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千万次庆典”征文活动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4-26 13:04 发表
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岚浅小弟总喜欢把火往我身上烧啊。。。

我写东西不好看啦,不想脏了你们那澄澈的眼。。。
这个不怪俺啦,谁让您是万众景仰滴龙哥嘞
大家肯定也都好奇嘛,龙哥帅照一出不知道多少MM窒息啊
龙哥雄文再一现,又不知道要激起多大风浪啊(随便放点上去俺就很满足啦)
为了本坛滴美好明天,龙哥就在献次身喽
咱说俺们都呈妖孽状了,哪来的清澈滴眼哦

TOP

回复 61# 的帖子

妖孽的眼神是最清澈的。。。。
人,是混浊的。。。

TOP

好吧,俺也知道龙哥日理万机
妖孽退下了,龙哥果然是正气逼人啊
回头往大高身上点把火去了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志娟 于 2010-4-26 12:46 发表


细细读来,很为学长的诚挚打动
“这些声音将会在我身上越聚越大,它们终将汇成一条声音的河流来洗涤我身上的俗世尘埃,灌溉我已将干涸的心灵,浸润我那本已麻木的灵魂,它们让我得到升华,我相信,我将重新回到 ...
到过很多村子,看到很多底层的生活,一切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的心情很沉重。也写下一些文字,以做纪念。下面这篇是当年的纪念中自己比较喜欢的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6 15:23 编辑 ]

TOP

                         石盘坑:被历史进化所遗忘的角落
    叙事改变了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是,当我们的生命想象遭到挫伤是,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第6页
    在我去这个村子以前,就已经听人们说过这个村子是如何如何的“山”,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它的“山”超出了我们的想想。
    石盘坑,乃处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至今是三不通的地方,既是不通电、不通电视、不通电话,村人在和我聊天的时候笑称这个村子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没有通电(因为这个村子有人居住的历史在200多年左右),笑言这是被历史进化所遗忘的角落,因为没有电,村人们至今都只能点油灯来照明,村人们说这样也好,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是村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
    这个村子在它最鼎盛的时候也就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曾住下300多人,但20多年的一场山洪把村中的房屋冲跨、把村中的田地摧毁,村中的人们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向外迁移、向外发展的道路。也因为因此,现在的村子里只剩下3-4户人家30多人,再加上在这里烧碳的10多人,村子里大概有40多人。
根据村中的七旬长者介绍,在2005年以前,村子与外面也没有通公路,在2005年,因为有私人老板开山种树,要通车,私人老板自己开了一条泥路,以便通车,村子结束了没有通公路的历史。但村人们对于这条路,也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一条路,因为通过这条路到达市场还有一段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路远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村人还是宁愿选择走山路,到另外一个市场去买东西。
    由于村人到另外一个市场之间不通公路,所以村人要到另外一个市场去买东西就必须翻过一座山,而翻过这座山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我来到石盘坑也是翻过这座山才到达的),然后步行半个小时的路程后才能到达目的地买回所需的日常用品,然后又是重复刚才的路程。而在夏季雨天多发的季节,山路滑且山路崎岖,村人就不能外出了,那么生活的不便就随之而来。
    因为交通的不便,我只能祈祷村人的身体无僵,如果是急性病降临或哪怕就是感冒所引起的发高烧,它随时都有可能夺走村人的生命。或许,村人们从来就不曾想过这些,也许,村人们从来都没有时间或多余的精力来让生命发生这些状况,但一切能让我们假设、让我们也许吗?
    因为交通的不便,村中的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因为诸如这些水泥、师傅等等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村中的房子是在民国的时候,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距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80多年的风风雨鱼,已经把这些房屋侵蚀,每座房屋都随时有可能崩塌,也因此,村人笑言是老天开眼,近年来台风一直都没有光顾。
除此外,村人们也祈祷尽量不要下雨,而是要每天都天气晴朗除去房屋年久失修,房子漏雨的因素以外,因为村人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烧碳,近两年来,碳的价格已经有30-40上升到6、7十块钱一担,这是村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村人们还养了很多的水牛,村人介绍,现在壮大的大水牛一头可以卖到2000到3000块钱,这是村人收入的另外一个来源。村人告诉我说,就是这村人仅仅的收入,也就是在这样偏僻的世界了,还有人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消息,今年四月份的一个晚上,就有人来偷我们的大水牛,不过他们还算有点良心,只是牵走了我们的一头水牛,可能是看到我们这么穷而发慈悲了。他们如果再牵走我们2至3头水牛,我们又能如何。
    村子前面的田地只是在冬季的时候才中庄稼,因为在夏季的种植庄稼的时候会遭到野猪的破坏,村人们都没有养猪,因为村人告诉我,种番薯也要遭到野猪的破坏,而在我所看到的整个田地里,都是空空荡荡的,只有水牛和白鹤和谐地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孩子们在做着游戏,因为交通的不便,孩子们想吃糖那都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但是,这个村子的前生历史却是辉煌的,因为,在大革命时代,古大存曾在此组织和领导了童子团闹革命,是有名的革命苏区。村中也有红军在此活动的场所(已经崩塌)。村中的很多人都有军烈属派,记下了这个村子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如因为是古大存活动过的地方,村子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抢掠,甚至,村人因为红军在此活动过而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但是,村人和我讲起军烈属排的时候,我问这些军烈属排现在还在吗?我真的很想把这个军烈属排拿到然后替村子、替村人说说,说说这即将被我们所遗忘的地方、即将被我们所遗忘的历史。但村人告诉我说,因为种种的原因,村人们已经纷纷把这些军烈属排烧掉了,一段历史就这样被一一的送进炉灶,烧成了灰。
或许,就现在而言,与世界隔绝、一无所有、人迹罕至只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形容村子的现状。也许,对村人而言,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朴素,并没有我们这些外人对生活有那么多的想象。
    但村人的善良、真诚、热情却弥漫在整个村落。当我们走进村子的时候,村人又是让我们喝茶,又是让我们吃下午饭,热情得让你无法拒绝。村人们讲去村落的前世今生的历史、谈起现在的生活现状,村人在这并不仅仅是贫困捆住的现状面前表现出的是一种淡定、一种从容不迫,他们的态度不得不让我的眼睛告诉我的眼泪要坚强,但我的灵魂禁不住失声哭泣。
“比起老社会,除吃米比较容易外,什么都没有变”,也许,村人的这一句话是如此的平凡,但是却让我的灵魂到现在依然震撼不已。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6 18:42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回复 65# 的帖子

