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汉字整形调查太随意 专家认为样本没代表性
中国新闻网 2009年09月03日 14:46 来源:羊城晚报
44汉字整形调查太随意
-专家认为教育部本次调查对象非随机抽样产生,样本没代表性
-全国人大代表、律师陈舒考虑递交建议呼吁规范政府调查行为
围绕44个汉字整形调查结果引发的纷争,可能成为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的一个契机。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律师陈舒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闭会期间的建议,呼吁规范政府调查行为,确保政府决策前的调查做到客观、科学。
收到各界意见近3000件
昨晚,中国教育部网站刊登《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情况通报。通报称,《通用规范汉字表》自2009年8月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8月31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发来的电子邮件、信函、传真总计 2912件,其中大部分认为44个汉字字形“不宜轻易改动”。
本次调查有很大局限性
教育部昨晚发布的官方消息总算让不少网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但相当多的网民对教育部的此次调查过程、结果和方法也提出了很多质疑。有的网友问,要不是有几大网站发起民意调查,不知道本次的结果会怎么样。
对此,一位在广州从事多年社会调查的专家指出,教育部自身发起的本次调查其实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首先,受调查者要知道教育部在做调查,其次,他必须有条件并愿意通过去信、传真或发邮件等指定方式表达看法,但很多人不知、不愿、不便去表达看法,这也是目前仅接到建议近3000件的原因。由于教育部的调查对象是随意产生的,而不是随机抽样产生的,因此教育部的调查结果只代表那些受调查者的看法,不能推论出全体国民的看法。调查样本没代表性,结果自然也没代表性。而各大网站的调查其实也只是代表网民而且是那些表达了意见的网民的看法,同样无法推论全体国民,只是受调查者多出许多。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认为,现在不少政府部门兴起了决策前征求民意、决策后调查实施效果,这本是个好现象,但是,很多部门调查只是为了论证自身决策的正确性,然后坚持不改,很多群众认为是错误的部门决策难以得到纠正。如何让受决策影响的利益攸关各方都能参与进调查中或得到代言,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道重要课题。
学国外由调查机构操作
陈舒认为,涉及重要决策的社会调查一定要体现客观性,受众覆盖面要广泛,连问卷的设计也要科学,因为有些问题设计有倾向性;调查的部门本身要中立,赞成像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那样的中立机构来调查,调查对象随机抽取,甚至可学习国外,同时由几家调查机构来调查并作出评估。由于调查对决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政府规范决策调查行为。
记者洪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