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5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童话功能比较《民间童话故事选》VS《格林童话》
(1)教育教化功能(品德方面):
以《民间童话故事选》为代表的中国的民间童话注重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童话创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育人,旨在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特征。
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关注儿童,张扬儿童个性,着力于儿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我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民间童话强调对儿童的教化作用,西方童话重视儿童天性的发挥。
(2)认知功能(知识方面):
中国民间童话重视教化,因此儿童从中了解到的是有关传统价值观的知识,即道德知识;而西方童话在讲述中还传达着自然、科学、人文的知识,能够扩大儿童的认知面。
(3)审美功能(审美语言方面):
1、在审美标准和美学风貌方面,中国民间童话突出“和谐”与“平衡”的观念,而西方儿童文学则充满了个性解放的鲜明特色。
2、西方童话内容显得丰富多彩,有动植物、人物、神魔、法术等多种类型,中国童话内容显得贪乏单调,大多数通过动物和人物来展现。西方童话相比较而言,语言更生动,情节更丰富,更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
3、西方童话中的环境被虚化,更具幻想性,也更注重人文精神的宣扬。
(4)心理情感功能(人格方面):
1、中国民间童话宣扬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集体的力量;《格林童话》强调个性发展不同,主体常常是个人历险。
2、中国童话习惯将“儿童”视为不健全的缺乏判断力的群体,童话中总是把他们成长的进程框定在预设轨道里,儿童常常犯错;相反,西方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经验成长。
(5)娱乐功能(生活游戏方面):
西方童话重娱乐和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而中国童话看重“载道”、“树人”的使命感,娱乐性很少,说教气偏重。

总的来说:中国民间童话更突出教化功能,其他功能相对弱化,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格林童话》在教化、认知、审美、心理、娱乐等方面都有兼顾,功能相对比较全面。

TOP

十大经典童话与成长

1、《白雪公主》:经历迫害和生死考验,具有善良勤劳的品质,通过猎人、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获得幸福。
2、《青蛙王子》:由不守承诺转而被父亲教育,最终获得幸福,但成长痕迹不明显。
3、《睡美人》:历经诅咒,通过女巫的祝福和王子的爱情化解诅咒,成长痕迹不明显。
4、《狼和七只小羊》:历经生死考验,第七只小羊具有警惕心和机智勇敢的品格,通过自己的智慧保护了自己,救出家人并惩罚了狼。
5、《灰姑娘》:历经后母的虐待,具有勤劳、善良、宽容、守时的品质,通过魔法的帮助和王子的不懈寻找获得了幸福。
6、《小红帽》:经历生死考验,通过猎人的帮助获救,吸取了教训,懂得对陌生人要警惕,从而获得了成长。
7、《大拇哥》:经历坏人的绑架和生死考验,具有善良孝顺、机智勇敢的品格,通过自己的智慧回到了家。
8、《穿靴子的猫》:经历贫穷的考验,具有机智勇敢的品质,通过自己的智慧为主人改写了命运。
9、《勇敢的小裁缝》:经历贫穷的考验、巨人的挑战和谋害以及国王的考验,具有机智勇敢的品质,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好运改写了命运
10、《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经历金钱、地位的诱惑和考验,老太婆因为贪婪而最终一无所有,教育人们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

十大经典童话中的主人公,女性通常具有善良勤劳的美德,男性和动物通常是机智勇敢的。但女性的成长或者命运的改变通常要靠他人得以实现,后者则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还有一类故事中的主人公成长痕迹不明显,但是可以启发人们对成长所需品质的思考。

