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40课堂第6小组讨论帖

关于董永传说

董永传说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历代的典籍中,记载东台西溪"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内容数不胜数,并多有发展演变。董永行孝的动人故事被编入很多戏曲中,较早的为明代传奇剧《织锦记》,最有名的是黄梅戏《天仙配》。

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将黄梅戏《天仙配》剧本进行了改编。戏中塑造了老实憨厚的董永、善良美丽的七仙女、相互帮助的仙女姐妹、刁钻刻薄的傅员外、无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动形象,再加上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黄梅调,无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特别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出色表演,让"董永遇仙"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七仙女"艺术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间,董永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俗文学(如说唱、戏曲)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出现了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广远的作品。

TOP

董永传说的传承价值

董永传说的传承价值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董永传说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传承久远,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该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具有了向爱情故事演变的趋势,但主题和"母体"并没有大的变化。

由于民众情感的渗透和口碑的附会,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留下相沿而成的风俗及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民间还织造"合婚布";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一月初十均举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即记载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多地流传、不断附会的"滚雪球"现象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董永传说蕴含的历史、文学资料对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董永传说的教化功能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TOP

调查大纲

民间文学调查大纲
——民间文学240课堂第六小组
调查主题:董永传说
调查人员:乔小华 程璞 邵婷婷 王慧
一、调查目标
通过对董永传说的深度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广为流传的传说,了解传说的演变历史、传播、传承方式,以及现状,并且找出我们今天传承与保护其他珍贵的民间传说值得借鉴的方式。
二、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问卷,实体问卷面向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孝感当地的群众,和孝感以外的地方,以武汉为例。还有一种是网络问卷,网络问卷通过小组成员在网络上进行调查,面向的主要是全国各地网民。
2、街头走访
董永传说版本众多,且被各地争夺,因孝感市是董永传说责任保护地,所以我们将调查地点定在湖北省孝感市。在孝感实地调查有三种方式,一是问卷调查,二是口头采访(有条件会录音或摄像),三是拍摄与董永传说有关的物件照片。
三、调查地域
1、武汉市
2、孝感市
四、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11月17、18日设计问卷,准备简洁、启发性高的口头采访问题
11月19日组长审核问卷,整理口头采访的问题。
2、实施阶段:11月20日,发放问卷,所有成员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开始调查
             11月22日,部分成员前往孝感市进行实地调查
3、总结阶段:11月27日,成员提交口头采访总结
11月28日,收集问卷,进行问卷总结
五、孝感市调查注意事项
1、四人分为两组进行活动。活动范围为孝感市市中心,主要地区为:董永公园,长征南路,槐荫大道,环城路。
2、四人随时保持联系,每组至少有一人手机有地图功能。

附:一、口头调查主要问题:
1、        请问您了解董永传说吗?能简要地说一下吗?
2、        您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3、        您认为自己对董永传说的了解比对其他民间传说的了解更多吗?
4、        请问您是从哪些渠道了解民间传说的呢?

在董永公园对相关人士进行深入访谈,主要是了解孝感当地董永传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孝感当地董永传说的保护现状。以及对江苏丹阳成功将董永传说申遗的看法。(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等多地争夺后,丹阳终于以“扩展名录”的形式申报成功。)

二、调查问卷
关于董永传说的调查问卷
感谢您拨冗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民间文学调查小组,对董永传说的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将会对您问卷内容进行保密。
1.您的年龄:B、18~23岁  C、24~35岁   D、36~50岁   D、其他      
2.您来自:A、湖北 B、江苏 C、河南 D、山西 E、其他
3.您的职业:A、学生   B、教师  C、公司职员   D、工人  E、其他         
4.您的学历:A、高中以下   B、高中   C、中专   D、大专   E、本科   F、本科以上
5.您了解董永传说吗?是从什么途径知道这个传说的:
   A、长辈讲述 B、老师传授 C、自己阅读 D、电视、网络等媒体E、不太了解
6.您知道湖北省跟董永传说有关的地名吗?
A、        随州市 B、天门市 C、孝感市 D、荆州市 
7.提到董永,您最先想到的是:A、鹿车载父 B、卖身葬父 C、天女助人(适嫁还债)
D、        其他                。
8.您了解与董永孝行有关的民间习俗吗?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与其孝行有关的民间习俗。  
      A 节俗中的敬老     B 丧俗中的守孝  C  以上两项都是
9.. 您认为以下的选项中那些和董永的传说有关(可多选):
      A、《织锦记》   B、《天仙配》   C、《天河配》   D、《天女散花》
10.据您了解,您认为我国目前对民间传说的保护做得怎么样?
A、一直做得很好。
B、之前做得不够,近几年国家通过调整传统节日的假期扩大了传统文化影响力。
C、韩国都将属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遗了,我们做了什么?
11.您认为保护和传承董永传说有意义吗?
      A 、有,董永传说蕴含的历史、文学资料对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其教化功能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没什么实在的意义。
      C、您的看法:                                                            。
再次感谢您参与我们问卷调查!祝好。

