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耿羽 于 2010-10-22 19:59 发表
本来是单纯想挑一场就跑,但最后恋战多时,无奈变成了舌战众大佬~看来是失道寡助。
谢谢各位让我明白辩论就是不断列举材料,以量压倒质,政府欺骗民众之事有很多,尽可全部贴完,即可以证实代替证伪,天鹅啥色?你 ...
习习大哥这么快就收兵了?
不过战得潇洒,战得犀利,便足矣~!
最近复习政治,一直在思考认识的两次飞越,其中一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底何为感性,何为理性,这里面质的差异在哪里?有没有量的限度?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物时,到底要认识到那个阶段才算理性?还是说理性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如果是一个过程,那一半理性,一半感性算不算理性?谁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性,有没有百分之两百的理性?……头都晕了
按照我们理解,感觉民众的思维方式总是很感性的哦,他们游行居然还砸玻璃!他们没学经济学,不懂政治,甚至不知道钓鱼岛在哪里,他们哪里来的理性认识呢?所以大多数民众应该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了?但是,没有民众,这个世界还剩下什么呢?难道剩下的全是理性认识的人,这个世界就和谐了?
写论文我们可以自己限定在一个可控的语境里面,找材料去证明,让别人无懈可击。但是针对国际关系这个大的不能再大的语境,我们能有几人能弄清楚?在这样一场论辩中谁没有主观立场,谁都有!所以立场不同,思考的方式全然不同,我不敢说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但是每个人肯定都在自圆其说。而且我们所能积累的关于国际经济贸易政治历史的材料,相对于哪些深谙于此道的国际关系学家来说,少的真是可怜。而国际关系学家的观点是否有真的能让我们每一个人接受呢?他们没有立场吗?
民众,一般知识分子,媒体,民俗学者,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学家,谁做到了百分之百的理性认识?如果还是按照卡尔马克思的观点,认识指导实践,那谁的实践更有价值?
如果是民俗学者,大家宁愿相信民众也不愿相信政治家,宁愿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政客。民众立场是我们永恒的价值立场。
如果民众上了政客的当,我也宁愿相信民众,因为我知道,国家是属于这个国界内所有民众的,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客永远无法一直“欺骗”民众(这种情况存在于当二者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而我们所说的种种国际争端,很有可能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民众愿意上这个当。
晚清的社会不同于现在,所以大家也大可不必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但是这也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对政府的警惕,因为民众创造了当今之中国,而政客们可能也在为着某种“非法利益”而欺骗民众。爱这个国家,当爱她的政府,爱这个国家,定当监督她的政府,甚至“批判”她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