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界限谁也说不清

其实金文兄的文章我早就看过了。
他的许多意见我也都同意。

我说的是“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谁也说不清”,
金文兄将我的话设定为“民俗学与人类学没有区别”。

我在我的语义下进行阐释,
他在他的设定下进行驳斥,
大家都没有错。
我也不知道从何辩起。

呵呵。
东瓶兄不用担心我。
我和金文兄私下是好朋友,
平时这么说话已经习惯了。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对敌手,其实是穆桂英打杨宗保。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23 17:56 发表


爱东老师在民俗学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相信金文老师是这么想,其他民俗学同仁也都一样。
在很多问题上,你是一个示范,是后进努力的一个标杆。

金文老师是性情中人,等着和你“打仗”等得有些不耐烦,
...
东瓶兄千万别以为我是在这里喊冤。
因为有一个语境你不了解。

其实我只是想纠正金文兄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那边说到的一个谬论,
他老说我们干不了别的,只好在民俗学这里混碗饭吃(大意如此),
我想表达的是,
民俗学者并不都是在别的行当活不下去的混混,
民俗学不必,民俗学者也不必妄自菲薄。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23 17:56 发表
这个空气动力学,它理解问题的方法,有没有什么是值得人文学科,特别是民俗学参考的呢? ...
天气动力学也许和民俗学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但是,
无论什么学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相通的,都必须用材料和逻辑两条腿走路。

现在的人文学者,多数都是单腿走路的,
也就是说,只有零散的材料和合理的联想,而不是通过逻辑来思辨。

理工科的学术训练中,对我现在的学术研究有最直接用处的,大概就是《概率统计》和《数理方法》,
因为统计是不讲逻辑的,只讲方法。
而数理方法对于运算边界有严格的要求。
这些学术训练可能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但至少让我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些问题是可能得到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因此,我只思考有效的问题,而不思考无效的问题。

许多人在设定问题的时候,往往用“有意义”或“没意义”来区分,
但在我这里,我不以“意义”来区分问题,
而是以“有效”还是“无效”来区分。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3 10:28 发表

不瞒你说,我还真不是你说的干不了别的行当,只能干民俗学的。
我本科学的是天气动力学,
硕士学的是文艺学,
博士学的是现代文学,
博士后才是正宗的民俗学。
天,施老师这是“曲线民俗学”啊!

TOP

施爱东老师和陈金文老师的争论太好了,越辩越明,我们旁观者大大受益。
不过,陈老师最好再仔细琢磨琢磨施老师的言下之意,弄明白了辩起来更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燕赵悲歌 于 2010-1-24 11:18 编辑 ]

TOP

不同范式的学者,所执着的眼光不同,采取的思考进路也不同。
范式之间,多不可通约,但同在学术领域,有一些共同的逻辑和方法却又是相同的。
此所谓“和而不同”。

过于强调“和”,学术就不能发展,
但如果过于强调“不同”,学术就无法对话。
所以,中国人的中庸观念也可以放在学术批评中作为一种制约力量。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母雷他。
不同的学者阅读同一篇论文,有不同的侧重和理解是很正常的。
正因如此,才需要论辨,
借助论辨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0-1-24 13: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3 19:00 发表

东瓶兄千万别以为我是在这里喊冤。
因为有一个语境你不了解。

其实我只是想纠正金文兄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那边说到的一个谬论,
他老说我们干不了别的,只好在民俗学这里混碗饭吃(大意如此),
我想表达 ...
施兄啊,你想歪了,陈某怎么可能是在说你呢。我主要是就个人经历谈的,如果影射他人,陈某也就不厚道了。
就是怕人误解为影射,我当时做了详细解释。贴子还在,你可以回过去再看看,应该能够看出我的解释是诚恳的。大家是怎么走上民俗研究之路的,可能情况不同,因人而异。就我想,在中国干一行爱一行是比较现实的;爱一行能不能干上那一行还很难说。至于兄,热爱民俗研究而又得遂心愿,肯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了,愚向兄谨表祝贺。--我好像看到兄跳起来了,唉,不小的年龄了,小心腿脚吆!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25 01:57 编辑 ]

TOP

我说的是“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谁也说不清”,
金文兄将我的话设定为“民俗学与人类学没有区别”。

原来在此!
民俗学与人类学,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不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3 10:28 发表