三、网络问卷
http://www.sojump.com/jq/4078364.aspx

TOP

汉画像中的董永故事

汉代, 在牛郎织女神话流传的同时, 另一个神话, 即董永故事也开始在社会上很快传播开来; 汉代人不仅把董永故事刻绘在墓葬里, 记录在刘向的文章中; 汉代以降还相继出现在许多典籍里。

其一: 山东嘉祥武梁祠后壁的第二格为“ 董永侍父”的画面。“ 董永父坐在独轮车上, 手中持一根鸠杖, 独轮车士放着一陶罐。董永站在其父前面,身朝脚下竹筒, 回首朝其父。董永上空有一女子,肩生双翼、俯身朝下, 是前来帮助董永还债并和董
永结婚的七仙女。” 其二: 泰安大汶口汉墓前室西壁横额画像, 左边树木下一老者持鸠杖坐于辘车即独轮车) 上, 其上三个仙人降临, 右边田里一农夫锄禾。虽然画像旁题刻为“ 孝子赵苟”, 实际表现的却是“ 孝子董永”的故事。( 王建纬, 其三: 四川渠县蒲家湾无名阙刻画着坐在树下辘车上的董永之父。董永站在其父前,一手执锄,一手侍父饮食。渠县沈府君阙东阙, 也刻画有董永故事。上述画像中的主要人物均为董永, 重在表现其敬亲、事亲的孝道行为, 织女为次要人物。

TOP

文献中记载的董永故事

《太平御览》卷人事部孝感条下引刘向《孝子图》曰:“ 前汉董永, 千乘人, 少失母, 独养父, 父亡无以葬, 乃从人贷钱一万, 永谓主曰‘ 后若无钱还君, 当以身作奴’, 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 将往为奴, 于路逢一妇人, 求为永妻。永曰:‘ 今贫若是, 身复为奴, 何敢屈夫人之为妻。’ 妇人曰:‘ 愿为君妇, 不耻贫贱。’ 永遂将妇人至, 钱主曰:‘ 本言一人, 今何有二’ 永曰:‘ 言一得二,理何乖乎?’ 主问永曰:‘ 何能。’ 妻曰:‘ 能织耳。’ 主曰:‘ 为我织千匹绢, 即放尔夫妻。’ 是于索丝, 十日之内, 千匹绢足。主惊, 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 乃谓永曰:
‘ 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 天使我偿之, 今君事了, 不得久停。’ 语讫, 云霞四垂, 忽飞而去。”
东晋干宝《搜神记》曰:“ 汉董永, 千乘人少偏孤, 与父居, 肆力田亩, 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 乃自卖为奴, 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 与钱一万遗之。永行三年孝, 丧毕, 欲还主人, 供甚奴职, 道逢一妇人曰:
‘ 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 以钱与君矣。’ 永曰:‘ 蒙君之惠, 父丧收藏, 永虽小人, 必欲服勤致力, 以报厚德。’ 主曰:‘ 妇人何能?’ 永曰:‘ 能织。’ 主曰:‘ 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尺。’ 于是, 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 谓永曰:‘ 我, 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 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 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句道兴《搜神记》引刘向《孝子图》的董永故事, 与干宝的记述基本相同, 只是董永贷钱的数额前者是一万, 后者是十万。但句道兴描绘董永“ 家贫困苦, 至于农月, 与辘车推父于田头树荫下。与人客作, 供养不阙”的文字, 与泰安大汶口汉画中董永的画面符合。
《宋书礼乐志》载曹植《灵芝篇》说:“ 董永遭家贫, 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 佣作致甘肥,责( 债) 家填家门至, 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织机。”
清光绪八年湖北孝感的《孝感县志》在“人物篇” 记载:“ 董永, 青州千乘人, 今山东博兴县。早丧母, 汉灵帝中平中, 黄巾起, 渤海骚动, 永奉父来徙, 家贫, 永佣耕以养父, 没, 不能葬, 贷钱里富人裴氏, 约身为奴偿之, 既葬, 如裴氏为奴。道逢一妇人, 求为妻⋯ ⋯。南朝宋以故名其地曰孝昌。” 孝昌, 县名, 在今孝感市北部, 唐改名为孝感县。

