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大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来稿选登(大学生组)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大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来稿选登(大学生组)

“马鸣湖杯感受春节大中小学生征文比赛”


来稿选登·大学生组


图片来源:《大过虎年》(汉声杂志)

TOP

  “破五”年俗浅析

刘洁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摘要:“破五”风俗当中很多成分是与祭祀财神有关的,人们以正月初五日为开市的好日子,在这一天接财神、祭财神;而祭财神又是我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有各种财神其又有不同的司职。由此对“破五”的风俗与祭财神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破五”;祭财神;风俗



  正月初五又叫做“破五”,是春节期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在有些地区,在这一天人们忌讳出门,也不访亲问友,但更重要的是这一天是接财神的日子,所以在人们心中这个节日很不一般。财神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受到民众的顶礼膜拜。

  一、“破五”风俗

  《清嘉录》中记载:

  开市

  是日,市估祀神,悬旌返肆,谓之开市。

  案,《岁时琐事》:正月五日,俗呼破五日。欲有所作为,必过此五日,始行之。《长元吴志》皆云:五日祀五路神,始开市以祈利达。《昆新合志》云:俗呼为烧利市。

  可见,在前人的书籍中对正月初五的记载多是“开市”,和财神多有关系,也就是商人过完年后的正式开业。那我们俗称的“破五”也就是《岁时琐事》记载的:“欲有所作为,必过此五日,始行之。”在过春节期间有许多的禁忌,例如要忌口,不能随便讲话,比如山西晋中地区在煮饺子时,如果有的饺子在锅中破了皮,不能说“破”而要说“挣(音)”以忌讳“破”字,这样一来反而有了来年挣大钱的意思。这种禁忌在全国其它地方也有,如四川某些地方就要在吃年夜饭前让长者用干净的纸擦小孩的嘴,谓之“擦屁股”,意思就是小孩不懂事可能在过年期间说些犯忌讳的话,如果说了就当是放了个屁。

  当然过了正月初五就可以不必再多那么多的忌讳了,可以任其“作为”。那么在这“破五”一天人民忌讳出门访友也就可以理解,那就是人们不愿在最后一天说错话,办错事。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天也是接财神、祭财神的日子,当然不能乱跑,让一年没了财运。

  二、财神的种类及祭财神

  道教奉“正一玄坛大元帅”赵公明为财神,也是广大民众信奉的“正财神”除此以外民间还有五显财神、文财神、武财神等说法。

  (一)财神的种类

  1.正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的传说较早,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说上帝差遣三个将军督鬼下凡间取人命,三个将军督鬼里就有赵公明,此时他还是取人性命的冥神。经过梁代陶宏景的《真诰》中士冢下中直气五方神,也就是瘟神;到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赵公明正式被封为正一玄坛大元帅,有了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才真正具有了财神的职能。

  传说他面似锅底,手持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民间就按人们想象中的形象制成神像或印成神龛来供奉,在“破五”时请来新财神,把去年旧的财神烧掉,称之为迎财神。

  2.五显财神

  五显财神最早记载于宋代典籍,据说早在唐代就有了。民间传说,五显财神姓伍,他们一家五个兄弟,原是劫富济贫的大盗,被杀后阴魂不散,常常显灵,因其姓伍,而且又是兄弟五人,所以又被称为“五路财神”。据说凡是穷苦人家去求财的都很灵验,为富不仁的却常常破财,他是诸神中最富于狭义色彩的神。

  3.文财神——财帛星君

  财帛星君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福、禄、寿、喜、财五星中的财星,他脸白发长,手捧宝盆,无数财宝从宝盆中涌出。旧时,许多家庭都买其年画张贴,不但喜庆吉祥,而且寓意“招财进宝”,深受大众欢迎。

  4.武财神——关公

  关公即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后被加封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夫子齐名。当然关公的名号很多,执掌的权利也很多,或许因为他忠信诚义,这很符合生意人的要求,可以维持良好的交易秩序,就把他也视为财神;也有人讲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5.其他

  财神在我国民间信仰中还有许多,例如,公正无心的纣王叔比干、生财有道的陶朱公范蠡、撒钱济贫的准财神刘海蟾、还有藏传佛教中的黄白红黑绿五财神等。在财神分类中也有把比干、范蠡归为文财神;赵公明归为武财神的说法。

  (二)祭财神

  “破五”这一天在春节期间关闭的商店就要正式开张营业,接待顾客了。《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清早先把店里店外打扫干净,然后燃放鞭炮,热热烈烈地欢迎财神登门,还要把旧的一年的财神像烧掉,请来(买来)新的财神像张贴在正对门的墙上,还要准备供品让财神享用。现在大多不用纸印的财神,大多都是瓷器的、铜器的、金银器的财神塑像了。在家庭中也大致相同,只是没有商人那么隆重,但也很虔诚的祭拜。

  三、“破五”祭财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春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特别是一些民俗传承着宗教、人文、历史等诸多文化现象。“破五”风俗的形成有极强的时间意识在其中,加之祭财神的信仰形式,我们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要不断的认真反思,汲取其对我们的积极因素。

  (一)正确树立金钱观,不迷信

  首先,金钱的获得是要通过正当途径,而不是干违法犯罪的途径来发财,这一点上“五显财神”就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其次,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财富,而不是拜财神走捷径,祭财神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要想发财还得靠自己,不要迷信。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诚信意识

  无论那种财神,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人民编造的虚构人物,都具有惩恶除善的良好品质,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就要大力弘扬这种好的美德,不能让人们停留在民俗的表层,还要积极挖掘它的深层道德内涵。

  (作者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07级研究生)

  详细通讯地址:四川成都市武候区九眼桥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刘洁(收)

  邮政编码:610064

TOP

小村的年

小村的年

刘丹


(甘肃兰州市雁儿湾399号二勘院730020)



  当村落场上的麦草垛变成浓缩的雪山时,火红的炮竹点燃了农人对年的热切期盼。他们忙着祭灶扫屋,杀猪宰羊,为置办年货,乐此不疲的奔走在人头攒动的街市上。那热闹祥和的气氛赶走了一年的劳累,厚厚的积雪也难掩庄稼人喜庆的笑脸。

  除夕前,火红的喜帖便由正房,正厅直贴到猪栏,鸡栅,甚至扫帚上。而后扫蛛网,掸尘土,清净了往年的沉重后,农人的心也变利落许多。当崭新的春联用刚煮好的浆糊热乎乎的贴上门框时,年的味道便愈加浓郁了,屋内雪白的墙壁上则鲜亮着几幅年画,那张五谷丰登图上,总有条大鲤鱼游进金灿灿的季节,带来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好兆头。而被涂染成红色调的小村就是一张传统的精美剪纸,贴在黄土地上,新簇簇的亮眼。

