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界限谁也说不清

引用:
原帖由 王霄冰 于 2010-1-19 23:58 发表
叛徒之说,未免严厉了些吧。至少让我听了直打寒战。我本科学文学,硕士学民俗学,博士主攻汉学,副修民族学和日本学,博士后修习古文字学,已经当了N次的“叛徒”了,可怎么办呢?
娘家人,要顶的!
有一种“叛徒”,应该叫做“潜伏”。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19 00:51 发表

金文兄:
你得区分两个概念。
一个是学理上的民俗学与人类学。
一个是社会学层面的民俗学圈与人类学圈。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TOP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1-16 22:55 发表
有种立场,还是施老师教给我的:
只有问题。材料、理论、田野,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严重同意!
问题意识也是我从陈建宪老师那学到的。
论文开题的时候,他首先会问:你的问题是什么?这是个真问题还是个假问题?
一篇论文,要么有新材料、要么有新方法、要么有新结论。
但说到底,解决一个真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1 09:21 发表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顺着施老师的话说,我倒愿意当“叛徒”,而且,事实上,我也是“叛徒”——人类学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再到民俗学。。。
窃以为,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民俗对象,咱们的武器库即分析工具可能还是越驳杂越好,越多元越好,当然,童子功,玉女心经一类精纯的武功也能解决问题,不在话下。但小的总觉得,民俗学面对的,大多是民众积累了数代的民间智慧,也就是一大群高明的民间精英组合而成的集大成之物,实在由不得咱们用啥理论、方法进行简单地切割套用。而要本着一颗强烈的敬畏之心,在求知、求解的路上,经过一整套现代学术的科学方法,尽可能地切近各种传统。同时,也要将这种知识,用“特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之下,传达给更多的人。
这个帖子真乃精华,吾要仔细审视,用心学习。谢谢各位老师、坛友的贡献,给你们作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lamstock 于 2010-1-21 21:20 发表

顺着施老师的话说,我倒愿意当“叛徒”,而且,事实上,我也是“叛徒”——人类学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再到民俗学。。。
窃以为,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民俗对象,咱们的武器库即分析工具可能还是越驳杂越好,越多元越好 ...
哈哈,你是循着你导师的轨迹一路起义过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猫快跑咯 于 2010-1-21 19:45 发表


严重同意!
问题意识也是我从陈建宪老师那学到的。
论文开题的时候,他首先会问:你的问题是什么?这是个真问题还是个假问题?
一篇论文,要么有新材料、要么有新方法、要么有新结论。
但说到底,解决一个真问 ...
无论哪个学科,这点道理都是一样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1 22:16 发表

哈哈,你是循着你导师的轨迹一路起义过来的?
呵呵,对哦,似冥冥中自有主宰。

TOP

几天不来,硝烟四起啊。
且做壁上观。
童谣云,鸡斗鸡斗,擀饼熬肉。。。

我们等着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1 09:21 发表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的意思是,所谓的叛徒,从这一学科转到了另一学科,其实只是从这个学术圈跳到了另一个学术圈,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 [/quote]
这几天监考、阅卷,焦头烂额,原以为施博士在此期间会发一番弘论,今天上网一看,施博士还是在纠缠什么概念问题,而且寥寥两句,看来,在被我那万字长文商榷之后,施博士实在再也组织不起象样的进攻了。
其实,文虽鲁钝,施博士的话还是看懂了的,之所以要施博士再做说明,意思是提醒他给愚尽量少用这样艰深的语言,不然会把我吓跑的吆。愚以为施博士让我区分的两个概念即,一个是我们争论的学科概念,一个是指的阎先生在学界交往的圈子,不知施博士以为然否?不过,因为施博士理论成癖的原因,将其称为“一个是社会学层面的民俗学圈与人类学圈”,这就不那么容易懂了。哎呀,学者就是学者,你看施博士的表述是多么理论!学人在学界交往的圈子也被他置于了“社会学”层面。
施博士一向指鹿为马,我何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权且称为概念吧)?不过我以为它们的关系还是密切的。施博士以为学术界的圈子就是那么好跳的吗?倘如施博士所言,不改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就从一个圈跳到另一个圈,我看办不到。尽管施博士高才,我看也跳不动。且不说让他跳进袁隆平、陈景润们的圈子,就是让他跳进美学圈、红学圈,恐怕他也跳不动。施博士也许会举出一些例子来反驳我,自然也只能是一番徒劳。由于历史的原因,个别老一辈学者在几个学术圈里或许都能说上话,这种现象是容易理解的。至于个别年青一点的学者为什么会在几个学术圈里能“通吃”,我想施博士是明白人,大概不难悟透其中的蹊跷。我向来不否认偶然,但一向反对以个别说明一般。
施博士,今天就聊到这里,多有得罪!前几天,一位老兄与某辩论之后,竟要“另作它想”,着实把某吓出一身冷汗。愿兄也不要请出“伟丈夫”吆,愚虽生于齐鲁,身高尚不及兄也。咱们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吧?

