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60 民间文学 阮彬 第三组

回复 30# 的帖子

恩,是的,所以冥婚大多是在富貴人家進行

TOP

冥婚的形态在中国各地存在差异,有冥婚、冥配、鬼婚、幽婚、阴婚、娶骨尸、娶鬼妻、丧娶妇、配骨、鬼媒等的习俗.因这种习俗以让死者结婚为特色,故而自古以来就引人注目.这种习俗不仅见于中国,而且还遍布于东亚各地.

TOP

這是在一篇博士論文中看到的,供大家參考哈

  ”未婚而死者,女或抱主成亲,男或迎枢为葬"这是清代活人嫁死人的冥婚形式"即活着的未婚妻,抱着已死亡的未婚夫的神主牌,完成结婚大礼"成婚后,这个妇人要守寡一生,待她死后来到冥间方可与早逝的丈夫团聚"望门寡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伦理的核心内涵)三纲!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女性成为贞节观念的殉葬品"人娶鬼,又称/先娶鬼后娶人0"这一婚姻形态在清代的东南沿海比较盛行"其特征是:男女双方已有婚约,女性不幸死亡,男性可以再娶"但再娶之前,必须先将已死的女性的神主牌娶回家,其仪式与聘娶仪式相同"已死的女性,在广东东莞和台湾等被称为“孤娘"故人娶鬼,又称”娶孤娘"据《台湾风土志》记载:“大抵未婚妻亡故,男家再议婚娶,当缔婚之日以一黑轿接”孤娘“牌位,以一红轿接姑娘,俗谓这两人为”大姐二姐“.一生一死,宛若姐妹"既至男家,新郎接孤娘牌位安置桌上,再出门迎接新妇"男家将-孤娘.名字记在祖宗世代灵位之列,永远供香火,以孤娘.为正室,以新妇为继室或二房"。这一记载说明,男女两性定婚后,即发生准婚姻关系"即未婚夫死亡,未婚妻要守贞节!从一而终,产生娶烈女的冥婚形态;而未婚妻死亡,基于从一而终的伦理要求,即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女性须被男性家族接纳,而男性可以再娶"即便男性可再娶,也要遵循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正妻与继室不得膺越,于是产生人娶鬼的冥婚形态"

TOP

這是在一篇博士論文中看到的,供大家參考哈

  ”未婚而死者,女或抱主成亲,男或迎枢为葬"这是清代活人嫁死人的冥婚形式"即活着的未婚妻,抱着已死亡的未婚夫的神主牌,完成结婚大礼"成婚后,这个妇人要守寡一生,待她死后来到冥间方可与早逝的丈夫团聚"望门寡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伦理的核心内涵)三纲!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女性成为贞节观念的殉葬品"人娶鬼,又称/先娶鬼后娶人0"这一婚姻形态在清代的东南沿海比较盛行"其特征是:男女双方已有婚约,女性不幸死亡,男性可以再娶"但再娶之前,必须先将已死的女性的神主牌娶回家,其仪式与聘娶仪式相同"已死的女性,在广东东莞和台湾等被称为“孤娘"故人娶鬼,又称”娶孤娘"据《台湾风土志》记载:“大抵未婚妻亡故,男家再议婚娶,当缔婚之日以一黑轿接”孤娘“牌位,以一红轿接姑娘,俗谓这两人为”大姐二姐“.一生一死,宛若姐妹"既至男家,新郎接孤娘牌位安置桌上,再出门迎接新妇"男家将-孤娘.名字记在祖宗世代灵位之列,永远供香火,以孤娘.为正室,以新妇为继室或二房"。这一记载说明,男女两性定婚后,即发生准婚姻关系"即未婚夫死亡,未婚妻要守贞节!从一而终,产生娶烈女的冥婚形态;而未婚妻死亡,基于从一而终的伦理要求,即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女性须被男性家族接纳,而男性可以再娶"即便男性可再娶,也要遵循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正妻与继室不得膺越,于是产生人娶鬼的冥婚形态"