  到了除夕,奉上三牲,大祭祖宗,名曰“谢年“,而后阖家老幼,团聚一堂,准备吃年夜饭。灶膛里的火舌舔噬着干柴噼啪作响,白花花的蒸汽笼罩着庄稼人满足的笑脸,他们忙碌着不可马虎的年夜饭,煮肉备菜,榨油果子,而一旁的案上已摆满了新出笼的馒头,在顶上点颗红枣,便有了甜丝丝的味儿。那些由枣木模型中托出的糕点虽不精致,但花色却也繁多,有“财神送宝”,“岁岁平安”,“福禄寿三星”等等,都团簇簇的摆在大桌上,一派喜气之象。此时的天色已浓,蒙蒙光线中可见烟熏泛黄的墙壁上贴着和颜悦目的灶神像,两旁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几个字。而墙角处则堆满琳琅满目的年货,昭示着庄稼人日渐节升的好日子。

  大年夜,一贯寂静的小村沸腾了,震天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炸响在小村的夜空上。庄稼人烫好香醇的小酒,备好精美的小菜,围坐炉边拉家常,看春晚,互相倾诉新年的祝愿。一时间,震天的炮声,开怀的笑声,伴着袅绕的炊烟在小村的夜色中久久不肯散去,只有屋檐下那一串串红艳艳的尖椒和黄澄澄的玉米悄悄诉说农人的好日子。孩子们最是欢愉,穿着新衣,含着糖块,向长辈磕头辞岁,争讨压岁钱,不管多少,拿了便喜滋滋的跑去玩了。守岁的大人们或摸着小牌尽欢,或磕着瓜子闲谈,开始精神颇旺,双目炯炯,似要熬个通宵,待到晨鸡初唱时,便都呵欠连连,沉入梦乡。当然,初一总是要早起的,打开大门,放串鞭炮,以迎东来之喜气。

  从大年初一起,一茬茬拜年的人们便提着各色礼当,穿梭在乡间小道上,包裹的头巾翻滚喜悦的舞姿,憨厚的笑脸带着朴素的问候,张家村的老张头碰上李家庄的李木匠,便拉着手儿寒暄不完。镇上或附近村里的秧歌队也会在这个时候热热闹闹地扭进村子,大红大绿的演出服成了小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老汉们袖着手站在秧歌队的最后头,咧着满脸的褶子乐个不停;年轻人则挤在前面,说说笑笑,好不自在;孩子们最是欢愉,有的追逐在人群中,有的拿着糖葫芦津津有味的咂着。待到元宵节时,农人们又要忙着扎彩灯,玩龙灯,舞狮子了,整整放松一个月,才开始忙起农活,过安静的日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也昭示着新一年的开始,走远的岁月虽然在农人的额头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迹,但带来的是更多的吉祥和富裕。小村的年是质朴的,沸腾的,幸福的,那浓浓的年味只为道出一个字:福。

  

  (作者: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甘肃省杂文协会会员,甘肃联合大学学生)

TOP

年底说家

年底说家


秦希

(上海张江高科 复旦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班)



      “旧历的年毕竟最象年底”,这是鲁迅名著《祝福》的第一句话。粗读起来,似乎不通:“年底”就是年底?怎么“象”年底?不仅是是废话,而且是错语了。

  其实,这里鲁老先生省略了一个进行比较的介词结构,即:在新历和旧历的两种年底之中,后者“毕竟最象年底”是也。这是他著文精炼之处,也一语道破了当时的农村重视过旧历年的民风民俗。

  直到今天,重视过旧历年(或曰春节),仍然是我国人民的习惯。每到旧历年底,远的游子、天涯的亲人,都奔返故乡,回到自己的家,一家团聚,过一个团团圆圆的闹热年,表现了我国人民情深意浓的“家”的观念。

  关于“家”曾听见过多种解释:

  有人说,“家”字以宝盖象征屋字,这屋字内必须养猪(豕),

  才成其为“家”,它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特点,那时,人们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单位, 有了猪,才有肥料,才能“猪多、肥多、粮食蔬果多”的吧?

  而曹禺则以为“家”字本来是宝盖下头一群猪(豕)!那是他对四十年代改编巴金小说《家》的同名话剧所作的注释,表现了作家对于封建大家庭的高公馆里乌烟瘴气、扼杀青年幸福的愤满。

  但从《说文解字注》看,说法又有不同,段玉裁的注解说,“此字为一大疑案”。照他的意思,“本义乃豕之尻也”,因为“豕之生子最多”,故借用其字。那么,古人造这个“家”字,恐怕与人丁兴旺相连了?只是,这又和今天的计划生育发生低牾……

  不管怎么说,中国人的“家”观念是浓烈的。我们的古圣先贤把“家”作为兴邦之本,所谓家齐而后国治、天下平。

  因此,在这年底里,深愿那些人在旅途的风雪夜归人早日还家团聚,祝愿他们全家和睦,共同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献出所有的光和热!

TOP

酒祸猛于虎

  

酒祸猛于虎


秦希



(上海张江高科 复旦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班)




  现如今,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酒已经成了人们进餐时的极为亮丽的风景线。请人下馆子,酒字当先,家家的餐桌上,几乎都少不了酒,真可谓无酒不成。正是这样,商家趁此机会大力地在推销酒。而如今的饭店都以成了酒店。就连宾馆就换成酒店的招牌,真可谓人们几乎沉浸在酒的海洋。

  当然,如果是新春佳节,合家团聚,故友相逢,或把酒当歌,或以此祝福,拉拉家长,叙叙衷情,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有不少的人却得意忘形,喝得个烂醉如泥,倒在了病床上,不省人事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的是,有些人明明是大醉,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自己没有醉,执意要酒后驾车,致使,不少人倒在了醉鬼的车下。十堰市东汽管件公司职工李丽年仅22岁的儿子,在他即将毕业,马上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时,却被一个喝醉了酒的法官开着车而压死在人行道上。东汽制泵厂职工周穗祺的母亲在斑玛线上行走,也是被一位喝醉了酒的司机压成重伤。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因打架斗殴被拘役、劳动教养或判刑的人中,63%与酗酒有关;在流氓犯罪的人中,39%与酗酒有关。而在交通事故中,68%是由于酗酒所造成。无怪乎,有关部门认为“酒祸猛于虎!”