TOP

湖北孝感

湖北孝感市是著名的历史又化名城,这里是楚文化和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出土的秦代竹简饮誉世界。这里, 诗仙李白曾酒隐安陆, 磋跄十年” 。这里,孝文化资源更是不同凡响。《二十四孝》中, 孝感有三杰: 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裳、孟宗哭竹生笋, 三大孝子故事和传说源自孝感。其中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的传说, 使这里获得了“孝感” 之名,也孕育出“董永与七仙女” 《天仙配》的美丽传说。关于董永的最著名的纪念点是孝感市董永公园。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城区, 它占地约75 百, 圆内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为主, 可以说是一个展示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主题公园。

TOP

山西万荣县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的小淮村,位于程山、夏县、运城、万荣四县交界处“ 楼王山”的西麓。根据当地村民的介绍:当年董永借钱、卖身葬父的财主“傅员外” 家就在小淮村相距7 0 多华里的夏县“傅家庄”村,而董永回家路上与织女天仙相遇的“ 石门桥” “槐荫坡” 和“ 土地庙” 等遗迹, 贝lj位于同属樱王山区的运城市三路里乡郭家岔村。
在小淮村西路南小巷村民董本林的家中, 有一块沙石质地刻有“ 董永故里” 四字的门匾石碑。这块石匾宽1 05 厘米, 高3 5 厘米, 厚10 厘米, 据介绍这块石匾是镶镌在小淮村西堡门上的原物, 后来为便利交通, 拆毁了堡门, 这块石匾就存放到村边董本林院中。
在小淮村村西门外还曾经建有一座高大气派、雄伟壮观的“ 董氏祠堂” , 但最后毁灭于战争。
距离小淮村北五六华里的下窑村, 有一座高约5 米、周长约7 0 余米、巍巍高耸的“ 董永墓” 。这一墓家虽然在过去的岁月里遭受到人为的破坏,但墓旁路边仍然遗弃着一块巨大的墓碑底座。

TOP

李缨倩

《董永事迹献疑》 王玉德

 董永故事的真实性还没完全搞清楚。初步的线索是:董永是东汉千乘郡(治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东北)人,流寓汝南(后世有董永墓),又迁徙到湖北孝感。
  
  董永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版本:
版本一:员外相助版。董仲舒随父亲到处经商,不料父亲患病,他们决定返回家乡。在返乡途中,骗子拐跑了他们的财物,父子俩相依为命,又走了几天,父亲病死在客栈。客栈老板欺穷,把董永的父亲扔到雪地。董永守在父亲遗体旁,孤苦伶仃,寒风刺骨,昼夜不寐,哭得气息奄奄。传说有个善良的员外听到董永的哭声,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就把董永接回家,为他父亲装殓入棺,送回老家安葬。这个版本是生活原型版、悲惨版,把最不幸的事情都加在了董永身上,激发了人们对董永的极大同情。

版本二:仙女相助版。《二十四孝》记载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事迹,说的是汉代董永的父亲去世,他没有钱安葬其父,就决定卖身为奴,贷一万钱葬父,此事感动了天仙,有一位仙女下凡,化作民女,帮他一夜织了300匹布,得以还债。这是一个递进式的改造版,见于《搜神记》,悲剧变成了喜剧。本来,在悲惨版中,故事已经结束,但人们不甘心就此罢休,总认为好人应当有好报,于是就有了仙女版。在老百姓看来,董永应当有后人,这才完美。其创作之功应当归于唐代僧人,他们为了人们喜好,又增加了新的情节。