感谢兄台慷慨的分享(顺便问下,题记和正文的关联是?)

初入燕园师长就教导我们:身为X大的学生,光想着找工作赚钱是没出息的!你们应该考虑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问题。犹记本系开学典礼上,某老师说,四年后你们毕业了做什么都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始终保有一片素心,二三豪情。
后来却渐渐发现,原来百无一用是书生,个人之于体制或如蚍蜉撼大树?

但对于这样的声音,对于这种传统士大夫的情怀,我一直心存敬意。
莫名想起王禹偁的几句诗,不能背(惭愧),翻书找来抄在这里: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对雪》(第三节)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志娟 于 2010-4-26 17:38 发表
感谢兄台慷慨的分享(顺便问下,题记和正文的关联是?)

初入燕园师长就教导我们:身为X大的学生,光想着找工作赚钱是没出息的!你们应该考虑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问题。犹记本系开学典礼上,某老师说,四年 ...
谢谢。
在这个村子回来的路上就突然想起了这段话,觉得可以反映当时自己的心境:因为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发现自己的无能为力,不能平静的心却是那么的孤苦无助,也许,我只能通过不断的叙述,寻找那不知名的温暖,所以就有了这个题记。
还请您多多指教。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6 18:22 编辑 ]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指教不敢,您太客气了
请问兄台怎么称呼?
(总不好叫野人兄萨

TOP

回复 65# 的帖子

这篇文章唤起了我们心中一直不敢直面的那种情感。

我常常想,要是我们做人类学调查,真的遇到传说中的氏族部落,心中除了敬仰尊重,还会不会有其他情感呢?