  由此可见,酗酒无度给自身、给家庭、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笔者呼吁:为了你的健康,为了全家欢乐,为了社会的安宁,千万不要酗酒。这是因为,酒喝好了,爽口悦心,喝不好,反而会变成毒药。

  

TOP

又见除夕

  

又见除夕

刘志宏


(甘肃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 )


  腊月初八过后,除夕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每家每户都在为过年准备着。每每此时,我的心中便会涌起一种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而且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强烈。除夕夜是春节里最重要的环节,许许多多儿孙满堂的家庭团圆在一起,忘掉一年的离别和烦恼,放下所有的忧愁和辛劳,大家把喜悦写在脸上,把希望留在心里。只因为这一天,开始了一个新的中国年。

  “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对每个炎黄子孙来说,除夕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是人生中最为留恋的时刻。这不仅仅因为除夕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由于除夕的博大与精深包含着五千年灿烂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家庭,每一个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大人小孩,都在忙碌的喜庆中,编织团圆祝福的美好经典,体验除旧迎新的快乐满足。

  记得孩提时,一进腊月,家里便开始为除夕忙碌了。虽然,简陋的土坯房、篱笆墙围成的大院,缺少陶渊明的田园诗里所写的那样诗情画意,但也是经过洒扫后精心装扮的一片吉祥喜庆的天地。大红的对联、大红的灯笼,孩子们奔跑的快乐身影,以及随意写在人们脸上的欢笑祝福,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新春的来临。家里最忙的人莫过于母亲了,从腊月开始,冒着深冬的严寒,顶着月色和星光,洗洗涮涮,一道程序不落的精心准备着与春节有关的各种东西;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姐弟几人,天天盼望除夕夜的到来,那时不仅有新衣服穿,甚至会有不多的压岁钱,而且还可以尽情地享受好吃的好玩的;在童话般的境界里释放自己的个性,不管有什么过错,都不会受责备和惩罚;最辛苦的人自然是父亲了,他要筹划家里所有的开支,计划每个人的费用,但往往到最后收入不丰的几个年钱早已超支,他的旧棉衣再次穿到身上,看着孩子们的欢笑度过除夕夜。

  我和弟弟们最喜欢做的事的就是放爆竹,一进腊月开始成天缠着母亲买鞭炮,虽然买得不多,但我们门格外珍惜。先将鞭炮放在热炕头上暖干,这样到放的时候会格外的响亮;由于成串鞭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允许放,年前我们只好将一串鞭一个个的搓开来,想出各种花样来放,并且一对一的比谁的鞭炮响,看谁的炮花在幽蓝的夜幕下炸的灿烂;如果把爆竹扎进雪中燃放,则更有一番情趣,一瞬间,雪花翩翩,犹如满天银蝶狂舞。而姐姐和妹妹,她们最关注的便是自己的新衣服了,看谁的新衣上蝴蝶飞的多,谁的花开得美。

  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大年三十夜是一家人合合美美的时刻,我家也不例外。“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于是,包饺子、蒸扣肉、炸油果子等,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尤其在炸油果子时,父亲常常会燃起一支烟,坐在土炉子旁的长凳上,一边翻着锅里的油果子,一边叮嘱我们往锅里放面团时要顺着锅边溜,千万不敢使劲,溅出油来烫伤了手。至今我都清楚地记着父亲当时的神情举止,那种生动地说笑和惬意的眼神流露出一种满足、一种坦然、一种主导全家的自信,真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刻。当时家境虽然很一般,但除夕夜飘逸着温馨和谐的气氛,让我们在亲情的呵护里一直闹到深夜,最后带着憧憬走进甜蜜的梦乡,那真是记忆中永难磨灭的火花。因为除夕的梦让童贞涂上了五彩的阳光,看天天高,看水水蓝,看云云白,看雪雪美。世间的恩怨、四季的寒暑、人情的冷暖、爱情的聚散等等都和我们无关,我们在除夕的爆竹炸开的吉祥里轻松而灿烂地迎接明天,因此那份真实和快慰的感觉至今记忆至深。

  吃过一年之中最丰盛的年夜饭以后,我们便开始守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在古色古香的习俗中感受守夜的快乐,企盼来年吉祥如意、岁岁平安。可惜今天那种原始古朴的守岁方式早已离我远去了,看春晚、上网、打麻将已替代了往日的纯朴与坦然。或许在一个日益喧嚣的社会中,人们已经很难再沉下心去感受和感悟古老的除夕习俗,很多优秀的传统也渐渐淡化甚至消失。但时代在发展,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欢庆经典照样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品味着宋代词人杨无咎《双雁儿•除夕》,在此刻回首往事,迎接新春,珍惜今夕,笑对明天,那我们记忆中的除夕将永远不会衰老、不会消逝……

  

TOP

大年三十写春联

  

大年三十写春联

刘志宏


(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



  过年贴春联是老家流传多年的习俗,但对我来说却不仅仅如此。在字里行间把新春的希望以及对来年美好的祝福融于其中的同时,那火红的颜色总是唤起我对往事的记忆,让我深深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家乡洋溢着欢乐气息的除夕时光。

  记得小时候,家乡特别的冷,每到大年三十,父亲都要要拿出笔墨,在小火炉上烘烤一番,然后挽起袖子,凝气提笔,挥洒自如地写出一幅幅春联。由于父亲自幼喜爱书法,他的毛笔字在大杂院里小有名气,且为人真诚随和,每年三十,邻居们都乐意来求父亲写一副春联。而父亲早已把他多年的奉献当做人生的一种收获,早早地嘱咐母亲准备好烟与茶,把客厅堂屋的大方桌擦得干干净净,笔墨纸砚准备齐全。我知道,那是父亲挥洒笔墨,制作春联所在。从邻居们满意地夹着红纸笑眯眯地来,拿着春联喜滋滋地走的笑意里,完全可以看得出父亲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还有他服务邻居满足自我的价值所在。

  可能受父亲的影响,渐渐地我对写春联也来了兴趣,有时还爱琢磨春联的意境及技巧,甚至每年要根据家人的期望咬文嚼字,引经据典地写出自己喜欢的春联。但似乎我的毛笔字功底和父亲相比,总是稍逊一筹。按父亲的话说,没有研习名家书法之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潇洒清秀等精髓,再加上心浮气躁,不求踏实,不扎实练眼练心练手,自然写不好。确实,直到现在我的毛笔字仅仅能写个春联之类,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不过,大概知道一些春联的写法及笔墨的应用也是有好处的。关中——天水地区农耕文化浓厚,写春联自然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之事,且村子里每家要贴院门、堂屋门、卧室门、锅屋门,甚至树干、墙壁等都要贴,图个喜庆和气氛。有一次我陪同妻子回陕西过年,就成为了村子里“有名的枪手”。那一年大年三十,我从早上开始,在妻子的帮助下,一直写到下午,也不知写了多少副春联,总之写的我是饥肠辘辘,手臂酸软。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妻子给长辈们拜过年后,便在村子里去看春联。暖暖的阳光下,一幅幅大红的春联放射着吉祥喜庆的光芒,其中不少的是出于我的“大作“。浏览着这一幅幅发自人们内心真情的祝福,我暗自惬意。是啊,是党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才有兴致把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让每一年的春节都在红红火火的热烈气氛里狂欢。