TOP

四川民间谚语分享(部分)
矮子的心多,巴地草的根多
矮子吼(里)头充高子/矮子吼头显人长  谚语,吼头,成都方言,里面的意思。
爱惜五谷,儿孙有福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坝黄   
白露不勾头,割来喂老牛  农谚,谷穗成熟后要下垂—勾头,如不勾头,则颗粒无收。
白露过一天,蚊子死一千   农谚,类似的还有:白露过一月,蚊子就死绝;白露一开口,间天(每天)死一斗。
白露快把土挖松,种起庄稼嫩冬冬   农谚。
白天风都吹得到,黑了狗都撵不倒   黑了,晚上之意;指白天没精神,晚上精神特别旺盛。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在嘴上
不补是个洞洞,补起是个疤疤    无法补救的意思。
不吃烟,不吃酒,病痛绕道走
不吃烟,不打牌,银子滚滚来
不吃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不管白猫儿黑猫儿,逮倒耗子就是好猫儿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说话得人
不管巫教道教,只要搞得热闹   
不见狗屎不恶心,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怕不懂,就怕装懂;不懂装懂,整倒饭桶  整倒饭桶,即弄掉饭碗的意思。
不怕虎生三只眼,就怕人起两样心
不怕生得憨,就怕心不专  憨,不聪明。
不上高山不知平地,不吃玉麦不晓得粗细。玉麦,即玉米。
不想吃锅巴饭,哪个围倒锅边转  喻做何事都是有目的的。
不要打娃娃,常打成瓜瓜  瓜瓜:傻子。
不咋不咋,屙屎大汃  比喻貌不惊人,却能做大事。
裁缝害怕正二三,待诏害怕数据九天  从前过年前做新衣服,正二三月做的就很少;待诏:理发师。数九寒天怕冷,人们不愿理发。
裁缝越老越穷,太医越老越红   太医:医生,一般指中医,越老经验越丰富;裁缝老了却做不动了。
踩左踩右,顿顿吃肉  踩左踩右,原为抬工口诀,抬重物要按节拍踩左踩右。这里引申为有手艺,能找外快的人。
菜当三分粮,海椒当衣裳   四川人离不了海椒。海椒:辣椒。
菜花不开蜂不来,灶头无食蚁不来  任何事都是有缘由的。灶头:锅台。
菜籽开花花,疯狗咬娃娃   民间认为油菜开花时疯狗多。菜籽:油菜。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槽内无食猪拱猪,分赃不平狗咬狗   喻内部争斗。
草狗不翘尾,牙狗不巴背(或草狗不翘尾,牙狗不上背) 指有前因才有后果。如:还不是你自己招惹来的呀!俗话说,草狗不翘尾,牙狗不上背,你怪哪个啊?
草怕断根,稻怕枯心  农谚,水稻枯心会枯死。
常说嘴头顺,常做手不笨    喻熟能生巧。
扯倒藤藤叶叶动,打了娃娃大人来  指因一事而牵动全局。
扯了房上草,欺了屋下人   凡是都要考虑后果,考虑相关的事,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成都省不打四更,赵家渡不点天灯   指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或禁忌。俗传成都若打四更,就要沉到海底;赵家渡若点天灯,就会遭水灾。成都省:因成都为四川省会,以前四川乡下人称成都为成都省,赵家渡:金堂县赵镇。
成龙上天,成蛇钻草  比喻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成亲一对蜡,悔亲一碗茶   喻一物能成就一事,也可能因某物坏事。
秤砣虽小压千斤,胡椒虽小辣人心  喻不可小视小事或小物。

