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会员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长江大学文学院非遗社第三届全体会员,向在座的参加2010年年会的老师、嘉宾和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我们不必感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冬天也有美丽的青春,冬天也有热情似火的非遗激情!下面,我简要地向大家汇报今年非遗社的主要工作,并谈谈未来工作的一些打算。
一、平稳交接,活动出新:2010年的主要成绩
2009年年会在2010年元旦前一天圆满落幕,产生了新一届非遗社成员,我荣幸接任第三届非遗社社长。
我们安排了三个团队的寒假家乡非遗大调查,算是第二届老会员们送给我们新一届童鞋们最尊贵的礼物,由此,拉开了新一届非遗社工作顺利而美好的序幕!
寒假归来,新人登场。
3月17日,第一届家乡美食文化节点亮了新学年的曙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拿出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在学堂里上演了一次食品文化的大作。在那里,我们彼此基本了解各种食品的制作技艺,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3月27日,寒假家乡大调查和换届大会在文理学院举行。非遗社团共同感受了家乡调查的乐趣,关注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段故事,一个传说,一首曲子……美丽的义虎故事,厚道的土家人,还有那颇具特色的马山民歌。
刚刚任职的第一天,10·24英雄林植树仪式,在艺术学院,我们又谱写了三棵生命之树的赞歌。
4月5日祭拜英雄。
4月下旬,社员大会,介绍了学期工作情况。社员大会的人数固然不多,这也是整个社团下学期的普遍情况。在大会上,我们拟定组织春游等活动,只是后来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得不推掉了。
5月1日,我们组织部分会员开展古城寻宝活动,这也是我们暑假调查的热身工作。因为我们从未直接参与调查,需要汲取经验。古城寻宝是对荆州古城的历史、传说、现状以及希望展开的民间采风,规模不大,但是很有意义。
5月8日,非遗进高校、面向全校学生的实践活动——剪纸兴趣培训班正式开课,共有6个学时。在学员的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此项活动得到文学院团总支的大力支持,取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5月27日,我们闪电式的组织了第一次大型非遗进高校展演晚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马山民歌专场展演晚会”。校团委的直接扶持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知道,这场晚会让很多观众郁闷,闷在听不懂。不过,作为原生态的民歌,听不懂才说明它的原生态价值。
6月12日,第二届荆州非遗论坛成功举办。针对大学生与非遗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
暑假是一个大的丰收时刻。
7月10-15日,十堰市房县民间文化调查小组在大山深处偶遇北大的21名师生,结下了深深地情谊。
7月13-20日,恩施州利川市端公调查小组,深度调查学习了土家族巫师传统习俗。
7月21-23日,参加上海第八届俗文学与民间文学研讨会,民俗学考研学子向民俗学界导师学习了很好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正式走上了全国性高端学术平台,自我组织,自我评述,真正实现了第一次与学术的良好结缘。
7月25-31日,参加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电子设计大赛,捧奖而归,赢得了非遗社第一个国家级奖项。
8月 1- 7日,孝感市汉川善书调查小组,在洪水与酷暑中完成文化传播重任,调查取得意想不到的大收获。
9月,新学期开始。由于第一个月假日较多,正式开始行动始于国庆后。
9月16—17日社团招新。
27日召开社员大会。
10月15日,民间工艺的学习和调查正式开始,同时,每周一晚的学术例会如期开展了10次,在“我说我家乡”的学术交流会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其实此例会之目的,是为加强90后大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引导他们走进家乡文化的调查和保护中去。
10月底,非遗社申报的“荆州传统工艺的调查与开发研究”成功获批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成为我们社团第一个国家级社会实践项目。
11月13日,我们开展了一天的恩施文化展示,引起了恩施及其他地方的同学的关注。
11月20—24日,前两任社长苏长鸿、刘慧两名学子荣幸获得中国民俗学会的破格培养,以大学本科生的身份被吸收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这也是我国国家级学会第一次吸收大学本科生入会的先例。在如此崇高的学术荣誉之下,2名学子还应邀参加了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年会,受到中国民俗学会的全额资助,以实质性地奖掖民俗学青年后生,为中国民俗学的未来掊土建基,这是我们非遗社团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长大非遗社团与中国民俗学界缔结深厚情谊的历史见证,为本年度非遗社工作写下了最为珍贵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学术艰难、会员隔膜:2010年的经验与不足
