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来看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权威论文

引用:
原帖由 大高 于 2011-3-9 22:40 发表
虽然我一直很敬佩方
但说实话,俺也恐慌
转基因到底是被妖魔化了还是确实还不成熟
我父亲是专门做杂交水稻的。
以我有限的生物学知识看,转基因主要是被反科学的中药控们给妖魔化了,
而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是被“信息流瀑”给卷进了这场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战争。

TOP

现在说吃了转基因会导致亡国灭种,
和清末的中医造谣说吃了西药会导致亡国灭种有什么两样吗?
我看没什么两样。

TOP

转基因的发展,最让人恐怖的地方根本不是转基因食品。
而是转基因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可能出现转基因人类。

如果将来的科学家掌握了转基因人类的技术。
大家想想,
有一个人名字叫做毛主席,
他有——
爱因斯坦的大脑,
范冰冰的容貌,
姚明的体格,
希特勒的野心……
最终将会出现神马?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15:19 发表
最终将会出现神马? ...
最终将会出现神马都是浮云!

TOP

转基因是现代遗传学的专用名词。

可是,从逻辑上说,转基因无处不在。

任何一个男人的精子与一个女人的卵子相结合,都是一次转基因。
就是这个男人把他的部分基因成份转移到了这个女人的基因组里面,
生产了一个既不同于这个男人,又不同于这个女人的新生命。

只不过这种不借助现代仪器的转基因技术,
传统语法把它叫做“上床”。

如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0:4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0:40 发表
转基因是现代遗传学的专用名词。

可是,从逻辑上说,转基因无处不在。

任何一个男人的精子与一个女人的卵子相结合,都是一次转基因。
就是这个男人把他的部分基因成份转移到了这个女人的基因组里面,
生产了 ...
施老师最后一贴让我们恍然大悟,一切都源于一个字“转”,科学界对转基因是当做很正常的一个生物现象研究的,只是利用之造福人类。而媒体和谣言中的转基因相当于“基因变异”,也就是说民众误解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含义是“反正是不好的东西”,因为民众不知道什么叫转基因,当一个学术词汇变成大众语汇的时候,我们还敢肯定它的含义能保持不变吗。

这就和“原生态”的争论是一样的,文化学界对原生态也是当做很正常的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文化发展的原初形态和发展过程。而原生态一旦运用到某一种行动理念中,原生态的含义便相当于“好的文化形态”或“不好的文化形态”,褒义的原生态等于所谓“纯洁干净”的未经过加工包装的艺术形式,贬义的原生态等于固守传统,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所以在基层文化单位,包括某些高层次媒体,知名社会人士,精英知识分子眼里,“原生态”的含义早已失去了它应有的“原生形态”,原生态一词就像经过“转基因”加工一样,内涵外延变得异常丰富,于是在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人们很难达成统一。这本身也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词汇时首先给这个词汇预设了一个条件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时,当“转基因”、“原生态”这一简单的词汇成为一种观念,内化成民众心中的某一套行为法则(“法”),便具有了民俗学意义上的行为约束力和规范力,也可称之“文化驱动力”(cultural imperatives),它自动地促使着人们去接受某种观念行为,同时去抵制另一些观念行为。

也可以说,对转基因或者原生态的误解(理解)并非只是谣言的结果(当然谣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促动因素),而是每一个个体在接受事物(词汇)时所产生的“个体意志”、“个体意念”能动作用的结果,当很多个体意志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规模效应”,亦即一种社会现象,一部分接受,一部分人抵制。然后又在新一轮的互动作用中中和某些意志和意念,完成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构建”。

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可以从语言学、传播学的角度切入然后谈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生成。当然谣言是很明显的一个环节,也很典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18# 的帖子

刚成功克隆出多莉的时候也有人担心过这个。
那时候看了篇想象力很简陋的科幻,说发现西施的可用遗传信息了,克隆出了几个西施。我很希望这个能实现,咱也看看西施长啥样。

TOP

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

参考当年社会对袁农平先生试验杂交水稻的争议。。。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杂交水稻”曾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词汇

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袁先生亲自诉说当年社会的疑惑。可以想象,上世纪种田的人文化程度肯定不及今天,大半是小学水平和文盲,让他们去理解什么是“杂交”?不好意思,他们只能和“杂种”联系起来。(没有丝毫侮辱的含义)