  如今,许多人都已经习惯卖春联过年了,但我仍然喜欢自己写春联。因为那些生动的红,喜庆的红,兴旺的红,在年年书写的时光中愈见浓烈,弥足珍贵,是我心灵上一道永远闪烁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神光辉。有了它的存在,父亲仁爱的目光和亲切的教诲不仅在我的记忆深处时时划过,而且那一幅幅春联的灿烂喜色,那浓烈的红带着春节特有的气息流紧紧贴住家家户户的祝福和期盼,让未来的日子更加鲜亮和生动……

  

TOP

我自除夕觅诗联

我自除夕觅诗联

刘志宏

(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守岁诗篇。由于爱好写作,我总喜欢在除夕之夜翻阅古往今来的“守岁”诗联,并学前人,吟诗颂词,自撰对联,这一习惯已坚持了十多年了。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古人们在除夕之夜欢聚待晓的情景,感悟至深令人感动,感慨之情跃然纸上。“古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生动地叙述了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远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

  除夕守岁在唐代尤为盛行,诗人守岁情浓,发于笔端存于诗中者甚多,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一诗中写道:“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杜甫有诗:“守岁何成家,椒盘已颂花”;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孟浩然的《岁除夜有杯》云:“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还有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出两位诗人的深深思乡之情。唐玄宗开元年间,史青上书自荐:子建七岁,臣五步之内可作出诗来,任皇上点题。玄宗便于大年除夕召见史青,当堂以《除夕》为题,令其五步成诗。史青不负众望,五步内吟诗一首:“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月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寥寥数句,便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寒尽春回时,人们辞旧迎新的情景。

  明朝诗人叶颢的《春节》诗:“天地风雪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杨柳芳容樨,松篁老太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此诗恰如其分地突现出春节的欢乐气氛,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和岁首交替的时间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中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细细品读,仍能从中悟出许多哲理,醒世警人

  明朝才子文征明,在他25年那年除夕,挥毫赋诗,一方面感叹:“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另一方面又勉励自己:“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夫足文词。”奋进惜时之意溢于诗行,叫人精神为之一振,且和我十分相像。牛年闲暇之时,看书读报,感悟着先哲们所言的“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的博大与精深,回首历史长河,触摸时代脉搏,体味人生的精彩与无奈,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沉醉在读书之中,我感到,当一个人在读书与思考中流连每一条真理,每一片憧憬,每一次让灵魂受到震撼的场景时,你升华的不仅仅是理想与信念,还有爱与情的积淀。于是,2009年在数十多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20余篇,获奖8次。除夕之夜,欢庆之余,细细浏览发表之作,思绪随着字里行间涌动的激情蜿蜒起伏,那过去了的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所有的收获、所有的失落、所有的爱恨都在除夕的钟声里锐化成一片吉祥的祝福,伴着年夜的喜庆点燃一种激奋之情,让我不敢有所怠懈,暗暗下定决心,力争新的一年再有所作为。于是自写小诗抒怀:“又逢除夕相思中,火树银花九州同。笑看盛事春光美,梅映窗雪报诗心!”

  的确,守岁的习俗无非是人们想借年头岁尾,相交的机会,回首旧岁和展望新年。其实,人们守岁也正是因为除夕那天“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希望来年能有个好开端。今年我又自撰的一副对联:“金牛奋蹄开锦绣,玉虎添翼会风云”。铺上大红纸,饱蘸浓墨,龙飞凤舞书写好,贴在门上,那种自撰自书的喜气叫人心情十分舒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之夜,团聚祝福,欢庆和谐,中华大地到处一派生动欢腾的灿烂景象;读读古今无数文人雅士的守岁诗,自创一些小诗联,不仅给除夕之夜增添了一些典雅的祥和之气,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TOP

爱在春节里飞翔

  

爱在春节里飞翔

刘志宏

  

(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

  仰读除夕

  远在期盼的延伸中铺满初恋的腊月,除夕的名字便与晶莹的雪花交相辉映,织成一片热烈的高洁。团圆是喜庆中飞舞的蝴蝶,翩飞着热血、信念和希望,丰富辞旧迎新深刻的能涵。

  列祖列宗开垦的土地,让季节在五千年的习俗里扎根生养;爆竹燃响的归宿,灼热华夏大地思想的高度。那红灿灿的对联深处,草木荣枯了千万次,但新春的年味仍以文静的品德,承续历史连接未来,照亮长江黄河浪波上古老的章节。

  老祖母的目光深情成钟,燃一炷心香亮丽青铜古鼎,朝圣先人的微笑;

  孩童们的脚步铮铮有声,留一段欢快醉人的情节,记载今生永远的温馨。

  心中的愿望依然被热烈的阳光点燃,那羊群般蠕动的水饺在民间的歌谣里舞蹈诗歌的节拍。一段段追忆悄然酿成民族血脉中温情的酒,在五十六个民族共举的杯中,注定百年无悔的厮守,诠释一个叫团圆的梦。

  浓浓的除夕,如同一盏明灯,照耀和谐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温暖长城内外每一种家的指向。这种神圣的光芒穿越东海渔歌,西陲莽原,南岛椰林,北方沃土,定格在荧光屏中,演绎辞旧迎新的动人经典。

  除夕,腊月辉煌的经典,正月不朽的灵魂。


  红灯笼

  新春培植的第一朵生命,以盛开的红装,展示着一个民族情结的深沉内涵;

  岁月酿就的第一缕春风,以温柔的手势,照耀神州酣意正浓的城镇和乡村。

  用不熄的热情点燃腊月的精华,用满腔的期望喂养正月的灵魂。凝聚起历史的大音希声,让古典的爱昂扬青春四射的目光,赠给季节一个闪光的回眸。

  天安门城楼的红灯笼,用一千种姿势滋润一种长势的生命;黄土地上的红灯笼,隐约的碧血深处荡漾着华夏的雄风,千家万户门前的红灯笼,点亮天堂的颜色,让古老的祖国茂盛一种精神……

  伴着浓浓的祝福走进民间的怀抱,那片吉祥和谐的光芒,悬挂在中国的门前,穿透历史的尘封,让醉人的红色舞起如潮的大秧歌,将风干的岁月浓缩成精华。

  红红的语言,红红的风采,红红的精神。饱食和谐的喜悦,痛饮吉祥的美酒,以一种红彤彤的壮美,撑起长城五千年不屈的骨骼,照亮华夏大地每一处吉祥的家园。

  于是,炊烟与爱情,辉煌新春的寄托;麦穗和汗水,灿烂岁月的亮度……


  春联上的阳光

  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泊在新春的肩膀上,饱蘸着阳光的波涛,在祖国的胸膛亮丽一片喜庆的情节。