TOP

《京华烟云》中的中秋  ——开蟹宴姚府庆中秋
 中秋节是一年的大节,傅先生应邀来姚家吃饭,也是立夫母子在姚家住的最后一个晚上。姚先生买了两大篓子最好的螃蟹。持蟹赏菊度中秋,是中国的老风俗。

  姚先生出主意把饭桌摆在石板铺地的院子里,更适于赏月,可是珊瑚说天气已经转凉,并且有点儿潮湿,何况螃蟹又是寒性儿,最好在屋里吃,要看月亮的话,可以拉开窗帘儿。结果桌子上摆的是温过的酒,每人面前一小盘姜醋酱酒油调好的佐料儿,这种热性的佐料正好和螃蟹的寒性儿互相抵消。

  全家人人都喜爱的一餐,没有胜过一桌螃蟹席的了,每逢吃螃蟹,总是热热闹闹的。一点儿不错,螃蟹是讲究美食的人最贪最迷的东西,香味,形状,颜色,都异乎寻常。在中秋,螃蟹正肥,这一年,夏季虽然多雨,对螃蟹这一道美味并没有害处。但是另有一种令人兴奋的理由就是吃螃蟹不同于吃别的饭那样由仆人伺候,由仆人端送,而是每个人都得自己忙,自己动。吃螃蟹本身倒还不如准备吃时,那份儿忙乱热闹有趣,经过自己一阵子忙乱,就使每一口螃蟹吃到嘴里越发觉得味美。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有人爱吃蟹黄,有人爱吃蟹肉,有人不嫌费事爱慢慢吃螃蟹腿。就和打牌一样——各人的脾气都受到试验。有人把肉吃得很干净,有人狼吞虎咽,不细分别。这种饭吃完,总是狼藉不堪,蟹壳儿蟹腿在桌子中间堆得高高的。

  大家都落座之后,一个直径一尺大的绿盘子,上面放满漂亮的螃蟹,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啊!”傅先生和姚先生都卷起袖子。傅先生叫立夫卷起两只袖子来,立夫说:“咱们比孔夫子的办法还好,因为他老人家只有右边的袖子是短的呀。”

  莫愁说:“那是因为孔夫子只是写作的缘故。他若吃螃蟹,他也会把两个袖子弄短的。”

  人人都大笑。傅先生说:“这就证明孔夫子从来不吃螃蟹。”

  木兰说:“我可以证明他也吃螃蟹。”

  “你怎么证明?”

  “您记得孔子总是爱吃姜。那他就有爱吃螃蟹的嫌疑。”

  立夫说:“你虽信口胡诌,倒也满有趣味。”

  木兰接着说:“等一等。我还没说完。千字文第一句‘天地元黄’,元黄就指说的是蟹黄的颜色。这就证明自有天地以来,就有蟹黄。像孔子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吃螃蟹?”

  于是大家笑得越发响亮。珊瑚笑得很厉害,竟把蟹黄抹到脸了。

  莫愁问:“要照你这么说,为什么《论语》上没有记下来?”木兰说:“孔子的弟子也不能把件件事情都记下来。也许记下来的被秦始皇焚书给烧毁了。在读古书之时,应当运用想象力。”说完挑了一只螃蟹腿,又接着说:“我想孔夫子的太太必须给她丈夫做一件专穿来吃螃蟹的衣裳,因为他在家有一件家里穿的袍子,这件袍子一只袖子长,一只袖子短。这种丈夫多么难伺候!做圣人妻子好难哪!”

  傅先生说:“说正经的,我想考考你。你说‘元黄’就是蟹黄的典故,出自何书?”