所以这个词汇当年也是具有褒义贬义不同理解的事物,争议当然不是这个词汇,因为如果在农学界,水稻研究哪里,这个词是完全不具有争议的。但是一个新的词汇及其所指代的事物要真的能从学术文本上一直深入民众心中,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很难想象。且重点是这个词汇及其指代的事物与个体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当初杂交水稻在媒体宣传上不用这个词,换成“好水稻”(尽管这有欺骗不知真相的老百姓的嫌疑,但仅仅一个比方,并没有故意蒙骗侮辱百姓的意思),没准不会产生争议和困惑。转基因食品如果换成另一个词汇,没准争议会少一些。

不过这种分析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误认为民众对转基因或杂交稻的抵触是语言意义上的,其实,今天对转基因的理解远远不是杂交水稻那个时候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今天对转基因的抵触是对转基因“原生含义”的困惑,很多人能明白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很了解“转”的含义,不过就是不知道结果怎样,因为科学研究还无法证明结果,亦即今天的争议是对“未知”的争议,对现状和未来综合思考的结果。

从而也可以证明一种生活观念生活行为(文化模式)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个体认知,有社会互动,有转变,有妥协,有中和,有对立。

但无论如何,可以说都是学术词汇到大众语汇转换生成的结果。

照此推论,对非遗的争议也是如此。打破一元,形成争议,不断转换,不断生成,造成多元。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3-10 21:38 发表
也可以说,对转基因或者原生态的误解(理解)并非只是谣言的结果(当然谣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促动因素),而是每一个个体在接受事物(词汇)时所产生的“个体意志”、“个体意念”能动作用的结果,当很多个体意志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规模效应”,亦即一种社会现象,一部分接受,一部分人抵制。然后又在新一轮的互动作用中中和某些意志和意念,完成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构建”。

土家DD举一反三,
令人刮目相看。
很有做学问的潜质。

我相信若干年后,
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今天的“转基因恐惧症”,
会像我们看父辈的“杂交恐惧症”一样可笑,
而我们的父辈们,却认为他们父辈的“西药恐惧症”更可笑。

不需要很长时间,
“转基因恐惧症”就会成为历史。
土家兄弟可以将近一百多年来的这三两次相似事件结合起来,
做篇很有意义的论文。

前提是,
现在就要开始搜集一些口头及非正式出版的资料,
做个资料文件夹,
否则以后资料不好找。

TOP

假如我们不考虑技术因素,
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上来说。

性交是杂交的一种。
杂交是转基因的一种。

就像高丙中说的“双名制”,
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常见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只不过高丙中把它引入民俗学的时候,
进行了一次“学术包装”,
换成了一个学术名词,
方便用来进行学术叙述。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39 发表


土家DD举一反三,
令人刮目相看。
很有做学问的潜质。

我相信若干年后,
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今天的“转基因恐惧症”,
会像我们看父辈的“杂交恐惧症”一样可笑,
而我们的父辈们,却认为他们父 ...
嗯~三次事件,综合起来看确实有文章可做。感谢老师指教,!

我也觉得资料搜集很重要,材料占有的多少决定了论文的可信度。最近我比较关注 “非物业型社区的垃圾处理问题”,很多人通过书写咒语来遏制垃圾乱倒得行为,在我们学校周边很常见,而且网上也有很多资料,我也像施老师说的建一个文件夹,随时可拿出来用。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做标记,写纸条,上论坛,搞收藏。一是尽量多收藏东西,而是做好标记,便于检索三次事件,综合起来看确实有文章可做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48 发表
假如我们不考虑技术因素,
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上来说。

性交是杂交的一种。
杂交是转基因的一种。

就像高丙中说的“双名制”,
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常见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只不过高丙中把它引入民俗 ...
要了解丙中老师的“双名制”参考那本书?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3-10 23:56 发表


要了解丙中老师的“双名制”参考那本书?
我不了解丙中有没有读过詹姆斯.沃森的《神的标准化: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960-1960)》,
但你可以找找《中国大众宗教》中的这篇文章来读一下,
两篇论文的内在理路是一样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1 00:34 发表

我不了解丙中有没有读过詹姆斯.沃森的《神的标准化: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960-1960)》,
但你可以找找《中国大众宗教》中的这篇文章来读一下,
两篇论文的内在理路是一样的。
了解!谢谢老师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