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的民俗日记”有奖活动

回复 21# 的帖子

这篇调查报告很不错哟。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写些更深入的理论性文章就更好了!大家一起分享!

TOP

回复 43# 的帖子

赞一个!
生命是条单行线,
出生在这头,
死亡在那头。

TOP

太昊陵庙会见闻记

淮阳太昊陵,一直是我的一个情结。它之于我来说大概如同妙峰山对于一些民俗学者那般吧。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听说了太昊陵,当自从听说之后就一直有一种要去的冲动。最初是因为那是伏羲氏的陵墓,后来是因为那里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庙会。似乎总有人在我耳边说:去淮阳吧,去淮阳吧。而我在太昊陵里遇到了一位香头则直接告诉我说那是关老爷催我来的。姑且相信她说的吧。
去年就说想去淮阳太昊陵,可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今年同学们又提议去,我自然愿意。本来太昊陵庙会是从二月二开始,但由于二月二左右乌丙安老先生要到河大讲学,我们便把时间安排到了二月十五。
2011年的3月18日,即农历二月十四,我踏上了去淮阳的行程。长途客车颠簸了近四个小时,我终于来到了淮阳,来到了太昊陵,来到了人祖爷的陵前。初春的淮阳阳光还好,但是所谓的水城淮阳却让我觉得干燥。太昊陵前广场上各种摊位、横幅、彩门以及来来往往的香客,让我有种恍惚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混乱。
还是先找住处吧,在路上我就听说这里住处不好找。果然,稍微干净点的小旅社早已是人满为患,而农家旅馆的大通铺实在是有点不想住。只好慢慢一家旅社一家旅社找,还好在太昊陵南边的街上找到一家旅社。看样子像是新盖的房子,一晚上20。还好,挺干净,老板看起来也挺和气,就住这里吧。当坐在床上的一瞬间,我的心稍稍的有了些安稳。
安顿好,出去吃饭。然后便到太昊陵前的广场上随便看看。一走入广场我又迷了,人太多,不知道哪是哪。还好这时来了一只进香的队伍。她们是由一群中老年妇女组成的,打着朝祖进香的旗帜,担着花篮(或许应该叫经担),吹着响器。我在拍过几张照片后,突然有一种要加入她们的欲望。于是便询问其中的一位大娘,我能不能挑一挑她的花篮。没想到大娘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我便挑起花篮随着他们前进。围观人的看到一个年轻人也随着老人们进香,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则在前进的过程愈加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是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吗?不知道。或许吧。
进香队伍很快来到太昊陵前。门卫要她们每人掏20元买门票。对于她们来说,二十块钱并不是小数目。在迟疑一段时间之后,她们决定就在门口给人祖爷磕头。于是二十多人通通跪在了太昊陵门口。我依旧挑着花篮,站在后面。因为她们告诉我,挑着花篮不用下跪。为首的一个大娘开始唱经歌。依依呀呀,我站在后面,听不清楚她唱的是什么。唱完歌,众人都起身。向广场南边走去,我挑着花篮,跟着她们。
她们来到了广场的一角,原来她们要表演担花篮舞蹈。确切的说叫担经挑。据说这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舞蹈。表达的是对伏羲女娲繁衍人类、开创文明的功绩的纪念。她们邀请我也一起跳,但是我确实不会,于是说先看看再跳。看过一段时间后,我鼓足勇气也加入她们的舞蹈中。手里拿着竹板边走边打,正走一段,倒走一段。有时走不好,会踩着前面人的脚。竹板发出清脆声音的同时,竹板上系的丝带也上下翻腾。我突然有一种跳竹竿舞的感觉。几圈下来,她们都夸我跳的不错。与其说我跳的好,不如说是她们自己跳的好。而我的参加,本身就是对她们的一种肯定。
