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苏莉菲第九小组

鬼车鸟在体形大小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别。周密《齐东野语》中所记的李守翁守长沙时募人捕得的鬼车鸟是“身圆如箕”(周密.齐东野语[M ].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9(民国二十八年): 246.)卷十九;李石《续博物志》中郝氏所见的鬼车鸟是“翼广丈许,九首互相低昂”,其一羽“长三尺许,广八九寸,色类鹅雁”(李石.续博物志[M ].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民国二十五年): 110.)卷八;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中记载:“鬼车状如鸺而大者,翼广丈许”(李时珍.本草纲目[M ].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第774册): 403(上).)卷四十九。而《齐东野语》更是对鬼车鸟的翅膀做了细致的描绘,鬼车鸟“每颈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周密.齐东野语[M ].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9(民国二十八年): 246.)卷十九,如此鲜明的细节,更进一步丰富了鬼车鸟的形象,体现出几分幻想的色彩。通过对鬼车鸟的形象所进行的观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鬼车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九头鸟,而应该是“十头鸟”。它从“十头鸟”转化为“九头鸟”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带有神话传说的性质。它只能作为九头鸟形象的一个特例、一种变异。
2)鬼车鸟是人们有意识地塑造出的一种鸟类形象,它刻意以九凤为参照物,但仅仅保留了九凤“九首”、“鸟身”等最基本的外部特征,同时用传统观念中的不祥事物,如血、收人魂气等加以附会,使之妖化、怪化。
因此,鬼车鸟这种由“十头鸟”转化成的假九头鸟,很显然与楚人观念中的九凤神鸟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同为一物。

TOP

三、九头鸟形象流变的一般过程与原因

从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时代的九头鸟,到当今时代的鬼车,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九头鸟这一形象的传承经历了复杂的流变过程。在不断被妖化和怪化过程中,它由最初的吉祥的神祉,最终变为灾祸的象征,并以“恶鸟”、“妖鸟”、“不祥鸟”的形象作为定论为人们普遍接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实际是语言、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形近、音近产生的讹误,是引起九凤形象发生流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凤的形象,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是“其状如鸡,五采而文”,《西山经》亦记为“其状如翟(按:《说文》:翟,山鸡而尾长者)而五采文”《西山经》,具备外在的美态。九凤既以“凤”为名,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带有这种类似的特征,即体形象小鸡,羽毛有美丽的花纹等。而当时有一种鸟(也作服鸟),同样“小如鸡,体有文色”(按:《文选》中汉贾谊《鸟赋》李善注引《巴蜀异物志》),而其得名由来也正是因为它的羽毛“色如服饰”,这便使得人们易将九凤与鸟混同到一起。鸟是猫头鹰的一种,民间以为不祥鸟。而在古代,“九”、“鬼”二字也经常通用,如商纣王所封“三公”,《史记》的《殷本纪》和《鲁仲连邹阳列传》均作九侯、鄂侯、文王,但在《礼记》和《战国策》中,“九侯”均作“鬼侯”。又《括地志云:“州滏阳县以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李泰.括地志辑校[M ].贺次君,辑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0: 84.)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九凤又或可被理解为“鬼凤”。“鬼凤”一名能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这就与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共通性,即都含有不祥之义。九凤是神话传说中虚拟的形象,而鸟真实可感,所以当九凤神秘地消失在历代典籍和人们的记忆中后,人们实际是按照鸟所代表的这一种猫头鹰类鸟的形象,去复原九凤留下的“九首人面鸟身”的九头鸟形象,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九头鸟的形象发生变化。

TOP

《新唐书·五行志》曰:“鸺,一名训狐”。《本草纲目·禽四》“ ”条注曰:“则、 、训狐之为一物明矣”。据此可知鸟与鸺之间联系甚密,或者说鸟在一定程度上可等同为鸺。而鬼车鸟的形象,一般也认为近于鸺,如欧阳修《鬼车》诗云“昼藏夜出如鸺”;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九《禽四》云鬼车鸟“状如鸺而大者”,这种形体上的相似性自然会又一次混淆人们的概念,从而将其进一步与九头鸟联系起来。