TOP

硝烟再起,且看后续。

TOP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1-22 03:24 发表
几天不来,硝烟四起啊。
且做壁上观。
童谣云,鸡斗鸡斗,擀饼熬肉。。。

我们等着呢,。。。
为了这小妮子爱看热闹的毛病,我只好拼出老命与她施师叔叮当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22 22:38 发表
施博士也许会举出一些例子来反驳我,自然也只能是一番徒劳。我向来不否认偶然,但一向反对以个别说明一般。 ...
原来金文兄也是个马列主义老太太呀?
是你先拿一个阎云翔这样的“偶然”的例子来作为你的论据,却在这个帖子里规定不许我用“偶然”的例子来反驳你。
这是不是有点太霸道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22 22:38 发表
施博士以为学术界的圈子就是那么好跳的吗?倘如施博士所言,不改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就从一个圈跳到另一个圈,我看办不到。尽管施博士高才,我看也跳不动。 ...
不瞒你说,我还真不是你说的干不了别的行当,只能干民俗学的。
我本科学的是天气动力学,
硕士学的是文艺学,
博士学的是现代文学,
博士后才是正宗的民俗学。

我在硕士期间以及硕士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是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而且被该会主席黄树森先生钦定为广东省第五代批评家的领军人物。
我凭着硕士期间的一本《点评金庸》,在现代文学界的金学领域夺得了一个不错的位置,金庸本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还在不同的演讲场合引述“施爱东先生认为”。
我参加过史学界的两次会议,我所提交的论文只为民俗学赢得过尊重,从未被人看轻过。
正是因为在史学界的会议,我才有幸被《清华大学学报》和《文史哲》相中,并受邀把论文发表在这两份杂志上的。

我以前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列画过我的收入曲线。
我早在16年前,工资收入就是现在的两倍,我当时在一家全国知名的文化公司兼了一份小职,做总经理助理,月薪近万,在中国邮票界也早已小有名气。
这一点,在一个很偶然的邮票界大佬和民俗学大佬们齐集在桂林的会议上,已经为刘魁立贺学君叶涛陈泳超刘宗迪等人所了解。
中山大学的人对我这段“兼职”的历史就更知情了。

之所以没有跳出民俗学圈,
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来领这份微薄的工资,
是因为我热爱民间文化研究,
我认定这个领域有很高的含金量,所以一直在这里淘金。
而不是如金文兄此前说的,把我也列入“干不了别的行当,只好在民俗学界混饭吃”的人。

别人是不是混我不清楚,
我不是。

至少在我周围,像我一样在别的行当风声水起,却对民俗学不弃不离的,大有人在。
比我做得更好得多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例子我就不举了,
省得举漏了得罪人。
我只举我自己,别人谁也不好说我。
充其量只能说我自恋。

.

TOP

引用: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22 22:46 发表
为了这小妮子爱看热闹的毛病,我只好拼出老命与她施师叔叮当了!
学术讨论不分辈份,不对个人,但求理也。
热闹是指参与的范围与深度,犀利不等于刻薄。
既是学术讨论,还是应该限定在学术范围之内。
这既包括内容,也当然包括形式。
概括式的批评,如“・・・成癖”、“一向・・・”,或是涉及个人能力的假设与否定,
均于讨论无益,还是尽力避免为好。
这一点绝不能拿鲁迅的杂文做榜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3 10:28 发表
之所以没有跳出民俗学圈,
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来领这份微薄的工资,
是因为我热爱民间文化研究,
我认定这个领域有很高的含金量,所以一直在这里淘金。
・・・
别人是不是混我不清楚,
我不是。
爱东老师在民俗学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相信金文老师是这么想,其他民俗学同仁也都一样。
在很多问题上,你是一个示范,是后进努力的一个标杆。

金文老师是性情中人,等着和你“打仗”等得有些不耐烦,
这才使出“请将不如激将”之法的。
形式上确实有值得反思,值得我们大家今后应该注意的地方,
但心情也是为了民俗学的发展,这一点和爱东老师是一样一样的。

对了,我有一个问题,
这个空气动力学,它理解问题的方法,有没有什么是值得人文学科,特别是民俗学参考的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