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苏长鸿兄建议,但苦于新校区遥远,只好找来一篇好文章,聊表意图。
《辛亥百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世今生》
在昆明翠湖西岸,有一座青瓦黄墙的历史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每天来此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而百年前,这里曾是一所军事名校,走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滇军,在辛亥革命中彻底摧毁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讲武堂也因此被誉为“革命熔炉”。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敕令全国编练“新军”,云南陆军讲武堂便在此时获批设立,于1909年全面建成。这是一栋极其标准的走马转角式的正方形建筑,分东、西、南、北楼,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中国传统式的整体设计搭配西洋式的拱形窗户,恰好应和了讲武堂中西合璧的精神。
据了解,在落成同年的中秋节,讲武堂迎来首批学员。“当时,讲武堂在国人眼中,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等名校齐名,所以招生条件也很高。”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除复训军官外,报考生必需具备高中毕业资格,入校后兼学文、理各科,学制三年。
从讲武堂内陈列的《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国防新论》等课本,以及学生们几何、地理、外语等学科的试卷,依稀可见当时讲武堂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饭堂中摆放整齐的碗筷、寝室中折叠的棱角分明的被子,还有已被装裱起来的各种规章教程、陆军礼节,仍体现出对学生操行的严格要求。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展示辛亥革命的篇章,蔡锷、唐继尧、李根源等名将悉数亮相,腾越起义、攻占五华山等场面也在此重现。讲解员说,“到辛亥革命爆发时,讲武堂已为云南新军输送中下级军官600余名。重九起义中,‘以战功卓著者,必称讲武堂生’,他们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
在随后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抗日战争中,讲武堂师生都充当了主角。云南著名史学家谢本书认为,讲武堂的创建改变了云南的近代历史,让云南在护国运动时期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举世瞩目的功勋。
抗日战争结束后,讲武堂的教育生涯在1945年9月戛然而止。据统计,讲武堂陆续培养了9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越南临时政府副主席、朝鲜人民军大将,还有300多位将军、数以千计的校官和尉官。
然而,伴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讲武堂在人们心中渐渐只剩下名字,它的辉煌与荣耀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被人遗忘。
云南陆军讲武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徐承谦说,创办之时,讲武堂占地7万多平方米,但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讲武堂经多次修缮,现在有一部分演兵场变成了云南省科技馆,还聚集了一些设计工作室和培训班,目前讲武堂遗址占地面积为1390平方米。
历史即使被忘却,也无法磨灭,随着对讲武堂作用的重新认识,云南省对其加大了保护力度,1983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了中国近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军校。2009年讲武堂建成百年庆典之际,讲武堂正式挂牌成为历史博物馆,拂去历史尘埃,云南陆军讲武堂几经修复展露出威严肃穆的风貌,其辉煌历史也真正得以永留青史。
今年72岁的许强老人家住翠湖附近,经常来讲武堂。他说,讲武堂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址,更是一个现代人应该记住的史实。来这里的人们,不应该只是参观,还应该是缅怀,是接受勉励。(中新社记者 张丹 胡远航)中新网
陆军讲武堂正面建筑
讲武堂演兵场旧址
辛亥革命展厅
护国起义蔡锷将军铜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