又《山海经》中写到了河罗之鱼,曰“谯明山,谯水出焉,西注于河中。多何罗之鱼,一身而十首,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亦可御火,或作河罗。”《西山经》明杨慎谓河罗之鱼“一身十首,化而
为鸟,其名休旧”(杨慎.异鱼图赞[M ].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9(民国二十八年): 12.)卷三,而休旧即是鸺。

近人袁珂注《山海经》“河罗鱼”条亦从此说,并引王崇庆语曰:“河罗之鱼,鬼车之鸟,可以并观。”《西山经》可见鬼车鸟最初应是十头鸟,系河罗鱼所化。

鬼车鸟由十头鸟到九头鸟的转化,通常认为是通过两个传说故事完成的,即其所失去的那个头,一说为周公居东周时,因恶闻此鸟,命庭氏所射(按:明周新《名异考》、清陈元龙《格致镜原》以之为姑获鸟);一说为前文所引,由犬所噬。而这两种说法,正好证明了这一转化决非信史,而是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是人们有意为之。周素来与楚交恶,如《左传·僖公四年》所载的楚“贡苞茅不入”事、周昭王客死汉水事等。当楚为秦所灭后,楚人神祉的形象被践踏和歪曲,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九凤、九头鸟、鸟、鸺四者之间本来就有着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从《庄子·逍遥游》可知,楚文化中又有以鱼化鸟的传统,因此要以十头鸟鸺去妖化、怪化九头鸟(九凤),最简便易行的操作自然是使它失去一个头。在鬼车鸟由十头鸟转化为九头鸟的过程中,九凤(即九头鸟)也就理所当然地转化成了鬼车。

TOP

鬼车鸟的别名也有很多,如苍(见《白泽图》)、渠逸鸟(见陆长源《辨夷志》)、鬼鸟(见《类说》)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又经常被人同姑获鸟形象混同起来。征诸《玄中记》、《荆楚岁时记》、《酉阳杂俎》、《诚斋杂记》、《本草纲目》诸书所说,姑获鸟为产妇死后所化,能收人魂魄,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鸟,脱毛为女人,毛落或血点小儿衣中为鸟祟。因此姑获鸟能收人魂魄、
落血为祟等特征与鬼车鸟相同。又姑获鸟与鬼车鸟皆有别名为“鬼鸟”,所以非常容易造成混淆。

如上文所引明周新《名异考》、清陈元龙《格致镜原》以鬼车鸟为姑获鸟事,即可证明此两种鸟类形象的混淆是自古就有的。而姑获鸟在外形上与鬼车鸟有很大差异,唐慎微在《证类本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经明确地指出了它们实际是两种不同的鸟。值得注意的是,姑获鸟形象又多与民间传说中的“天鹅处女型”故事联系到一起。如《天中记》卷五十九、《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七等所载的豫章男子见六七女子,不知是鸟,藏其毛衣,后与其中一女子成婚生子,女子得其毛衣后遂携子飞去,由此可见民间传说在神话形象流变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红,王英哲. 从文化视角探讨九头鸟形象对湖北人形象塑造的价值[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2:218-220.
[2]胡晓蓓. “九头鸟”的形象流变及其文化内涵[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1-14.
[3]刘玉堂. 九头鸟的来龙去脉及其与湖北人的瓜葛[J]. 今日中国论坛,2009,Z1:160-163.
[4]石定乐,袁红. 九头鸟与湖北人文形象塑造[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5-7.

TOP

九头鸟的传说

九头鸟的传说,实脱胎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这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也可以说九头鸟就起源于《山海经》中的九凤。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更加神奇了。《山海经》中不仅有九首之凤,还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所以九头鸟最初并不含妖气。