总体来说,成绩不少,问题很多。
1、活动空间局限。
我们的活动大多数是在校外,对于学校来说,影响很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之所以有很多学生对我们非遗社不了解,就在于我们的社会性活动在校园内的宣传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民俗学就其本身就在于民间的社会性,所以走出学校参与调查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原则,保护非遗必须走进民间。这一点不为很多人所理解。尽管我们在各个高校、民俗学界影响很大,对于我们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深造很有意义,然而,就学生社团而言,它必须遵循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理论知识匮乏。08级的干部和会员们没有接受正规的理论教育,学科知识缺乏。调查经验也没有,接班之时一无所知。这是衔接和理论培养的问题。前期的学术交流会对于理论的学习很有意义。同时,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的前奏,对于调查经验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继承上一届的成果多。例如马山民歌晚会,前两届的调查为我们的活动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届计算机电子设计大赛,还有上海、山西会议。
4、组织协调不善。很大程度上,非遗社的组织实施显得很困难,从会员的发动到活动组织,总感觉是几个人在做。这是一个社团,不是一个人乃至几个人的小天地。看似马山民歌晚会的组织没有问题,但是之前的准备工作问题很大。内部分工不明确,很多事情都是社长一人干,或者是三人小组。部门的职责没有尽到。
5、宣传不到位。这就有赖于我们的活动空间。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自身的宣传。学校的学生并不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结果也没有向学生宣传解读。没有一次象征性的介绍,比如马山民歌,大家并不知道什么是马山民歌,连它所产生的地方都不知道。学生不懂我们非遗学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成果无法得到较好的展示。
6、会员管理不到位。学社的活动、工作基本上仅限于干部,很少与会员通知。所以会员的参与机会很少,尤其集中在这个学期。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会员的抱怨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活动的开展本身是为了很多目的,但其中一条,就学生社团而言,会员的参与是关键。
7、高校联系缺乏。08级的干部和会员们与全国高校的联系甚少,这与论坛的建设不力有很大的关系。
8、换届衔接不充分。很多文字工作没有到位使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没有经历哪有开展。两届的接力棒必须合理传递才能带动社团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品牌、激活会员:2011年的规划与展望
规划是一年又一年的,2011的非遗社将会是另一片新的天空。
1 强化非遗品牌,有序开展活动:
非遗社经过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三大品牌:一是家乡非遗大调查;二是非遗进高校活动;三是非遗社年会。这些品牌,依托中国民俗学网民俗学论坛的长江大学版块,已经具有了丰富的资料积累和经验教训,只要有序开展,,就能够稳步推进非遗社的工作。这里,必须强调两点的是,一要充分发动每一名会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进来;二要坚持做好中国民俗学网民俗学论坛长江大学版块,这是我们社团吸收中国民俗学界智慧与支持的网络平台,也是我们积累经验、提高凝聚力、扩大影响的最佳平台,必须以坚守使命的崇高理想去做好这个平台;
2 推进社团改革,激活会员热情:
本年度学社已经实施了一项重大的社团改革,即将原来的工作会议改革为一周一次的学术例会。这种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不仅推动了会员干部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加理论知识学习等,而且提高了社团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提高了社会会议时间的理论价值。今后的改革方向是学术例会将扩大到每位会员,让社团以学术例会的方式凝聚起来,其远景是非常乐观的。
另一个改革是建设学校周边社区的非遗大调查,让会员们在学校期间有充分的较好的条件去开展非遗调查。目前,我们正在加紧与邻近的方便开展调查的公安县和江陵县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计划明年正式建设好这两个地区的非遗社“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基地”,使每一位会员都参与进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大幅度的具有实质性突破的社团改革,必将极大地激活富有青春气息和浪漫想象的广大会员污染 活力,为我们迎来非遗社团发展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