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千万次庆典”征文活动

“千万次庆典”征文活动

负责人:张志娟    木兰山人
征文主题:1、我与民俗学论坛
          2、我与民俗学
          3、民俗学与民俗学论坛
请大家在此贴后面跟帖,不要又发新主题,谢谢!

(畅所欲言,不在乎长短;欢迎朋友们积极发文,丰厚的奖品等着你哦!让千万次早日到来吧

2楼: 木兰山人     我与民俗学
3楼: 木兰山人       我与民俗学论坛
5楼: 朱振华艺苑     民俗学论坛:不是因为寂寞才想起你
24楼:jinjshan     我与民俗学之冤家路窄
42楼:山田小子       我与民俗学
48楼:zjhong1978   我与民俗学——在路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53楼:初试身手      我与民俗学
65楼:zjhong1978   石盘坑:被历史进化所遗忘的角落
72楼:张怀群       民俗西王母论
82楼:东方民俗     我的民俗情缘

94楼:张润平     我与民俗学论坛
102楼:东方民俗  结束过后是开始
133楼:燕子的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53楼:恩施土家   我与民俗学
(未完待续.发文者送10宝葫芦
各位老师和同学,灌水的同时,请发下关于你们与民俗学或者论坛的情缘的雄文吧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5-16 14:02 编辑 ]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大三时,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刘克老师主讲,他是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的专家。我非常喜欢他的课,一方面是因为老师讲课非常好,另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啦。
    一次讲授民间的“市声”时,他念了一大段集镇上卖针人所招徕顾客的语句,我感觉民间的语言并不比读书人差多少,里面也很有趣。于是专门去图书馆查书,专门找跟“俗”、“民间”有关的书,看了几本民俗学概论性的书。第一遍看时,就是一种大概的了解,不敢说有很好的理解。所以最开始就是广泛涉猎民俗学、民间文学方面的书籍,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
    转眼到了大三下学期,面临考研了。我最开始想考古代文学。因为古籍里面也有民俗的东西,自己并不知道民俗学也有研究生。后来知道了有不少学校招民俗学研究生。于是就转考民俗学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慢慢知道了民俗学网与民俗学论坛,这就是我与论坛缘分的开始。容后再叙。
    在考研中,我是报着一种求知的心去准备的。现在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奋斗的方向,那就把这门学问学好。我把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尽量都借一次,但每次去搜书总会发现有很多这方面的书没看。看初试指定的参考书以外的书并没有耽误学习,它们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有这么多人参与这项事业,也更坚定了我要成为“民俗学人”。努力学习才能为这门学科做出更多的贡献。只有更多的民俗学人不断前进,这门学科才能不断前进。
    用简陋的文字记下我的本科民俗学之路。朋友们共同努力吧!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1# 的帖子

我与民俗学论坛的缘分来源于对民俗学的兴趣,而在论坛的学习又促进了我对民俗学的学习。
    我经常在论坛上下载各位老师的文章来看,开始是以游客身份,后来便注册了。自己也进行过讨论,只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理论水平。
    去年冬至,写了一篇《冬至小感》,在这里献丑一下:“今天是冬至。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是没有冬至吃饺子习俗的。很奇怪!它属于河南,但却好像与河南的习俗有很大不同。可能是接近楚地的缘故吧! 考研确实挺累,但看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书总是有新的收获。在南阳师范学院,我这已是第四年了,也是第四次入乡随俗吃饺子。忙碌的学习之余,品尝一下饺子,回味张仲景发明饺子的传说,也挺不错的啊。 为了考研,所有课都不上,每周就只上一门课-民间文学概论。其实,也挺惭愧。逃课确实不好,学校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己也很喜欢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争取一下就考上,不行的话明年再努力。选择它本来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因为它值得为之献身。自己资质不佳,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水平,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虽然很忙,但每天都用手机登录中国民俗学网。太喜欢这个网站了,学了不少东西。今天领了网站红包,认知度一下涨到400。谢谢啦!也祝管理员们天天开心啦!”管理员热心回复了我的帖子,并对我进行鼓励。我非常高兴,于是更积极的用手机登论坛看文章、回帖。这时笛威老师和任双霞大姐对我进行及时的提醒,我在考研最后半个月就没敢上论坛了,当然有偷偷看过几眼。呵呵。
    我非常佩服论坛的各位管理员和斑竹们,他们完全是志愿为论坛服务,非常的无私。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及时的回复,我也想向他们学习。现在我也是一名专题版主了,向各位志愿者学习,为大家服务也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欢迎大家的批评意见,愿民俗学论坛越办越好。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浓情蜜意!
情真意切!

我尽快也投稿一下下。。。。

TOP

民俗学论坛: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

       我是一个乡下人,为了变得高雅些才考进了艺术学院。一晃四年,读到本科毕业了感觉还是一身脱不掉的乡土气息,所以毅然又走进了民俗学研究的田野。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礼失而求诸野,呜呼,侪辈舍我其谁哉?
       在山东民俗学研究的家庭里待得久了,颇有乐不思蜀的满足,老师们其乐融融格外恩爱,同学们姹紫嫣红情意绵绵。不仅每隔几个月就有走村入户,入村找庙,进庙找碑的摸索;而且还有逢年过节三杯两盏淡酒,寓庄于谐的小饮大聚。归去来兮,桃源杏林何有逾此哉。一年前的我,快乐之余颇有遗憾,小家千般好,中国民俗学的大家庭却是在心里离得很遥远,有限的几次学术交流活动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认识和交流仰慕已久的老师和同学朋友。每念此短,汗津津又没办法也。走近民俗论坛,首先受惠于师哥们的中国民俗学论坛QQ群的大力推荐。那个一年级不安分的我在群里平地掀了一阵波澜后,返璞归真并最终找到了中国民俗学论坛这块根据地。渐渐地,在灌水、发帖、下载、回复、口水战中,由一名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由一名游客变成了版主,由一名对外面的世界两眼一抹黑的小童鞋变成了一个结交了两三好友的大网虫。
         民俗学论坛,就这样我走来了。作为一个逐渐培养出一批忠实拥趸和固定受众,以及越来越多的注册会员的民俗学网络品牌大站,希望你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成长的更加茁壮,散发出更明亮的光芒。真诚的祝愿中国民俗学的大家庭能够通过论坛这根看得见摸不着的红线绑住更多的朋友,每个人也能汲取到更丰富的营养。
          民俗学论坛,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回复 5# 的帖子

哥寂寞的时候才想起你

TOP

各位动作都很迅速啊
看了两位的,俺都不好意思往这上面贴文了
我果然是个擅长跑题的边缘人啊

TOP

回复 7# 的帖子

边缘人有边缘人的情深处。自深深处。。。。。

TOP

回复 7# 的帖子

欢迎学长发文啊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小波童鞋动作够迅速,赞美!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4-22 13:38 发表
边缘人有边缘人的情深处。自深深处。。。。。
则个。。。
龙哥,您今天好奔放哇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奔放么?
木觉得,只是引了王尔德一个书名而已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志娟 于 2010-4-22 19:06 发表
小波童鞋动作够迅速,赞美!
学姐也来写写吧!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我想知道最后考上了吗?殷勤期待你们一起考上啊

TOP

回复 5# 的帖子

你的言语之中:似乎野气和俗气就属于民俗学人也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