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据一名寺僧介绍,有一名日本友人,认为在归元禅寺数罗汉特别灵,每年都要来一次,借以祈福新的明年幸福安康。数罗汉本为一种艺术欣赏,或是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而香客数罗汉的主要意图则多半是为了祈求愿望,在罗汉和香客之间构成一种“相对交换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中国的香客绝不是走进山里去反省他们在日常社会结构中的生活,他们经过长途跋涉走进神灵栖居的山中,是为了从高高在上的神灵那里得到赐福与善报。”通过对一些居士类的固定信众的了解,“一般都是身体不好,家里不顺就开始信佛的”,而香客数罗汉则更是如此,“求财、求官、求人生、求男女,各种目的不同”。

TOP

在调研中笔者目睹了形形色色的香客前来祈愿:老年人数罗汉或为健康长寿,或为儿孙幸福;青年人数罗汉或为锦绣前程,或为美满婚姻;别离人数罗汉为的是早日重逢;病患者数罗汉为的是早脱陈病;生意人数罗汉为的是财源茂盛……香客信仰的意图虽各不一样,但功利性的趋向占据了大多数香客的心理。难以满足的欲望、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实际利益成为香客前往归元寺数罗汉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佛教世俗化的表现,香客更多的是一种对财富或者平安的祈求,并没有上升到真正的信仰层面。

TOP

今天讲的真的很不错大家都辛苦了~

TOP

到时候给老师发资料的时候记得要把所有我们实地调查过程的视频、图片和文本文字都发过去,我们的资料还是很丰富的

TOP

 1. 参观寺庙的时候,不要踩踏在庙宇的门槛上,那个好比是佛祖和菩萨的肩膀,如果踩在上面是对佛祖和菩萨的大不敬。

  2. 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3. 忌行为举止失当。游览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不可乱动寺庙之物,尤忌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失礼的事。

  4. 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师父”,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长老”、“方丈”、“禅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即“上师”之意。

  5. 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6. 在寺庙里忌讳走回头路,比如在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走过之后就不要原路返回了。

  7. 拜佛的时候要五体投地(地藏菩萨不能拜)。

  8. 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最好不吃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的。更何况是拜佛呢!

  9. 不能用右手摸寺庙里面的东西,因为右手是杀生的手,是不净的。只能用左手。比如在万年寺里面的六牙大白象,摸它的象腿祈福的时候是男的摸左腿女的摸右腿,而且都用自己的左手,顺时针转三圈才能达到祈福的效果。

  10. 我们在寺庙拍照的时候不能把自己和佛与菩萨放在一起拍,那样是对佛和菩萨的不尊敬。

  11. 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女人到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

  12. 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依左臂而行。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作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东张西望,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合乎礼制。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跑跳,勿随地吐痰或随地擤鼻涕。

TOP

13. 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14. 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15. 三门又称山门,中间叫空门;东侧叫无相门(从门外看就是右边的);西侧叫无作门(从门外看是左边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TOP

 16. 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合掌空心,十指并拢,朝天,不可倾斜指。

  17. 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18. 勿将寺庙当观光地区。踏进佛寺内为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需心存恭敬虔诚,方得感应,万不可在佛寺内随便大笑或嘻皮笑脸,非但不能消业障,反犯了不敬三宝之罪矣!应保持威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若欲笑之,应保持小声,并以袖口掩之。切勿将清净庄严之佛门圣地,当作观光圣地,其因果可大矣!

  19. 入佛堂拜佛之前,应将随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顶礼拜佛 ,千万不可将皮包、衣、帽、手饰随便放置于桌上。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立或礼拜。

TOP

20. 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21. 顶礼(及俗语“叩头”):虔诚顶礼十方诸佛菩萨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向佛陀圣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又称头顶礼敬、头面礼足、头面礼。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22. 烧香:一般进到寺院需按寺规上三炷香,拜完要将三炷香按顺序插入香炉,并且严禁擅自燃烧大香,以免伤人并造成环境污染。民俗中的烧香,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TOP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习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 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TOP

除了春节期间到罗汉堂数罗汉预测自己新一年的吉凶,归元寺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归元寺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腊月三十晚上至初一烧头香,人数能达到20余万人,人们都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农历正月初五要在归元寺的财神庙、拜财神。在这些日子里,都会有锣鼓队、舞狮队前来助兴,归元寺附近热闹非凡,不论是否佛教信徒都会来参与,这些佛教与民俗结合的节日成为大众的节日,民众在这种节日中宣泄不好的情绪,祈盼来年的好运。

TOP

数罗汉的习俗真是来源久矣,我认为我们适当的探究一下他的世俗意义和当代意义是很值得研究的

TOP

小组展示后对于佛教的一点感悟

中国佛教在古代文化领域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中国士大夫精英向佛教的融人,对于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扩大与加速传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士大夫精英向佛教的融人,一方面是佛教知识僧侣精英向土大夫精英之间的渗透。出现于这两类精英之间的双向接纳现象,形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组合的特殊景观。名僧升格为名士,名土获得了僧侣品貌,是双向接纳的表层结构,是进入接纳语境通道上的第一道大门。在东晋,进入这第一道大门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具体地看既有作为世家大族的王导、王敦、庾亮、谢安、谢石、郗超、谢琨、桓彝、周凯、周嵩和王导之子王洽、王珣、王珉,及其孙王谧。又有著名的名士及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如:许I龟、戴逵、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等。
  尤应注意的是在士大夫精英与知识僧侣精英整合而成的双向接纳结构中,是以儒、释、道三教在理论上的互融互补为深层结构和建构的基础的。

TOP

回复 537# 的帖子

士大夫知识精英向佛教的融人和佛教知识僧侣向土大夫知识精英的渗透,此种双向接纳结构的建构,同时即意味着建构起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佛教文化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桥梁。虽然,中国佛教知识僧侣的产生,便意味着并且也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开端,但若没有佛教知识僧侣同士大夫知识精英的双向接纳和双向渗透的过程和建构,便不可能产生佛教的中国化和佛教文化同中国文化之间的融合。

TOP

回复 538# 的帖子

说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因为佛法能使我们摆脱无明和蒙昧的状态,如实认识世界,解决内心困惑,使人生趋向光明。说佛法是真理的指南,是因为通过经教的学习,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佛法认为,无明使人类沉溺于生死流转,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对生命的错误认识,而闻思经教、树立正见就是通达真理的基础。所以佛法非常重视正见的作用,修行中的见道位,便是体证诸法实相的过程。说佛法是完善的道德,是因为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趋向解脱,而实现这个目标要以善行为基础。佛教所说的善行不同于神教的以神为本,也不像唯物主义者那样,仅仅基于社会安定的需要。佛教的道德是建立在真理基础上,是依因缘因果的规律建立德行。说佛法是解脱的途径,是因为佛法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人生有种种困惑、烦恼和痛苦,所以才需要修学佛法,才需要通过对佛法的实践获得究竟解脱。

TOP

回复 539# 的帖子

试图解决人生痛苦,是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当今的科技时代,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寻求幸福。但这些努力只能使外在世界得到改变,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而其他宗教则是通过对神的祈祷获得救度,通过对神的信仰最终获得幸福。和一般宗教不同,佛教认为人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对人生的困惑,在于我们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在于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因而,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解决方式上,佛教的着重点是自力,虽然也有他力的成分,但他力也是建立在自力的基础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