TOP

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分享

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十分丰富,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
1、农作耕耘的薅秧茶歌
《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青青桑叶采一篮,竹心芦根配齐全。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主家幺姑送茶来。又送茶来以又送酒,这些主人哪里有”。四川农村薅秧有送茶送酒送盐蛋的习俗,农民边薅边唱歌是川西坝子“吼山歌”的重要形式。
2、生活茶俗歌
反映社会底层人生活辛劳的茶俗歌谣有《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白天银钱包包满,晚来腰间无半文”。《掺茶师》:“从早忙到晚,两腿多跑酸。这边应声喊,那边把茶掺。忙得团团转,挣不到升米钱”。两首茶俗歌谣唱出了他们艰辛和苦情。在反映家庭情感的茶歌《我要去看我的妈》:“巴山子,叶叶塔,巴心巴肝惦爹娘。圆茶盘,端茶来,方茶盘,端花来。不吃你的茶,不戴你的花,我要去看我的妈。”
3、仪式丧礼茶俗歌
仪式歌是四川歌谣中最为丰富的部分,内容最全面的是婚礼和丧礼歌,《赞采茶诗》详细记述旧时丧礼的程序礼仪。唱词:“为儿亲,去采茶。手提筐,身穿麻。山又高、路又窄,哭哭啼啼往前跨。抬头望,见乌鸦,呱呱叫,叫呱呱,叫的昌儿爹(妈)。前日里爹(妈)为儿,今日里儿为爹(妈),好似反哺乌鸦。奏乐师,实在苦,情你吹个《鸦反哺》。朝前走,过山垭,一派青松乱交加。山坡赶羊羊乱跑,好似猛雨打残花。奏乐师,不要慌,不要忙,请再奏一曲《山坡羊》。回头心胆怕,用手扳住茶树桠。思念儿亲双泪洒,盈筐雀舌,满筐龙芽,采得香茶便归家。曲曲弯弯路,重重叠叠垭。不觉红日渐西斜,急转路三忿。……忙烹茶,自吁嗟,思念儿亲泪如麻。……为采茶,上高册,顾不得山遥路远,急急忙忙往前钻!奏乐师,听得端,请吹一调《行乡子》,壮一壮孝子行颜!抬头望,望无边。岷山顶上接云霞,不怕远,来采茶,手提筐筐往上爬。……提起茶叶回家转,烹此新茶与亲餐。一路之上不敢慢,急急犹如虎下山。奏乐师,你辛苦,请你打起包包锣,擂动牛皮鼓,架起大蟒筒,吹首《下山虎》!”这首仪式丧礼歌产于都江堰。都江堰是四川产茶区,茶农一生在高山上种茶采茶非常辛苦,民间以采茶编成唱词作丧礼司仪歌,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悼念,直接反映丧礼茶俗文化的歌谣还不多见。
4、情歌茶俗歌
情歌是民歌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魅力的部分,这里叙述的茶俗情歌,其语言,感情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都具有四川茶俗风情的特色,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直率、热烈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把爱情表现含蓄。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我咬口月饼喝口茶,想起我情哥乱如麻”。“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以茶为媒,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娃儿大小笑哈哈。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郎在崖下放木漂。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枇杷茶为四川崇庆县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树干高十余米,树围数十厘米,史称“尤门贡茶”。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5、儿歌茶俗歌
儿歌是四川民间歌谣中的一朵鲜花,最为有趣和绚丽。《王婆婆,在卖茶》是一首儿童做游戏所唱的茶俗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了幺姑说闲话”。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先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各形成一个圈,然后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将左手小指穿入右手圈内,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右手大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幺姑。游戏时,边唱歌边扣相关的指头。这首茶俗儿歌,形式活泼,易唱易记,老少皆宜。
6、佛句茶俗歌
茶与佛家结缘很早,佛家在寺庙念经等佛事活动饮茶。佛句子《大路边一棵茶》:“大路边一棵茶,不等春来就发芽。问你芽儿发得这么早?烧香居士要茶”。《烧杯香茶念起来》:“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居士上庙来。打开佛门迎接你,烧杯香茶念起来”。这是反映朝山居士和佛家念佛饮茶的茶俗歌。

