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1-11-21 10:46 发表
雪南社长关于推进学术社团发展的建议转载如下:
一、组建学术小组,定期制定学习计划,请老师举办培训讲座,学习写学术论文,交由指导老师修改,亦可以让学术小组与我社毕业的未毕业的学长,学姐给予指导和支持 ...
学生以为长大的学习小组完全可以纳入论坛读书会,潍坊会议上志愿者团队就每个成员学术发展的问题曾讨论到凌晨三点多,其实发现不仅是本科生学术修炼不够,就是硕士博士也不一定有很好的学研习惯。因此我们发起了学术交流会,在原有读书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民俗学学研道路上的一些先天缺陷,这其实跟非遗的保护与研究是一致的。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术实践”的具体操作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集中谈一下长大非遗社(非遗社)和民俗学网志愿者(cfngroup)联合学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讲如何操作。
一、基于情感共同体的相关性。加入社团和加入论坛最初都是情感促发,如果没有一腔热情,老师花太多口舌也无济于事。据说今年非遗社的招新不错,我想既然大家有想法有兴趣,就有可能成为情感共同体。最初志愿者团队也是一帮老师和博士在这里经营,但是后来更多青年学生加入进来,而且通过不断交流加强了情感认同。长大非遗社和cfngroup到目前为止都已经完成了情感共同体的建构,这是所有人的幸运,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我们都共同珍惜它。耿羽一直在坚持说要把情感的力量化作学术的力量,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逻辑问题。也就是个体在一个所谓的共同体中怎样实现和体现自己价值的问题。以前成立团队我们似乎都觉得每个人是在奉献,其实不然,团队所表现出智慧不一定是每个人智慧的总和,因为需要精英主导,但个人在团队中所获得的智慧一定是大于这个“智慧表象”,无论你是主导者还是顺从者,给你提供能量的都是这个团队和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而认同你也是这个团队和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无形中实际上增加了你的“价值”(个体和社会双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