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09年会直播平台~~

报道

雷灵丹报到
首先就本人的姗姗来迟深表歉意,定当全力以赴,配合大家的工作!!
祝贺我们长江大学论坛被中国民俗学会网总版主隆重举荐!!
感谢中国民俗学会网总版主的大力支持!!

TOP

大伙激情四溢,豪情万丈,吾深感惭愧,个中滋味,难以言表。为我们的团队呐喊助威!!!加油 大家辛苦了

TOP

我们的刘会长,“神龙见首不见尾”——寝室公认,释放不完的激情,加油哦,吾深感敬佩,特来支持

TOP

再灌一次水,要去上课了

TOP

就如何回归家乡、增进乡情、担当家乡的非遗传承人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我是崇阳人,崇阳很小,小得大家都不知道;崇阳很穷,穷得个个都想往外跑……
可是我依然希望担当家乡文化的宣传者(传承人谈不上),该怎样宣传呢?
今年暑假,我去镇上的文化站调查了一下,了解到了“提琴戏”(已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项目)的一些情况,现在想想,似乎我们的调查进入了一个“盲区”:
1.我们的调查大多是“慕名”前往的,而不是真正地去挖掘、发现,即我们关注的是大家都在关注的,而那些被大家忽略的依然被我们忽略着,直至消失。
拿“崇阳提琴戏”来说,大家知道的比较多(我在海上风发过相关文章),因为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项目,颇受关注,有关的话剧、影视短片、宣传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那么崇阳除了“提琴戏”还有没有其他的“非遗”呢?答案是肯定的,可其他的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跟风”、“造势”、“发展”,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保护”,导致“热”的“火热”,”“冷”的“冰冷”,那些濒临消失的依然没有引起大家重视,得到保护,依然面临消失的危险。
2.我觉得调查和研究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研究可以“抓重点”、“抓共性”、“抓特色化”,但调查应该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3.同样作为“非遗”文化,都代表着某地的民风习俗,不应有价值高低之分,区域之分,都具有被保护和发展的优先权。
以上纯属个人“弄斧”,只希望在传承和发展民族“非遗”文化时,不仅让“热”的“更热”,也要让“冷”的热起来,真正做到“保护”而不仅仅是“发展”,“发展”的前提是“保护”

                                                                        
                                                                                                                               雷灵丹

[ 本帖最后由 adaiya1989 于 2009-12-27 15:58 编辑 ]

TOP

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加油

TOP

各位早起的鸟儿们,灵丹来也!不要问我是谁,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今就奔着同一个主题——乡情,进发!!

TOP

崇陽花鼓戲簡介

       流行崇陽的花鼓戲,俗稱“打鑼腔”。從聲腔劇目比照,與天沔花鼓(即現在荊門花鼓)同流共源。據傳爲沔陽藝人逃水荒到崇陽而傳。同治五年《崇陽縣志》載道:“最壞俗者,莫如花鼓淫腔,屢經官禁,不能盡革”。其流行當在道光、鹹豐年間,足見其曆史之悠久。

      崇陽高枧一帶,曆代知名藝人和班社最多,如黃先勝(生于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同治以後,崇陽、通城兩縣演花鼓戲者多由高枧藝人所教。

      清末,沔陽有的藝人也常來崇陽搭班,最知名的有王耍兒(唱旦角,在崇陽白霓橋唱過《十八址》等)。他來後教戲傳藝,對崇陽、通城花鼓聲腔的改進起了很大的作用。

      音樂分類:包括主腔音樂、調子、伴奏擊樂三大部分。

      主腔音樂:當家腔有圻水腔、四平腔。其他腔有哭皮腔、陰調(又叫返魂腔)、倒闆漿、紡紗腔、骷髅子腔(又叫多婁子腔)、條子(即散闆)等,沒有天門花鼓中之“高腔”。

      調子包括專用小調和民歌體小調兩種。

      伴奏擊樂也有兩種:一爲伴奏唱腔作過門用的、腔不同、擊樂奏法不同,有圻水鑼、哭皮鑼之分。用來烘托動作的鑼鼓點子有:大豹子頭、小豹子頭、東擺棰、西擺棰、快五棰、擺五棰、撲燈蛾、鎖棰、長棰、甲溜子、單滴子、泡鑼、急急風等數十種。