TOP

家乡民间故事

动物故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家乡民间故事

神物/教育故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家乡民间故事

笑话故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四川民间歌谣

歌谣目录截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从社会学视角来评价童话中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关的。确实,有一些童话文本中是蕴含着对儿童天性压抑的儿童观。但是,质疑者提出这个观点忽略了文学作品中时代与个体的局限性。那么,对于童话中的儿童观,它仅仅是某一时期的文化内容,某一国家习俗和作者自己思想的代表。童话中体现的某些儿童观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所以我们仅以现在的眼光去评价过去的儿童观,是否有失偏颇呢?再者儿童是一个历史、社会的概念。它不是自在的,而是自为的。诠释儿童概念,就应该将其纳入社会学这个维度。但是不可否认质疑者认为童话中一些儿童形象反映了压抑的儿童观,某些“好孩子”形象确实不符合当代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与期望。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以来儿童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强调儿童的社会性要求转变为关注儿童的个体性发展。

TOP

对童话负面性的一些看法

一般认为,童话以其鲜明直接的道德主题,呈现出显性、正向的功能,但是由于在童话文本、教师教学的宏观主导下通过隐行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童话阅读活动使儿童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儿童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正是童话中包含的这种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的负面道德,影响儿童通过自主组织形成其先在的道德图示,从而影响儿童成长为一个完整和谐的人。而童话中存在着潜在的消极作用,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儿童作为“人”在童话中的缺席,所以我们需要真正实现儿童个人在童话阅读中的在场。那就以实现儿童与童话文本的平等对话为主要目的,依靠儿童自己的感受、体验、揣摩文本的意义,使得儿童对童话的阐释充满了个体性,从而由于人向善的天性,自主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TOP

《格林童话》结婚母题

《格林童话》中最为重要和典型的就是有关结婚的童话故事。列维斯特劳斯说:“童话故事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展开过程,它始于邪恶而终于婚礼、报答、缺乏或危害的消除。”一些童话的结构非常固定,主人公离开家或被驱逐,流落大森林,经受各种考验和磨难,得到神奇宝物和仙女天使的帮助,然后打败敌人,得到公主(或王子),最后举行婚礼,过上幸福的日子。迄今为止,叙事文学实际上大都是将社会历史巨变楔入个人命运特别是男女爱情婚姻生活历程中来表现,这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童话故事大都和结婚相关, 形成了独特的结婚母题,普遍存在于故事中。普罗普对童话的31个功能划分中,最后一个功能是“结婚”。

TOP

《格林童话》继母母题

继母主题一般模式为:善良女孩(公主、灰姑娘)受到继母虐待遭受千难万苦甚至死亡后复活与心上人(王子、国王)结婚(过上好日子)。继母和巫婆是童话中的必然出现的形象。梁敏儿曾对《格林童话》中母亲形象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西方传统童话里面,善良的母亲经常缺席,心狠手辣的继母和歹毒巫婆形象取而代之。童话反映个人成长的内心挣扎,所以后母和巫婆的出现是必然现象 。《格林童话》中典型的继母母题作品有《森林里中的三个小人》、《灰姑娘》、《杜松子树》等。
《格林童话》中继母母题有如下特征:有一位正面主人公,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继母及其子女的虐待和压迫,而且故事的发展都毫无例外的遵循以下模式 :  主人公由于善良的品质,得到了贵人(上帝、天使、仙女等)的帮助,最终过上了幸福生活,  而残忍的继母则统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简而言之,善良的主人公得到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歹毒的继母得到惩罚。