版本三:美满生活版。考虑到人们对董永与仙女的离别不满意,为了让听说唱的人高兴,为了宣扬敬孝有好报,董永的故事就演变为:董永后来与仙女成了婚,过着幸福的生活,并一同升了天。可是,董永上了天,太不现实,听者仍然不满意。于是,有的版本把董永的故事世俗化,让他过着平民的幸福生活。这个版本主要见于戏剧创作。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黄梅戏《天仙配》就是取材于董永的故事,由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主演,其中的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脍炙人口,故事更加丰满,更加贴近生活。

版本四:子孙后代版。这个版本见于敦煌变文。在老百姓看来,董永应当有后人,这才完;
而董永的后人应当是名人,这才更完美,于是这个故事在演讲者的文本中又附会了名人董仲舒。中国历史上,应当有千万个董永,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从董永的故事,我们每个人不难体会到:孝是中华先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董永的故事尽管有许多疑点,但在塑造人们的伦理情操,满足人们的心愿,构建孝道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TOP

李缨倩

《董永传说研究述评》 黄霜

董永故里
(一)故里在山西运城万荣县
(二)故里在山东千乘
(三)故里在江苏东台
(四)故里在湖北孝感

最早记载董永遇仙传说的可靠文献
(一)三国时期曹植《灵芝篇》
(二)晋干宝《搜神记》
(三)西汉刘向《孝子传(图)》
(四)今存山东嘉祥县东汉武梁祠石刻画像

董永传说的流变
纪永贵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认为有三个转变,即:
1、从“孝感”模式到“情感”模式
2、从民间性到人民性
3、从民俗理想到艺术原则

TOP

李缨倩

《二十世纪以来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简述》 赵羽

  围绕董永传说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为历史人物董永的生平和故里进行考证,研究董永孝文化及其产业,从文学艺术角度对董永传说开展研究等方面。  

  董永故里之争,早在明清以来各地所编的地方志中就开始了。后来,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论文和论著特别多,相关论文有彭友《孝感县志与董永的传说》,吴崇恕、李守义《孝感“孝文化”中的“董永与七仙女”——“孝感是董永故里”的印证》;马光俭《董永的传说与博兴》,马光俭、李兆兴、邢长忠《董永故里在博兴》;何昌林《两千年来的董永故事》,闻毅先《“董永遇仙”传说与金坛》,孟繁仁《“董永故里”新探源》,施泽银、崔益云《西溪与董永、七仙女有关的地名传说》;扆晓红《万荣董永传说的实地考察》,董俊业《董永故里在万荣》(2012 年 10 月 16 日《黄河晨报》);车锡伦《东台地区董永传说考》,赵志毅《董永传说起源东台说质疑》;朱瑶《董永故事文物文献考述》,宋焕文《董永故事发生在西汉晚期》,高中尧《〈董永故事发生在西汉晚期〉质疑》,王玉德《董永事迹献疑》,周濯街《试论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在黄梅县的流传特征》等。相关论著主要有山东省博兴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董永论证会资料汇集》,董大中《董永新论》,薛德华《董永故里  东台市卷》,李建业、董金艳《董永与孝文化》,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等。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现代学者对董永遇仙传说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对民间口头传播的董永传说进行采录和改编
(二)对董永传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辑佚辨伪
(三)对董永传说的源流演变进行考证
(四)对董永传说相关文学作品艺术价值方面的研究

研究中的问题:董永戏是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民间戏曲是董永传说流传的重要载体,元、明以至近代,中国各地以董永遇仙为题材的传统剧目非常多。现阶段以董永传说为题材的中国传统戏曲作品的整理工作和基础研究还很不到位,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TOP

