-3根不等。也有不点香的,进了大殿只管摆上祭品磕头的。磕头的时候嘴里念叨着:海神保佑,大船小船都发财。渔民们在磕头时都很将秩序,一排人磕过头,离开,另一批人进来。
鞭炮几乎没有停止过,风大,一吹,硝烟弥漫,加上烧香的浓重烟幕的弥漫,整个庙宇几乎被烟幕笼罩。尽管如此,拜过的人也没有立走,而是带着供品到一边,用大红包袱重新包裹,站一旁开始饶有兴趣地打闹起来。旁边的老年锣鼓队、妇女锣鼓队,互相示威地敲击竞技。高潮是在中午2点开始的。突然间锣鼓震天。人群攒动,大家纷纷拥向正对龙王殿的香炉。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各个都像要食的鹅。这才看清了,原来有三头整猪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披红戴彩地摆放在大殿前,同样是丰盛的弄出“笑脸”的大饽饽献上。来祭祀的人身份一定不一般。因为在此前都是个人献猪头,结果这一下子献三条整猪,气魄够大。打听一下,村民用很崇拜和羡慕的口吻告诉我:都是船老大,他们一起来祭拜龙王。这些船老大一般资产都在千万,而且一人据说手下都有几十条船。“肥得流油呢”村民带点自豪地说。他和船老大是同乡。
被供奉的大饽饽和猪在仪式结束后通常是要抬到船上,大家一起冲大海磕头,然后一起做了吃,大口吃肉大口吃饭,一醉方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村支书说,他往年在谷雨这天都是要到各船老大船上拜访,一旦去了,总要准备好三四个人一起来抬。年年如此。今年他戒酒了,身体喝垮了,不能喝了。
风很大,一阵阵风把弥漫硝烟和高香的空气吹过来,迷人眼。那震耳的锣鼓和鞭炮放了一天似乎还没有停休。
据说这祭祀仪式一直要到晚上9点,远近的人陆续还会来敬香磕头。有的人家为了避开高峰,选择谷雨第二天来上香磕头祭祀。19日这天是村里人亲戚们一起喝酒,等明天是船老大请船员们喝酒,这两天渔民们什么都不用干,主要是喝酒吃饭,比春节还热闹。看吧,到了20日下午,满街都是歪歪扭扭的醉汉。

TOP

又见张老师。真帅啊。
马老师要是在古代那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啊。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好惭愧!!最近事情真是太多了,以至于老师吩咐我要写的博文还没有发出来,还是马老师笔头勤快,学生自叹不如!
俺还是乖乖地赶紧去写!
没入尘俗的一颗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