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马致远《汉宫秋》的汉元帝
元 马致远《汉宫秋》 无论是《汉书》还是《后汉书》中对于昭君出塞的史实的记载,并未过多地写到汉元帝,唯一有对汉元帝有文学性的描写是《后汉书》中写道昭君因未得皇帝恩幸,愤而求行远嫁匈奴,汉元帝见到昭君的反映:“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王昭君的传说流传到了魏晋时期,《西京杂记》中的汉元帝形象较为复杂,增加了毛延寿这一角色,并且还增加了汉元帝怒 杀画工的情节。一方面他是个在政治上守信用的君主,另一个面他为了私人泄愤,却残忍地诛杀所有为他画美人图的画工。可不管怎么说,王昭君依旧是传说的主角。
但到了《汉宫秋》,剧中别出心裁地把汉元帝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并把发生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归结到他的身上来。作为一个昏庸君王,元帝一直是“历史叙事”中被嘲讽的对象,而《汉宫秋》却以他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深深赢得了观众对他的同情和怜悯。他对昭君的温柔多情与他在治理国家社稷上的平庸无能,构成了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在国家政治上无所用心,只是为“后宫寂寞”而发愁,但他对昭君的爱又是刻骨铭心的,这更突出了全剧的悲剧性。
汉元帝是个不符合纲常伦理下君主形象但极符合人性。这一方面表现在汉元帝宠爱王昭君露骨的描写上。如写元帝偷偷走到昭君背后去看她化妆:
〔做望见科,云〕且不要惊着他,待朕悄地看咱。〔唱〕【隔尾】恁的般长门前抱怨的宫娥旧,怎知我西宫下偏心儿梦境熟。爱他晚妆罢,描不成,画不就,尚对菱花自羞。〔做到旦背后看科〕〔唱〕我来到这妆台背后,元来广寒殿嫦娥,在这月明里有。
皇帝偷看妃子化妆,这是市民阶层乐于接受的旖旎场面。这些不能见容于正统思想的心理剖白,却能很好地表现一个“情”字。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匈奴索要昭君的大祸发生后汉元帝的态度。如汉元帝面对群臣要求皇帝送走昭君以保国家平安,汉元帝悲愤至极,居然把历来被定性为汉朝一大祸患的高祖皇后吕雉举出来与昭君作对比。他认为昭君是太软弱了才会遭到群臣的欺负,要是像吕皇后那样,大臣哪一个敢想出让她去和亲的主意呢?这些大臣“只会文武班头,山呼万岁,舞蹈扬尘,道那声诚惶顿首”这样表面文章的事,到头来却要靠欺负一个弱女子来苟活,不仅没用,并且恶劣。元帝甚至希望有个吕锥那样的铁腕女人出来治治他们才解气。这显然是精神错乱之中才说得出的话,思维正常的君主谁也不会想娶个吕皇后放在身边的。这样的写法生动地刻画了元帝的焦虑和愤慨,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