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大学非遗社团2011年会直播平台~~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回复 44# 的帖子

关于年会的策划组织,吾以为前期交流是关键!

TOP

回复 46# 的帖子

其实交流有很多种方式,一是很严肃的,会议式的交流;二是私下的但是带有身份偏差,如会长和副会长会员之间,或者学长与学弟学妹之间,也是很正式的。

我最希望的交流是一个团队中,大家没有身份偏差,也不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空间。  立足于问题富有默契的交流是最好。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想法,像朋友一样互相扶持一起解决问题。总之在坚持目的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客气委婉推脱和顾虑,增进信任和感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47# 的帖子

交流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依托网络平台和现代通讯设备,京城和江城依然能成功对话,屈子湖和未名湖同样没界限~

TOP

回复 47# 的帖子

交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困难,有时候有意无意的交流更能撞出智慧的火花。

TOP

回复 49# 的帖子

对对!其实当初社团的诞生也是因为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很多时候,爱情是在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而爱情火花的碰撞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在大学做的事情一定是充满智慧的,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有独特性的,是能够创造出新的生命的事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1-11-20 07:19 发表
年会的改革之一:
  要充分利用老会员和已毕业会员的资源,突破校园封闭性,深化重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加快社团的学术发展与社会协作性功能转型!
两个最现实的话题:考研与就业。作为已毕业的老会员,很乐意和学弟学妹们交流。

TOP

回复 50# 的帖子

大学,本科,是真正的自由国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姑且称之为理想吧。
步入社会,为了生存与发展,时间和空间都已受限,理想要么面临短暂搁浅,要么被迫放弃;
学术之路,要求的是专业、专一;
所以,在最美好的年龄里,最自由的环境中,90后的非遗童鞋们,做着做有意义的事情!

TOP

引用:
原帖由 闫丽 于 2011-11-20 09:00 发表
11-20:  非遗年会的组织、策划、内容、影响及其对策   
          (主持人:陈  月,闫  丽;嘉宾:刘  慧,谢  帅)
本次年会特色多样,形式丰富,打破了传统的交流,将会议设置为网络交流和现实娱乐两部分

  其 ...
真正的90后秀场!
西校区,比主校区更多活力!

TOP

回复 32# 的帖子

关于昨日的“非遗社团强化会员激活机制的问题与措施    ”与今日的“年会组织策划问题”:
会员参与干部会议:对于活动积极会员,可以参与日常活动的组织策划,一方面是壮大团队组织力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会员主人翁意识~

TOP

昨日话题:”非遗社团强化会员激活机制的问题与措施 “
辩论赛形式:针对部分有争议的话题,可以拿来辩一辩,议一议,在激烈的辩论中共同探讨。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讨论都像是在辩论~哈哈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11-20 13: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慧 于 2011-11-20 12:25 发表
昨日话题:”非遗社团强化会员激活机制的问题与措施 “
辩论赛形式:针对部分有争议的话题,可以拿来辩一辩,议一议,在激烈的辩论中共同探讨。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讨论都像是在辩论~哈哈
慧姐的这个提议很好,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可是都不能实现理想效果。下学期开始试试慧姐的提议

TOP

关于“非遗社团强化会员激活机制的问题与措施”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个社团干部都思考过,也试过多种措施,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所有的带有学术性的社团的发展都不是很乐观,一是由于学术本身的严谨性,我们不可能天天办晚会,演节目;二是,现在的大学生在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学会了在网上找资源,追求他们所谓的时尚和新潮,对于读书、做学问,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极其无聊和滑稽的事情,每每谈起学术,就会皱眉头,因为学术需要安静、耐得住寂寞和坚持。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期大学生所欠缺的。据我了解,大学中百分之七十多的学术性社团的发展都很艰巨,招不到会员,学生参与度低、学校不支持等问题。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办学生社团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没有人喜欢可以不办。这就使我考虑到了学生社团是不是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合大众口味,同时也考虑到,迎合社会需求后的社团还是不是原来的社团,它是否变质了呢?
今年,我们非遗社在团委注册会员达到五十人之上,这是一个突破,因为我进社团时,我们在团委注册的人数不满十人。可是经过与社员的交流,我的那一点点兴奋全被冻结了,因为大家对于非遗了解甚少,都是奔着剪纸来的,对于非遗知识根本就不感冒。。。。。。。这是我就想到继续办剪纸班,以剪纸为媒介,剪纸班为平台,向大家展示非遗,让所有剪纸班成员知道非遗俩字,在知道这俩字的基础上,了解其含义,进而关心自己家乡的非遗,喜欢非遗。
以上是一些事情的经过,我在此记录下来,是希望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地去把握。去实践。
至于措施,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不开学术例会,把理论知识放到网路平台上来,在论坛上开辟专区进行学术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实行交流式活动,每两周开一次会议,做到让每一个会员参与,所有干部参加组织。每个部门或者地区为一组,组织小游戏等调动积极性的活动,在前期主要是留住人心,之后在进行学术知识的学习,邀请指导老师做讲座,组建学术小组,做文章。
这一切都是本着自由的原则,开始我认为社团人越多力量越大,表示我们做的越好,可是实践表明,一个优秀的社团不是靠人多就行的,他需要的时一个精英团队的领导,志同道合,持之以恒,不管你人员的的多少都可以做出一番成绩。只要有人有收获,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枪多不一定是好事,拥有好枪才是好事。不然人员多,管理不过来势必会出现问题。
此外,我一直认为,我们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做事做人都有自己的原则,不再需要老师等去强迫了,天天被人逼着去做事,不开心,收获也不会很大。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喜欢就留下,不喜欢也没必要过分的强求。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11-20 13:51 编辑 ]

TOP

非遗年会的组织、策划、内容、影响及其对策
非遗年会本次的组织是有我一手策划,所有会员参与的。在初期我对你年会勾勒出了一个整体的概况,在与老师和社团干部的讨论下,制定出今天的策划书。其中的活动表演皆有社内干部负责,参与演出。可是参与热情不是很高,做事情喜欢拖,我不知道具体原因,总有这么一个感觉,非遗社是我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他们都是嘉宾或者客人,只是来看看而已,不远用自己那颗充满智慧和想法的脑袋去自己思考,做事情等着安排、分配,还没有学会主动地为社团考虑,主动提出建议。也许是我还没有完全放手的原因吧。
本次年会,参与人员会增加到三百人以上,大多数是大一的学生,其次就是一些学者,非遗社的成员们。对于年会报道,我们不想过度的宣传,不过有媒体来,我们一律欢迎。此外,网络直播组也已安排到位,鉴于西校区的无线网络比较慢,我们准备用五台电脑进行直播,网络与现实同步。

TOP

非遗社团推进学术社团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一、组建学术小组,定期制定学习计划,请老师举办培训讲讲座,学习写学术论文,交由指导老师修改,亦可以让学术小组与我社毕业的未毕业的学长,学姐建立联系,长期的保持交流,亦师亦友。
二、建立学术精英领导小组,为社团发展寻求资源,在活跃论坛,与论坛中专家、学者、精英们联系,得到他们的指导、支持与帮助。同时,这个小组也是一个纽带,把学者专家的提议等及时的传达给各位同学,提高整个社团的学术水平。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冰兰3 于 2011-11-19 19:41 发表
小玲子和颖姐说的对呀。嗯嗯。
?????你这句话,让我说啥好呢?????你平时比较沉默,但是你的想法也不少啊,不要小气喽,把想法跟大家伙儿分享一下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