人类学的调查讲究客观描述和理性研究是对的,但是作为局外人、作为普通“闯入者”,那种对生命终极关怀的真实情感一定会不自然的产生,所以我很敬佩作者的这种精神。

多交流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68# 的帖子

小姓钟,名俊红。
这“红”原来是为“洪”,但管户口的叔叔太有才了,改成了红色的“红”,因此,一直红到现在。
因为这名字,让我的朋友说我外柔内刚,一动怒就会把天拆下来。
因为这名字,让我的名字在女生宿舍待了一个学期,因此,朋友们叫我红姐。

TOP

回复 69# 的帖子

谢谢。
因为常常有感性的思考,随性而为,所以一直被朋友说我是小孩子,不懂人情世故。
也因为这样,自己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觉得很快乐。虽然身边的人们不太理解我的选择。
有时间多交流。

TOP

民俗西王母论

前面的话
西王母,太多的人潜意识中脱口而出的回应就是西王母是神话。
民俗学科说西王母就是一个民俗文化圈或西王母就是民俗事象。
宗教学科说西王母是著名的道教女神。
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说西王母是国名、部族名、酋长名。
进而,民俗学科又把属于民族的、道教的、神话的、文学的西王母统揽在一起当民俗事象材料来述说;宗教学科或把神话的、人类的、民族的、民俗的西王母全当作道教元素来应用;地方写作者又把西王母神话细节作为西王母民族考证的依据,划出了其具体地域,确定了民族西王母的诞生地、居住处,把西王母这个人类中的远古女性籍贯具体到了某省某县。
西王母,首先是人,是民族,是人类。
西王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地域名西王母。
西王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的名称。
西王母,是西王母部落的首领名,代有其人。
西王母,是神话偶像,西王母是先人类而后成神话。
西王母,是道教女神。
西王母,是民俗事象,是最广大的民众把人类、神话、道教、文学中的西王母记忆以自己所知所记收集到一起,太多的人都叫她王母娘娘。
西王母,在先秦之际,其历史面貌本来是清晰的,当时的人完全能写出其传、其历史。由于古人受地理知识、交通条件、田野调查条件的限制,把一句话能说清的历史本来只说了片言之语,留下了悬疑,致使历代写文章的人因摆脱不了共有的认识局限性,把本来简约的西王母话题越说越复杂。又由于原始战争、自然灾害、人类大迁徙、人类曾经遭遇过的一些文明突然消失的劫难,使本来没有文字的文明成果物质文本即属于文物的证据消亡,终了把历史以零散断片、纷坛缴绕、难理头绪的形态留给后世,这就是古老岁月在千百年间给西王母的人文态度,这就是古人对西王母未尽的历史责任。
今天,人们应以科学态度对待西王母,无论是谁,首先要崇拜科学,尊重科学,借科学至高无上的能力,把纷纭庞杂的西王母宝库来一个分类,把西王母民族史、西王母神话史、西王母道教史、西王母民俗史、西王母文学(艺术)史剥离开来,就一个学科说一个问题,西王母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能魅力无穷地款款向21世纪走来,向地球村走去。
如果你以这种科学风度去对待西王母,任何人都是西王母学家,在你接触的任何一篇、一部、一套西王母史迹时,在随意间碰到的任何一节、片言只语的西王母历史文化信息时,你都会下意识地分拣中哪些是西王母民族或者神话、道教、民俗、文学(艺术)元素,西王母学科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复杂的本来面目,将时时处处向你全方位开放,向你深情地示意,向你发出友好而美妙的文化邀请。
                   民俗西王母论
“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俗”,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西王母,即西王母民俗,西王母民俗最显著的特征,当有祖祠、宫庙、庙会、祭祀、朝拜、朝觐、纪念、祈求、寄托、祖先崇拜、特别崇拜心理等物质文本存在和程式性、俗成性民众参与活动和心理需求愿望。
(一)西王母主题庙会:全体民众与信徒共同参与
