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结果分析阅读后的收获和文献组个人负责工作的进展
【实践结果分析阅读所获】
通过秋霞的报告分析,可以很好的看出时下被调查者对于童谣“黑色元素”的认识、理解以及态度。依据分析可知,大部分人对于童谣中暗含的政治隐喻色彩持否定态度,甚至对其政治性的内涵非常反感,大部分人对具有情爱色彩的童谣持否定态度,不赞成童谣中具有情爱色彩,同时,人们并不认为童谣歌词一定要遵循逻辑,这一因素对人们看待童谣的态度并没有较大影响。这些都使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究(童谣)“黑色元素”的存在。
【文献组之黑色元素探究】
探究(童谣)“黑色元素”存在的原因,是否可以存在,对儿童发展是有害还是有利的,来自于对童谣中恐怖、黑暗、血腥元素的关注。因而思路大致为:
首先,阅读具体恐怖童谣文本。
其次,溯源恐怖童谣——西方(英国)的《鹅妈妈童谣》。
然后,类比中国的“灰色童谣”。
再次,对有关黑色元素文本如童话故事,童谣歌谣等的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合、分析。
最后,有关实际中的存在与否,利害有无的观点的搜集、分析。
以下为具体思路及部分节选
一、恐怖童谣
以下先列举部分恐怖童谣。
《兔子童谣》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 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死了一个男子》
死了一个男子, 一个没出息的男子, 懒得动手把他埋在坟墓里。 头滚落在床下, 四肢散乱的在房间里。
《妈妈杀了我》
妈妈杀了我, 爸爸吃了我, 兄弟姐妹坐在餐桌底下, 拣起我的骨头, 埋在冰冷的石墓里。
二、英国的鹅妈妈童谣
无一例外的,上文引用的恐怖童谣都来自《鹅妈妈童谣》。
(一)什么是《鹅妈妈童谣》
(二)相关资料
(三)鹅妈妈童谣的起源
三、隐喻叙事与恐怖艺术
赵跃:《隐喻叙事与恐怖艺术——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鹅妈妈童谣》,《民俗研究》,2014年第3期。
赵跃一文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了鹅妈妈童谣,其中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鹅妈妈童谣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隐喻的叙事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以恐怖的叙事艺术体现着特定的人生哲学与心理结构,对鹅妈妈童谣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分析隐藏在其中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四、什么是黑童谣(黑暗童谣)?
(一)黑暗童谣
词条:指具有表现社会或人类心理阴暗面的童谣,又称黑色童谣。一种以童谣方式表现悲剧内容的艺术形式。
(二)创作背景
黑暗童谣产生于近代,以鹅妈妈童谣为代表,鹅妈妈童谣随著时间经过,内容不断扩大,包涵数百首童谣。童谣中又包含许多血腥、残酷的句子,这主要是由于鹅妈妈童谣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
(三)现当代的黑童谣
在近代网络普及之后,网友们曲解童谣以达到恶搞的目的或者表现自己的思想,比如著名的《十只兔子》。
五、中国的灰色童谣
孙立超:《解析“灰色童谣”》,《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年第1期。
(一)灰色童谣
(二)“灰色童谣”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1. 儿童接触大众文化良莠不齐
2. “中国好童谣”凤毛麟角
3. 儿童“压力山大”求解脱
(三)“灰色童谣”的危害和影响
(四)阅读后个人补充
黑色童谣与“灰色童谣”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其背后的蕴含和产生的影响作用仍旧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在国内有关黑童谣的研究并不多,而对于“灰色童谣”的探讨也侧重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而存在许多缺憾,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关参考文献:
1吴旭红:《从灰色童谣看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期。
2陈华:《谈大众文化对儿童世界的影响与渗透——以“灰色童谣”为研究对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2期。
六、相关报导:黑色元素——童话故事、童谣等
(一)《黑暗童话,到底有没有那么可怕》
记者:俞菀 吴霞
新华每日电讯/2013 年/7 月/23 日/第 005 版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二)《“黑暗”童话该不该给孩子讲》
生命时报2014-01-15 10:32
[摘要]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都会选择童话,但是有些童话蕴含了太多成年要素,更有一些“黑暗”童话。于是很多家长担心这些因素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黑暗”童话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讲?
(三)《超越纯真:童谣背后的黑暗秘密》
来自BBC Culture
责编:友义
“人们并不注意这些无关紧要的曲子到底要表达什么;例如《叮咚铃》中淹死的猫咪,”音乐史学家、英国早期流行音乐专家杰瑞米•巴洛 (Jeremy Barlow)告诉我说。“一些篇幅短小的童谣,特别是那些没有意义或重复的语句,甚至没有曲调的语句也会吸引小孩子。 他们喜欢词语发出的声音和节奏,当然曲调增强了这种吸引力,使得童谣的词曲变得密不可分。” 他补充道,“这样产生的效果可以超过词和曲各自达到的效果总和。”
七、民众观点
(一)观点列举
评论一:民间童话都是充斥着血腥和色情的,想想流言是怎么传播开的就知道了……
评论二:童话里所谓的暴力 其实也不过是孕妇效应……
评论三:……
(二)归纳
(1)总体来说,粗略的可以有以下这些主要观点:
首先,童话故事童谣等源于真实生活,有阴暗面这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黑色童谣和童话等民间文学有其时代背景。据资料显示,大都倾向于格林童话的原版就是以平常或天真的口吻来讲述残酷的故事,故格林童话的原版又被誉为黑暗童话,这是跟欧洲历史事件有关联的。
最后,就反馈显示,黑色元素对儿童影响不甚突出。许多人算是看格林童话长大的,到高中之前对童话的认识一直都是美好,并没有感觉情节暴力、色情等,一是因为我们看的格林童话已经是被改了好几次的版本,二是因为小孩子想法大都天真,并不会像大人那样,一看字就能浮现连篇。
……
(2)那么黑色元素存在的原因有?
民间的产物是必然的(藏污纳垢);
背后的时代背景(对时政的讽喻);
大人以孩童的口吻实现自己述说目的(借用);
儿童的心理,对血腥暴力的不理解与忽略(孩子思维直接,无法理解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现实社会的需求;
……
(3)存在与否
就前文利害已经分析来看,存在与否与童谣产生背景有极大的联系,其背后有着深刻蕴含。存在有其理由和意义,不能过分解读或片面对待。
(还需更多文本资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