TOP

九头鸟从汉代开始染上妖气

关于九头鸟染上妖邪之气,在中国民俗中演变成招人厌恶的反面角色,是从汉代小说所载“周公居东,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犹余九首”开始的,后来的《荆楚岁时记》、《酋阳杂俎》、《齐东野语》诛书的记述渲染而广为人知。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留下《鬼车诗》一首,对此有最为生动完整的记述:“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属,弯弧陴遂出九州,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透,自从狗嗤一头落,断头至今清血流,迩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咻鹠。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有时余血下点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两头反为祥。……”这里讲,对九头鸟的仇视,是从春秋时曾被楚人战败的周公开始的。後来此鸟被天狗咬去一头一尾後,断头处血流不止,人们以为被血滴玷污即属不祥,於是九头鸟就成妖邪之物了。但欧阳修不信此说,而是主张“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见妖由人生,同九头鸟的形态习性其实并无多大关系。

TOP

九头鸟与湖北人的渊源

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为相有关。这里又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患病时,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迹近铺张,事为九大御史前後参奏,而张之地位并未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以为九头鸟再厉害,也敌不过一个湖北佬。在这个说法裏九头鸟乃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其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这九头鸟的谣传,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
另一说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据有关史料记载,鄂之圻黄地区,曾据山岩拼死抗清。大局既定後,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又拒绝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众所共弃;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莫不恼恨交加。在无可奈何之下,因荆楚向有九头鸟传说,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後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再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因而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高唱:“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

TOP

关于九头鸟的褒贬含义

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诈较多。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本来是 “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後来就变成湖北佬了。从这位深谙湖北风土人情的台湾学者的文章可以看出,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後,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络起来。但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有时则用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
这些含义和用法都是历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在今天也就没有必要就九头鸟本身确定一个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释。随著湖北人地方性格及其历史地位的丰富发展,九头鸟这句俗谚自然也会具有新的内涵。

TOP

中国九头鸟之谜

提到九头鸟,人们都知道“天上九头鸟,湖上湖北佬”这句有趣的民谣。久而久之,“九头鸟”便成为湖北人的戏称或代名词了。近几年来,有的报刊报道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湖南省石门县等地发现了九头鸟的消息,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驰名中外的生物宝库、奥秘王国――神农架,奇禽异兽种类繁多,有不少关于九头鸟的目击者。
张新全,初中文化,他是在1982年11月的一个阴天的上午10时左右看到九头鸟的。当时,他在神农架林区泮小张八角庙燕子附近的承包土地上种土豆,突然听到空中有鸟的奇特嘘叫声,像沉闷的哨音,跟他以前听到的各种鸟叫声不同。他感到奇怪,便抬头望去,令他大吃一惊:发出怪叫声的是一只簸箕大的巨鸟,包括翅膀在内大约有两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令他惊骇的是该鸟有一簇脑袋,大约有九个头,嘴巴呈红色;它的尾部也很奇特,呈圆扇形,既像孔雀开屏,又像车轮,旋转而飞。一会儿,这只九头鸟便飞进了远方的山林。是否真的有九头鸟的存在呢?

TOP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不少学者认为:
一、九头鸟类在古代诗文中记载颇多,现代也多处发现,可以设想它是一种珍贵罕见的鸟类动物,只是科技界尚未获得标本罢了。
二、自古迄今,九头鸟常发现于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以湖北为中心。所以,人们常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具有实物作依据的,恐非仅仅是神话传说。
三、古今目击者看到九头鸟滴血或嘴巴是红色的,可能是九头鸟捕食动物或身体受伤后残留血迹所致。
四、当代发现九头鸟仅限于鄂西的神农架和恩施自治州、湘西北的石门县南坪河乡,而这三地正好连成一片,地处北纬300至32°、东经109′至111′之间,这并非仅仅是巧合。
五、神农架是华中屋脊,恩施自治州是山区,壶瓶山是湖南屋脊,说明九头鸟主要生活于人烟稀少、森林茂密的中山和高山地带,很难见到,所以不应轻易否定九头鸟的客观存在。
六、神农架的九头鸟很可能栖息于八角庙燕子洞等处。此洞地势险峻、高深莫测,人们很难攀入洞里,说不定九头鸟就以燕子为主食。神农架山洞密布,栖息于洞穴中的燕子(短嘴金丝燕)最少有数百万只,以动物为食的鸟类很容易入洞捕食燕子,所以九头鸟不愁食物。
据此推测,九头鸟可能是存在的。
如能科学地证实九头鸟的存在,那么,九头鸟将是地球上鸟类王国中最珍奇的瑰宝。从生物工程角度看,它具有极为重大的科研价值,也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旦捕获到九头鸟,将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发现。