拙文《泾川:民俗文化圣地》曾言:“泾川西王母祖庙庙会,具有西王母信仰民俗的经典性,庙会始于宋天宝戊辰年(968),至今是第1033届。该庙会以纪念中华人文先祖西王母,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为主旨,吸引陕、甘、宁民众奔波数百公里,台胞越过海峡与县域民众一起赴会,最多达10多万人。当日下午,泾川县城居民倾城出动,端午、农历七月十八日还有回山万人游之俗。祖庙庙会,是国内罕见的以民间信仰传承西王母文化的西王母民俗。”(《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 )
拙文《民俗学史中的灿烂一页:泾川有全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庙会》又言:“ 泾川西王母庙会为什么在三月呢?因为三月是重修王母宫竣工之月,从张铎于宋天宝戊辰年(968)刊勒陶谷碑文于石始,至今已1031年,也就是说,庙会已有1031届了。陶谷碑重书日期为天圣二年太岁乙丑三月十五日,这是回山王母宫重修后的竣工之日,此时举行了盛大的朝拜进香活动,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明彭泽碑记说,明初,王母宫曾重修,二百载后,渐以颓废,泾籍太学士闾沂倡导,平凉韩王赞助,大规模重修了一次,“经营于正德甲戊五月上旬,落成于嘉靖壬午五月中旬”,前后达八年之久,八年中在两个五月开工、竣工,故五月也有庙会出现,并流传至今。三月是继宋代庙会之俗,五月端午庙会自明代更有特色,当日下午,泾城几成空城,老幼朝山。三月、五月,还有七月十八日(传为王母纪念日)成为风雨无阻的朝王母盛会。泾川西王母庙会之期,总与重修王母宫开工竣工之期和王母纪念日相系。
明代的庙会,在彭泽碑记中可以看到:“而吾泾缙绅士民得以亲炙而交游之,皆以斯宫之在兹,而吾泾自国初抵今,藏修于兹以登仕途者,又不特寒族父兄子侄也。”庙会的内容从碑文中也可见一斑,即除王母殿、玉皇殿、周穆汉武庙外,“其余雷坛及玄帝等庙有差,则皆乡耆之意,欲为旱、潦、疫疠之祷而设也。”庙会凝聚着乡耆民众之意,也就是民众之会,祈雨、抗涝、免病、除灾是关键的民众心理需求。
清代庙会情况可见清光绪七年筹资复修王母宫《共成善果》册序言记载:“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厥后历代修葺,灵气攸锺,凡有祷祀无感不应,每岁三月间,远近朝山进香者,不知其几千百人。”正如《泾州志》靳学颜诗云:“游客年年策马来。”
何九如《王母宫山与王母宫石窟》言:“每到三月二十日王母宫逢会之期,春风轻拂,桃花、迎春、丁香、紫荆等花盛开。”《泾川一览》记载:“按照旧时的惯例,古历三月二十是泾川瑶池王母的盛会。”王子隆曾任建筑瑶池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在《回中山与瑶池》一文中说:“民国24年(1935)3月,庙会后收入了布施,会首景登霄经理修缮大殿……”“每年3月庙会期,桃杏争妍,绿柳才黄,红男绿女,蔚为壮观”。 
泾川西王母庙会的最大特征是:民众进香、布施自愿,人到达即可,但一定要在心中默念西王母。就在十年浩劫期,凌晨或深夜,人们还是去山下或山顶默默而过,这和40年代驻军站岗限制自由但民众自愿上山一样。
据宋代碑刻记载,宋天圣二年太岁乙丑三月十五日,是重修王母宫竣工的日子,当时的碑文中说:“合征幼妇之词,庶尽上真之美”,即王母宫满足了儿童妇女的愿望,也表达了天上真人的美德。这一年,是泾川西王母庙会的开始。明代彭泽的“重修王母宫记”碑,对庙会又有描述:“第兹宫为吾郡千年之胜迹。而吾泾缙绅士民得以亲夹而交游之,皆以斯宫之在兹。王母宫内的王母殿、王皇阁,周穆王、汉武帝行祠,雷坛、玄帝庙有差,则皆乡耆之意,欲为旱、涝、疫疠之祷而设也。”清代庙会在清光绪七年筹资复修王母宫《共成善果》册中有记载:“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厥后历代修葺,灵气攸钟,凡有祷祀无感不应,每岁三月间,远近朝山进香者,不知其几千百人。”正如清乾隆《泾州志》靳学颜诗云:“游客年年策马来。”宋明清碑刻史料都说,泾川西王母祖庙不仅传承西王母史迹,还吸收了当地老百姓的民俗之意,既是亲夹交游的去处,更是祈福纳祥,盼望风调雨顺、吉祥平安的所在。庙会凝聚着乡耆民众之意,也就是民众之会,祈雨、抗涝、防病、免灾是关键的民众心理需求。