      主要聲腔于下:

      [圻水腔]結構,起腔(或倒闆)——慢闆——急闆——梢腔。

      徵調式,不分腔,句尾幫腔,有悲、喜腔之不同變化。

      [四平腔]隻有起腔(或倒闆)和正闆。正闆有較固定的四句式結構形式,由兩個單句(兩句間有過門)和兩個夾句(兩句間無過門)組成。不漏闆,也可以隻一、二腔反複演唱,不唱三、四腔。徵調式,無分腔。但有旦、生、小生三種不同旋律的變化。有幫腔。

      常用音域:生腔5——3;旦腔5——6;小生3——3。

      [哭皮腔]用在悲哀情緒的地方,有起腔(或倒闆)和正闆。生、旦同腔,上下句全落“5”音,徵調式,如天沔花鼓“打鑼腔”曲調落音調式。在情緒變化的地方可以轉“浪裏沙”唱法。有專用的哭皮鑼過門,也可以省略過門兩句連唱,幫腔。

      [倒扳槳]基本與旦唱四平的一、二腔相同,隻上下兩句,奏“四平鑼”過門。徵調式。幫腔。

      [陰調](還魂腔):用在《趕子放羊》、《活捉三郎》、《劈棺》、《楊氏還魂》等劇中。有起腔(倒闆)和正闆。宮調式。生旦同腔。用“哭皮鑼”奏過門。

      常演劇目:按劇目使用主要聲腔(當家腔)分類,各類劇目雙分爲大、中、小三種。藝人們稱可演一個晚上(半天)的大戲叫“正本戲”(簡稱“正”)插于正本戲中間可演一個多小時的中型戲叫“介場戲”(簡稱“介”),收場時找演一出小戲叫“找戲”(簡稱“打”),有的中小型的喜慶戲要演在前頭,又叫“帽子戲”。

      圻水腔劇目:《乾隆王遊蘇州》(正)、《蔡鳴鳳》全本(正)、《張德和》全本(正)、《拷打紅梅》(正)、《胡葉昌辭店》(介)、《西樓會》(介)、《雲樓會》(介)、《酒醉花魁》(介)、《魚網會母》(介)、《糍粑案》(介)、《郭華賣胭脂》(介)、《藍橋汲水》(介)、《大劈棺》(介)、《嫂調叔》(介)、《張二公坐茅庵》(介)、《雙跑嶺》(介)、《山伯訪友》(單折:分《雙訪友》和《單訪友》,《單訪友》沒有四九和仁兄二角)、《瞎子捉奸》(找)。

      四平腔劇目:《大審潘仁美》(正)、《壓館求計》(正)、《正德王遇患》(正)、《趕子放羊》(正)、《失金钗》(正)、《秋胡試妻》(正)、《賈氏扇墳》(正)、《宋江鬧院》(正)、《私訪茅庵》(正)、《審鋼丁》(正)、《審虎難辯》(正)、《楊氏還魂》(正)、《描容失影》(正)、《麥袋藏金》(正)、《鐵弓緣》(正)、《二堂審子》(正)、《寶扇記》(正)、《燈籠記》(正)、《湘子化齋》(介)、《觀音試目》(介)、《賣花傳扇》(介)、《遊春》(介)、《送學茶》(介)、《活捉三郎》(介)、《楊戬打刀》(介)、《毛國珍打鐵》(介)、《阮三爹打鐵》(找戲)、《何葉呆寫狀》(介)、《落莊封官》(找戲)、《華堂封官》(找戲)、《挖茶兜》(找戲)、《武松打店》(找戲)、《正德王爲媒》(找戲)、《小姑賢》(找戲)、《張先生調情》(找戲)、《南山撿子》(找戲)、《送幹妹》(找戲)、《打豆腐》(找戲)、《釣哈媽》(找戲)。

     《烏金記》(正本、四平、圻水均用)。

      調子劇目(均小戲0:《繡荷包》、《小媳婦回娘家》、《十恨大腳》、《十恨小腳》、《永樂觀燈》、《夫妻觀燈》、《打懶婆娘》、《藥闆凳》、《尼姑思凡》、《翻波》、《讨學錢》、《補背褡》、《補碗》、《補缸》、《補鞋》、《賣雜貨》、《賣洋線》、《賣棉紗》、《西廂拖櫃》、《王婆罵雞》、《劉七滾燈》、《瞎子鬧店》、《幺子賣鞋》、《龔裁縫縫衣》、《五小二過年》、《十八址》、《逃水荒》、《思夫》、《思兒》、《扳筍》、《挖泥鳅》、《扯平頭》、《瞧相》、《送老庚》、《抽花錢》、《打王爹》。(據鄭觀華、何容炳口述)