  这是一片热情,意志和力量的积蓄,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沉淀的厚重,让新春感受一种领悟,一种不尽的哲思和遐想。

  从来就是最丰富的箴言,沿着平平仄仄的走向,把格言嵌入祝福的吉祥中,以爆竹的热烈盛开成一朵浓浓的民族情结,让生命和爱情一天天扩大,一天天结实,一天天丰硕。因此,中国便在欢庆的灿烂里走进每一片雪花的明净,每一条溪流的亮丽,每一处蓝天的温馨……

  千万年的呼唤已灌满了神州的朴实与厚重,穿过长江黄河的浪花,让富强头枕青铜的音乐,在豪迈旷达的意境里,用真诚勤奋喂养春华秋实,用浩然正气抚育创造富有,用无私热爱放逐华夏独特的风韵。

  于是,所有的欢笑在新春深处弹响千古神话的飘逸,所有的炊烟灼热了阳光锻打出的神奇,所有悄悄绽开的花朵祈望一生幸福的夙愿……


  飞翔正月

  走进正月,飞翔是蓝天下永远的歌唱,永远的中国情结。

  阳光总是最先将吉祥的喜庆洒落在喜洋洋的土地上,让大秧歌的风采感受非凡的热烈和生命的历程。热望深处,正月的灵魂铺展开一望无垠的血性,拥着长大一岁的中国在飞翔深处弹响千古神话的飘逸。

  于是,林立的脚手架飞翔一片刚刚晒红的想象,富饶的麦田飞翔一片丰收的传奇,嫦娥奔月飞翔一个豪迈的高度……正月,喜悦的目光握住一种信念的力量,飞翔一片用热血和火焰养殖温饱繁衍强盛的自信。

  拥着正月飞翔,便会拥有一对更快接近大地的自信翅膀;

  拥着爱情飞翔,便会拥有智慧与力度赠予世界一片闪光

  这翅膀,便是和谐赋予的一种高度,比一万朵鲜花更美丽,比一万个花期更长久。

  经千年风雨的浸润,飞翔正月已闪亮成一种图腾。喜庆与祝福拉紧太阳的大幕,让豪气横生的中国跨越千万水,以进击的姿势隆起辉煌的氛围,在新春的每一个高度,奔涌青铜的气质,放飞创造的太阳……


  心写春联

  饱蘸五谷溢出的馨香,似醉似舞的剑锋,弥漫着对除夕的顾盼,恣意挥洒围观者的目光。

  笔下生风,舒展一种语言,融进心灵深处的第一场春风,丰富的内涵引发天地美好的情思;墨舞芳香,抖落雄性的苍劲,自毫管注入棱角分明的方块字,一提一顿透出硬爽的风骨。

  楷书正襟端坐,行草龙架祥云,隶书秀外慧中,狂草大气磅礴……

  喷涌的春潮,以岸的形式延伸,龙飞凤舞的气势汹涌在老人孩子的心田。春天的颂辞伴着古典的光芒,如同一片花荫,洒入欢乐祥和的龙骨,闪烁五千年人性的光芒。

  春联的双翅,翩跹着心灵的高度,让黑夜不知暗,让冬天不知寒;植入龙飞凤舞的苍劲庄重,让喜庆热烈的胎衣里,那片可餐的秀色昂首闪光。

  于是,所有的门楣都醒了,盈盈春意缭绕福祉里的唐诗宋词……


  仰读年画

  寿星赐福,童发鹤颜的微笑,在美美满满的团圆里,照耀满堂幸福的儿孙。

  童子献桃,一片吉祥的氛围,红火一段段日子,赠与新春一个丰满的背影。

  红鲤的羽翎,把中国数千年的画面跳出来,浓浓的喜庆弥漫着对沧桑的诱惑;那扎人参辫儿的胖娃娃,一条红线拴住家园的财富,在每一张笑意展开的脸膛,浓缩过目不忘的吉祥效果。

  东来的紫气,飘在朝圣的路上,让冒尖的粮囤、灿烂的红灯以及金光闪烁的元宝,以虔诚的心态步入千家万户的桌案,在欢庆的大秧歌中尽情地呼吸。

  日益肥硕的田野,浓缩着追求的理想;倒挂金钟的福到,亮丽了来年的春景;每一条花枝招展的街道,划破寒冬生命的版图,让春风追逐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主题,涌动万古不竭的辉煌。

  仰读年画,让你读醉的不仅仅是目光,还有长城黄河展示给世界的整个历史……


  大拜年

  这一拜,拜实了中华民族亘古如斯千年的积淀;

  这一拜,灿烂了龙文化镶嵌在高天厚土中的不朽历史。

  大拜年,把新春拜得欢欢乐乐,把财气拜的吉祥如意,把日子拜的红红火火,把未来拜的明亮辉煌……

  所有的门楣都敞开了迎春的气息。老人们慈祥的祝福,照耀着所有晚辈的福祉;儿孙们把一串乳名洒进清晨的阳光里,磕下去的是全家和和美美的团圆,捧上去的是千古流传的孝道。

  一杯美酒,倾倒了一个时代承续历史连接未来;

  一声祝福,让每一个人心窗的那末娇红丰富多彩;

  一个微笑,让岁月的沧桑躺倒在自信的阳光里,成为抵达春天的翅膀……

  大拜年,拜亮了红红的中国,站在浩瀚的史书里闪亮成一串文字,放飞祖先期望翱翔的梦想!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刘志宏)

TOP

除夕,为祖国祝福

除夕,为祖国祝福


刘志宏


(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



  一

  远在铺满期盼的腊月,除夕的名字便与深情的民族情结紧紧相连。渴望是雪花中飞舞的蝴蝶,翩飞着热血、信念和希望,以及那朵永不枯萎的中国结。

  列祖列宗开垦的土地,让季节在五千年的习俗里扎根生养,一片春联的热烈酿成黄河血脉中温情的酒,在五十六个民族共举的杯中,穿透历史的尘封,诠释一个叫团圆的梦。

  于是,天安门城楼的焰火,用昂扬的姿势滋润一种长势的雄风;大江南北的红灯笼,隐约的碧血深处茂盛华夏的生命;雪野里展开一片丰润和谐的家园,爆竹纷飞的春意呈现一段吉祥的光景;饮炊、汗水和爱情,拥着长大一岁的中国,劲舞长城飞翔的图腾……

  除夕,燃烧在希望的美酒中,让我们举杯,为祖国祝福!

