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刘红芳小组

小结

今天讨论的非常好统计了一些大家的发帖子数,那么我们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组员非常的积极,超额完成任务。  李治益 19  杨悦 15 穆艳芳 12  党世英 11 李文宇11  刘孟蝶 10  彭佳璐 10  李丽厦6(请假)

TOP

调查报告

邂逅古琴台
                                      ——关于高山流水民间文学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1.来参观的游客
2.当地居民
3.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4.周围的商贩
5.志愿者
调查者: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12级民间文学课程420课堂刘红芳小组
组员:刘红芳(负责人)
      党世英 李治益 彭佳璐 杨悦  穆艳芳 刘孟蝶  李丽厦 李文宇
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13日至11月21日
调查地点:
    武汉市汉阳月湖之滨古琴台
资料的准备与搜集:
1.小组的分工
            问卷调研组:党世英 (负责) 李治益 彭佳璐
            讲解制作组:刘红芳 (负责) 杨悦   穆艳芳
            报告撰写组:刘孟蝶 (负责) 李丽厦 李文宇
2.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高山流水”民间文学的研究综述【附件1】
(2)“高山流水”相关戏曲
     《高山流水故乡情潮州戏曲》《京剧--高山流水》《豫剧曲牌高山流水》
(3)调查问卷的设计【附件2】
(4)访谈摘要【附件3】
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目的:
    高山流水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关于古琴台---这个纪念钟子期与俞伯牙深厚友谊的地方却鲜为人知。在十个武汉人的眼中,大概有十个不一样的古琴台。它是一处景点,一座“钓鱼台”,一场音乐盛宴,一个通常用来换乘的公交站点,或者,一段似有似无的传奇故事。 古琴台,这是一个蕴含着深厚的仅属中华的人文底蕴和体现中华特色的美好情操真挚友谊故事的古文化遗址。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华人文典故在民族魂之中永存,2000多年以来,古琴台一直是人们向往一游之地。在今天,它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武汉市的仅次于黄鹤楼的文化名片,然而,它的知名度远远不及黄鹤楼。作为传播高山流水的物质载体中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应当是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的,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古琴台的发展状况并不怎么的理想。此次我们小组对古琴台进行实地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古琴台的结构特点以及其周边的状况,探究古琴台知名度低、发展状况不佳的原因,从而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相对可行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正文:
    11月20号上午8点半,组长刘红芳组织小组成员李治益、杨悦、穆艳芳、李丽厦和李文宇到虎泉站,乘坐596路公交前往古琴台,另外两位成员刘孟蝶和党世英由于第一节有课,所以10点下课后从学校出发。
    9点6分,公交车到达琴台大道古琴台站,在月湖公园门口,组员自由组合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李文宇和李丽厦、刘红芳李治益和彭佳璐、杨悦和穆艳芳三组,组长为各个小组发放问卷,每组15份左右。李文宇和李丽厦、杨悦和穆艳芳两个组主要在月湖公园进行问卷调查,另外一组则是在古琴台景区进行调查,规定在一小时内调查完毕。
     9点15分到10点30分,各小组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在月湖公园中,我们对健身、散步的老人叔叔阿姨、学生、武汉传媒学院的清洁志愿者以及来游览的游客进行了调查,在古琴台景区,我们主要就是调查的对象大部分就是游客。由于公园和景区人流量极小,再加上老人居多,因为各种因素不能很好地配合我们填写问卷,还有一些人拒绝填写问卷等原因,我们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调查,最终进行问卷调查用时大约1小时15分钟。
10点半左右,另外两个成员到达古琴台,与大家会合。
10点半到11点,组长组织大家到管理员的办公室对管理员进行访谈,主要由组长提问,管理员进行回答,视频拍摄者为党世英。
11点到11点40左右,组长组织大家到古琴台景区内部观赏、游览,主要游览了以下景点: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蜡像馆”、“印心石屋”、“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碑廊内相关碑刻、“琴台”方碑、《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最后大家拍照记录并留念,照片拍摄者为刘孟蝶。
      