据考证,宋代在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王母宫重修庆典后,一直相沿成习,每年都有三月庙会。由于王母宫山下有北魏佛窟,每月十五日是佛教的法会日子,王母宫庙会就推迟了五日,在三月二十日隆重举办。延续到民国年间,有泾川省立中学教师张文亭连续五个年头的三月二十日的日记记载,这一天,中学例放春假一天,师生列队去赶会,公务员也放假。日记中说:四十年代战争期间,驻军站着岗,当地民众、各界人士还是与岗哨擦肩而过赶庙会。近20多年来,庙会一年比一年规范、盛大,最多的一年一天来10多万人,回山一天门出现交通堵塞长达数小时之情境,山体几面大路小路上全是人。台湾同胞朝圣团的到来,又使庙会从1990年起有了全新的内容。
这个庙会有以下特色:前三天开始,筹备会,告示,迎贡,仪仗出行,贡献,敲钟,献万民伞;庙会当天,进早香,少女用露水洗手,朝水,奏乐,祝寿,求子(偷馍),  拴福,唱戏,自乐班表演,回山万人游,购物,小吃展,赛吃(家家扶老携幼到庙会现场临时搭建的小吃摊、小饭馆吃一次),夜市,放河灯,法会,台胞还愿等20多项活动。购物和当代的县城商贸大会结合,南北20省展销团定时来泾,长达20天。台胞还愿,成了近17年来新的内容。(《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
(二)平时与庙会之外的节日:全体民众有意无意间纪念西王母
拙文《千年诚心祭母娘——1993年西王母庙会纪实》言:“最迟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算起,今年的西王母庙会,已是第1025届了。
信教与不信教,进香与不进香,贡献多少,布施多少,都不讲究。人人到达回山下,亲眼见母娘塑像,看壁画,观石窟,照相留念,在楼檐下望,登上 回山巅,奏响晓钟,极目泾芮川道、南北二﹙土原﹚,心绪飘向天际,体验从天而至俯视人寰之意。再拜王母宫,静心静气;来到古瑶池,饮矿泉神水,嗅花木奇香,夜里跑灯、放河灯。人不能到,心要到达。即使忙在县城乡村,心里也一遍遍说:我也游回山了。凡参加回山庙会者大半天只运一口气,少说话,无杂念,人人成了大气功师,从出发到归来,简直是做了一次超级气功,人人心中如是,这是回山王母庙会的中心内容。古三月二十是宋代重修王母宫的日子,庙会经千年不衰,年年掀起高潮。”(《泾州之秘》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拙文《回山万人游》言:“古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上,在西王母发祥之地看戏,有飘飘欲仙之感。现在庙会搬进县城,山还是要游的。平时认真上班,沉浸于构思计算公务事业中的人,忽听说今天三月二十,便要离开办公桌去游山,这天不登回山进瑶池,如违犯了公众纪律一样。不号召,也不组织,就这么默默地去了。最早去的还是农人,近处的早游,几十里外的如游正月十六一样携老扶幼赶来,有的走到山下来不及上山,游一圈山根就回去了。工作人员特忙实在上不去,心中便说我已去了。于是,泾川人的身与心可以说全部去游了回山。     
阵势更巨、人数更多的是端午游,端午划龙舟去水边是国游,泾川人却游回山。这一天,多有烈日,裙子出现了,半袖短裤出现了,花绳荷包挂满孩童胸背。时间是下午六点之后,人流准时哗地出来了,从大街小巷,从大村小庄,一流一流地流来了,七点左右,一座县城成了空城,外地人惊诧,抬头一望,密匝匝的人流忽地如花开在之字形的路上,回山晓钟是之字的一点,如花人流写成了完整的之字。七彩衣裙染得回山色彩丰富,树木小草愈绿,仅色彩一项之美已把人镇住了。     
少女们媳妇们少不了比荷包,看绣物,问谁做的好,立即去追根寻源,泾川荷包也成了名物。泾シ内河堤上不知不觉站满了干部群众,望着河水与晚霞,说:游端午、游三月二十、游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是泾川人的一年三游,只游一游或二游,一年的好运不会特多,一旦有了烦恼,便怨未参与三游。民间自发的游日游项,关键是身心运动,游百病、游欢乐、游青春、游长寿、游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游物阜民康。
早先游人一万,现已不止,石油工人、过路人、海外友人港台同胞陆续来了,游人由3万向10万递增。一个县城有10万人集体登山传统项目,堪称体坛盛事了。(拙著《动性》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