在告别她们之后,我又在广场上瞎转悠。来进香的香会组织很多,有的在唱经歌,有的在表演小戏。不知是娱神,还是娱人,或者是自娱。总之她们在都在表演。
广场上还有卖布老虎、泥泥狗的。这是太昊陵庙会上的特产。早先这些玩具都是具有神秘意义,与驱灾辟邪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多是作为工艺品销售。我买了三个泥泥狗、一个布老虎。
在广场东边吃过晚饭后,我又继续到广场上转悠。天色已晚,但广场上人依然很多。有些人在太昊陵东边的围墙下烧香,大概也是舍不得买20元的门票。有个老太太带着她的小孙子在磕头,那小孩不过两三岁,也学着老人磕头。老人笑着对我说,你看,你看,他还知道磕头呢!我也笑了。而太昊陵门口,则聚集了很多人。有几个妇女在人群中跳舞,或者叫跳神。这种景象与我在龙亭公园前面见到的基本一样。我问旁边的一个阿姨,她们这是在做什么。答曰:接功。又问什么是接功。她回答说,这是阴世上的事,你不懂。又说是有老神灵让她们跳的,她们不能不跳。正跳着,不知从哪里又来了一位大娘,很生气的指责那几个跳舞的人,说她们不该在这里闹,说天盘地盘都合住了,她们不该再闹,再闹社会就乱了,就倒回去了。说那家该带就要带上哪家,哪朝该坐就要人家哪朝坐。那位大娘说的是声泪聚下,悲愤难平。我想起了曾经在龙亭前一位大姐说的话,她曾说新主席就要出世了。(此处略去500字)
因为一上午的车马劳顿和一下午的转悠,我实在累的不行。于是便不再详查她们究竟是在做什么。匆匆赶回住所休息。
第二天,也就是农历二月十五,也就是进香者说的人祖爷开大会的日子,我五点钟就起床了。为的是跟随一个从西平来的香会组织去进香,观看她们的进香仪式。她们有二十多人,二月十三就来到这里。专门租了一间大房子,在这里准备进香的事宜。其中有位大娘因为得了个孙子,所以准备了一个近两米高的大香塔。六点多,她们开始出发去进香。天色苍苍,太昊陵前人来人往。有随香会来进香的,也有携家带口来的,也有单人来的。都是扛着高香,形色匆匆,如赴盛会。
我则紧紧跟随者西平的香会组织,进入太昊陵的大门午朝门,再穿过二门道仪门,又经过三门先天门,又经过四门太极门,终于来到了供奉人祖伏羲的正殿统天殿。虽则这时还不到7点钟,可统天殿前已经人头攒动。西平的香会组织放下香塔,在统天殿外磕了三个头之后,又向后走。后面是显仁殿,供奉的是人祖姑娘,也有人说是女娲娘娘。同样是挤不进殿内,她们在殿外磕过头之后继续往后走。经过太始门,终于来到了人祖爷太昊伏羲氏的陵墓。
我一下子震惊了。这里到处都是争相进香的人,摩肩接踵,密不透风,连磕头的地方都没有了。人们使劲的把自己的香和纸箔往人祖爷陵墓前的香堆上抛,甚至还有吧鞭炮也往上面抛的。嘈杂声、鞭炮声、响器声,加上拥挤的人群,一根根高举的高香,一阵阵缭绕的烟雾,让我深深的为“人祖爷”的号召力感到惊讶。是神,是祖?是信仰,是愚昧?我一时间迷茫了。
西平的香会组织也使劲把她们的香塔抛到燃烧的香堆上,然后抬着供品围着陵墓转圈。转完圈,她们的进香仪式基本就结束了。然后她们又回到统天殿前,表演担经挑。由于已经见过担经挑,我便没有继续看她们的表演,而是到太昊陵内其他地方看看。
西侧的跨院有四个道观,是新建的。东侧有座岳忠武祠,是明代建的。祠前有秦桧等人的跪像,人们争相去拍打他们。转了一会,我实在有点累了,便在统天殿前的树下坐着休息。这时旁边有个大娘在唱经歌。由于离得远,听不清她唱的是什么。我便走到她身边,让她给我唱个经歌听。她询问了我的籍贯姓名后,开始唱到:
叫一声小公子你,听我来明。
你来到陈州地呀,来进香缨。
头顶青天,脚踩黄地。
千里有缘你静心听。
上有三辈恁把香来进,
下三辈还得那个进香缨。
虽是你个明星哩动,
满天星斗就罩着你身中。
老呀老人祖,四边查看。
查着四天里星几盘
…………
最后,她告诉我,我家也有神,是九龙圣母。我来这里是关老爷催我来的,还说我刚才拜人祖爷时没有报自己的姓名,让我再去给人祖爷磕头,并且报清楚自己的姓名,那样人祖爷才会保佑我。我于是按她的说法到统天殿前又拜了人祖爷一次。
回过来,天空突然飘下几滴水珠,她说她要走了。我在跟她告别之后。也慢慢走出了太昊陵。
              洛阳卫某记于2011年3月21日凌晨2时零7分
                                          时闻窗外鸡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回复 48# 的帖子