  二

  总有一些匆匆流去的记忆让岁月感动,总有一些历史的章节在除夕夜,让大秧歌的风采感受非凡的热烈和生命的历程。

  腊梅绽开的香雪中,中国,丰收的美景拉开太阳的大幕,豪唱一个民族用信仰与实力书写的原版原声;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十三亿华夏儿女团结一心,让东方龙的雄姿高扬一种精神;“神舟”载人飞船喧嚣着奔放的激情,以叱咤风云的神威放飞亘古的飞天梦;三峡大坝高耸的风采,凝铸五星红旗坚不可摧的根基,飘扬2008北京奥运的心声……

  摇撼千年的暮气,过滤满天的风尘,青藏铁路的伟力,西气东输的壮丽,南水北调的蓝图,大西部开发的号角,香港澳门崛起的繁荣……都叠印在除夕深情地眸子中,凸现中国用信仰和热血擦亮的每一个黎明。

  除夕,热烈在创造的梦中,让我们举杯,为祖国祝福!

  三

  浓浓的除夕,点亮中国大地上每一片自信的春光,注定百年无悔的厮守。那片吉祥的光芒,悬挂在新春的门前,让阳光般的步伐,茁壮橄榄枝的意境,奔放和平鸽的呼声,延伸永恒的花期。

  洁白的雪花披盖成大地的婚纱,以圣洁的名义等待阳光的检阅。祖国哟,在爱情暖暖的包围中,凝聚起历史的大音希声,用满腔热情喂养普天同庆的风骨,锻打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灵魂。

  于是,除夕的爱透明而坚定,新春的情纯洁而真诚。有多少日新月异的捷报欲歌欲舞,有多少海外赤子的脚步翔入梦境,有多少城镇乡村的钟声清润嘹亮,有多少开满鲜花的土地敞开心声……

  除夕,灿烂在大团圆的乡情中,让我们举杯,为祖国祝福!

  四

  拥着难忘的除夕,东海渔歌的悠扬,南疆稻田的清香,北国油田的壮丽,西部莽原的豪放,都在爱的怀抱中呈现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让一种阳刚,一种力度,一串喜悦,隆起岁月的海拔,放飞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创造的太阳!

  这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托举的太阳哟,是用五千年文明深厚的底蕴灿烂过的,是用除夕的美酒熏陶过的,是用长江黄河的灵气芬芳过的,是用浓得化不开的民族情结烘托过的……

  因此,一片深邃的思想,托起青铜的份量,在除夕的肩头,擎起中国自尊豪迈的气势永远飞翔;一种永不风化的精神,挺起傲岸的脊梁,淋漓华夏无畏的肝胆,赠予世界一片自信的闪光;一生真情的祝福,饱含神圣的寄托,擦亮亘古的信仰,为五星红旗上那闪烁的星辰挺起胸膛。

  美丽的除夕哟,温暖着共和国每一种光辉的指向,浪漫灿烂着华夏每一片和谐的春光;让我们举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永远歌唱!

  

TOP

雪飘除夕

  

雪飘除夕

刘志宏


(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二勘院730020)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从小就喜欢除夕的飘雪,它是一种情思、一片灵感、一种梦境、一袭飘在天地之中采浩荡纯真之气的精灵。银花朵朵,铺天盖地,一望无垠的圣洁晶莹剔透,飘飘欲仙的魅力很容易勾起人们幽长的思绪。

  漫步在这裹着浓浓年味的日子里,总有一片亲切的感觉吮吸着我的心头,悄悄地敲打着灵魂的天窗,让远望的双眸穿透深邃的历史、乡土气息浓郁的习俗以及堆积在期盼之上的祝福走向遥远。是啊,处处都是越积越厚的纯白色,白得很精彩,就连光秃秃的树桠上那如同棉絮点缀般的白也让这些冬日里的植物显出了些许的生机。红墙绿瓦、古朴庙宇、普通民居、山川大地……那些庄严的、俗气的、精彩的、简陋的,一切的一切都在除夕的今天,被一种圣洁的白把所有的色调统一在了人们的期望之中,深情地感受着瑞雪兆丰年的喜悦。

  举目四望,那么白的雪,地下、房上、所有的空间都是银白。脚都不忍心落地,生怕破坏了那份圣洁。轻轻地一脚出去,雪会没到脚面。就这样,抱着一种感情、一种热望、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小心翼翼地慢慢地走去,把脚步尽量放轻,不让那生灵般的雪受伤。一任雪花把自己从头到脚妆扮成活动的雪人,让大自然慷慨赠予的美融进心房深处,细细咀嚼除夕酿成的这一天银妆素裹的大礼。

  虽然,除夕飘雪也和冬天里各个时段的下雪没与什么两样,但那种别样的感觉叫人思想上会产生一种亲切的声音。或许这也只是眷恋除夕的一种亲情而已。可正因为如此,除夕飘雪更让人觉得它的内涵纯真、朴素、天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丰富和韵味。

  在飘雪中度过旧年的最后一天去迎接下一个希望,可以称得上是一份雅致了。在漫天雪花中,不时有小孩们急切的爆竹炸开了喜庆的新春,以童心的无忧无虑和欢乐感染着每一个过往的路人;不时有抱着年货的男男女女匆匆而行的身影,叫人感到坚实的步履踏出的收获;不时有摔倒的俊男靓女嬉笑的尴尬,给除夕的雪天划过一道幽默的风景……“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尤其在此刻踏雪去寻腊梅,那雪花漫飞,轻盈空灵,皑皑的白雪中掩映着点点绯红;那鲜艳,那热烈,富有生命力,让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为之折服。再加上除夕特别的气息,更会从朵朵绽放的馨香里体味“只有香如故”的大美来。

  除夕飘雪,清一色的纯白,仿佛一页心灵的白纸,可以容纳一切精神和寄托的投入,让濡染着超凡脱俗气质年味沁透五千年文明的光辉,从朵朵雪花飘逸的风彩书写底气十足、富贵吉祥的年画;让归于自然的感觉独洒一片澄明开阔的心境,挂上大红的灯笼,贴上喜庆的春联,点燃如意的爆竹,放飞爱的翅膀。

  “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吟诵着宋代词人杨无咎的《双雁儿•除夕》,剔出闹市里往复尘嚣和俗扰,静静地享受着除夕雪的纯洁和美丽,让心灵的翅膀尽情高飞,以一腔真情来酬答除夕的灿烂……

TOP

春节记忆

  

春节记忆

于华


 

(山东大学)




  生活中有一种记忆方法,叫特色记忆。它能将人们被日光流年洗刷得模糊的日子进行“抛光”,使记忆变得十分清晰。比如说,在我们所经历的浩如烟海的日子里,当突然有人问你:“1980年的2月16日你在做什么”,可能绝大多数人很难说出答案。但假如提醒你,那一天是进入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而且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那么,曾在那个环境中生活过的人,也许就能回忆起那一天的情形。