TOP

九头鸟外形特征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
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即谓此鸟。《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 (《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TOP

关于九头鸟的民间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禳解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TOP

学术考究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宋公文在《楚国风俗志》中说:“在楚人的心目中,他们与凤实际上是合而为一的。他们着意标榜凤,把凤打扮得异乎寻常的美丽和壮观,就是在标树自身的凤貌与形象。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体现。为此,楚人尊凤爱凤以凤为图腾,视凤为先祖的象征,民族和国家的象征。这就是楚人尊凤爱凤的思想基础。”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无不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凤凰倩影。所以有学者说,凤凰贯穿了楚文化发展的始终,楚文化也可称为凤凰文化,荆州是楚文化之都,也就是凤凰的故乡。

TOP

关于九头鸟的历史渊源

古籍中多次提到九头鸟:
1.《楚辞·天问》
2.《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3.《文选》晋郭景纯(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
4.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5.鲁迅《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
6.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7.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8.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
9.《广韵·鸧鸹》:
10.《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
11.《正字通》:鸧鸆,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1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言产死者所化。
13.又: 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白泽图》谓之苍鸆,《帝鹄书》谓之逆鸧。
14.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 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15.宋梅尧臣《古风》诗:
16.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 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
17.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岭外有虫名暗夜,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其状如大蝴蝶。
18.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 《小说》: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

TOP

九头鸟的传说来源

九头鸟的传说起源甚早,传播极广,在久远的传播之中,各时代各地区差异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难。从现存古籍文献中,我们找到几个起源。
九尾鸟
《广韵》:“鸧鸹,《韩诗》云: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这种“一身九尾”的鸟,曾经被孔子看到过,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非常怪异。后来有人将它叫做“鸧鸹”,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类。九头鸟也许就是从九尾鸟演变而成的一种传说凶鸟。
天帝游女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这是最早的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故事。仙女下凡之后,穿着毛衣是鸟,脱下毛衣是女。她在与豫章男子结婚生女后,回到天上,后来又把三个女儿都接走了。所谓“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指她飞回天上未接女儿时,再到凡间来寻找女儿。为了防止她把别人家的小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走,于是民间形成了这种对它的禁忌。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
女岐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丁晏笺:“女岐,或称九子母。” 这是古代楚国关于神女女岐的传说。从女岐无合(无夫)而生了九个儿子,那么她九个儿子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间就有对她的禁忌,认为她会时常下凡来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变成“九头”之说,后又与“天帝游女”或姑获鸟等传说糅和流传,形成九头鸟的传说。《本草纲目》《庆长见闻集》《本草启蒙》《本草记闻》等书中有记载,一种多栖息于荆州的怪鸟姑获鸟,脱却羽毛变成女人,夜晚时常前来加害小孩。产妇久不分娩,胎中婴儿生命残存,母亲由此心生妄念,变为怪物,抱子夜行。婴儿啼哭声谓之姑获鸟啼。
厉鬼
传说产妇所化的厉鬼形象是一只有九个头的鸟。
让我们先说“九头鸟”,九头鸟也叫“鬼车”,是古代传说中的不祥怪鸟。“九头鸟”源出于古老的神话传说,在现代语言里“以九头鸟比喻奸诈狡猾的人”(见《辞源》)。典籍中最早出现九头鸟的是《太平御览》:“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南宋人周密也在《齐东野语》一书中说这种鸟原来有十个头,后来一不小心被狗吃了一个,才剩下了现在的九个,因此被称为“九头鸟”。狗吃剩下的九头鸟白天看不见东西,遇到阴暗的天气才飞鸣,喜欢慑人魂气,据说人见到这种鸟就会倒霉不走运,它的血滴到哪里,哪里就会有灾难。人们听到九头鸟的声音,就会赶快熄灯并使唤狗叫,像赶瘟神一样迫使九头鸟快点儿飞离。

[ 本帖最后由 乔芳 于 2014-11-17 20:27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