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来看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权威论文

就像核武器本身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只是要看用的人了。

TOP

本来想转载一则新闻的,但是好像ZJY已经成了敏感词汇了。。。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

简单问题也有复杂的一面,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野。。。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
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
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欧盟年内19次通报中国大米制品涉非法转基因

自2012年开始,欧盟已经19次通过预警通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

尽管中国政府从未允许在境内主食作物领域进行转基因商业种植,但在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中,“非法转基因”却被屡次查获。

6月6日,欧盟发出《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通报》(下称“预警通报”),称在输欧大米制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而自2012年开始,欧盟已经19次通过预警通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

尽管转基因水稻在国内尚未批准商业化种植,但农业转基因技术专家表示“确有转基因水稻种子流出种植”,只是传播面积一直没有明确数据。而农业部虽然每年都会检查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管理和安全情况,但却从未公布过。

19次查获非法转基因

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每周发布的预警通报,今年以来,中国输欧米制品已经有19次被查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其中一次标明是含有Bt63抗虫基因,其余未标明是何种基因。所涉及到的产品品种为米线、米粉制品。此外其他食品,如饼干、芝麻汤圆等,也数次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

实际上,自2006年起,含有Bt63转基因的中国米制品就出现在欧盟的预警系统中。2011年,因频频出现在预警通报上,加之当年欧盟委员会食品与兽医事务处访华代表团关于中国大米受转基因污染影响的报告,去年底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中国出口大米制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采取紧急措施的决定》。

根据这个决定,欧盟27国对中国25种米制品采取强制性转基因成分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退货和销毁处理措施。据了解,欧盟最新的管控系统能够检测出大米产品中的26种转基因物质,欧盟要求中国官方必须在向欧盟出口前批批提交米制品的检验报告,表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欧盟成员国还要加强抽样和检测的频率,使抽样和检测覆盖所有中国进口的米制品。这被称为中国米制品史上最为严苛的入境检查。

“按照欧盟的规定,如果人用食品或者动物饲料含有0.9%以上的已被欧盟批准的转基因物质的农作物,产品标签必须标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薛达元解释,所谓0.9%,如果一块饼干所用主要原料是面粉,但同时也用了米粉,若米粉中含有的转基因大米达到米粉的0.9%,即需要标注。

2010年,绿色和平调查显示,中国境内已经有非法销售的转基因大米和在米粉等食品中发现转基因成分。对于今次欧盟的预警通报,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认为,这有可能说明国内现在仍有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或者是前几年收获的转基因大米刚刚进入流通渠道。

而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下称“转安委”)专家黄大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看来,如此多的预警通报未免有利用技术规范进行贸易博弈的嫌疑。罗云波曾是第一届转安委专家组成员。

各执一词

迄今为止,在WTO框架下,关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欧盟和美国各执一词。

欧盟要求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必须强制性加贴标签,而美国反对,认为这是利用技术壁垒进行贸易歧视。中国亦要求出口到中国的转基因农产品须预先取得安全证书和批准方可进口。

但这些米制品在中国和欧盟都无法贴上转基因的标签,因为中国农业部虽然在2009年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尚未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而欧盟亦未批准Bt63基因在其区域内为合法物质。

记者就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非法转基因预警通报致函农业部,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复。欧盟方面表示将尽快回复,但需要时间。

尽管官方没有明言,但转基因技术专家表示,试验中难免有种子流出,收获后的大米常常混入普通大米进入流通渠道,这都是因为“监管太难”。

“我们转基因试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要上报的,只有经过农业部批准才能做。”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教授林拥军表示,试验的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2001年开始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来进行的。

在转基因监管方面,农业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源头管理”:包括研发单位管理、种子审定时的转基因检测、种子经营企业培训与监管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基因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

据了解,转基因植物品种在培育出来后,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阶段,才能获得安全证书。

安全性评价阶段包括实验室、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四个阶段。

“实验室阶段,包括在温室内的阶段,范围可以控制。”黄大昉表示。

而中间试验阶段,据林拥军介绍,试验田一般选择在农场里面,或者农科所里面,田地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林拥军表示自己实验室的试验田四周有2米深2米宽的“护城河”,以及3米高的围墙。“在早期试验和中试阶段,管理是很严格的。因为安全性试验刚刚起步,对早期材料要求也很严格。”

但环境释放阶段就要求到不同的水稻产区检验植物是否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生态条件,“这就要和农民合作了。”黄大昉表示。

下一步,“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转基因试验的实施办法的规定,生产型试验要求至少3个点种植,一个点面积超过45亩,这个时候管理不可能像中试那么严格。”林拥军表示,如果再像中试那样做成碉堡,成本就太高了。

按照规定,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产生的试验结果(即收获的水稻)应该统一回收处理,“但是不排除农民看到这种水稻不用农药、节约人工,就私自留藏。”黄大 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也会有种子公司介入私自育种,“这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并介绍,在中国研究实验抗虫棉时,就有这种情况,当时农民“非抗虫棉不买” 。

而薛达元表示,《条例》虽然规定了种植面积,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人员几乎都扩大了种植面积,达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这就使得管理更加困难。

除了被动流失,一些科研人员也创造机会造成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主动流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转基因科研人员表示,确实有些科研人员未经申报就擅自进行试验。

此前,绿色和平组织调查显示,早在2005年,湖北多个地方的种子市场、农技站和种子站就在非法售卖当时尚未通过安全审评的转基因水稻。2010年,该组织的调查发现湖北和湖南等地仍旧存在违法转基因稻种的销售。第三方的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稻种的品系为Bt63,正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团队获得安全证书的品种。

而对于去年有媒体报道的农业部联合环保部、卫生部等进行的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调研转基因生物安全,该研究人员称并不知情,同时表示“每年农业部都会组织专家和地方管理部门检查转基因研究进展和生物安全性情况,研究进展和安全管理的检查结果我们都是清楚的,但是不一定要公布。至于非法试验,惩罚措施通常是内部进行罚款和通报批评。一定范围内吸取教训惩罚不当行为就够了,没有必要大肆宣传,毕竟没有像三聚氰胺和瘦肉精那样造成实际的安全问题。”

在黄大昉看来,农业问题比较复杂,面对千千万万的农户,同时中国有8700家左右种子公司,数量多,小而散。“经营者过多,环节过多,往往会有漏洞。”

“尽管已经有了安全证书,但是还没有进行品种评审和商业化许可,种植转基因水稻在中国还是违法的。”黄大昉表示,还是应该依法依规办事,这就需要加强监管,研究单位做试验一定要按规定办理,而经营水稻种子的公司也要对自己的产品严格把关。

但农业部现在显然更忙于转基因的宣传活动。在其主办的“转基因权威关注”网站上,宣传活动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描述非常正面:转基因前景广阔、技术优势明显、转基因作物已大面积应用、转基因食品“人吃了没事”以及通过国家安全审定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与非转基因作物同样安全。今年4月,农业部还专门组织了转基因知识媒体培训班,随后《科技日报》、中国网等主流媒体频频发文,正面宣传转基因农产品。

黄大昉表示,农业部做了很多工作,只是没有说。但至少在目前看来,作为监管者的农业部和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者,都没能控制转基因农作物的非法蔓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