  的确,那一天对我来说是有“特色”的,当时我正在西双版纳密林深处的一座军营里,除了经历了有生以来所见到的“日全食”奇观,还过了一个没有吃到一丁点儿肉的“无荤年”。

  春节无肉吃,其实原因说来并不复杂,我们在大年三十杀猪的那天,突然发现那头猪的身上有许多“米点”。稍有防疫知识的人都清楚,按照规定,像这样的猪肉是不能食用的。但是,那毕竟是一头又肥又嫩的大白猪,何况猪肉是那么紧缺,扔掉它,谁不可惜?再加上当时大家对病猪肉的食用后果还没有太多的认识,许多人觉得吃了也许不会出什么问题。就这样,在吃和弃的问题上始终形不成统一的意见。其间指导员问了好几个人,大多数人的观点是“使劲煮煮不会有事吧?过年哪有不吃肉的。”指导员又把目光移向了正在帮厨的我。其实,我何尝不馋。但我知道,在生活中许多事情不能因为你有欲望就必须得到,你还要考虑真正的得失问题,尤其是那些明明知道不该去做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失去理智的。望着指导员的目光,我说:“还是不拿健康冒险为好。春节吃不吃肉只是一种形式,过一个不吃肉的春节,说不准今后回忆起来还更有意思。”

  指导员好像就在等我的这句话,尽管我的意见是少数人的,但他还是果断说道:“是不能拿健康冒险。埋掉它吧!”于是,这头又肥又嫩的大白猪就送到地球肚子里去了。初一那天按部队规定吃两餐饭,本该下午会餐,但开饭时却没有丁点肉,于是大家的牢骚全来了。谁知,架式还没有拉开,湛蓝的天空突然像涂上墨一样黑了下来。因新华社在此前发过消息,我们知道“日食”开始了。于是,纷纷跑出饭堂,只见乌黑的天幕上隐现着殷红,一轮洁白的日头被月亮活生生 “吞”下,然后又“吐”了出去。这个过程不过几秒钟的时间,然而,它已经让很多人的注意力有了质的转移,此后谁也没再说肉的问题,而谈论的全是天文地理之类的高雅话题。

  尽管如此,指导员心中却一直不太好受,不久,他给在团部开会的连长打了个电话,问能不能在县城搞些肉来……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连长回来的时候,竟然扛着30多公斤的半扇子猪肉。更让战友们感动的是,连长因为没搭上汽车,硬是负重走了30多公里,累得他在进连队大门时,就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如果说,这次过年因为没有吃上肉而多多少少带有些“悲剧”色彩,那么,在1979年的那个春节,则热闹得令人捧腹。

  过年谁不吃顿饺子,这是北方人的说法。然而在南方,确有许多地方过春节是不吃饺子的。我们连队就是随着当地的风俗,过春节从来不吃饺子。直到我们这批北方兵到来之后,大家感觉不吃饺子不像过年的样子,于是便向连队干部建议春节那天一定要包顿饺子。为了让连队干部同意,有几个能侃的兵大谈吃饺子的伟大意义,还临时编上一条说饺子就是中国的“国食”,如果作为一个中国人连饺子都没有吃过,那真是枉做一次“国人”,就更谈不上爱国了。这些话说得连长指导员直乐:牛皮还有这种吹的,看来只有用饺子来堵他们的嘴了。

  真到包饺子的时候了,很多来自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战士对其工序竟然一无所知。好在包饺子不是什么“高科技”,没有文化也能学会。在几个北方兵的传授下,大家都觉得并不复杂,不就是将肉馅往面皮里塞吗?使劲塞就是了!平时都说南方人比北方人秀气,然而,在我们连队包饺子的时候,南方战士要比北方士兵“大气”得多:北方兵都在循规蹈矩地精工细作,而南方兵很看不惯他们捏得这么小里小气的饺子,说他们动作慢得像老婆娘,真给粗犷大气的北方人丢脸。于是,图省事的几个南方兵便毫无顾忌地将饺子放大了尺寸,好几个班的饺子包得就像半大小伙子的脚丫子!这年的春节虽然使许多没有吃过饺子的南方兵都吃到了饺子,但他们吃过之后却没一个人说饺子好话的,有人还发牢骚说:“这么难吃的破玩意儿还定成‘国食’?真没劲!”当然他们不知道这“国食”是北方兵的幽默。其实,要讲幽默,还是南方兵幽默得彻底:在春节过完10天之后上级的工作组到来时,一个南方兵反映了连队在过春节的时候不让他吃饭的问题!

  不让吃饭就是体罚战士,这还得了!于是工作组展开调查。结果很让上级领导吃惊,那天没有吃饭的人还不止一两个,大约十几个兵都说事情真实,绝不有假!其中一个兵说他三天都没有吃上饭。工作组的同志问:“三天不吃饭你招架得住吗?”那位士兵不屑地“嘁”了一声:“饿?饿哪样啊,那么大的饺子天天吃,都快把人撑死逑了!”

  这种回答差一点把问话人弄得“背过气去”:明明吃了饺子,还说没有吃饭,这不是“逗你玩”嘛?但这几个少数民族新战士满脸严肃一本正经,绝没有“ 马三立”那种捉弄人的意思。后来,工作组终于弄清楚了,这群出生于贵州大山里的士兵,在他们的家乡说“吃饭”,指的就是“吃大米干饭”。只有大米干饭才能称之为“饭”,而面条、馒头包括饺子在内是统统不配叫作“饭”的。哪像北方人那么随便,见了人总是问吃饭了吗?吃了吃了,回答得多么不负责任!谁不知道很多北方人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可能没有吃过一顿“饭”。从那两个春节之后,我所经历的春节似乎越来越好,吃得精致,玩得开心,亲朋好友相互拜年聚会,还有春节文艺晚会及多种游艺活动,我们就是这样在祥和平静的气氛中守候着许许多多的新春……也许这种气氛过于千篇一律而失去了特色,因此,很多春节也就未能在我记忆的暗仓中保留下来。而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连队和战友们共同度过的那两个春节。

  今年,将是我在部队度过的第25个春节,我很难保证这个春节一定会深嵌在我的记忆中在未来久久不忘,但我清楚一点,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总是无法平静的:除了会想念战友,想到亲朋好友,更会想起那些曾经在我人生旅途上关爱过我的人。这其中当然包括我的老连长和老指导员,我的老连长因为那次为我们扛肉劳累过度,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而指导员则因那个春节没让战士吃上肉尤其是误买了“米肉”,受到上级处分……我深深明白,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这是我永远都感激不尽的,在新春到来的时候,我在心中真诚地祝愿他们:新春快乐!健康如意!

