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的那一张张的脸(12)(13)(14)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你小子就闹吧,看,有真闹事的把你当同盟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豫章学子 于 2010-1-12 14:11 发表
马先生也太喜欢删帖和改帖了,弄的在下也曾经无的放矢。
哈哈!老大不小喽,定性哪去了!
淡定~~~~淡定~~~~~~淡定顶顶紧要。
“严禁”将别贴子的口水漫墙淹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2 18:22 发表
你小子就闹吧,看,有真闹事的把你当同盟了。
知遥马老师,闹闹更健康、撩撩更和谐嘛,更何况是年轻轻、脆生生、活泼泼的生命。。。

TOP

TOP


TOP

马老师能用真实姓名 照片注册,我们真的很 敬佩,这年头,用马甲掩饰在论坛抛砖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一点足以看出老师对民俗论坛的赤字之心

TOP

马老师的精神值得每个论坛人学习,敢于面对,敢讲真话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2 17:40 发表



往往在恶心话伤人后马上就开始所谓的道歉,道歉没一秒钟后又会故技重演,服了这样的所谓“学子”!!!
马老师,在论坛混,好话和歹话,都会遇到,请别往心里去。
这个论坛比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和谐得多,批评的力度也小得多。论坛里面若没有学术批评,就成了死水。只有颂歌的论坛,还不如死水。
论坛欢迎学术批评,不欢迎揪辫子和人身攻击。

TOP

回复 113# 的帖子

我以为严肃活泼的交流比较好,同时在这个讨论区,纯粹学术的交流似乎也无法实现。一纯粹就没人了。毕竟学术是小众的。这里的定位是提供信息,交流情感,学术心得,发现和制造事件的地方吧。否则,人都给吓跑了。毕竟这里不是课堂。。。。。。。。。。。。。。呵呵,一点想法,供交流

TOP

我这里只管活跃气氛,至于严肃的学术探讨有其他多个半块呢。版块应该特色分明, 不能风格太一致。学界前辈李万鹏老师说的好:在民俗圈,无大无小,无老无少。我以为在话题讨论圈这样的气氛是不是应该更合适。

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对否??

TOP

俺窃以为马老师这个意思是对的。我党严肃之外还讲究个活泼呢。大会堂议完了军国要是,还要去听戏跳舞呢。
这个话题讨论版块或许就是充当个戏台舞池的作用。当然,比那个还要宽大些,活泼的不活泼的,严肃的不严肃的,只要觉得有趣儿的,可以拿来一起喷喷的,都可以拿来。只是不要夹枪带棒、牵三挂四才是。

TOP

支持马老师!我们都看到了马老师当版主下来的成绩。有了这个版块,论坛的回访量大大增加了。因为都想看各位民俗人精彩的对话。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豫章学子 于 2010-1-13 00:31 发表

这个态度值得提倡,消除误会就好,大家握个手。

TOP

支持115楼

我认为话题讨论确实是活跃气氛的,为什么其它的专业版块都没人发帖呢??民间文学那么大的涵盖面,怎么没人气呢?民俗的各个内容都有专门的版块啊,好多东东可以上传的,现在的局面是话题讨论成了民俗学论坛了,这里应该是课间休息区

期望明年能把相应的版块建设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群众靠大家组织

表个态:努力!

TOP

17、赵世瑜

这是我在目前民俗界见过的最瘦最高的人物。赵世瑜,男,1959年8月出生,四川成都人。所以,以为四川人都矮胖的论调,在赵先生这里可以得到全部纠正。研究历史转向对民俗的兴趣就占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懂得脉络;而民俗的田野又让他具有了一般历史学家忽视的角度:眼光向下的体悟和思考。不多的几次开会,不多的几次行走田野,不多的几次交谈,我得到的总是对他一鳞半爪的印象。学界传说他孤傲,不好相处;我以为读他的文章你可以看到他的血性和柔肠,读到他对历史的亲近,对民间生活的热爱和理解。有一次报告会上,他讲北京建城传说,讲到沈万三的故事,提出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那次他带着电脑准备了很多图片资料,本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他的思路,但事先准备的同学没有准备投影,他就只好干讲,但知识从他那里简直就是清水从聚宝盆里往下倒,越倒越多,没有到底的时候。在私下聊天中,我知道赵先生有一个抱负,那就是等退休后真正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那就是围绕山西他一直感兴趣的晋祠,以小见大,写一部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他说资料已经收集了很多,就是没时间写。自己盼着退休呢。(原话的意思大抵如此)。
他的“眼光向下的革命”“小历史大历史”等提法几乎成为学界经常出现的术语,成为了一种解题方法,对我们这样的读书人来说,如同在黑夜里寻找灯绳,摸索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根,拉亮了整个房间,赵先生的思路常常有这样的效果。这一点和刘铁梁老师有一拼。两个都是随时发动大脑让灵感到来的人,也许只是片段的话语,他们的灵感总是在不断闪烁,同时激发众人的灵感。

赵先生身长,如此似乎看上去就显得单薄。在一次淄博孟姜女学术研讨中,我发现这个身形单薄者爬山如行水上,不气喘(当然心在跳),不脸红,脚步轻盈。兴许正是田野造就了他的好身板。现在他从北京师范大学调动到北京大学工作,在他看来,只是从一个单位到了另一个单位,他人还生活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仍旧没有变化。这样的学人越了解就越亲近,越亲近就越感到佩服。就是这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