   12点左右,大家到达琴台大道古琴台站,乘坐596路公交车回校。
   12点40分左右,小组成员回到学校,本次古琴台实地调查圆满结束。
   在整个调查过程当中我们还注意了一下周围的情况,最惊人的发现是古琴台小了很多,在古琴台的周围兴建了一些娱乐设施。此外,古琴台还存在着很大的环境问题。
   对此次实地调查做了一番统计与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古琴台之所以发展状况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古琴台的发展没有的到政府的支持
    (1)政府为了给人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把除古琴台遗迹以外的周围地区建设成为月湖公园,由此古琴台的面积由原来的70多亩缩小到11亩,面积的急剧变小,使古琴台的游览者也大为减少,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2)政府对古琴台的投资力度不大,对高山流水的文化品牌不重视。武汉虽被称为“知音江城”但仅仅只是冠以“知音”的头衔,对知音文化并未有过多的重视。古琴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周围的餐饮和服务业相对较少,游客难以解决基本的物质需求。
2.古琴台自身原因
(1)古琴台的景点较少,人文气息不浓厚,没有太大的欣赏价值,不具有鲜明的特点,文化内涵不鲜明,主题不突出,达不到提升游客文化品位的目的。古琴台的景观主要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腊像馆”;有清朝道光皇帝为陶文毅而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有近年用汉白玉雕刻的“伯牙抚琴”塑像;有碑廊内的《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等碑刻;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粮道、书法家宋湘诗兴大发时以竹叶代笔蘸墨书写的《琴台题壁诗》,其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历来深受书法家所赏识。还有1976年修建琴台时的遗物“琴台”方碑;有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
   (2)古琴台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大,几乎没有名人登门造访。游览方式唯一,主要是步行,缺乏创新。
   (3)古琴台与“高山流水”本身深厚意蕴联系不大,致使很多人只知道高山流水而不知道古琴台,与“高山流水”民间文学的发展不相协调。古琴台的开发并没有紧紧围绕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展开,游客们包括市民们不了解它所蕴含的文化,只是将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园看待。
     3.现代化因素
现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致使人们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古琴台所蕴含的知音文化--醉心艺术、珍惜知音、享受生活的内涵。忙于刷屏的人们往往是一睹为快,而忽视文化的深刻内涵,致使许多传统的经典渐渐成为一种符号,而缺乏自身的情感体验。人们知道的只是文化的外壳,而里面实质性的东西却被人们所丢弃,这其实也是文化的一种变相缺失。

高山流水的传播更多的是依靠课本,而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对知音内涵的挖掘而忽视其发源地。高山流水所要传递的是知音文化的深厚内涵,其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如果仅仅是依靠书本的讲授,或是听一曲高山流水,精神的内涵无法得到深度的挖掘,反而会走向一种符号化,使得传统的经典意蕴被消解。古琴台作为纪念这一民间故事的文化古迹,对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有着详细的介绍,同时相关的景点对当年的故事有一定的还原,有着其重要的存在价值与普遍意义。然而由于政府的不重视以及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导致其发展出现严重的滞后状况,为此我们讨论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发展古琴台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政府应当重视古琴台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任何一个遗址或是古迹的保护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古琴台承载着高山流水的文化意蕴,其中大量的书法、碑刻以及浮雕等等都有着极大的观赏价值。再加上其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几百年,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改善古琴台发展状况不佳的情况:
(1)兴建古琴台博物馆或是古琴台主题公园。
(2)增加相关景点。在增设景点的同时应当注意与高山流水的主题意蕴紧密联系,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游客而使传统文化商业化。
(3)加强对古琴台古迹的整理 ,包括环境的整理以及公共设施的完备等等。
其次,我们可以制作宣传短片,对古琴台的景点做一个详细的介绍。由于乘坐地铁和公交的普遍性,我们可以在地铁电视台或是公交上的电视当中播放,短片的制作可以以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为背景,配以文字介绍,加强渲染,已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除此之外,对古琴台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培养相关人员的文化素养,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了解高山流水的故事以及古琴台的源流,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成为引导游客的向导;改善服务人员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良好的服务态度更易于与游客交流,游客也更容易接受高山流水这样一个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文化宣传的目的。
作为古老的民间传说,“高山流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其蕴含的知音文化不仅表现了人们的亲情、友情,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是我们的“精神遗产”,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去继承它、弘扬它,它会被信息量如此之大、如此变幻莫测的现代文明所堙没。古琴台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民间故事,更是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先祖们的灵魂。
“月湖梅山太初成,山姿石态水浪痕。琴台瑶园通幽境,湖萍荡漾乐琴声”,古琴台是一方净土,默默守候着俞伯牙与钟子期,守候着古老的淳朴与智慧。参观古琴台,人们理应对它充满一种敬仰与敬畏,在慢慢的欣赏当中走进古人,走进高山流水。