 

TOP

春节农村目睹之怪现状

  

春节农村目睹之怪现状

何君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07新闻一班)



  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一进入腊月,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怪现象:到处都是鞭炮声声办喜事,几乎天天都会有人家摆酒席大宴宾朋,少则七八桌,多则二十余桌,甚至有时一天之内同一个村子就会有两三户人家摆酒席,真个“你家唱罢我登场”。

  为什么在这寒冬腊月里家家户户都有这么多喜事呢?个中原因听我细细道来。

  原来,酒席不是白请的。人家大鱼大肉请你吃一顿,你总不能两手空空前去吧,那得随礼呀。少则三五十,多则三五百(若是亲近人家那就更多了),主人家不动声色就捞了一大笔。

  那为什么这么凑巧,家家户户的喜事都集中在腊月份呢?你就有所不知了。原来,农村有相当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平时都不在家里,只有腊月回家过年,如果平时摆酒席,怎么收礼钱呢?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原来摆酒席的主人家本意并不是请你喝酒,而是想趁大伙都回家过年的当儿,大家都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回一年血汗钱的时候,捞一大笔随礼钱呀。

  于是,本来是亲朋好友凑在一起热闹热闹的大喜事,在“随礼钱”的裹挟下,多少变得有些铜臭味。

  据我所知,在绝大多数农村人心里,他们是不愿意随礼的。因为一个腊月下来,随礼钱至少要花去上千元,如果有几个特别亲近的亲友办喜事,那算你倒霉,一个月花去上万元都有可能。在农村不发达地区,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所以在绝大多数农村人心里,非但不喜欢随礼,反而是有些憎恨随礼。既然人人憎恨随礼,那为什么大家都还继续“随”呢?

  我当然要“随”呀!去年我家办喜事的时候,张三家“随”了五十块,我怎么能不“随”呢?礼尚往来嘛,要不多没面子!而且不能“随”一样的钱数,今年我得“随”张三家六十,李四去年“随”了八十,我今年就得“随”一百,要不显得我太抠门,太小气,太不懂礼数。办过喜事的人家这样想。那没办过喜事的人家怎么想呢?这些年几个腊月下来,我家随礼钱都“随”出好几千了,不行,我明年腊月也得想方设法办个喜事,把随礼钱都赚回来,要不然多亏呀!

  今年我“随”你家,明年你“随”我家,如此恶性循环,随礼的恶风怎么能刹住呢?

  于是,大伙一窝蜂地都要办喜事,而且瞅准了就在腊月办。于是乎,腊月一到,有乔迁之喜的,哪怕新居早就迁过了也要生生拖到腊月再摆酒席;有嫁女娶亲的,大伙都瞅准这个时节结婚,还美其名曰:“马上就过年了,这个时候结婚多喜庆啊。”更有甚者,孩子喝满月酒或周岁酒,明明是夏天生的娃,也得在这个时候办,要不然随礼钱咋收啊?

  不可避免的,如文章开头所述的“盛况”就出现了:你家办了我家办,我家办了他家挖空心思张罗着也要办,随礼的人流跟着从东家走到西家,从村口走到村尾,活生生走了一个遍,花钱无数,只能摇头兴叹:为之奈何!

  常听说有人家一连几年的腊月都办喜事,去年乔迁之喜,摆酒席;今年儿子结婚,摆酒席;明年孙子满月,摆酒席!腊月办酒席,俨然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好像谁不随着这股风气走就跟落伍了似的。其实,在大伙心里,有几个人真的愿意跟着这股恶风无休止地走下去呢?

  邀约三五亲朋,推杯换盏,共贺喜事,本是好事。可是摆酒席要有一个度,小聚即可,不必大闹,非要闹得方圆十里之内无人不知,有何必要?甚而沾染上借机敛财的嫌疑,那就更不好了。要知道,喜事喜事,本是要让大家“喜”的呀,最后闹得大家愁眉苦脸地前去随礼,岂不违背了办喜事的初衷?

  大家一起努力抵制“随礼”歪风,让广大劳累了一年的返乡打工人员回家来安安心心过个快乐祥和的春节,何乐而不为呢?

  

TOP

一闭一睁又一年


何君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记得那还是六七岁的时候吧,我们总爱从学校逃课出来去村口的大榕树下玩耍,捉迷藏啦,跳房子啦,我们的欢笑在乡村的天空飘得很远。每当这个时候,坐在树底下晒太阳的老爷爷总喜欢用一副深沉的样子教训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哟。”说完还不停地摇头。我们哪里听得懂老爷爷说的是什么意思,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还记得那是初中写作文的时候,总爱在作文开头写上老掉牙的句子:“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尽管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梭”是个什么玩意,我们却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仿佛十几岁的我们真的已经懂得惜时的道理,要抓紧时间学习,以不辜负这大好青春一般。于是,我们还要不厌其烦地在作文里写上“时不我待”、“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之类的名言警句,以宣示我们的成熟和稳重。

  其实老师哪里知道,我们挖空心思想到那些稀奇古怪的词儿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一篇命题作文而已。暗地里,我们还是会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掉,自顾自玩乐,丝毫没有珍惜每一分钟生命的意思。

  及至现在,当大学生活行将结束而我们依然学无所成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发现,时光是真的过得飞快,它的快已经不是曾经在作文里那几个蹩脚的成语可以形容的了。

  我们在一次次不经意的玩耍中,在一句句“今天做不完啦,明天再做吧”的借口中,我们迷失了太多的梦想,我们失去了太多的机会。最后,我们在浪费青春韶华的泥淖中难以自拔,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变得平庸,不再去想那些曾经凌云的壮志和遥远的梦想。

  我们继续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再后来,就连我们最亲近的人们都离我们远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陪伴在他们身边,陪他们聊天,再看一次夕阳……

  我们在时光的洪流中失去的太多太多。

  突然想起小沈阳那句经典的台词来:“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其时其景,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当笑话来听的吧。可是当你体味过人生的冰冷之后,你会听出这句话其实是何等的悲凉。

  朋友,如果你也跟我一样,突然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抓紧时间来把握现在,去挥洒青春和汗水,用心工作,用心陪伴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好好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呢?

  朋友,如果你还有抓住时间的冲动,还有抓紧时间去爱的念头,那么,一切都还不是太迟。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赶紧行动吧,不要等到春去花败之时追悔莫及。

  一闭一睁又一年。朋友,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去珍惜现在,去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呢?不要犹豫了,就从这一秒钟开始吧。

  --

  何君华,1987年底生于湖北黄冈,现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龙源期刊网签约作家,黄冈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意林》《青春》《杂文选刊》《诗林》《思维与智慧》《散文诗》《飞天》《草原》《做人与处世》《北方作家》《金山》等报刊,并被《中国剪报》转载。短篇小说曾获湖北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奖,并有作品被拍成电视片在电视台播出。

  回复地址:内蒙古通辽市民大东区131-013信箱 何君华 (收)邮编:028043

TOP

根据巴莫JJ建议格式统一了一下。发现名字还没调过来,等晚上来弄。下午先忙开会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