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4小组研讨

心得

学习心得
常言文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之前的文学课程学习中我体味到文学是生活的艺术,但在民间文学的课程学习中体味到文学是活的生活的艺术。
通过为期四十多天的小组学习,我对武汉的婚礼习俗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在小组分工中我负责资料搜集这一任务,刚开始着手是带着期待和喜悦,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却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无论是为实地调查的同学确定地点和路线还是进行系统的资料采集都会有诸多的阻力:一是由于我们缺乏实地考察经验,诸多大型的婚庆公司对我们的访问采取了置之不理的傲慢态度导致第一阶段的资料地点确定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我们将范围限定在武汉,于是十分切合主题的论文、著作以及民间故事等材料相对较少,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搜罗的故事来看,湖北其他地区相关的民间故事较多,于是我们组将其作为拓展资料纳入小组资料收集范围之内;三是由于个人对于武汉当地有诸多不了解之处,在确定地点访问武汉当地老人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
尽管有如上诸多难题,但在小组的合作与扶持之下都得到来了妥善的解决。在为期四十几天的小组学习中,我认识到婚礼作为人与人结合的一个重要仪式,从古至今久都备受重视,从古代要求门当户对,到如今的“闪婚”、“裸婚”,无论是在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男女尤其是女性十分看重的仪式。但婚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会受到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纵观婚礼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得不说婚礼无论是从筹备还是从仪式上都在不同程度的简化。从收集到的民间故事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婚礼习俗有“三媒六聘”的说法,而土家族更是有“哭十姊妹”的习俗,但在经济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三媒六聘”在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许多传统的习俗也在渐渐消失。
另一方面,从民间故事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察觉出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和传统的女性形象相差较大;故事中的婚姻较多都是对现实的陈规旧俗的反抗。如《三媒六证闹洞房》这个故事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就一反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教,向人们展示了一位开朗活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蕙质兰心的女性形象,同时她拥有自主择婿的权利,这是古代乃至近现代女性一直都未曾得到,一直追寻的权利,体现了极大的自由权。而另一个故事《土地菩萨主婚》则是对女子不得改嫁,男子不得续娶这一陈规陋俗的反抗。鲁迅先生曾在《我之节烈观》中以十分尖锐讽刺的笔调来批判封建陈规对于女性的迫害,而《土地菩萨主婚》这一故事则以不可逆的天神的力量来实现对陈规的突破,符合民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人们思想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开明。
通过对婚礼形式相关资料的搜集,我还发现如今的婚礼盛行攀比之风和铺张浪费之风。婚礼作为一个结婚的形式,除了将两人的配偶关系广而告之之外,还是展示一个家庭经济实力乃至社会地位的形式。物质生活殷实,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婚礼的排场自然是极大,从一些论文资料对酒店婚礼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我个人认为,婚礼不过是一个形式,在讲究排场之余还是要注意节俭,无论怎样的繁华终将归于平静,生活终究是在茶米油盐中缓缓而过。

TOP

民间文学调查心得

心得总结
杨欢
2015213637
通过民间文学的小组学习,首先我想要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对论坛版主的赞赏,对于我的组长余晗以及学习搭档杨春玲的谢意。如果没有你们的用心与包容,我想我也不会有这样一场学习之旅。
民间文学第四小组,我们以婚俗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走访、访谈、调查问卷、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地了解并且探索了武汉婚礼习俗。我在小组中的分工是与杨春玲同学一起确定考察地点,查找资料。
在查找资料的板块,我以CNKI知网上面的优秀硕博士论文、人民日报为资料库,查阅了与“武汉婚俗文化”有关的文章以及新闻记录,发现婚俗包括了比较多的板块:不仅有礼仪方面的讲究,还有酒宴的摆设,婚礼用品的需要。我们研究范围定位在武汉地区,搭档杨春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即研究荆楚文化中的婚俗文化。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不一样;民间形容婚俗文化的俗语、俚语比比皆是。   
比如,揭示婚俗的成语:
【红丝暗系】: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红叶题诗】: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红叶之题】:红叶上题的诗。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
又比如,形容婚俗的诗歌: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先秦·佚名《鸳鸯》
还有一些俗语:
好姻缘棍棒打不散。
大官不要钱,不如早归田;小官不索钱,儿女无姻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这些文化积淀从古流传至今,或者从近代开始就影响着一代代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翻阅资料,集体婚姻作为一种婚礼形式也是格外引人注目的。比如人民日报刊载过一篇报道:二十二日下午,武汉市二百四十二对青年在武汉体育馆举行了一次文明、俭朴、热闹的集体婚礼,使四千多位来宾耳目一新,交口赞誉: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好得很!这次大型集体婚礼是由市总工会、市农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十单位联合举办的。二百四十二对新婚夫妇中,党、团员占了百分之八十,还有不少的人是先进生产(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还有一些青年冲破了阻力,说服了家长,也来参加集体婚礼。他们有的退掉了彩礼,有的辞去了酒席。省、市领导同志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婚礼,并致热烈祝贺。
这些鲜活的例证,向我展示了婚礼习俗的鲜活的生命力,也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实地考察方面,我们小组的组员非常踏实地做了实地走访,录音,采访,调查问卷等等一系列事情。我很荣幸能够和这么赞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
最后,通过这一次小组合作,我对于武汉婚礼习俗文化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相信这些知识或者常识会让我们组的每一位小伙伴都变得更好。由衷感谢这一次学习机会。

TOP

调研工作的分工明确,保证了合作的效率。中国向来倡导在合作中求共进,此次团队合作就让我深有体会。小组成员对我所制定的计划的支持与他们超高的执行力度是我们此次调查活动成功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此次调研学习,我对武汉的婚礼习俗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前一直觉得小小的婚礼习俗,即使每个地方各有差异,也不会太大。结果却发现小小的差距背后展现的地域文化却是十分深厚,每一步、每一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体现着荆楚文化独有的魅力。