附件1


高山流水遇知音传说的研究综述

摘要:作为流传已久并且一直享有佳誉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民间传说,少不了文人墨客的称赞与说道。对于学者而言,高山流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关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有过不少研究。文章将从《高山流水》、知音文化以及古琴台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山流水 知音文化 古琴台
研究现状:
一、对《高山流水》曲目的研究
古典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之作,历来是人们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为中国传统十大名曲之中的翘楚。因曲调不同古筝曲《高山流水》分为河南、山东和浙江三个流派,这三个流派的《高山流水》在曲调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却都有着相同的源流,在主题和意蕴上也不尽相似。
1.音乐风格与曲调特色研究
(1)浙江流派: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及轻灵悠远的审美意蕴
“古筝曲《高山流水》曲风典雅而古朴,具有浑厚而细腻的风格特点。“高山流水”一词本义是指大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乐曲之中既表现了高山流水的壮丽景色,借景抒情,将人物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其中。”【1】
“中国传统音乐深受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特别是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无为思想影响,表现在音乐上就是讲究‘中和’之美和‘大音希声’的自然境界。古曲《流水》中舒缓的音律、泛音和按音构成的声韵,营造了一种温和的气氛和深远的意境,因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2】
(2)河南流派:慷慨激昂浑厚淳朴
“河南筝派的《高山流水》节奏明快清新,后来民间艺人常在第一次合作时演奏该曲,以示遇到了知音。”【2】
“河南筝曲有中州古调之称,其演奏风格上,无论是慢板,还是快板,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不急于追求淡雅秀美的风格,而是像河南人的性格一样,高亢粗犷。”【3】
“曲高和寡,妙技难工”【4】
(3)山东流派:抑扬顿挫的旋律与典雅智慧之美
    “山东筝派曲风明朗率直,音韵抑扬铿锵,深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与豪放;采用的六十八板一类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定型的筝曲的传统形式,成就了乐曲的平衡对称之美,典雅智慧又意趣盎然;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觅世间知音,抒广善之情怀。可谓‘尽美矣,又尽善矣’。”【5】
2.主题意蕴研究
(1)人文诉求和“知音”象征
“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寻觅友谊和‘知音’的象征发向宇宙空间,伴随它两千余年的动人故事,必将在无垠的宇宙中继续飞荡、流传。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6】
“《高山流水》一曲的传承与‘高山流水’这一典故的流传有着密切的联系。志趣相投的知己可遇不可求,因而知己之间诚挚的友谊则愈显珍贵,伯牙和钟子期及后世之人深谙这一道理,因而将对高洁友谊的歌颂寄托于《高山流水》一曲所勾勒出的‘巍巍高山’和‘汤汤流水’之中,使得知音间的真情与天地间的壮阔美景合而为一,愈发显示出知音情的弥足珍贵和深刻隽永。”【7】
(2)热爱自然与感悟人生
“乐曲结尾处采用泛音构成了简洁明了的旋律,巍峨高山与潺潺流水有机融合,高山流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象,获得了审美的高度,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神奇雄伟由衷的赞叹,进一步升华成为对自然宇宙万物的认识乃至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1】