TOP

学习民间文学的感悟

起初翻动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文字,以为这门课是一门很空很泛的课程,而且这门课学的是民间文学,并非是通常学习的官方正统文学,心中大抵对它有点忽视,觉得它不重要,与我们平时接受的正统文学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但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学习,让我对这门课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原来被现代人批判不信的神鬼传说也同样蕴含深意,那些通俗易懂、下里巴人的文学作品才是最接地气最能反映平常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在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有许多优秀作品。这些口耳相传流行的大众文学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生产生活的美好祝愿,对研究中国社会风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把民间文学好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了,让我对这们课改观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教,对民间文学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且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上了这门民间文学课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文系老师的不同,其博学多识旁针博引的本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能对文学、文史等方面的知识信手拈来,不仅能够把书上所提到的概念﹑脉络讲清楚,更是能够举出大量的例子、视频来佐证,而非只是照着书本跟我们讲,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这门课的兴趣。我们将来也将从事教学工作,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书中,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地教学,这样会使得有趣的课都会变得无聊,使学生失去兴趣。反之,如果自身知识过硬,教学对路,再空泛无趣的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的。  
对于这门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明明非常的感兴趣,认为其很有内涵,也有很多东西要去掌握,可是当真要着手去看去学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对于民间文学这门课,我还是非常热爱的,也愿意对民间一些文学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TOP

《格林童话》十大经典童话成长启示:
《白雪公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教会儿童学习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善良的同时,让儿童明白世间是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的,应该有自己的辨别能力。
《青蛙王子》:教会儿童诚信。做人要有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知错就改。
《睡美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总有一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狼和七只小羊》:教会儿童对待坏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被一些花言巧语而迷惑,否则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灰姑娘》: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都要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地活着,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
《小红帽》:只求尽情享受游荡的快乐,满足自身与自然的欲望,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就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穿靴子的猫》:即使我们所拥有的看起来并不怎么出色,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坚持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勇敢的小裁缝》: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时,要学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渔夫和金鱼》:凡事都要适度,贪得无厌,过度索取只会导致一无所有。

[ 本帖最后由 chensipan 于 2017-12-26 22:52 编辑 ]

TOP

《民间童话故事选》和《格林童话》的题材对比
一、从共有的题材对比两者:
(1)劝导从善(真善美教育)、是非观、善恶观
该题材在《民间童话故事选》和《格林童话》中占比都较大,这可能源于童话最基本的教化功能,即通过颂扬美德从而达到实现儿童的道德品质提升的目的。
(2)人物(动物)间的关系、情感(亲情、爱情、友情等)
《民间童话故事选》中对人物(动物)间关系及情感的描写更多地涉及亲情和友情,对于爱情的描写涉及甚少。这可能是受到了我国古代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因而造成了该题材的缺失。
《格林童话》中则以亲情和爱情两种情感关系为主,两者的占比大致相当,对于爱情的描写略微突出一些,且爱情题材的童话的结局基本上以圆满为主。
(3)宗教与政治
《民间童话故事选》中出现的有关宗教政治题材的童话甚少,基本可以认定为缺失。这可能源于我国的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一直都很微弱,而政治制度也具有严密的运作系统,因此在童话中涉及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格林童话》中有关宗教的童话虽然不多,但却自成体系,大多以描写上帝或神职人员为主。这可能源于长时期里西方宗教都处于统治地位。

二、两者所特有的题材:
《民间童话故事选》:
(1)表现阶级矛盾
该题材主要是讲述官民矛盾与冲突,反映劳动人民受到阶级压迫等不公平待遇时群起而攻之的带有反抗色彩的童话。这可能是由我国古代特殊的封建社会制度带来的阶级矛盾所引起。
(2)对客观现象来源的解释
该题材主要通过对客观现象和事物的来源的解释来实现对儿童的教育教化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事物本身的解释,这也体现了我国童话功能上偏向于其单一的教化功能。
《格林童话》:
(1)滑稽搞笑
该题材主要是讲述了一些主人公滑稽搞笑的行为的故事,对儿童的教化意义不大,可能更侧重于娱乐功能,实现儿童获得短暂快乐的目的。
(2)教人智慧
该题材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在童话中的聪明举动教会儿童如何处理类似事件,侧重于举一反三,锻炼儿童智力的提升,激发儿童开动脑筋。

总结: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共有题材还是特有题材,这两本童话书反映出中西童话在题材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各有各的特点。而这些差异是与地域、社会、阶级、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的,不能片面看待,也不可以直接简单地进行优劣的划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