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一般有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经济发展程度与传统文化保留程度成反比。越是贫穷滞后地区,传统文化生态越能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承。这种观念的一个误区在于:要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保持现在的生产生活形态。现代化一旦介入其中,传统文化就得遭遇灭顶之灾。其实把传统与现代性人为对立起来才是传统的真正杀手。深山不能避世,当下还有哪 儿是净土?手机一拨通,电视一打开,花花世界就在眼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还能像初民那样信以为真?传统的生产性保护、生态性保护、市场性传承、传统再造、多样性共存等方面的努力皆比一味地强调原生态要有意义得多。
在中国的天南地北,笔者目睹了旅游经济、市场魔力中传统文化的艰难转型与阵痛,同时在广大贫困山村乡间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在默默无闻中自取灭亡,没有挽歌,没有叹息,生前寂寞,死后更是绝响。这比旅游、市场喧嚣中死去的传统更为悲凉。”
振聋发聩。只有站在高起点的而且是清醒的智者才会有此明晰强烈的感慨。
谢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