(三)以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为主旨
柯杨《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泾川人都要举行传统的西王母庙会。其俗开始于北宋开宝元年 (公元968年),即宋代重修王母宫竣工的日子,至今已有1031年的历史,即使在10年“文革”中亦未中断。这个庙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是否信仰道教,不论是否朝拜进香,不论是否贡献布施,都无所谓,大都以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为主旨。每逢此日,不但本县和附近各县的老百姓都要登一回王母宫山,甚至陕西、宁夏的人也奔波数百公里前来朝拜王母。尤其是这天下午,泾川人几乎是倾城出动,有时达数万人之众,人群磨肩接踵,道路为之阻塞,的确蔚为壮观。近10年来,台湾道教信仰者来泾川朝拜王母者日众。先后共50批,2000多人。尤其是其中“积善丹鼎派”更尊西王母为其主神兼祖先神,称她为“母娘”或“金母”。总之,泾川西王母庙会规模之大、历史之久、影响之远,在全国所有西王母庙会中可谓第一,甚至成为心系两岸、促进统一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载体。”(《寻根》1999年第5期)
(四)对西王母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
柯杨《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言:“在泾河一带的百姓中,尤其是在妇女中,对西王母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他(她)们的家乡,就是西王母的故土,他(她)们就是西王母的后裔。他(她)们的崇拜方式,除了一年一度到王母宫庙会朝拜外,在平素遇到大喜之事或不幸遭遇时,也会在心中默念王母之名以示感谢与祈求护佑。再者,一辈又一辈的老人向自己的儿孙们讲述西王母的神奇故事和传说,叙述西王母的功德和业绩,也是他(她)们祖先崇拜意识的反映。这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文化传统。其原因,恐怕与西戎和华夏民族早就相互融合有关。古籍中不但有“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的记载,而且有“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史记•邹阳传》)的说法,证明西戎与华夏民族的密切交往与相互融合的历史极为悠久,而其古老文化因子的遗传至今仍然不衰,这样,西王母便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祖先之一,与伏曦、女娲、黄帝、炎帝、蚩尤等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寻根》1999年第5期)
刘映祺《论西王母》言:“今天,西王母信仰主要存在于海外华人中间,在台湾据说有百万之众。在国内,据笔者了解,甘肃省的泾川县民间对西王母至今保存着特别的崇拜心理。这里的人遇事需要乞求神灵,首先想到的是西王母而不是其它神。民间尚有许多关于西王母的当地传说。
古历三月二十日,是宋朝重修回山王母宫的日子,所以沿传为盛会。至今到了这一天,四方信徒不避风雨路遥,都要到回山朝拜西王母,其至诚之心理,在海内其它地方是少见的。信仰西王母是泾川当地的重要民俗。”(《寻根》1999年第5期)
西王母民俗除以上最显著的特征性民俗生态外,还有虎崇拜,因为西王母民族图腾是虎,西方白虎是地理方位符号,虎崇拜体现在吃穿住行娱的形式方面:
娱,有古代的虎舞,虎舞造型在出土文物中还可窥知。吃,在北方面食地区特别是关陇地区以面食做虎,凝聚着民众的崇拜与敬畏之情,是祭祀之圣物。穿,有虎帽、虎鞋、虎枕、虎背心、虎裹肚、虎香包、虎挂件,无数不知名的农妇自觉升华着审美天赋,在布艺和剌绣中以虎为艺术偶像,为表现题材的第一选择。住的形式有穴居,即黄土高原上数以亿计的土窑洞,石窑洞,至今部分仍在使用。行则体现在关陇地区特别是泾川一带春节社火队伍之前,都挚有虎旗、虎灯,以虎威开路,以虎灯壮胆。
