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刘  慧老师的《当代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保护        ——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为个案》一文中提出非遗进课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一,内容上的选择性。其二,地域的选择性。其三,传承对象的选择性。那么学校这个平台对非遗的保护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TOP

我本科时有一次非遗进了校园,但是卖的比较贵。所以只是满足了眼球。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非遗进校园,文化遗产当然离不开学术研究。
学校是知识的聚集地,是青年人的热血沸腾的地方,也是非遗实现多元保护的最有利的环境!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贺 于 2010-11-10 11:21 发表
刘  慧老师的《当代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保护        ——以长江大学非遗社团为个案》一文中提出非遗进课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一,内容上的选择性。其二,地域的选择性。其三,传承对象的选择性。那么学校这个平台对非遗的保 ...
“高校是知识群体、青年群体和信息、智能的集聚地,有利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得到多元提升”(刘慧)。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和未来社会的继承者,不论是在权利还是义务上都需肩负这样的使命,借助高校这个平台可以更有效得到。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可以有这样几种关系:一是自己成为传承人,扛起传承的旗帜;二是没有成为传承人,作为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有助于保护传承人机制的有效运行。;三是既没有成为传承人也没有从事相关研究,但是提升了文化自觉,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保护意识。那么高校在宣传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TOP

拜读了刘慧老师的文章,对非遗进校园有了不少认识呢!
“应该有一个团队,从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主题、风格技法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市场信息、产业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这样才能确保非遗传承人的良性发展。”
我非常赞同!

TOP

回复 45# 的帖子

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用什么方式走进校园,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什么,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非遗走进校园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说非遗走进校园是为了宣传如何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应该举双手赞成。
可如果是打着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幌子来造势,来谋取经济利益。那就趁早吧,还不如不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进课堂,不由得让我反问一句?非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根源在哪里?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是否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为什么不保住非遗在广大民众和乡村之间的生存空间,而是一味地去强调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呢?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非遗进校园 志愿者的形式?

TOP

最近这几年,非遗进学校的活动真是不少,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办得很热闹,成果嘛!不好说!

TOP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生态性

现在各地都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很多地方都开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区,可是目前的现状是这种保护更加倾向于一种商业化,而商业化的运作会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大变味,这种非短期效益的制造出的伪民俗势必会带来一种更大的伤害。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和保护其赖以存在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而不能像现在这样

TOP

游客想看老建筑,想了解实际的生活空间,所以最好人们还是住在那里。
住在那里的人说:“凭什么,大家住新房子、住楼房,让我们住不舒服、不方便的老房子”
留下还是出来?

太原会议后,大家可以去韩城党家村看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风林火山 于 2010-11-10 23:14 发表
游客想看老建筑,想了解实际的生活空间,所以最好人们还是住在那里。
住在那里的人说:“凭什么,大家住新房子、住楼房,让我们住不舒服、不方便的老房子”
留下还是出来?

太原会议后,大家可以去韩城党家村看 ...
在网上看过党家村,真的很好。可正如风林所言,凭什么不让类似党家村的人的享受现代生活?建筑什么的都是外在的,真正的是那种理念,建筑理念,生活理念。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享受现代生活时,仍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因素。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插播新闻一则:

近30国的歌曲、舞蹈及传统技艺申报教科文组织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7938
其中包括我国申报的候选项目。。。

TOP

村民文化自觉与资金问题

引用:
原帖由 风林火山 于 2010-11-10 23:14 发表
游客想看老建筑,想了解实际的生活空间,所以最好人们还是住在那里。
住在那里的人说:“凭什么,大家住新房子、住楼房,让我们住不舒服、不方便的老房子”
留下还是出来?

太原会议后,大家可以去韩城党家村看 ...
目前的问题是现在我们高喊要保护非遗,但事实上,这只是专家学者等一厢情愿的意愿,对于最应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的村民来说,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是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落后,文化自觉成了文化自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先行,其中提高村民素质是关键环节,只有对自己文化有了科学的认识,自豪的情感,村民才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文化才有了自觉传承的基础。另外,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制约所有非遗保护的瓶颈(现在我们国家体育彩票很多,为什么没有文化遗产彩票,只重视体力而不重视智慧的民族永远走不远),动员大众融资,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非遗保护才不致囊中羞涩。

TOP

引用:
原帖由 风林火山 于 2010-11-10 23:14 发表
游客想看老建筑,想了解实际的生活空间,所以最好人们还是住在那里。
住在那里的人说:“凭什么,大家住新房子、住楼房,让我们住不舒服、不方便的老房子”
留下还是出来?

太原会议后,大家可以去韩城党家村看 ...
是啊,为什么让我们住不舒服、不方便的老房子?
这表明一种理念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其他方面的视野就不考虑了吗?
一个更大的问题,生活的本意是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面的生活的本意是什么?
为了什么而保护?

TOP

引用:
原帖由 蜗牛 于 2010-11-11 13:04 发表

目前的问题是现在我们高喊要保护非遗,但事实上,这只是专家学者等一厢情愿的意愿,对于最应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的村民来说,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是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落后,文化自觉成了文化自卑。保 ...
文化遗产保护是村民的文化自觉能推动的吗?
村民就是要住洋房,怎么办?
怎么样才算文化自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