再支持一个,原创帖要加精华~~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我的家乡也有这种庙会,是我们村上的一个庙,叫建岙庙。据说这个庙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具体是什么时候建的,以前也没有刻意留心过。不过每年的二月十七(就是今天),是庙里娘娘的生日,每年都会举行庙会来庆祝。
一般是二月十六开始。从十六上午开始先是村里老年协会的舞龙队和腰鼓队轮番表演,下午开始庙里就开始做法事。一般做法事的和尚是庙里的管理者从别处的大庙里请来的。我记得以前很多都是从天台请来的,还是比较正规的和尚。我外婆以前也来我们村的庙里做过法事。我外婆是个相当虔诚的佛教信徒。虽然她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却能背诵很多佛经。当然这和庙会没什么关系。从十六晚上开始就有坐夜,很多的妇女会带上供奉品提前去庙里占位子,不早点去就占不到位子,这对于她们来说是件不幸的事情,占不到位子意味着不能为家人祈福,请菩萨保佑家人。坐夜的庞大人群中,除了那些妈妈婆婆团,还有很多上了些年纪的阿公。我很佩服他们的坐功,一坐就是一个晚上,早上照样精神抖擞。
二月十七,这一天上午还是法事,但不是在庙里了,是领头的和尚带着坐夜的人,一边念经一边环绕我们整个村诵经,把庙里娘娘的福祉传播给村里的每家每户。这个长长的队伍,不受限制,路上的行人如果想要加入也可以,你可以跟在队伍的最后,随着队伍,口中念着“阿弥陀佛”,双手合十跟着走,希望娘娘在这一年中给家人带来幸福和保佑。当队伍再次回到庙里时,领头的和尚会把带了一路的树枝上的仙桃发给村人,而这个时候常常是现场一片混乱。很多人都想抢到这仙桃,因为这仙桃孩子们吃了就保佑他学业有成,大人吃了保佑他身体健康,财运亨通。我有幸吃过半个仙桃,是我妈抢到的,另外半个分给了我妹。
上午的法事告一段落,庙会还没结束。从十七日下午开始是为期三天的做戏时间。戏台是庙里原本就有的。而一般戏的第一场还是表现为庙里娘娘庆寿主题的。吹吹打打,甚是热闹。如果戏班子做得好的话,还可以延长戏的时间,延长至五天,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我见过的就一次。
戏完了,差不多庙会也就结束了。想要继续看戏的,就只有等到明年再看了。
昨天我妹打电话回来,说是今年的庙会相当热闹,她还拍了几张照片,只是因为她没有电脑无法传给我。可惜这些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过了。真希望回去感受一下这种气氛。从今天下午开始庙里就开始做戏了吧。

TOP

萧放老师的台湾民俗日记系列很好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