二、知音文化研究
   “知音”一词早为人知,但对知音文化做深入的研究却还只是在近十年的事情。蔡建明先生于2003年2月14日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弘扬知音文化,构建名牌景区》的文章为知音文化的相关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自此在随后的十年间陆续有学者对“知音文化”的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但研究并不多。且从作者的地缘结构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武汉本土学者和专家,这与武汉是知音文化的发祥地不无关系。
1、知音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
(1)知音文化的早期内涵
知音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可见知音一词最早是谈论音乐的。知音文化起源于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相关史料的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荀子》、《列子》。如《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道:“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列子》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学者们在对知音文化早期内涵的认识上基本有一致的观点,即“音乐知音”。陈鑫,杨建波认为:“相较之下,《列子》一书对音乐的描述更为细致、生动,既有画龙点睛的议论之笔,‘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有关于二人音乐交流的细节描写,结尾处更补以伯牙的欣喜慨叹,‘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该段文字充分展示了俞伯牙知音善奏之技与钟子期知乐“善听”之才,同时初步具有了由音乐知音上升为知心的因子。而《吕氏春秋》关于音乐的描绘则显得板滞,但是,该书补足了“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结局,情节更为丰满、生动,并突破音乐艺术领域将其引申至人才渴求礼遇的社会政治层面。概括而言,无论是上述《吕氏春秋》通过钟俞结局的完整记述,意在呼唤知音、渴求知音见赏;或是《列子》通过钟俞二人音乐交流的诗意描写,侧重表现钟、俞二人音乐技艺、艺术鉴赏之高妙,均与后世知音故事的内涵具有明显差异。这是知音文化的早期面目。”【8】
项红认为,“‘知音’一词在伯牙毁琴传说中指的是‘音乐知音’,这与‘知音’一词的本义有关。‘知音’一词的解释为‘①《动》精通音律。②《熟》伯牙鼓琴,钟子期能在琴声中听出高山流水之意,后因称知己朋友为知音,又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从‘知’字可以看出,它经历了从知道的感性认识深入交往、友好的深层次。这使得‘知音’一词最初与传说结合时,用来说明贫民钟子期能‘识’出高官俞伯牙所弹的音乐,传说体现的是不同阶层的人成为‘音乐知音’。”【9】
(2)知音故事的发展
    “钟俞事迹走出文人的书斋经传,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人文意蕴的经典故事,为广大的市民所知晓和熟悉,要归功于明末通俗文学家、《三言》的编纂者冯梦龙。《三言•警世通言》的首篇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冯梦龙批评当时古文“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或伤于藻绘, 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的弊病,主张文学要“济众”和“适俗”,要能够面对“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为此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搜集和研究民间话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即是其中之一。在冯梦龙之前,钟俞知音故事很可能即以话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但是在冯梦龙之后,知音故事向下层民众阶层传播,主要就是借助了《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推动力量。这篇小说堪称知音故事传播史上除经传之外最重要的文本,它让知音故事走出了文人的象牙塔,走向了广大的民间,并赋予知音故事以厚重的情感色彩和普世价值,成为中国民间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8】
此外,方月仿在她的文章中说到:“在知音故事流传的过程中,使其雅俗共知的要归功于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白话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篇列人《警世通言》之首篇的小说作品,歌颂了伯牙与子期的高洁人格和生死不渝的友情。”她也对冯梦龙所编辑的知音故事予以了肯定。【10】
(3)知音文化内涵的现代含义
随着时光流转历史滚滚向前,知音故事历久弥新。在经过五千年文明的洗礼后知音文化的内涵在历史的时空中不断得到拓展延伸,时代赋予了知音文化新的含义知音文化不再囿于友情的表达,而是亲情友情,还有智慧的结合,和平发展、爱国爱家、志同道合、知情重义、诚实守信是其文化内核。
秦新民认为“知音文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二是诚信礼仪的文化;三是情智交融的文化。知音文化中不仅仅表现了亲情,友情,还有智慧。”【11】
刘名俭、柳红姣认为“知音文化的内涵归结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文化。物质层面的知音文化,指的是知音文化的物质载体但凡与知音故事的发生有关的东西都应视作知音文化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古琴台、钟家村、集贤村、子期墓、琴断口都应该是知音文化的物质表现。制度层面的知音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比喻说当地人的民俗风情、行为习惯、生活制度等。精神层面的知音文化是人们一种心灵的向往与精神的契合,是人们内心形成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知音’一词不仅是英雄所见略同式的志趣相投还引申到情侣和配偶以及男女之间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皆称之为觅知音。【12】
(4)知音文化对文学创作的价值