不瞒你说,我还真不是你说的干不了别的行当,只能干民俗学的。
我本科学的是天气动力学,
硕士学的是文艺学,
博士学的是现代文学,
博士后才是正宗的民俗学。

我在硕士期间以及硕士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不 ...
想当官,没当成;想当诗人,到现在还是打油水平;喜欢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太低,文学理论(美学)圈不认,还是要研究民俗,写几篇文章换点油盐酱醋,混个衣食无忧。当然,也不敢说自己研究民俗的水平多高,能在这个圈里混,全靠咱民俗学界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这是讲的我自己,没有任何影射别人的意思。应该有几个人知道,我研究生毕业后曾在某镇、某市连续做了几个月的秘书;我确实写过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黄河诗报》上还有诗歌发表,在高校论坛上,我还专设了一个“天天打油”栏目;至于喜欢文学理论,可以说明的是,我在文学理论教研室呆了10年。
  在辩论的时候,我喜欢呈口舌之快,但绝对不会像鲁迅那样(当然,整体上讲,我不及其万分之一),与顾颉刚吵架,殃及顾某的鼻子,如果无意间伤害了哪位仁兄,金文在这里有礼了! 
    至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广西民族大学宣传周”当中学生对我的美誉,本人概不接受,不让他们灌水也不行,就热闹不起来。对于论坛来讲,是一种策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老陈还真把自己当成什么人物了,如果那样,我就羞于见人了。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8 01: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25 08:06 发表

想当官,没当成;想当诗人,到现在还是打油水平;喜欢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太低,文学理论(美学)圈不认,还是要研究民俗,写几篇文章换点油盐酱醋,混个衣食无忧。当然,也不敢说自己研究民俗的水平多高,能在这个 ...
嘿嘿。
金文兄,你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好在你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那边的帖子还在,我把它扒拉出来了。
你上面这段话的前面还有一句,被你引在这里的时候给删掉了。
我给你引出来:
“施博士是最早顶我的贴的,必也是和我一样是不“热爱”民俗的民俗研究者。但我们还要研究,不研究这个,我们研究不了别的(对不起,未经施博士同意,我把他给我们了)。想当官,没当成;想当诗人,到现在还是打油水平;喜欢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太低,文学理论(美学)圈不认,还是要研究民俗,写几篇文章换点油盐酱醋,混个衣食无忧。当然,也不敢说自己研究民俗的水平多高,能在这个圈里混,全靠咱民俗学界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还想抵赖?
没门!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0-1-25 02:33 发表
我说的是“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谁也说不清”,
金文兄将我的话设定为“民俗学与人类学没有区别”。

原来在此!
民俗学与人类学,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不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我的意思和英古说的有点不同,我的意思是:

民俗学与人类学,
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你想兼并我?我可不尿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5 08:48 发表


嘿嘿。
金文兄,你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好在你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那边的帖子还在,我把它扒拉出来了。
你上面这段话的前面还有一句,被你引在这里的时候给删掉了。
我给你引出来:
“施博士是最早顶我的贴的, ...
施兄啊,这样说,不厚道的人就不是我了。当时把你给“我们”的时候,我就道了歉:“对不起,未经施博士同意,我把他给我们了”,有此一句吧?当时老兄并无异议,现在旧账重提,确实不该啊!愚看,应该受同情的人应该是我啊!
施博士云:“他(指陈某)老说我们干不了别的,只好在民俗学这里混碗饭吃”--看到施博士的狡猾了吧,一个“我们”,就让我成了孤家寡人,众矢之的!他是在发动群众啊!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25 11: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25 11:45 发表

施兄啊,这样说,不厚道的人就不是我了。当时把你给“我们”的时候,我就道了歉:“对不起,未经施博士同意,我把他给我们了”,有此一句吧?当时老兄并无异议,现在旧账重提,确实不该啊!愚看,应该受同情的人应 ...
金文兄,你这折旧速度也太快了。
才过去两星期,咋就算“旧”账了泥?
要是才过两星期,会计就以“旧账”为由不报你的发票,我看你才要跳脚。

另外,那个“我们”更正为“咱们”,把你也“统一”进来,如何?

.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5 12:05 发表

金文兄,你这折旧速度也太快了。
才过去两星期,咋就算“旧”账了泥?
要是才过两星期,会计就以“旧账”为由不报你的发票,我看你才要跳脚。

另外,那个“我们”更正为“咱们”,把你也“统一”进来,如何? ...
很好,既然是“咱们”了,也就无须再辩了,又到“啵”一个的时候了!

TOP

这8页的帖子,看的我心惊肉跳的。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