还有一种从古代一直应用到数字时代的虎图腾崇拜现象,就是西北特别是泾川一带地区给男孩起虎名,即使在今日的行政机关和大中小学里也随处可见有取名为虎、虎虎、生虎、存虎、永虎、来虎、兴虎、根虎、金虎、银虎、虎银、玉虎、蛮虎、碎虎、大虎、小虎、三虎、俊虎、拉虎、毛虎、振虎、爱虎、继虎、山虎、虎林、虎成、虎刚、虎强、虎祥、虎丹、 虎军、虎明、虎将、虎牛、虎勤、虎子的公务员、中小学生、硕士、博士。
在其它动物中,除熊、牛有个别家长起为男孩名外, 狮、豹、狼、犬、猴、狈、豺、狐决不用于人名。只有虎的取名率与龙远远拉开距离,龙只能屈尊第二。虎本来和狮、豹、狼、犬、猴、狈、豺、狐一样,同样是伤人之兽,但这里的人乐意取虎为名,完全是虎崇拜,虎图腾的直接反映,和龙图腾、龙崇拜一样,既望子成龙,更望子成虎。
西王母民俗,在严格界定之后,还有各地各民族许多从形到义,从建筑到吃穿住行娱、朝拜祭祀方面的俗成经典,本文的列举仅为沧海一栗。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艺术、民间信仰方面的大家将会对它有集大成式的科学调查和发现,以准确齐全的图文成果公诸于21世纪。
民间信仰一直是西王母民俗的核心体现,它在各民族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实际效用。它和现实生活交织融合在一起,和民族的现行各种俗制、文化活动、信仰和道德都有密切关系。它所发挥的历史社会的、文化的多种功能对各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进而发生作用于社会的现行秩序和活动中,提供给社会以道德价值的参照,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存活在生活中的西王母民俗和中华民俗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储存。同时,在影响21世纪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旅游业中,它以其惟一性、“化石”性、可视可听的表演性、大量的普通民众民间信仰的偶像性,以及具有历史文物等与其它文化遗产相提并论的资源价值和应用价值。
但是,就科学人文而言,西王母民俗也绝对涵盖不了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神话学、宗教、文学艺术概念中的西王母本来,民俗就是民俗,既不是宗教,也不是神话。西王母民俗就是民间因西王母曾经存在而形成的西王母记忆和西王母纪念意识,是乡下不识字的老奶奶即口头文学中把民族、神话、宗教、文艺、历史的西王母的各种信息、文化元素揉和在一起,打乱学科,错落时空,形成的妇孺皆知的王母娘娘的解释和讲述不尽的王母娘娘大传。是保存关于西王母过去的回忆的宝库,使西王母永远在民间不会被遗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引用:
原帖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6 21:49 发表
小姓钟,名俊红。
这“红”原来是为“洪”,但管户口的叔叔太有才了,改成了红色的“红”,因此,一直红到现在。
因为这名字,让我的朋友说我外柔内刚,一动怒就会把天拆下来。
因为这名字,让我的名字在女生宿舍 ...
既然你对“红姐”很抓狂
那我喊你“洪哥”如何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怀群 于 2010-4-26 22:16 发表
前面的话
西王母,太多的人潜意识中脱口而出的回应就是西王母是神话。
民俗学科说西王母就是一个民俗文化圈或西王母就是民俗事象。
宗教学科说西王母是著名的道教女神。
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说西王母是国名、部族 ...
咦,您是不是发错地方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志娟 于 2010-4-26 22:22 发表


既然你对“红姐”很抓狂
那我喊你“洪哥”如何
若是您不吝,这“洪哥”我应下了。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6 22:41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