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主题活动] 【问题探讨】“中国”研究的范式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回复 13# 的帖子

希望听到来自您的一些感受和老师的精彩观点呢。
方便的话,可否把一些您觉得有意思的论述贴上来呢?

TOP

这是每周课堂的主题和阅读文献,同时,老师还开有《人类学的全球化研究》和《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相对应。
Week 1  Anthropology of China, Anthropology in China, and Anthropology about China: An Introduction

Harrell, Stevan. 2001. “The Anthropology of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ical Narratives of Recovery and Progress in China."
Week 2  Kinship, Market, and Rural Studies
Watson, James. 1982. "Chinese Kinship Reconsidere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Historical Research."
Skinner 1980. “Marketing systems and regional economies: their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in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Nov 1980
Week 3. Moral, Body, and Urban Studies
Susan Brownell, “Making dream bodies in Beijing: athletes, fashion models, and urban mystique in China.
Yunxiang Yan, “Good Samaritan’s new trouble”
Louisa Schein, “Urbanity,Cosmopolitanism,Consumption”
Week 4  Space and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Yan, Yunxiang, 2000. Of Hamburger and Social Space: Consuming McDonald's in Beijing.
Zhang Li, 2006, Contesting Spatial Modernity in Late Socialist China.
Week 5  Civility and Civilizing Projects
Stevan Harrell, 1995. "Civilizing Projects and the Reactions to Them
Sara Freidmen 2004. “Embodying civility: Civilizing process and symbolic citizenship in southeastern China”]
Week 6 . Ethnicity and Identity
Schein, 1997. “Gender and internal orientalism”
Gladney, Dru. 1994. “Representing Nationality in China: Refiguring majority/minority identities"
Week 7. Nation, State, and Nationalism
Charles Keyes, 2002 “Peoples of Asia”.
James Townsend 1982, “Chinese nationalism"

TOP

回复 17# 的帖子

谢谢!

部分学者汉文名:
郝瑞:Harrell, Stevan
华琛:Watson, James
施坚雅:Skinner, G. William
包苏珊:Brownell,Susan
路易莎:Schein,Louisa
杜磊:Gladney, Dru

TOP

回复 1# 的帖子

赵旭东:中国意识与人类学研究的三个世界,《开放时代》2012年第11期。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3989

TOP

司马迁首创“中国人民”一词 出现在《史记》

中新网  2013年03月20日 15:27 来源:羊城晚报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

  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

  那么,“中国人民”作为完整独立的语音单位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等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

  这里的“中国人民”,虽与先秦时的意义并无大差别,但它却第一次将两者连在一起,构成偏正词组,所以说是司马迁最早创造了这一词汇。

  阎泽川

TOP

窃以为“雪球”理论倒是可以借用来说“中国”之成立。另外回应4楼、5楼,前一本没看过,但我比较欣赏葛兆光《宅兹中国》的研究思路。还可参见《中国思想史》

TOP

末木文美士:《异文化间相互思想理解的可能性》
http://www.iahs.fudan.edu.cn/cn/ ... type_id=1&id=53

宗容:《文化本位主义的一种理解:复苏民族身份意识──以和辻哲郎的中国观为中心》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708060g.htm


肉很多,但是大家也要下筷子啦!!!

TOP

和辻哲郎:「中华民族首先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那样才能开始伟大中国的复兴」。

参见【日】和辻哲郎 著、陈力卫译:《风土》,商务印书馆2006年。

TOP

王明珂先生《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应该是思考此类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TOP

《迁徙、家乡与认同: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认同》
《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
这两本也可以加进来讨论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中国学等于汉学吗?随着中国崛起,研究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学术时尚,但至少今天思考何为中国,谁之中国时有这么几个基本问题:中国人认同下的华人世界算不算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在什么层面上认同中国,特别是跨境民族?历史上的朝贡体系能不能为今日之民族国家的中国认同提供合法性?

TOP

《论中国》,作 者:[美]基辛格 著,胡利平 等译, 中信出版社2012-10-1
“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看完这本书,你会比95%的中国人更懂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隆重推荐)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3902

TOP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598

TOP

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此外,还有杨国枢、文崇一、黄光国、杨中芳、孙隆基等人在华人心理研究领域的本土化努力。
2、傅伟勋、周阳山:《西方思想家论中国》
3、赵旭东:《反思本土文化建构》
4、“从西天到中土:印度新思潮读本”系列(《杜赞奇读本》)
5、《当代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中国思想》第一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