对文学理论而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拟化知音典故,将之运用到文学批评之来,独创《知音》篇,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均为受知音文化的影响。
对文学内容而言,知音作为各种象征被文人墨客所使用,演绎不同的经典文段,从六朝到元代,知音在诗词歌赋中的出现频率层出不穷,已然成为一种知音文学形象,在北大语料库的古代文学中就检索到一千多个词条,在现代汉语中词条更多,就以著名作家余秋雨为例,就有散文作品《高山流水》并成为浙江的高考语文阅读题目,知音这个文学形象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5)知音文化的普世价值
知音文化虽然是武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知音故事具有极强的扩张力和影响力,其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得到全人类的赞扬,它是全世界的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遗产”。
丁永玲指出“‘文明武汉’观点的提出,为古琴台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知音文化与文明武汉之间的内在目标具有一致性,文明武汉的发展呼吁知音文化,知音文化能够成为文明武汉建设的重要内驱力。”【13】
项红认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在情感、思想、心理等方面成为‘知己’,能互相理解、互相关照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以伯牙与子期传说为载体的知音文化是楚文化的一部分,储存着楚文化的历史信息这可以团结楚文化圈内的人们;其次知音文化运用到出版物和艺术节上这对于宣传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
义。最后知音文化具有全人类和谐的意义。”【9】
(5)知音文化对文学创作的价值
对文学理论而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拟化知音典故,将之运用到文学批评之来,独创《知音》篇,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均为受知音文化的影响。
对文学内容而言,知音作为各种象征被文人墨客所使用,演绎不同的经典文段,从六朝到元代,知音在诗词歌赋中的出现频率层出不穷,已然成为一种知音文学形象,在北大语料库的古代文学中就检索到一千多个词条,在现代汉语中词条更多,就以著名作家余秋雨为例,就有散文作品《高山流水》并成为浙江的高考语文阅读题目,知音这个文学形象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三、古琴台---知音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现如今,古琴台不仅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知音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
    知音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其深刻的内涵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且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能极大满足现代人对情感层面的精神需求,这决定了知音文化旅游开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有学者对古琴台开发价值评价“人文特色鲜明,资源价值较高;交通位置优越;投资环境优越;旅游资源容量小 ”【14】
    古琴台旅游开发还“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弘扬,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有利于武汉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塑造武汉城市之魂;有利于促进武汉旅游业整体发展,产生巨大联动效应。”【15】
此外,刘名俭和柳红姣也谈到“人们在哪里都有可能寻找到自己的知音,但无疑,知音故里寻知音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任何一种文化,特别是像知音文化这种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文化,都必须有它的文化载体才容易被旅游者感受到。武汉的知音文化无疑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极好的区位条件,也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周围有独特的长江风景,文明全国的黄鹤楼与之交相呼应,以及宗教胜地归元寺,龟山的三国历史文化园等一系列的文化旅游景点。【12】
“琴台文化区具有武汉其他城市区域不可比拟的地理优势,秀丽的自然风景也为琴台文化中心提供了外围的环境优势,传承千年的“知音”文脉为琴台文化中心镀上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印记,雄伟壮观的琴台大剧院与音乐厅成就了整个琴台文化区的高端形象。”【16】
2、对开发现状的认识
“很多游客认为,古琴台的人文气息不浓、文化内涵不鲜明,主题不突出,达不到提升游客文化品位的目的。”【17】
    “设备不完善,规划不合理,文化特色不彰显,服务体系不完善。”【14】
    “硬件设施不完备、服务人员、讲解员素质不高。经营状况低迷,景区损坏严重;游览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之处;开发粗放,缺乏深度挖掘。”【15】
3、开发对策
“要使琴台知音文化资源在武汉的旅游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从突出武汉知音文化特色,塑造知音文化旅游品牌;整体打造知音文化旅游线路;以琴为媒,开展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知音文化的旅游开发。”【12】
“知音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旅游价值;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因;永恒的魅力等。深度开发知音文化旅游,宜在知音文化的源头上作挖掘,以“琴”为中心,以“钟”为辅,让琴声与钟鸣相得益彰,让人们了解伯牙与钟子期可贵的人格精神,高超的音乐造诣,为知音文化增添新的亮点。在此基础上整合开发,扩大知音文化旅游的规模。”【18】
“知音文化主题公园是推动武汉文化特色建设的支点,打“城市文化牌”是顺应世界城市化潮流,建设知音文化主题公园及开发知音品牌能够补武汉产业结构单一的偏差、提升城市功能。”【19】
“以古琴台为载体推动文明武汉创建:加大知音文化的挖掘力度,打造古琴台游览亮点;以点带面形成文化旅游区,提升古琴台影响力度;增加古琴台景区公益元素,搭建文化传播平台。”【13】

