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让传统节日回归生活需要有创新

让传统节日回归生活需要有创新

让传统节日回归生活需要有创新

    10月31日,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财政局联合主办的“大连文化大讲堂”第二讲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以《中国传统节日与民间文化》为题,详细介绍了中国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内涵和传说等内容。对民俗节日颇有研究的刘魁立认为,实行放假制度不是保护传统节日的终极目的,重要的是,如何让传统节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唤起年轻人的尊重。

    刘魁立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艺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上世纪60年代以及80年代至今,他在中国各地多次深入农村及边远地区进行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考察活动,还参与了传统节日放假制度的制定工作。今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第一次放假,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节日,不过,这些节日里的传统气氛却并不浓厚。刘魁立说:“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宗法制度下确定的,其内容大都以家庭、家族为核心,清明节是祭奠祖先,中秋节是思念亲人等。而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展示,即便是放假,也很少和家人在一起度过。”刘魁立认为传统节日是否放假不是最重要的,要想让传统节日回归生活,首先要在节日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一些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内容,在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创新,这样民俗文化才能流传久远;如何唤起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欠了100多年的账,把自己的传统放置得太久了。”刘魁立感慨地说。(李天然)


《大连日报》 2008年11月03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