  木兰立刻回答说:“《红楼梦》上薛宝钗的咏螃蟹诗,有这样的句子: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木兰的母亲说:“木兰,你别忘记吃,你的话说得太多了。”

  谁都看得出来,木兰的脸有一点儿发红,比平常话说得多。

  木兰又说:“还早呢。我妹妹吃一个螃蟹的工夫儿,我可以吃下三个呢。”

  莫愁说:“你不算是吃螃蟹。你吃螃蟹像吃白菜豆腐那样乱吞。”

  莫愁这时还没吃完一个螃蟹,倒真是吃螃蟹的内行。她把螃蟹的每一部分都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她那盘子里都是一块块薄薄的,白白的,像玻璃,又像透明的贝壳儿一样。

  现在一个丫鬟端来一个热气腾腾的新菜,把螃蟹壳儿收拾下去。莫愁说:“等一等,剩下的腿还够我嚼十几分钟呢。”

  姚先生说:“不要舍不得那些腿。让丫鬟和用人拿去吃吧。”

  珊瑚说:“我给他每个人都留了两个呢。”

  现在木兰才开始真正大吃起来。

  她先喝了一杯酒,随后喝了第二杯,话又多起来。她再要喝第三杯时,姚先生说:“你今天晚上兴致这么好!别喝了。”木兰说:“我很好哇。”她喝完第三杯。她酒量不坏,不过她闹闹嚷嚷,已经有点儿醉,嘴里随便说话,说傻话,也会说出有才气的妙语警句。她说:“若夫螃蟹之为物也,非常物可比。若夫螃蟹之为物也,非常物可比。”

  立夫和木兰互相举杯敬酒。幸福与忧愁,快乐与痛苦竟如此之相似,那天晚上,谁也不敢说木兰是快乐,还是伤心。

  不久之后,大家离席洗手,用的是野菊叶子泡的水,全桌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了素淡的白米稀粥,咸蛋,腌咸菜。

  席将散时,傅先生说:“现在学校不教学生作诗,非常遗憾。不然,这种时光,一边儿吃螃蟹一边儿作诗,才真是一大快事。”

  珊瑚说:“我有一个主意。咱们来玩儿‘折桂传杯’吧。前天曼娘送来了桂花。这个游戏是把一枝子桂花围着桌子传,同时一个人打小鼓儿。到鼓声一停,桂花在谁手里,谁就得喝一口酒,说一个笑话儿。”

  于是开始玩这个游戏,由阿非打鼓。第一次鼓声停时,桂花在傅先生手里,他得说个故事。他开口道:“从前有一个教书的,没有学生找他去念书,他决定做医生。因为他念过点儿医书,就开始为人看病。不幸第一个病人吃了他的药,就一命呜呼。病人的家属要去告他庸医杀人,后来医生愿出丧葬费,事情就算了结。因为他穷,出不起钱雇承办埋葬的,只好由他太太,他儿子,把死尸送往坟地。死人有两百斤重,他太太要在路上停下来歇息一下儿。在她太太立起身来再抬死尸之前,叹了一口气,向丈夫说道:‘老头子,下次你出诊的时候儿,找个身子瘦点儿的病人吧。’”

  大家哄然大笑,于是游戏又接下去。第二次鼓声停时,桂枝正好在木兰手里。她吃了好多橙子,仍然觉得酒后的精神焕发。她开始说:“从前有一大队螃蟹兵,龙王爷要他们把守海口。螃蟹将军天天在海边沙滩上把这群螃蟹兵勤加操练,人都可以看得见那些小螃蟹演习列阵交战。一个大蛇精在海里造了反,这时正好赶上螃蟹将军生了病,龙王爷派珍珠仙母去领兵。她就浮出水面儿,站在海里一大块石头上,脸向沙滩下命令,叫螃蟹兵站立成排。螃蟹兵都从窟窿里钻出来,站好了排。举目右看,站得齐齐整整,珍珠仙母大为吃惊。她喊口令:‘向前走!’螃蟹兵不能向前往海里走,却向沙滩右边儿走去。珍珠仙母弄得毫无办法,就是不能让他们往前走下海去。于是她问一个螃蟹军官如何是好。军官请准代为发号施令。他说:‘向左转,向前走!’看哪!螃蟹兵一直往前,走向海水里。珍珠仙母大惑不解,求螃蟹军官说明缘故。螃蟹军官回答道:‘他们都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呀。’”

  每个人立刻明白,大笑起来,因为英文叫蟹行文字,是横着写的。

  下一次鼓停止时,桂枝是在珊瑚手里,珊瑚说:“我没有笑话说。”