参考文献:
【1】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付 娜
【2】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张熙莹
【3】 高山流水的鉴赏研究 赵晓强
【4】傅玄《筝赋•序》
【5】 高山流水韵依依——— 山东筝派、武林筝派《高山流水》比较  马 昕
【6】 《古琴曲高山流水的艺术手法》梁 萍
【7】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意境》 何涛宏
【8】《对知音故事的文化再阐释》    陈鑫,杨建波
【9】《论伯牙子期传说的“知音”文化内涵演变》    项红
【10】《汉阳古琴台与知音文化》    方月仿
【11】《弘扬知音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秦新民
【12】《武汉知音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刘名俭    柳红姣
【13】《建设文明武汉背景下的古琴台开发策略研究》    丁永玲
【14】《武汉市人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模式探索》 高悦 林静 李星明
【15】《古琴台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对策》 丁永玲
【16】《浅析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形象》 张向飞
【17】《浅谈人文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高悦、林静、李孔明
【18】《让千古之音“活”起来》    吴艳荣
【19】《论知音文化主题公园及开发知音品牌的意义》    吴琳
























附件2
关于高山流水故事的民间文学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2级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今城市人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当地民间文化了解程度,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事件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 请问您的年龄段是:
A 12岁以下 B 13—19岁 C20—35岁   D 35—50岁  E 50以上
3、您的文化水平是:
A小学以下  B中学水平 C大专或本科 D 本科以上
4 请问您户籍所在地:
A 武汉  B外地
5 请问您认为您所在城市文化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A恩施土家族文化   B 荆楚民歌文化   C 长江流域文化传说  D 古琴台 高山流水传说  E 汉剧 楚剧等说唱文话
6、您了解高山流水的传说么?
A完全不知道  B大概知道点  C深入了解过
7 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这个传说的?
A从网络与电视上了解的 B长辈告知 C从书本上获知   D从课堂上学习到  E其他

