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学者研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2 07:36:00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孔子梦见周公,想恢复的是周礼;庄周梦为蝴蝶,欲达到物我一体之境……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过美好的梦。而我们追寻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
7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梦的内涵、儒家思想与中国梦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设想。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
的价值支撑
前几天,北京1名男子因停车争执,当街摔死2岁女童的事件,引发了与会专家热议。中央党校副教授林艳梅表示,“在民族振兴的过程中,文化人格的建构,离不开传统文化。”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但这里面一定有中国文化,中国人以中国文化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林艳梅表示,“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文化依然有它的生命力,在道德人格养成、社会人伦方面完全能够起到文化支撑的作用。”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现在的国学热、收藏热、古典戏剧热、古代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热和非遗发掘、保护热潮,以及其他种种涉及传统文化的文化热点、社会热点,无不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强烈需求。”
“我们常说: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是对现实的自觉和超越。”中央党校哲学部讲师王乐表示,儒家文化绵延几千年仍有生命力,其奥秘就在于理性的自觉和不断的超越,为自己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这种理性自觉和超越,就是中国人身上独具特色的忧患意识。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徐庆文表示,“现在社会对儒学的认识有许多偏颇,儒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加入当代因素,要为中国梦提供价值资源和文化基础。”
民族振兴关键要有
“文化自觉”
2011年春天,孔子经历了一次很尴尬的事情:他的雕像在天安门广场站了100天,忽然又被请回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山东齐鲁文化研究院讲师李华认为,“这体现了一种心理上的纠结,不知道如何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文化自觉还未达成应有的重视。”
李华表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复兴,最关键的是文化复兴,而复兴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我们传统的文化和智慧要保持尊重和敬意。
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90后康泽宇有着亲身感受。大一时,端午节放假,有同学说:屈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回答:他死了,给我们放了三天假。同学们都笑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荒诞的笑话,但有的人当场上网查屈原资料,从此就没人再说这种笑话了。”
康泽宇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缺少一种文化自信,西方成功学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也引导着我们走向个人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台湾学者傅佩荣提出学者应该有一种淑世精神,这是中国学者从古至今独有的精神,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来努力改善这个世界,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有这种文化自觉。”
中国梦:仁爱和谐的精神
今年7月,我国颁布《老年人权益法》,明确规定“常回家看看”是儿女们的法律义务,有的人认为弘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社会争议,道德和法律能否融合?“在意识形态层面讲,中国梦就是‘法治梦’,它描绘的蓝图就是确立对法治的信仰并实施法治的社会价值。”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单纯认为,“我们法治治国,也坚持‘以德治国’,既是新形势下对西方法治观念的创新,也是对我们儒家治理社会的创新。”
“我们做的不是生理上的梦,而是理想之梦、政治之梦。”浙江社会科学院教授吴光表示,“中国梦的精神是仁爱和谐的精神,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从仁爱到博爱、从民本到民主、从礼治到法治,从小康到大同,这是最高的‘和谐’。”
四川大学儒学院教授舒大刚表示,现在的老年人说年轻人不尽孝、不爱老,但是反过来,很多年轻人爱护老年人,把摔倒的老年人扶起来反而被诬,这涉及传统文化中的孝道问题。“以前的孝道,是年轻人尽孝、老年人爱幼,这是一个互动的和谐的关系。我们要实现真正的中国梦,要让人民幸福,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孝悌做起。”
我们的中国梦,梦什么?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表示,中国梦和美国梦有相通之处,“在处理天人关系方面,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之梦;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实现人际和谐的社会健康之梦;在处理身心关系方面,实现身心和谐的内心和肉体健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