  大家乱喊道:“谁也不能不说。只要说得惹人笑就可以。”

  珊瑚说:“说个绕口令儿可以吗?”大家答应了。于是珊瑚说:

  山前有个崔粗腿,

  山后有个粗腿崔。

  二人山前来比腿。

  也不知崔粗腿的腿比粗腿崔的腿粗,

  还是粗腿崔的腿比崔粗腿的腿粗。

  所有他们,自红玉,环儿到姚太太,甚至冯舅爷都想把这个绕口令说熟说快。只有小阿非和红玉说得好,姚太太把崔粗腿和粗腿崔说乱了。

  珊瑚说:“你看,还是两个孩子说得好。”

  姚先生正在来回溜达,停在窗前说道:“你们看,月亮有两圈儿晕。”

  珊瑚说:“咱们都忘记看月亮了。”于是大家都往外看,只见月亮周围有一堆白的云彩,靠近中间有两圈月晕。

  傅先生说:“这是国家不幸的预兆。一个朝代的末期,总有异象出现。这不是个太平时代,只是不知道有什么事发生罢了。”

  姚先生说:“天下纷纷,来自人心。”于是引证了山上关口旁亭子墙上的一首诗:

  天平地平

  人心不平

  人心能平

  天下太平

  大家又说了一会子话儿,然后就回房睡觉了。

TOP

回复 35# 的帖子

上次看到同学提到这本小说中的中秋节,最近刚好在看这本小说,复制过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好热闹的中秋佳节,但同时也带点淡淡的惆怅。

TOP

关于冥婚作品

还可以看一下《菊英的出嫁》,《菊英的出嫁》是王鲁彦《柚子》集中的一篇佳作,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他以绵密的笔致展示了渐东农村特异的冥婚习俗。菊英是一个只有8岁阳寿的女孩,在她病逝十年之后,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已到时婚龄,于是顺理成章地为她订了一门阴亲并倾其所能预备了丰厚的嫁妆,然后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将她“嫁”了出去,把菊英的棺材由青色的轿子抬到男方家。冥婚制透现出愚昧落后的原始信仰,即以为人死后依然成长并且灵魂不灭;那铺排的煞有介事的程式在令人咋舌之余难免显得荒唐可笑。然而小说有关这一事件的始末通过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的意识之流渐次溢出,浸盈着浓厚的无依无托的母爱,对落后意识与习俗的批判与讽意由此淡化于一个母爱对早夭女儿彻骨的哀思之中。

TOP

回复 14# 的帖子

我家乡我没听到过诶,但以前看到过一本关于这刚面的小说,好像叫《古墓小新娘》

TOP

关于中秋我们也许不知道的习俗

关于迟子建《北极村的童话》:1、有关于中秋这样的民谚“蛤蟆蛤蟆气鼓,气到八月十五。杀猪、宰羊,气得蛤蟆直哭”。2、他们的月饼也是自己做的。小小的,圆圆的,馅是青萝卜丝和白糖。月饼印着鱼和花的花纹。3、这天夜里长辈们会麻利的搬出桌子,端上一盘月亮,一盘柿子。姥姥说这是供月,求得美满吉祥。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TOP

据研究资料显示,在中国的宋代,冥婚最为盛行。据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骨合葬。

TOP

回复 41# 的帖子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中国的宋代,冥婚最为盛行呢?

TOP

回复 29# 的帖子

恩恩,这种习俗不仅在中国有,还遍布东亚各地,不知道这种习俗的发源地是哪呢,会是中国流传到东亚的吗?

TOP

重陽節詞一首

昨日重陽佳節,今早就恰巧讀到晏幾道詞一首





阮郎歸


             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配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TOP

代唐文茹回复 41# 的帖子

现实世界的冥婚有一些是摧残人性的,但很多小说里面涉及的冥婚却是美好的。有一些冥婚,特别是活人和死人的,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冥婚的活人一方不能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小说中反映的冥婚却是用来追求现实中所得不到的爱情和幸福的一种手段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