8 高山流水传说表达的主题是____
A 风景名胜 B 爱情 C 知音 D 友情

9 您认为高山流水等民间传说文化与过去相比有何改变或意义:
A 有利于民俗文化传承               B有利于丰富城市内涵
C有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      D不太了解,没什么变化
10您会向其他人(后辈)讲诸如高山流水这样的民间故事么?
A会           B  不会         C 有时会  
11您认为城市人群越来越少关注当地民间文化的原因是:
A 城市生活太忙没有什么时间关注     B只要在特定节日按照风俗做好就行了         C没必要关注当地民间文化           D对的部地区的民间文化更感兴趣,当地民间文化已经不重要。
12您认为您所在城市的当地民间文化是否应该得到更多重视与保护:
A 应该得到保护,因为是文化的根源。     B没有太大影响
C不应该,因为不值得,已经没有价值
13 您认为您所在城市的民间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A 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并且会往更好方向发展下去
B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许多民间文化肯定会被遗忘
C 没有明显的发展趋势
14 您认为您觉得可通过哪些途径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学?
A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社区定期发放有关文刊
B媒体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广告效能
C其他途径
附件3
访谈纪实
古琴台负责人座谈回答纪实
1、问:古琴台的管理情况
答:我们那个古琴台是属于武汉市琴台管理区管理,它是属于武汉市总工会下面的二级单位。目前来说,古琴台所有的收支情况属于我们上级单位市政工会下部,而且古琴台的就是在武,整个古琴台武汉市汉阳工农文化宫。当时是54年建的,而且当时按照市政府对古琴台的改造,地区的改造有工农文化宫,然后就是武汉职工两两源三个单位合并下来了,合并下来就是整个当时的面积大概有七八十亩,但是到2004年合并,合并时候按照市政府规划以后,整个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11亩了,其他地方改成了对外公共的那种休闲娱乐场所,就是剩下的这一块应该是省文物,省文物保护单位。
2、问:古琴台的文化现实
答:主要就是讲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当时的主要人物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从这里回去省亲,遇到奉公的时候,他就坐在这个桥上弹琴,当时有一个樵夫叫钟子期,钟子期听到以后弹了两首曲子,一个是《高山》,一个是《流水》,当时就觉得遇到知音了,这就是整个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而且我们这里当时就是一个到这里经过月湖的一个地方,就是那个高山流水的旧址。真正来说是那个五几年,整个月湖与汉江是相通的,就是在建江汉桥以及长江大桥的时候,它的整个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月湖是连过去的,所以它最早的地址就在我们这个地方。
3、问:游客不多的原因
答:(1)这个主要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市政府对这个地方不重视。按照历史来说,我们这个地方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古迹了,而且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你们都晓得,可能从小就听说,包括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听过这个故事了。它的历史应该是远远比黄鹤楼要高,而且它对中外的影响蛮大。在法国、波士,它有一个仿照古琴台做的一个建筑,在日本也有一个仿照古琴台做的建筑。那么就是说,在这么一个有名的背景下,为什么在我们武汉目前来说在逐渐地衰败?原因就是市政府对我们这块重视力度不够。
(2)一个地方是这样。以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不是的。现在就算酒好,还是要对宣传。也怕巷子深啊。是不是?按道理来说,我们古琴台这个地方应该是在汉阳的一个口子,而且是武汉三镇的一个必经之处。是不是?它应该地理位置也很好,但是就像我刚刚跟你们介绍的。包括它以前最少是整个地方七八十亩地,可现在十一亩。你说是什么概念?这就说明市政府逐渐在萎缩这一块,而不是在把它壮大。你说••你们••应该••现在••文化学院的应该对这个方面,人文地理的应该是比较蛮熟的。就是说,蛮多东西是这个样:现在各个省市都是在找一些资源,包括宣传、旅游这一块,在扩大城市知名度这一块都是在做,好像是在做一些工作。那么我们这个高山流水,它不需要你的,它本身就是又历史传承下来的两千多年的文化了。那你市政府不重视,把七八十亩的地萎缩到10亩,那就说明政府不重视了是不是?
(3) 而且呢,你想一下子,一个地方作为一个旅游景区的话,你要市民来玩,他要玩,首先要有参与性啊。还要,你这个地方要留得住游客啊!那为什么呢?它肯定要有一些项目啊。是不是?你把这个地方搞得就现在那么小的话,你说有什么意义?可能这与我们单位本身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你市里不重视的话,你说光靠 一个单位来支撑,那就是杯水车薪了。是不是啊?而且我们上一级党委和工会之间是缺乏联系的。光靠一个党委来支持,是不行的,是不是?而且它在管理上面也存在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它的地理位置还在汉阳区,汉阳地区区政府的,区政府的就说你不属于我们管理的地方啊。是不是?他也不愿意投资管理这个地方噻,是不是?其实现在的问题就在什么呢?这些党委吧,这些职能党委它不应该局限于这个古琴台属于哪个的?而是应该是怎样把它发展,把它壮大?怎样把它做好?怎样把它这个民间文化传承下来?是这个问题。
4、问:古琴台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答: (1)因为说“高山流水遇知音”文化,怎么说呢,可以有多种演绎方式,可能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是不是?我们以前,我们自己有一部分设想,就是我们自己也做过一些努力。高雅的我们说就是“心灵的交流”,那通俗的就是说的是,包括现在的,按照现在的社会的进展来说吧,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啊,应该说都可以往这个方面来谈的,是不是啊。正因为他能相遇、是“知音”的话,肯定就有这方面的联系。 (我们)当时就利用这一块,想做一个“婚姻殿堂”(的活动)。因为什么呢,按照我们之前说的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对于这个“婚姻殿堂”,我们当时的设想就是搞一个中西文化结合的,整合古今(文化传统)优势的,再就是参照中外的啊,都可以把它们联合起来,搞一个中外结合的形式,就是说既有年轻人喜欢的那种西式的、有教堂的那种形式,也有中式的、传统的文化因素在内的。
(2)都可以把它联合起来,搞个中外的那种形式,就是说既有,既有年轻人喜欢的这种西式的那个,那个有那个教堂的那种形式,恩,哎,又有中式的,就是传统的、文化的那种元素在内。这个,这个项目已经报过区里的,就是区领导、市领导一直都还是比较,比较受欢迎的。而且这个构想也应该是属于比较符合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吧。因为它也结合了那个琴台的这个知音文化的这个故事。但是最后呢,是为什么流产了我们不晓得,就是市里到现在还没有批这个项目,这是一个。第二个呢,我们还有一个项目,还有一个就是说雅一点的,就是想搞一个那个古琴博物馆。因为这个地方,它的这个,因为在我们管辖的话它的这个面积的话它也存在局限性,欸。如果是由市里出面想把它打造好的话,我想不是我们这个单位所能够决定的。
5、问:研究建议与方法
   答:(1)其实我们也蛮欢迎你们学生们来、来调研,来调研,哎,这是一个。第二个点,就是,毕竟你们学生是现在的那个知识啦文化啦,饱满,你们的这些热情,诶,都比较适合、适合做……嘿嘿搞这个活动,而且呢,你们,这是因为你们的热情你们会把这个问题包括就是说把它挖掘出,挖掘出来,而且就是,能、能把你们的意见能向市里啊哪怕、哪怕更高一层反映一下子这是我们最希望的,而且我们现在呢就是这样我们觉得蛮可惜的作为那个琴台的一个、一个一员。       
(2)我们觉得蛮可惜,作为琴台的那个一员,也是属于这里的工作人员,我们觉得很可惜,因为她的历史这么悠久,在别人还在挖掘(那种)文化的时候,我们现有的文化为什么不好好利用,第二,既然是我们现有的文化,包括现在都是要打造,武汉都是要发展向国际接轨,那就要做出自己的特点来,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他是属于一个以音乐为题材,怎么把他做好,我想应该不是我们一家单位能做成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声音把它做好。

