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主题活动] 民俗学何去何从:民俗学研究的学科特征

回复 15# 的帖子

我曾经比较人类学田野与民俗学田野最大的不同,当然也是很不学术的比较了:

比如人类学去到一个村里会做整体性的关照,会door by door 地进行采访,而且有时间要求;
民俗学的田野渠道很明确,找文化馆干部、故事家、传承人,在艺人的帮助下做文本整理等等。

进村找庙(发掘公共性)与进村找传承人(发掘“文化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如果不是研究传承人的,那么民俗学更大的特点是要去田野里找“民俗”(民间文学、风俗),也就是说民俗学者有一个先验的度量,而不是学术概念。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正因為這種田野模式與柳田氏的早其民俗學研究基本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才需要反問一句:以民俗為研究對象的,就是民俗學了嗎?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回复 17# 的帖子

诚然,以民俗为研究对象的不一定是民俗学。
所以,问题还是在于民俗学的本位何以(或者以何)立足。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从学科问题意识、学术取向、学术理想、学术思想史等方面来说。民俗学不一定非要与相近学科“划清界限”,而是要有我们的内核。飞机外形和性能可以花样百出,但是发动机仍然是核心技术,往往会限制出口的。

TOP

回复 18# 的帖子

嗯哪。我赞成这是问题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上述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赵世瑜老师坚持“民间传承”这一核心、岩本通弥老师会提出这么反向格义的论题。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3-9-12 16:06 发表
我曾经比较人类学田野与民俗学田野最大的不同,当然也是很不学术的比较了:

比如人类学去到一个村里会做整体性的关照,会door by door 地进行采访,而且有时间要求;
民俗学的田野渠道很明确,找文化馆干部、故事 ...
以我看来,不管是进村找庙还是找民风,最重要的是你内在的学科本质是什么?
是在民俗学学科本位之下的研究(假如是赵世瑜老师的民俗学是传承研究)还是历史学学科本位之下的民俗学,这一点是我们要坚守的,但历史学的进村找庙的方法也可以为民俗学所用,因为这种公共性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心理场域的分析。明白这种心理场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民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传承。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3-9-21 19:09 编辑 ]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我现在依然是在赵世瑜老师的民俗学研究要重视传承这一思路下进行田野调查以及研究,当下的民俗学很多时候是问题提出来了以后后续的研究并没有跟进,甚至我们的现实是大家各说各话,最终,好的理论、观点就这样慢慢被淹没。可能,整个民俗学界是有共识,但就在具体的研究中,并没有太多的共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四不像。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是的!!!
可以研究新故事、新兴民俗现象,也可以去研究历史,研究文献,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忘记民俗的研究是要有一个终极目的,研究人的心意现象【当然,这个词是来自柳田氏,转译到中国语境中可能存在问题,换个表述的话,我想还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观念”,这才是我们民俗学指向的“传统”。】,我觉得那就真的是不用人推自己就倒。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回复 22# 的帖子

呵呵,支持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献策

学问其实不神秘,好比雾里开飞机,左一下来右一下,总能达到目的地。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