TOP

调研心得

民间文学课程调研心得
韩馥阳 2015213774
    本学期民间文学课程中,我在小组调研中的主要任务是转录录音,伴随着学期接近尾声,小组调研进入收尾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过程,此次小组调研给我带来诸多收获,以下将从小组合作、调研内容、调研方法、具体工作经验四个方面进行心得总结。
    首先,在小组合作方面,我非常荣幸能够和七位优秀的伙伴组成团队,大家在调研工作中的优秀表现给我很大感触,组长在学期初就将详细的调查计划发布到小组群中,使我很早就对大致的工作进度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接下来大家按照流程展开调研工作,两位查阅资料同学不辞辛苦,各方搜集相关资料,其内容之丰、范围之广,不仅使我对课题有了深度把握,也获知了许多关于武汉的鲜为人知的民俗传统和旅游去处;此后四位实地调研的同学与受访者积极沟通,听到她们带回来的对话录音,我对于调查采访时的问题选择、表达方式,以及与对方拉近距离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信这些宝贵经验今后也会对我有所帮助。现在所有工作已近尾声,还是要再对各位伙伴说一声感谢,良好的合作氛围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创造,感谢各位成员在前期为我的工作提供便利,包容我的缺失,感谢大家在一整个学期的合作过程中使我对团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在调研内容上,我借此次课程作业机会了解了很多与武汉民俗有关的知识,并在一些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中获得新鲜感,这种一边工作学习一边享受其中的调研活动,使我在严谨踏实而又轻松惬意的小组氛围中逐渐深入,对民间文学这门学科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前我只知道华师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民间文学硕士点的高校,以此为骄傲,但真正投入到调研过程中,跟随小组成员的进度一起体验、一起领悟,才真正逐渐认识到民间文学的魅力所在,一个学期的课程毕竟是短暂的,今后我也会以此为契机,带着对民间文学的好奇、兴趣多做了解、多作支持。
调研方法方面,非常感谢此次课程中能得到这样的试炼机会,合作完成一次小组调研,虽然之前也有过小组合作的经历,但是大都时间短、任务急,很少像本学期民间文学课程这样,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共同体验搜集资料、实地调研、采访录音、汇总资料、转述录音、整理报告的过程,完成这学期的工作任务之后,我的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今后的调研活动中也会珍惜经验,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铭记于心并不断发展。
最后,我的个人工作录音转录中,前些日子已全部完成,由于本人工作上的疏忽,完成效率、转录质量上仍有很大问题,感谢小组成员的包容,感谢大家的前期工作,辛苦了。在两个阶段中,我发现录音转录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操作,由于受访者与转录者在方言特色、个人发音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有各种障碍,这一学期的课程作业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大家将来在更多的科研活动、调查采访中,也可能会尝试录音转录工作,接下来,我会把两次录音转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搜索相关资料获得的经验略作总结,为大家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工作需要提供一点借鉴。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调研过程中的心得,更多经验、收获难以言表,收藏于心,再次感谢各位的合作与帮助!

TOP

家乡故事《梁祝相送下山来》越剧版歌词

祝英台: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祝英台: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的樵夫把柴担。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艰难。
祝英台:梁兄啊!他为何人把柴担?你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他为妻儿把柴担,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过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凤凰山上百花开,
梁山伯:缺少芍药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归。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难。
梁山伯: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
祝英台: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心: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九: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见二鹅来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祝英台:你不见雌鹅她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
梁山伯:既然我是呆头鹅,从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条独木桥,
祝英台:我心又慌胆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过桥去,
祝英台:你与我好一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伴唱: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梁山伯: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放大胆子莫惊慌,愚兄打犬你过庄。
祝英台: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浅不关紧,你我赶路最要紧。
祝英台: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汉,你为何将我比女人?
梁山伯:离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观音堂。观音堂,观音堂,送子观音坐上方。
祝英台:观音大士媒来做,我与你梁兄来拜堂。
梁山伯: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
伴唱:离了古庙往前走,
银心:但见过来一头牛。
四九:牧童骑在牛背上,
银心:唱起山歌解忧愁。
祝英台:只可惜对牛弾琴牛不懂,可叹你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非是愚兄动了火,谁叫你比来比去比着我!
祝英台:请梁兄你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
祝英台:多承你梁兄情义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梁山伯:与贤弟草桥结拜情义深,让愚兄再送你到长亭。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祝英台:你我鸿雁两分开,
梁山伯:问贤弟你还有何事来交代?
祝英台:我临别想你问一句话,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为何来?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替你来做大媒。
梁山伯:贤弟替我来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爱?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几岁?
祝英台:她是与我同年乃是双胞胎。
梁山伯:九妹与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嘱我选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约你七巧之期我家来,
伴唱:临别依依难分开。心中想说千句话,万望你梁兄早点来。

TOP

家乡故事《梁祝相送下山来》介绍

《本衷册书》之《梁祝志》、《宣室志》记载:英台,祝氏儿游学红罗书院,与梁山伯者同肆业,儿男共室久择情之,私结三年外而不宣。文才,马氏宗人。屋英台之竹马。晓情权归,而英台不顾。载三绝决。马氏愤然怒告乡邻。梁祝叻栗,祝假歉而出,绝杀马氏秘钭瞑登号呦。吏姆溽耵其罪,难甄焉,层层殇叠。皇之威动。洚罪铢毁宫首为马氏殉。葬之马氏之途。凡祀者忍踏唾千年。当朝广告,万人皆知曰:婚配焉,男女也。梁祝逆论而行,天之大不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