TOP

为什么我们不写写感想呢

TOP

你们那个视频制作小组的不是要加上感想吗?怎么都没人提啊

TOP

有个小组的每人都写了感想,我们究竟要不要每个人都写一下感想啊,到时也可以显示挺有自己的想法的啊,我觉得这应该也是老师所希望的一部分

TOP

回复 316# 的帖子

组长我又补啦,记得给我算上哦,嘻嘻

TOP

回复 303# 的帖子

为什么最后的调查报告里面没有关于黄鹤楼和古琴台的发展状况的对比呢

TOP

我们虽然实录较多,但是我觉得我们把那些原话占了我们调查报告的巨大篇幅有点偏离,我觉得更应该突显我们自己通过实践调查从而得出的结论

TOP

回复 310# 的帖子

我觉得历史更加悠久才更有研究的价值,那样的文化才更加具有吸引力。相对来说,要了解深入也更加的难啦

TOP

回复 255# 的帖子

强烈建议加上个人感受,无论是关于古琴台的,还是关于本次调查的都可以啊

TOP

回复 235#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没有可操作性,而且他本身范围就十分小

TOP

对了,总体感觉我们怎么没有得到一个最终想要说明的问题呢,我觉得在最后应该点明一下我们研究的问题,不能以实录就结束了,这样显得没有研究完一样,我觉得最后还是应该在回归主题

TOP

黄鹤楼有黄鹤楼的香烟品牌,外地人就算不知道黄鹤楼是怎么回事也可能会通过香烟品牌进而了解一点。结果武汉没有跟古琴台、“高山流水”相关的商业品牌,倒是看到了一个“长白山高山流水”香烟……

TOP

回复 328# 的帖子

其实就是古琴台的商业开发没有做好。古琴台既可以是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也可以做成商业品牌。

TOP

现在古琴台也很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