      語言與行當等:

      語言:道白以地方語音爲主,夾帶漢韻(漢劇道白音韻)或天沔話。唱時,由于鑼腔的口語化特點強,又無弦樂襯托,一般用本地語音來統一,而字頭和歸韻則近似漢語、易懂。

      行當:分生、旦、醜三大行。過去花鼓班一共隻七八個人,戲房(演員)隻有一個小生、一須生、一正旦、一耍旦、一醜角,其它一個打雜的做配角幫打樂器,一個打雜、搞聯系的帶煮飯管箱,一個打夾手的幫腔,老闆兼打鼓,學徒打小鑼兼撿半邊場,管箱的帶撿半邊場。如果演“半絲半弦”(兼唱漢劇),多則七、八個演員就行了,老生兼老旦。花臉有專職的或醜行兼,醜角還兼搖旦、二路老生,正旦領小王子。一人扮演多角,如《九龍山》中楊再興前面帶要天豹;《草橋關》陳友蘭帶石喜;《樊城下書》中的伍尚、皇甫讷、申包胥三角由一    個人扮演。

       帶盔頭的規定:花臉眉上四五指,三生眉上三指,小生旦角二指半、老生二指,醜角一指。

      包公臉譜有三種:青年臉上有日字,中年臉半邊太極圖,老年臉爲完整的太極圖。

      五醜臉有半邊蝴蝶(一般小醜)、全蝴蝶(正醜,如程咬金)、一顆印(如何葉保)等三種。   (鄭觀華述)摘自《戲劇研究資料》

(日期:08年12月18日 來源:中國崇陽網)

TOP

回复 641# 的帖子

呵呵……别忘了,还有我呢

TOP

“寒假回家,我该如何参加非遗大调查?”之我见

今年暑假参加非遗大调查,因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就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原共勉之!
第一步:走访当地文化部门,越小地方的越应该引起重视。如镇上、村上的一些小文化站。“非遗文化”大多来自民间,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一般是某个村拥有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关于这一活动这个村的资料最齐全,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到了县上等更高一级的文化部门可能只有这一活动的梗概,或所谓的“精华”。


      我当时刚开始是去的县文化馆,负责人直接建议我去了镇上的文化站,一进入我眼帘的是几间很简陋的房子,但房门打开后就令我大为吃惊了:一台陈旧的电脑,周围的架子上都陈列着各色的民间文化,而且井井有条,丰富多彩。可惜当时没带什么设备,只拷了一些照片

     (友情提醒:一定要带好相关的硬件设备,会大派上用场的)

TOP

回复 644# 的帖子

呵呵……是啊,挺你们来了

TOP

回复 644# 的帖子

可惜敲字太慢了,敲半天才敲出这么一些

TOP

回复 649# 的帖子

不愧是专业的,佩服!

TOP

第二步:必须取得他们的信任。那些资料都是他们辛辛苦苦搜集积累起来的,可以说是他们的心血,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不会轻易地就交出来,而信任就来源于:
        1我们专业的工作,我们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注重每一个细节,我们要在他们看来是专业的,而不是坑蒙拐骗的
        2我们的权威性。权威性来自我们自身,我们就读的学校,我们的协会,我们的论坛,而以上四点在一般的乡村田野中是得不到认可的,所以如何提高我们的权威性让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请大家广献良策)
第三步:遵循互助互利原则。也许谈到“利”就俗了,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们把资料给我们,肯定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宣传和支持,而宣传可以说是的我们强项,也是我们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TOP

第四步:与传承人、民间艺人面对面。得到负责人信任后,我们就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相关传承人、民间艺人的详细资料了,就可以开始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谈了。多数传承人、民间艺人处事比较低调,也很少受到大家关注,对于我们的到访,一般都会很热情。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谨记“尊重”二字。

以上仅是个人在亲历调查后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想法,仅供参考,欢迎更多的人进言献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