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苏莉菲第九小组

回复 105# 的帖子

然后想起了西方的一个形象:杜美莎

TOP

回复 106# 的帖子

我是想到了《西游记》里面的九头虫

TOP

风、虫的篆书

风、虫的篆书
补充上一个我发的帖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个很好诶!
不知道能不能查到这个字,有图片就好了,大家都来分享分享!
如果论坛不能发图片,就传到群里好了。
引用:
原帖由 张西德 于 2014-12-8 22:49 发表
白鱼解字:解开远古先民造字的惊天秘密


风的繁体 篆文
  其字繁体从虫凡声。为何从虫?虫与风有啥关系?《说文解字》答以“风 动虫生”,所以从虫。这是许慎用汉朝人的观念勉强牵合说事。那个虫在古代泛指多 ...

TOP

刚刚看到一个说法: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朱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诈较多。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本来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后来就变成湖北佬了

TOP

我觉得白鱼很靠谱额

不是许慎有很多解释有问题吗

TOP

回复 108# 的帖子

看来我脑洞开到九头虫好像还有点意义的样子哦,哈哈,我来查一查~

TOP

回复 101# 的帖子

”鬼车“
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有这个故事:“姑获鸟昼飞夜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衣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TOP

这个故事明显脱胎于九头鸟怪传说,编者甚至知道姑获鸟即鬼鸟或鬼车,但摒弃了“九头”的怪诞形象。它以“衣毛为飞鸟,脱衣为女人”的奇特构想,以凡人与仙女配婚、男耕女织的美好愿望,深深地打动了人心,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的一个母题。从敦煌石室藏书中的《田章》,到《聊斋志异》中的“竹青”,都有不少这个故事的变体。“牛郎织女”中也借用了“盗天衣成婚”的情节。据说,这个故事还流传到日本等地,成为世界上流行的神话传说。
    耐人寻味的是,传说中的黄鹤与仙人,似乎也与这“羽衣仙女”有关,抑或说是那只九头鸟的另一变体。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蛇山并作《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的游戏诗文,文中有曰:“黄鹤楼前月满川,抢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扣声清园……”
    这段游戏文字,记叙了一个闻于冯当世(即宋代江夏状元冯京)的神话故事,其“羽衣著屐”显然脱胎于当时流传甚广的“羽衣仙女”传说。宋人王十朋的《黄鹤楼》一诗中也有“谁见羽衣游”一句,此“羽衣”也应该是指那位“羽衣仙女”。由此,我们也可以说,黄鹤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九头鸟的一个物化。

TOP

黄鹤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九头鸟的一个物化

黄鹤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九头鸟的一个物化。这个大家怎么看?

TOP

九头鸟的“断首”

九头鸟的“断首”,其根源应当是两个神话体系冲突的结果。上文提到过,九头鸟出自于楚地神鸟九凤,这是由于楚人认为“九”为阳极之数而产生的。然而,随着楚国的灭亡,九头鸟的形象渐渐渗透进中原地区,一直“崇十”、以“十”为阳数之极的中原地区先民,自然对九的概念有所不解。中原地区所流传的神话故事中,与“十个太阳”有关的屡见不鲜,其中以“后羿射日”最广为人知。正是在这种文化融合中,先人们将九头鸟九首的形象认为成不圆满的,认为是有所残缺的,并将其改造成本有十首,缺一首变九首”,使之符合自己所信仰的文化,这种行为是不难理解的。

TOP

这又联系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员流动问题啦,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本就重农轻商,是否九头鸟形象的演化还和重农于商的思想有联系?
引用:
原帖由 2012213380 于 2014-12-8 23:04 发表
刚刚看到一个说法: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朱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 ...

TOP

这难道也是一种缺憾的美
引用:
原帖由 2012213380 于 2014-12-8 23:16 发表
九头鸟的“断首”,其根源应当是两个神话体系冲突的结果。上文提到过,九头鸟出自于楚地神鸟九凤,这是由于楚人认为“九”为阳极之数而产生的。然而,随着楚国的灭亡,九头鸟的形象渐渐渗透进中原地区,一直“崇十” ...

TOP

飞檐走壁的形状挺像鸟的
引用:
原帖由 须臾62 于 2014-12-8 23:15 发表
黄鹤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九头鸟的一个物化。这个大家怎么看?

TOP

鬼车的得名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称其形似,“九头鸟身形如同载鬼之车”;其二则是称其声似,“九头鸟的叫声如同车轮转动时的吱呀作响”。
称鬼车因形似而名的说法首见于唐代陆长源所著《辨疑志》,由于此书已亡佚,关于九头鸟的描述,现在仅在金代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中得窥一二。《夷坚志》引《辨疑志》称:“唐陆长源《辩疑志》云:应洛间,春二三月寒食之际,夜阴微雨,天色晦冥,即有鸟声轧轧然。度于庭下,家人更相惶怖,呼为九头鸟载鬼过。”可见,在唐代就有以鬼鸟为车,称其载鬼而行的说法了。到了宋代,欧阳修也在其《鬼车诗中》描述的就更加详细:“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在欧阳修的笔下,这种鬼车鸟会在夜晚是载着百鬼出游,它的身形巨大,翅膀如同车轮形状。按照这样的说法,鬼车鸟是由于其身形似车,又具备载鬼出行的功能而得名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