董永传说的流变

董永传说发生在汉代是学界一直公认的。最早在刘向的《孝子传》中所见,后代文献引用董永故事多称引自此书。但此书被人推断可能为后人假托刘向所撰。这时董永传说的情节平淡无味。汉代石刻画面是董永以鹿车载父供养的情节,并有羽衣女(仙女)凌空飞舞。汉末魏曹植《钟舞歌•灵芝篇》诗中也记述了这一故事:“董永遭家贫,父老则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织机。”这时还尚无“卖身葬父”的情节。南北朝时期,晋干宝的《搜神记》改写了这个故事,其中有的增加了董永“卖身葬父”的情节,有的记录则删除了“鹿车载父”的情节,还加入董永路逢仙女,仙女自嫁为永妻的情节。故事中董永“孝行”的重点,已由“生养”发展为“死葬”。   
唐代变文中,增加了很多细节描写。敦煌写本《董永变文》中出现了天仙织女与董永生子董仲、董仲到阿褥池边“寻母”的母题。众仙女到阿褥池边澡浴,董仲的母亲也在其中,孙宾善卜指示董永儿子其中穿紫衣的便是他生母,这一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神话色彩也愈加浓烈。
  到了宋元话本中,董永故事的情节有了更多的丰富和发展。遇仙女的地方已变成了槐树底下,为后来演变为《槐荫记》作了铺排,后面的寻母情节也由变文的三个仙女扩为七个,穿紫衣改为了穿黄衣,并将阿褥池也改为太白山,卜者也改成了道家的严君平。
  明清以来董永故事的戏曲、曲艺广泛流传,个别情节有所丰富和发展,其基本情节沿袭宋元话本故事。
  到了建国以后,删去了董仲寻母的情节,加强了夫妻二人生活的描写。戏曲高潮在“槐荫之别”,故事发展到此发生重大转折,由孝子故事正式转变为了一个爱情悲剧。到此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董永传说的面貌。
  唐芳明分析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转变:一为从“孝感”模式到“情感”模式。从政治、道德、审美的需要出发,董永传说从一个平淡直白的传说变成了情深意长的爱情故事,其模式从“孝感——遇仙——分别”变成了“情感(思凡)——遇仙——分别”的全新模式。二是人物形象发生了改变。故事中的七仙女和傅员外的形象随着时代发生了变转,形象也逐渐丰富起来。作者对两个改变的原因都作了分析。
纪永贵则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将董永传说的转变概括为三个,即:1、从“孝感模式”到“情感模式”。2、从民间性到人民性。3、从民俗理想到艺术原则。

TOP

关于调查结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来看,34%的被调查者是18~23岁的学生;28%为24~35岁,其中以工人阶层为主;24%为36~50岁,其中主要是退休人员;另外,很少一部分是小于18岁的学生。从被调查者的地区来看,高达62%的人来自湖北本地,其余则以来自河南为多数。而其中湖北当地的人对于董永传说的了解好于其他省市的人,尤其体现在选择与董永传说有关的地名这一问题上,其中很少有人不清楚。从被调查者的学历来看,38%为大学学历,这些人对于董永传说的了解也要明显好于其他学历的被调查者,他们的答案考虑的更为全面,准确率更高;除此之外,24%的人是高中以下或大专学历,少数为高中或中专学历。

TOP

关于调查结果

从了解董永传说的途径来看,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主要是通过听长辈的讲述来了解董永传说,另外,也有高达31%的被调查者是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上了解的,少数被调查者是通过自己阅读或老师传授,基本没有不太了解的人。这反映出了大部分人是小时候听长辈讲故事才第一次接触到董永传说,另有不少人是通过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对其进行了解。【第一次接触董永传说是天仙配和黄梅戏,看电视看来的。】

TOP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从对董永传说的了解程度上来看,首先是与董永传说有关的地名,6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孝感市,说明了他们对于这个传说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很多人跳过了这道问题,并没有选出答案,这明显反映了人们对于董永传说的了解可能更多地是体现在内容情节上,而不是地点,也说明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然后是提到董永最先想到的故事情节,4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天女助人,即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这充分体现出人们眼中的董永传说主要是讲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结果与上文提到的“高达31%的被调查者是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上了解的”相照应,因为目前有很多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所以大众的认知更多地是体现在这方面;此外,这也可以从与董永传说有关的歌曲这一问题上反映出来,因为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天仙配》,百分之百的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根据第七题,我们发现大家对于董永传说的把握并不局限于男女爱情方面,而对于董永的孝举大家也是有所了解和把握的,这说明大家对于董永传说的文化蕴含的把握并不仅仅在于爱情方面,而是已经提高到了涉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层面。

TOP

在调查中,得到从对董永传说的保护和传承上来看,80%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目前对其的保护做得不错,通过调整传统节日的假期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但还是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对此怀有质疑的态度,认为国外做得更好,我我们中国并没有真正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还有部分人认为保护和传承董永传说没有实在意义。那么这些数据也说明了我们在保护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时还是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没有做到真正让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此外很值得指出的是,在问卷中一部分孝感当地人也反映当地对于董永的过度消费比较反感,认为这样既没有真正的推动董永传说的继承,只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化的效益,因此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传承中国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