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西童话影视化影响
众所周知,西方童话影视化工作一直是非常出色的,在电影发展的初期阶段,好莱坞的电影创作人员已经开始对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并拍摄成电影,时至今日仍然乐此不疲,无论是好莱坞改编的真人电影,还是迪士尼制作的脍炙人口的卡通电影,都非常好地将西方传统童话故事搬上了银屏,重现、创造出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得以让更多地人认识和了解,由此将自己文化的童话故事推广到全世界范围。
较为著名的西方童话电影有《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美女与野兽》、《阿拉丁》、《人鱼公主》等等,实际上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童话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细节修改,在符合儿童观看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由于电影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成立较晚,本土童话故事乏善可陈,于是其童话改编电影的视角并不局限于一国一地,在背景上更是在不同的地域之间不断地跳跃选取,充满了异国情调。而从纵向上来看,即便是相同的经典童话,好莱坞的电影人仍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电影故事不断进行重构与改编,提出了全新经典童话故事的电影改编方式,从而使得这些影片能够让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具体表现在情节的进一步简化、与时俱进的动画主题、对配角形象进行重点塑造等。因为这些创新的策略,使得西方的传统童话故事得以在不断地翻拍之中融入新的观念和时代风气,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童话电影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完整的商业产业链。以迪士尼为例,在拍摄众多童话卡通电影以后,通过打造主题乐园以及贩卖相关商品,成功将传统童话故事变现,并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挖掘传统童话故事当中,即便是西方电影工业,也拍摄过不止一部中国传统故事的卡通电影,而反观中国国内相关影视作品却寥寥无几,实在是一大遗憾。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也兴起过一阵改编童话故事为电影的风潮,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运用包括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在内的多种独绝特色的艺术形式改编童话电影,尤其是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动画片,就连西方观众和同行也为之赞扬,由此成功地将许多传统童话故事呈现给国内海外的观众,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童话电影完全不同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道路。但是,受制于当时动荡的文化政治环境,中国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工业产链,也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创作改编制度,加之以中国传统童话发展薄弱的缘故,这一盛景并没有得以延续下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得以接触的依然是《大闹天宫》、《天书奇谈》之类的动画电影。就在国内童话改编电影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西方童话电影带着早已发展完善的体系闯进了中国,随即可以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中国本土的童话电影。中国传统的童话电影由此受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以后以郑渊洁为代表的一批人致力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童话影视作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依然无法撼动这种固化的格局。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是基于中国传统童话故事的固有弱势的,而这一弱势也反过来加剧中国童话改编影视化的困难,恶性循环,使得局面更加不利。
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西方童话影视作品较之以中国童话影视作品更加脍炙人口和深入人心,也是并非不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